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不做唐明皇

“第四,速速營建揚州,建康等地,修築城牆,記住九個字,高築牆,廣積糧,緩北伐!”

“第五,營建水師,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山東。只要有了水師,近處可以守住江淮不失,遠則可以反攻遼東!”

“還有什麼要補充的,你們可以說一說?”

趙樸的沒有一絲商量的口吻,只有命令,不接受也得接受,不理解也得接受。

趙鼎開口道:“這些都沒有問題,只是第三條有些不妥。陛下萬金之軀,萬萬不可親自出徵,身居險境之中。守衛黃河,自然有大將;不必陛下親自出徵!“

“陛下三思,莫要意氣用事!“

“陛下爲大宋希望,不可輕動!“

原本意見相左,爭吵不斷的三個大臣,這次空前的團結起來,一直反對趙樸御駕親征。如今多數的皇室都被擒拿而走,剩下的多是皇朝旁支,根正苗紅,威望巨大的,就只是皇帝陛下一人了。

一旦這位皇帝陛下,出了問題,那大宋真的完了,再大的勝利,也無法彌補,皇帝出現意外的變故。

“御駕親征,一點也不好受,吃不飽,穿不暖,還要防備刀劍之危。可是如今危在旦夕,我不得不出徵!“趙樸苦笑道。御駕親征,除了那些開國皇帝之外,可以說誰玩誰倒黴,誰玩誰悲劇。

宋朝的宋太宗御駕親征,被射傷了大腿,變成了瘸子;明朝的英宗御駕親征,成了俘虜,苦逼無比。

若是有一點點希望,趙樸都不會選擇御駕親征。

靠着他這點淺薄的軍事才能,對戰上二三流的將軍,可能勝利,可是對上一流的名將,絕對是死輸,一點勝利的希望也沒有。可是不得不如此……

趙樸苦笑道:“各位卿家,可知唐玄宗,一生犯下的最大錯誤時什麼嗎?”

汪伯彥道:“寵幸楊貴妃,因爲美色而誤國!”

趙鼎道:“放任藩鎮割據,埋下武人亂世的釘子!”

範宗尹則道:“任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

三個大臣,三種不同的答案。

趙樸聽後,卻是搖搖頭道:“都不是。不論是國之痹症,還是任用奸臣,或是美色誤國,這都沒有什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錯在,有過不改,錯誤一次次變大。當年李旦先是出兵誅殺韋氏,後世滅太平公主,都是處在劣勢,處在極爲危險的境地,悍然出手。那時他身上有股血氣,有股不怕死的勇氣。於是,縱然是處在劣勢,他也靠着勇氣與智慧,一步步的扳回了敗局!”

“可是後期出現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厲害是厲害,可是比起韋氏之亂,比起太平公主之亂,還是差勁了很多。只要他有年輕時代,那股血氣,那股不怕死的勇氣,安祿山算個毛,彈指之間,就被他滅絕了!”

“可是,長久的酒色,早已盡掏空了他身上的血勇之氣,再也沒有年青時,那種敢拼敢殺的勇氣!”

三位大臣聽着皇帝陛下的評述,心中暗自點頭,在後期唐玄宗的確是失去了血勇之氣。

趙樸道:“我若是唐玄宗,必然不會傻傻的往四川跑,結果丟了皇位,女人也被勒死,心腹大臣也被砍殺一光,更是被逼退位,成爲太上皇,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敗筆。身爲男兒,身爲皇室之人,就應有生不能九鼎食,死也要九鼎烹的勇氣!”

“若是安史之亂爆發,我不會傻傻的逃亡四川,而是會御駕親征,親自戍守潼關,留下太子監國。若是僥倖獲勝,擊敗了叛軍,算是爲彌補過錯;若是被敵軍攻破潼關,我就死在潼關上上,算是君王死,社稷崩。即便是死了,也是流芳千古!”

“如今我們也是面臨一個死局。如今,敵強我弱,金軍過了黃河,只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圍攻應天府,陷於死地;可如今局勢不穩,風雨飄零,軍心民心動盪。這時,遷都東南,遷都揚州,或是建康,百姓會如何看待我們,縱然有一萬個理由,百姓也會認爲我們捨棄了百姓,捨棄了江山社稷而逃,缺乏擔當,缺乏信任。百姓會認爲朝中出了奸臣,而汪伯彥、趙鼎、範宗尹,就是大奸臣!我會成爲唐明皇,可能在半路上,可能就出現兵變,我就被迫退位;你們也會成爲楊國忠,李林甫,說不準會被將士鳩殺。你們死了,也是遺臭萬年!”

