在韓麟春北上的進行中還是出了點問題,原因就在於當初日俄戰爭後簽署的《朴茨茅斯協議》。在這個協議裡,日俄兩國達成瓜分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俄國控制北滿鐵路,日本控制南滿鐵路。雙方並相約,不準第三方使用這兩條鐵路進行威脅日俄兩國軍事相關的動作。
日本滿洲鐵路公司及著名的“滿鐵”守備隊就據此拒絕奉軍使用此鐵路進行剿匪事宜----笑話,是日本人挑起的匪亂,還能給你提供交通工具讓你輕鬆把部隊投入戰鬥?
張作霖很生氣,日本人先是對先人身下黑手,現在又直接干涉他對於局勢的控制,使他前後的憤怒累加。他當面告知日本駐奉天總領事吉田茂:“剿匪是中國東北自己的事務,並不是針對第三國,除非日本認爲這支叛匪是跟日本相關的。”
吉田茂:“這支在洮南的軍隊當然與日本國無關。”
張作霖大怒:“你們一邊大喊着與我親善,一邊又指使匪軍亂我民政。你要是對俺老張不滿意,俺老張也不玩了,你愛找誰誰去。”
涉及老張的憤怒,吉田茂當然不敢承認,但他說:“關東總督的意見是不能確定將軍的部隊是否對關東軍具有攻擊性,因此拒絕貴軍武裝通過,《朴茨茅斯條約》的精神不能違背。”
媽了個巴子的,什麼條約精神?小日本還懂得尊重條約了?不過是拿這個當藉口,爲了扶持他的走狗們,硬是讓你兜圈子而已。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在東北遼闊的大地上進行剿匪將是件費時費力的事兒,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日本人的蠻橫,讓老張也無可奈何。
張漢卿也很憤怒,這是他穿越以來第一次直面日本人的強悍與霸道,可是形勢比人強,人家就是以武力作爲強硬的後盾,你不服氣又能怎麼樣呢?不過他還是相當客氣地提出了一個幾近掩耳盜鈴的主意,這是吉田茂的話頭給他的提示:“吉田茂先生,既然你認爲我們剿匪部隊不能武裝通過,學良有個建議,我們可以讓衛隊旅的官兵淨裝上車,武器裝備可以集中存放於另一車廂,也可以由日本護路兵看管,不知這樣能否變通?”
吉田茂也不想因此而破壞日本政|府要扶持張作霖的指示,見張漢卿對日讓步,也就各退一步,頷首說:“少帥的意見,我將向關東總督交涉,儘快予以答覆。”
在焦急憂慮中等待,一等就是一天。直到第二天下午,吉田茂才回覆:“本着雙方友好的心態,大日本關東總督基本同意少帥提出的建議。此次行動,關東總督特別指示滿鐵守備隊,運送貴軍士兵與裝備的每節車廂將由我方士兵武裝守護,當然貴軍也可以安排人員看守存放裝備的車廂。”
本以爲談判告一段落,但是當第二天張作霖與張漢卿一行來奉天車站爲韓麟春的部隊送行時,卻幾乎氣炸了肚子。
韓麟春的部隊共計劃使用兩列火車。看着佈列整齊的衛隊旅士兵逐個放下手中的槍,在日本兵的“押送”下列隊進入各自的車廂,雖然各營連有條不紊地,顯示了良好的戰鬥素養,但以張漢卿、郭鬆齡、王以哲爲首的衛隊旅送別高官和韓麟春諸人還是充滿着屈辱。
是的,屈辱!這批受過有意識的反日教育的軍人們在心裡不共戴天的敵人面前放下槍,像戰俘一樣被荷槍實彈的對手看管,對於一直接受愛國教育的衛隊旅官兵來說就是莫大的恥辱!可是爲了剿匪,爲了兵貴神速,他們要不得不接受這種恥辱!
軍人們在屈辱下那一張張漲紅的面龐,和日軍士兵得意的笑,讓張漢卿忽然有種發自內心的衝動。是的,衝動!
他忽然跨近正在登車的車廂,大喊一聲:“全體都有,立即停止登車,緊急集合!”
張漢卿的命令被迅速的執行,韓麟春、郭鬆齡、王以哲等衛隊旅高層也肅立在隊伍的前頭。張漢卿迎向無數官兵,激動地說:“兄弟們,爲了儘快地消滅叛匪、給遼西人們一個安定的生活,在昨天,我作爲此次剿匪前線最高指揮官,接受了滿鐵公司提出的軍人與武器分離的條件來讓你們登車。現在,我發現,我錯了!
我看到,我們的尊嚴被踐踏,我們因爲想省腳力而低下高貴的頭!作爲軍人,我不能同意!如果我知道今天是這樣的情況,我不會答應這個條件!
現在我決定,我們衛隊旅二團用兩隻腳去完成我們的任務。你們答應嗎?!”
“答應!”無數聲音咆哮着,其中就有韓麟春的高呼,有些激動的士兵已經不自禁地流下眼淚。什麼時候曾經這樣對全副武裝的日本人這樣自豪地喊過話?也只有少帥,才能當着日本人的面找回久違的臉面!官兵們在他們各自長官的帶領下,重新拿起武器,背在肩上。各部隊排成一字縱隊,對旁邊冒着蒸汽的鐵傢伙看也不看一眼,走向遠方,匯成滾滾洪流。
每個經過張漢卿身邊的官兵都默默又莊重地行了個軍禮。從他們堅毅的目光中,張漢卿感覺到,古老的中國在甦醒!中國是有希望的!
他緊緊握着韓麟春的手說:“把屈辱化作力量,狠狠地打擊那些爲虎作倀的叛匪!非如此無以釋放我們的憤怒!我張漢卿發誓,今天的恥辱,將來要化百倍千倍來償還!”
韓麟春鄭重地點頭,千言萬語化作一個字:“是!”也就是從這時起,韓麟春對張漢卿從驚訝、佩服、欣賞到追隨,終身不渝。
也就是從這時起,郭鬆齡不但從欣賞張漢卿的學識,到欣賞張漢卿的毅力,再到欣賞張漢卿的人品。這位老同盟會員,從這一刻起深深感受到張漢卿對於民族尊嚴的維護,以及對於國家的愛。
也就是從這時起,日本駐奉天領事館領事吉田茂先生產生了深入研究少帥的念頭。正如他在後來所著的《帝國黃花在東北凋謝》所述:“這個年輕人一開始即嶄露出不甘爲人下的鋒芒和領袖的氣質,他總是用他的精神鼓舞官兵,他有着不服輸的意志,他對於日本從骨子裡的仇視無形地感染着他身邊的高級軍官們,帝國對他的認識太晚了,終於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