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無恥的姜太公與周武王

朱由檢本是“信王”,中途繼位爲皇帝。

所以,他沒有經歷過“太子”時期,更沒有太師教授其“爲君之道”。

但是,“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尋常道理,他還是明白的。

歷史上的朱由檢,確實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勤政節儉的君王。

二十多歲就白了頭髮!

由此可見,他爲了千瘡百孔有大明,確實是勞心勞力!

只可惜,人力難以勝天!

沒錢,更是寸步難行!

如今的朱由檢,因爲售賣王立提供的“香草券”,手頭逐漸闊綽了!

幹出一番事業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然而,朝廷和地方官員的腐敗,讓他望而生畏!

不解決這個問題,再多的銀子投進去,也只能水漂!

甚至,可能激不起半點漣漪!

王立在山西的賑災成果,他全都看在眼裡!

並且,還仔細地研究過!

只可惜,難以推廣到全國!

他只能,把全部的希望,寄託在王立身上。

在他看來,王立就是個聖人,無所不能!

如果想不出解決辦法,他真的打算賴在靈濟宮,不走了!

聽聞王立有了辦法,朱由檢頓時來了精神。

然而,聽到王立的解決辦法,卻又垂頭喪氣了。

“廠公,你的辦法……就是……改變三年守孝的禮制?改爲兩個月?”

朱由檢非常失望!

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他確信自己沒有聽錯!

這算什麼解決辦法?

改個禮制,就能消滅貪腐?

這與“減稅減賦”有丁點關係?

“三年守孝”正式上升爲爲禮制,源自漢代的董仲舒的大力提倡;

在這種思想下,“孝敬父母”、“三年守孝”成了考覈官員的重要標準。

甚至,是唯一的標準!

在漢代、三國與晉初,孝敬父親的士族子弟,甚至是平民百姓,都有被“舉孝廉”爲官的機會!

隋朝大業元年,隨着科舉制度誕生,“舉孝廉”雖然退出了歷史舞臺,“三年守孝”的禮制卻沿用至今!

只要是家中父母亡故,哪怕是朝中的一品大員,哪怕是在外征戰的將軍參謀,都要放下一切公職,馬上回家守孝!

這一守,就是二十七個月!

任何人,在守孝期間,必須素衣素食,不得參加科舉考試,不得締結婚姻,不得舉行慶典!

哪怕是皇帝,也要遵守“三年守孝”的禮制!

當然,皇帝畢竟是一國之君!

在朝臣的“努力”下,會有許多變通的辦法!

比如,先皇駕崩之後,太子如果成年卻未婚配,則會馬上成婚;等到次日,纔將先皇駕崩的消息詔告天下!

此時,此刻,王立沒有提出杜絕貪腐的辦法,卻提出更改“三年守孝”的禮制!

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

朱由檢,更是一頭霧水!

“萬歲爺,朝廷的減稅減賦,只會讓賦稅越減越重,對百姓毫無益處!

然而,只需引導百姓摒棄“厚葬之風”,必能讓百姓獲得真正的實惠!

普通百姓,至少能省下十幾年的積蓄!

這筆省下的錢,是在百姓自己的手裡!

不會進入地方官員和鄉紳門閥的口袋!

如此“減稅減賦”,效果絕對是立竿見影!

而且,不用朝廷撥發一兩銀子!

所以,更改“三年守孝”的禮制,勢在必行!

三年的守孝期間,文武官員的離職,既會引起朝政和邊防的荒廢,更是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

在守孝期間,官員尚有半份俸祿過活,不至於餓死;

然而,普通百姓又咋辦?

準備趕考的學子又咋辦?

足足三年的時間,守在墳邊裝模作樣,哭哭渧渧,無所事事,究竟有何益處?

不論官員還是普通百姓,每個人的一生,究竟有幾個三年?”

王立解釋了許久,將“更改三年守孝”禮制的重要性,以及“摒棄厚葬之風”的原因,解釋得非常清楚!

然而,朱由檢卻搖了搖頭!

因爲……

從漢代至今,“禮制”其實是高於“法制”的,特別是與“孝”相關的禮制!

比如,一個死刑犯,如果已經娶妻卻沒有子嗣,可以要求在死刑之前,將妻妾送到獄中“圓房”!

死刑犯提出這種要求,各級官員只能層層上報!

就算到了刑部,就算是皇帝親自複覈,也有很大的可能,同意死刑犯的要求!

因爲,“不孝有三,無後爲大”!

在這個時代,“孝敬父母”已經深入人心!

在王立看來,任何時代,任何人都應該“孝敬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

但是,這個時代對“孝敬父母”的量化,已經變得面目全非,畸變到了極致!

甚至,成了阻礙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幾十年前的首輔張居正,其父病亡後,如果不是被“奪情”,他的“萬曆新政”必難持續!

