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皇帝的好基友

災情得到了緩解,緩解不是指,沒有人凍死,也沒有餓死。

而是將災情控制在可容忍的範圍內,不會出現大的流民暴動,大的農民起義,至於一路上凍死者、餓死者依舊不少。

不是賑災不給力,也不是貪污厲害,而是現實條件如此。

這個時代的交通不便,沒有火車,汽車,在大雪滿地的時刻,救災物資只能是到達一些重災區,一些主要的州縣,而一些輕災區,或是一些交通不便的村寨,自然而然被忽略了;此外一些災區,屬於金軍佔領區,趙樸就算是想要賑濟災民,金軍也未必答應。

此次受災面積太大了,涉及到了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在河東,陝西等地經常下雪,百姓也習慣了雪天,受災反而不太嚴重;而兩淮一帶,幾十年也未必能遇到一場大雪,如今一下子遇到了雪災,根本沒有防寒措施,災情極爲嚴重。

“天災人禍,全是疊加在了一起!”趙樸心中暗自抱怨道。一場大雪,讓飽受戰爭創傷的百姓,再度遭受了打擊。而他只能是儘量做好,儘量的救濟,熬過這段苦日子,至於最後能救下多少人,就全看運氣了。

“春天是雪災,夏天必然又是旱災,氣候反常呀!”

老天爺太不給面子了。

趙樸抱怨之後,只能是繼續埋頭賑災。

災難中孕育希望,災難也是領導們作秀的好時機。

趙樸有自知之明,他沒有搞過軍事軍事,是半路出家,政治謀略也是半桶水。當上這個皇帝,不是因爲他有多麼優秀,而是皇族成員都被抓了,只剩下他一個人了,他不當皇帝,誰又有資格當皇帝呢?

正所謂,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

先天上不足,只能在後天上多花苦工,而前去重災區救災,身臨救災的第一線,也算是另類的體恤百姓吧!

行走在揚州的各個州縣,趙樸一邊視察着倒塌的房屋,一邊查看着道路疏導的情況。

兩淮之地,屬於富庶之地,屬於大宋經濟發達之地。然而,富裕的只是極少數人,大多數的百姓依舊在貧困線上掙扎,大量的百姓失去了土地淪爲流民,最後進入城鎮,運氣好的找到活計,運氣差的只能是無業遊民,成爲社會不穩定因素。

一邊行走着,一邊觀察着,看似繁華的揚州,也有大量的貧民窟,不遮風雪的房屋。

看來揚州路的GDP很高,可是恩格爾數數字卻不怎麼樣,而基尼係數更是達了危險的邊緣。

這就是大宋,一方面官府、豪商富裕至極,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一方面那些貧民,卻是過着極爲苦逼的生活。

朝廷也多有救濟貧民的舉動,只是治標不治本,就好似給人吸鴉片一般,吸上一口覺得飄飄欲仙,可是藥力過後現實依舊慘淡。

先是王小波、李順起義,後是方臘、宋江起義,接着是鐘相、楊幺起義。這只是出名的,規模較大,人數在上萬,波及十幾個州,是宋軍動用了精銳部隊圍剿。

而更多的農民起義,則是如牛毛般多,沒有主張,沒有信仰,官軍打來就跑,官軍跑了就再回來,人數多則不過上千,少則是幾十人。根本不用動用精銳部隊,也不必動用二流的廂軍,只需要團練,地方武裝就能滅了。縱觀,宋朝的農民起義,很不成氣候。

想當官,殺人放火受招安,這個時代宋江不是個例,而是共性。造反,多數是一時的義憤,心情平靜之後,就想着要詔安,至於造反當皇帝,或是成爲一方割據政權,根本是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

此刻,趙樸感到了一絲淡淡的幸運。

“總算還沒有惡化到難以緩解的地步!”

…………

在經過了一個月的視察之後,趙樸再度回到了揚州。

“陛下,金軍退兵了!”

“金軍退兵了!”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趙樸只是微微吃驚,心情就平靜了下來。

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打戰打得就是後勤,打得國家財富。一國國力雄厚,物資充足,就能打較長時間;一國國力弱小,物資缺乏,就只能打較短就時間。金軍軍力強盛,但是奈何國力太脆弱,靠着劫掠,靠着幽雲十六州,只能是支撐一年時間征伐的消耗。

這一年征戰,金軍固然是戰功赫赫,奈何物資消耗巨大;又深入敵境,輜重運輸苦難,物資補給奇缺;堅壁清野,讓金軍難以以戰養戰;此外王彥在後方,大肆活動,也讓金軍寢食難安,後方不穩。

而這一場大雪,固然給大宋帶來了災難,也使金軍陷入了困境。

在如此大雪的天氣,想要繼續進攻大宋,繼續南侵已經是不可能了。此刻只能是退兵,不退兵,就會活活餓死,凍死!