“厚葬之風”的盛行,更是讓無數的百姓賣兒賣女,甚至賣身葬父!

沒辦法!

如果不將親人“厚葬”,就是“不孝”!

如果“厚葬”的規格不能讓官府滿意,死去親人的戶籍,就不能被註銷!

各種應繳的賦稅,還是要繼續繳!

其實,朱由檢能理解王立的話!

更改或摒棄這兩項禮制,爲百姓“減稅減負”的效果,確實是立竿見影!

但,經過慎重的思索,朱由檢還是搖了搖頭!

持續兩千餘年的禮制,早就根深蒂固!

就算朱由檢,也不敢輕易去打破!

“廠公,你有這樣的想法,確實很大膽!

朕,佩服不已!

但是,就跟上次賣“十王府”一樣,朝臣不會同意!

這一次,就算再怎麼巧舌如簧,也無法說服衆臣,無法說服內閣!”

“萬歲爺,小奴始終認爲:祖宗傳下來的精華,應該得到繼承和發揚;

然而,祖宗傳下來的糟粕,就應該將其摒棄,或者作出適當的改良!

就如,厚葬之風的盛行!

這,本就是周武王愚弄百姓的工具!

如今的大明,天災不斷,民不聊生!

西北流賊四起,大有蔓延之勢!

若讓百姓因糟粕而生活困苦,談何富民強國?

萬歲爺,如此減稅減賦,不用朝廷撥發一兩銀子!

還請仔細斟酌纔是!”

朱由檢端着茶碗,始終眉頭緊鎖,未置可否。

過了許久,朱由檢終於擡起頭,多有好奇之色。

“廠公,你說“厚葬之風的盛行,是周武王愚弄百姓的工具”,這話可有依據?”

聽到這話,王立徹底懵了圈!

我去!

這還用問?

好歹,你曾經是個王爺,讀的聖賢書應該不少吧!

姜太公與周武王的無恥行徑,《淮南子》裡寫得清清楚楚,你難道不知道?

莫非,你讀書的時候,整日都在想女人?

不對,他應該沒有讀過!

《淮南子》算得上道家典籍,不在聖賢書之列!

治國之道和科舉考試,也不會涉及《淮南子》!

此時的靈濟宮裡,也沒有《淮南子》!

於是,王立只能憑着自己的記憶,講起《淮南子》中姜太公與周武王的大致對話。

據言,武王代紂,取得天下之後,唯恐臣下作亂,於是向姜太公請教治國之道:

“太公啊,本王伐紂雖得民心,但本質上是臣子以下犯上!如果本王的臣子加以效仿,試圖奪本王之天下,又該如何應對?”

姜太公稍加思索,自信地笑道:“武王勿憂!我有一法,可讓臣子和百姓永不謀反!

辦法,其實很簡單:

對於臣子,可以摘下他們的頭盔,給他們戴上鷸冠;解下他們的寶劍,讓他們帶着笏板上朝!

對於百姓,可以堵塞他們的眼耳口鼻,不讓他們產生任何的慾望;

比如,引導他們做些無用的事情;以煩瑣紛擾的說教,讓他們樂於本業,安逸於現實生活,使他們由清醒明白,變得糊塗愚昧;

具體說來,可制定“三年守孝”的禮制,讓他們不能繁衍後代;

推崇謙卑與禮讓,讓他們沒有爭鬥之心;

用酒肉,使他們心情通暢;

用禮樂,讓他們自娛自樂;

用鬼神,讓他們心生敬畏;

用繁文縟節,掩蓋他們好勇鬥狠的本質;

用厚葬服喪,耗盡他們的家財,使其陷入貧窮;

提倡深挖墓穴、高築墳地,以耗盡他們的體力;

這樣一來,再強大的部落和家族,也會逐漸走向貧窮與衰弱!

圖謀作亂的人,自然就沒有了;

如此改變民俗,武王的天下必能長保不失!”

“高!實在是高啊!”

聽了王立的轉述,朱由檢恍然大悟!

激動得猛拍桌子,似乎找到了治國的良方!

可稍一細想,又覺得不對勁!

姜太公提倡“三年守孝”,提倡“厚葬之風”,確實有他的道理!

但王立當前的做法,卻與姜太公背道而馳了!

“萬歲爺,小奴的部分做法,確實與姜太公背道而馳!

這是因爲,姜太公與周武王時代,還是茹毛飲血的“奴隸社會”!

那時候,天子之下的百姓,多以部落的形式聚集在一起,部落之間的爭伐隨處可見;

那時候,幾個部落如果聯合起來,很容易威脅到周武王的王權;

那時候,姜太公還沒有悟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更沒有“國以民爲本”的治國理念;

然而,經過幾千年的變革,大大小小的聚居部落,早就被姜太公分散瓦解;

隨着糧食作物的廣泛耕種,百姓再也不需要以部落的形式聚居在一起;

時至今日,周武王時期制定的禮制,早已深入人心;

如果不是吃不飽飯,如果不是遭到殘酷壓迫,百姓絕對不會謀反!

今日之天下,就應該讓百姓吃飽飯,少受一些剝削和壓迫!

所以,更改“三年守孝”的禮制,摒棄“厚葬之風”,讓百姓的口袋裡有銀子,讓百姓家中有餘糧,正當其時!

當然,謙卑與禮讓,酒肉與禮樂,以及諸多的繁文縟節,暫時還是要保留的!”

“不錯,不錯!”

朱由檢連連點頭,眼中閃爍着喜悅的光芒:“廠公學識淵博,滿腹經綸!獨特的治國良方,滿朝文武無人可及!

聽廠公一席話,勝讀十年聖賢書啊!

更改“三年守孝”的禮制,摒棄“厚葬之風”,確實是勢在必行!

朕這就回宮,召集衆臣,共議治國之策!

哈哈哈!”

朱由檢激動得滿臉通紅,起身欲走,卻見張皇后、周皇后和袁貴妃,在一羣太監宮女的簇擁下,翩然而至。

張皇后的手中,捧着一隻可愛的玄鳳鸚鵡!

只不過,這鸚鵡耷拉着腦袋,已經奄奄一息了!

從神色來看,她非常着急!

第232章:心態膨脹了第111章:再次擦肩而過第169章:車廂峽之圍第139:孤城的守將第46章:蕭山驛站第44章:熊文燦的行賄第35章:確實是個人才第99章:洪承疇又在殺降!第203章:有內鬼?第17章:皇宮夜宴,都在裝醉第205章:階段性勝利第116章:上門求援的內閣首輔第142章:史上最大的地主第200章:由“圍”變“堵”第229章:無奈退兵第80章:袁崇煥入獄第77章:京師保衛戰(7):勒索第103章:逼上“梁山”第181章:偏居一方,心謀全局第110章:再去遼河浪一回第30章:內閣成員的逼宮第224章:言官們,顫抖吧!第144章:誤打誤撞第15章:再不敢玩火槍了第128章:“變法”的決心第16章:家奴,肯定鬥不過主子第151章:又一堆“空頭支票”第176章:曹文詔VS孫傳庭第48章:該來的遲早會來第155章:就算爛掉也不降價!第161章:蜀王必須死!第121章:不藏了,我攤牌了!第148章:給天下的女人“洗腦”第36章:敢跟我搶柳如是,你找死!第133章:三個太監一臺戲第48章:該來的遲早會來第216章:幾個倒黴鬼第138章:朱元璋埋下的禍根第77章:京師保衛戰(7):勒索第112章:公主的“宮闈私事”第143章:曹化淳的突擊檢查第210章:去意已決!第19章:繼續忽悠魏忠賢第210章:去意已決!第19章:繼續忽悠魏忠賢第19章:繼續忽悠魏忠賢第167章:廠公斷案第41章:沿大運河南下第185章:這又是何必呢?第100章:無意間,給人挖了個天坑第89章:讓饑民去挖煤!第119章:闖王“李鴻基”,不是李自成!第199章:圍賊於關中第215章:摁死那幫不聽話的傢伙第104章:朱由檢,你真夠卑鄙!第239章:演技高超第113章:君臣各懷鬼胎第12章:稀裡糊塗收了錢第128章:“變法”的決心第95章:早不來遲不來第164章:千里運送賑災糧第200章:由“圍”變“堵”第188章:嘗試着去改變第76章:京師保衛戰(6):城外初戰第109章:繞至八旗兵的後方第196章:是否出兵援朝第135章:皇權不下縣第86章:三喜臨門第90章:遍地都是廉價勞動力第128章:“變法”的決心第162章:皇宮刺客第63章:推三阻四的王立,崩潰的朱由檢第84章:反間計vs將計就計第128章:“變法”的決心第139:孤城的守將第108章:這個坑,真不是故意挖的!第183章: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34章:退而求其次第212章:真的不怕死?第165章:爲了賣房,操碎了心第111章:再次擦肩而過第65章:十大罪狀第141章:囂張的西廠第217章:君臣之間離心離德第143章:曹化淳的突擊檢查第103章:逼上“梁山”第163章:名垂千古的最好機會第73章:京師保衛戰(3):虛晃一槍第60章:背黑鍋的吳三桂第56章:順手牽羊第128章:“變法”的決心第220章:到底誰寫的歷史?第225章:左右爲難第220章:到底誰寫的歷史?第132章:民婦與官鬥第230章:南轅北轍第140章:跟蜀王死磕第97章:發現了廠公的秘密第208章:心亂如麻!第41章:沿大運河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