“官家,乃是天子,乃是有道之君,如今老天爺,也在幫助我們,此雪天降堪比十萬大軍,金軍被大雪所阻,再難以進攻,我朝得以保存!”

“江山何其幸?大宋何其幸?天佑大宋,國柞以保全,我朝安矣!”

“大雪來的太及時了,沒有這次大雪,揚州又能保全到幾時!”

當趙樸上朝時,立刻聽到了大臣們恭喜的聲音,都在慶祝天降大雪,都在慶祝金軍退去。在大臣們看來,天降大雪,阻礙了金軍前進,使金軍退兵,這是上天在相助,是天佑大宋。

不僅是朝堂,在揚州,襄樊等地也是流傳着,皇帝聖明感到天地,得到了老天庇佑,降下大雪,逼退了金軍。

這種說法,漸漸流行開來,而趙樸也變成了聖君。

在天人感應,在封建迷信盛行的時代,這個說法迅速的傳播開來。

趙樸啞然,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以前一直擔憂有人藉着大雪,在朝堂上興風作浪,或是說他不賢明,讓議和派再度擡頭;還有一直擔心賑災不當,引動大規模農民暴亂。如今倒是好了,天降大雪,這是老天爺幫助他,擊退金軍。

董仲舒真是皇帝的好基友!

第453章 出戰第32章 只爲殺一個墊背,黃泉路上不寂寞第140章 打殘五肢第339章 移民東北第470章 化解民族仇恨第265章 背叛,城破第127章 金軍的臭棋第343章 民意,國利第179章 扎馬刀第26章 入城之戰第424章 下毒,捨棄!第53章 河東之地第274章 張浚西北行第29章 “救星”种師道第77章 鼓舞軍心第253章 僥倖獲勝第312章 趙鼎請罪第429章 逮捕行動第392章 富平之戰(四)第359章 “小武備學堂”第162章 不做唐明皇第218章 算一算海軍的賬第310章 公元1229年,趙樸十九歲第135章 李綱的執拗第317章 睡着了!第269章 火攻VS巷戰第418章 詔獄開始了!第176章 發現金軍第191章 苛刻的和約第70章 歷史拐點的一處蝴蝶第8章 宋徽宗退位第172章 黃河邊的交戰第96章 練兵記實第433章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第99章 靖康恥後,路在何方?第248章 貳臣養成計劃第96章 練兵記實第196章 連破三道營寨第141章 魔怔了!!第271章 汴梁成灰烈志存第199章 覆蓋式轟擊第297章 西線無戰事!第402章 戰後總結第74章 最後一局很重要!第306章 江南之殤第40章 抗金派內部的分裂第266章 國之將亡,豈能沒有祭品第330章 匯通銀行第166章 只有一戰之力,纔有一逃之力第445章 九死一生的奇襲第430章 皇上中毒了第176章 發現金軍第423章 悔過書第131章 現實是殘酷的第265章 背叛,城破第120章 騎兵第一戰第308章 遷都杭州第149章 變法前的試探第62章 艱苦行軍第13章 千里眼第32章 只爲殺一個墊背,黃泉路上不寂寞第233章 起來,不願意做奴隸的人們!第202章 揚州下雪第322章 糧價降了!第338章 初見成效第251章 逼着貳臣當忠臣(中)第412章 殺星,火拼!第44章 昔之秦銳士,今之西軍第230章 摩尼教的餘孽第431章 誰當皇帝?第288章 近身肉搏第132章 普及軍事常識第58章 人在金營,心在宋第338章 初見成效第313章 物價飛漲的揚州第27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329章 野蠻其身體第366章 完顏昌的倉惶第363章 火器終結了騎兵第353章 王霸之氣第195章 血戰第308章 遷都杭州第239章 金軍鐵騎殺到第251章 逼着貳臣當忠臣(中)第58章 人在金營,心在宋第249章 法不誅心,還是莫須有殺人?第373章 殿試第17章 新軍計劃第327章 定都杭州第294章 重型弩炮來了!第430章 皇上中毒了第75章 投名狀第340章 開闢第二戰場第282章 宋皇又要跑路?第279章 血戰南陽第38章 种師道論戰(二)第147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430章 皇上中毒了第181章 全滅第212章 一個人的改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