三個大臣再度沉默了。

沒有辯駁,他們都是聰明到了極點的人物,這一切極有可能發生。

一旦遷都東南,必然軍心動搖,那時動盪不安的軍隊,極有可能作出偏激行爲。在這種情形之下,百姓不會對帝王做什麼,可是卻會在憤怒中把他們殺死,宣泄情緒。死了,極爲冤枉,還可能遺臭萬年。

名利,名在前,利在後。

對文人而言,名永遠比利更爲重要,最怕的也是遺臭萬年。

“此時御駕親征,勢在必行!”趙樸說道。

此刻,三人出奇的沒有反對。

…………

當傳出陛下,要前往前線勞軍時,朝廷內再度傳出一陣陣反對聲。

靖康之恥,留給大臣們太多的恐懼,在他們看來都城是距離金軍越遠越好,若不是海南島還是荒涼之地,一定會建議遷都海南島。可是如今皇帝陛下倒是好,好死不死,竟然大着膽子,一副不怕死的樣子,直接前往黃河邊慰勞三軍。

這不是找死嗎?

黃河從來沒有防住過女真的鐵騎,過去沒有,未來也沒有,所謂的黃河防線,更多的是爲了安慰自己,一副金軍打不過來的樣子。

若是到了黃河邊,金軍突襲,那絕對是做俘虜的料。

“陛下,乃是萬金之軀,走麼可以前往險地,置安危於不顧,不可不可!勞軍只需要一個御史便可,何須陛下親自前往!”一個老臣勸說道。

汪伯彥道:“如今接連失地,軍心動搖,陛下必須親自前往去慰勞三軍,以便安定人心!況且只是勞軍,不是御駕親征,一旦情況有變,陛下可以及時撤離而走!”

“奸臣呀!你這是孤注一擲,好似一個賭徒,爲了翻本,將所有的籌碼都扔了出去,一旦出現了變故,那時還能輕鬆撤走嗎?”一個御史立時罵道,仰頭對趙樸道,“陛下呀,你如今無子,又是剛剛即位,此時社稷不穩,一切需要慎之又慎,怎麼可以輕易犯險,將自身陷於絕地!“

趙鼎又道:“如今社稷飄零,我們丟了河東,河北,一旦黃河防線告破,兩淮、襄樊、山東等地都會陸陸續續淪陷,如今陛下只有拼死一搏,才能搏殺出一個出路!”

“你這逆臣,我朝疆土萬萬裡,即便是丟了河東,河北,還有關陝等地,即便是丟了江淮等地,可是隻要劃江而治,徐徐圖之,必然可以收復疆土,驅除金賊,何必如此及功盡利!”又一個御史開始罵道。

範宗尹道:“陛下這是不想當唐明皇……”

“陛下又豈是唐明皇,即位以來,整頓軍備,修繕城池,大力提拔能臣干將,已經有中興之勢!”

朝堂上,立時對嘛開來,只是形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爭執不斷的兩個派別,此時卻是變爲了汪伯彥、趙鼎、範宗尹三人舌戰羣臣。原本只是爲了遷都不遷都而爭吵,此刻卻是變爲了是否到黃河邊犒賞三軍。

趙樸看着這一切,心中暗自發樂,身爲宰相,就要做好爲君分憂,做擋箭牌的準備,而不僅僅是結黨私營,鉤心鬥角。

第336章 選後第199章 覆蓋式轟擊第90章 白天休息第242章 精密武器的不足第97章 熱血酬山河第255章 竭誠則吳越爲一體第421章 賢妃第167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234章 刺王殺駕第428章 道君皇帝,夢想成真;一入門空門,皇位兩斷!第74章 最後一局很重要!第304章 金兀朮跑了!第54章 鴛鴦陣再現第309章 宰執天下第121章 劉光世第470章 化解民族仇恨第462章 盛世出,祥瑞現!第359章 “小武備學堂”第375章 登陸遼東第372章 君子不器第41章 完顏斡不離的算計第260章 蘇武牧羊!!第154章 金軍由盛轉衰的開始第202章 揚州下雪第155章 哭靈第89章 宋朝版的特種兵第314章 踩人的感覺真爽!第162章 不做唐明皇第197章 受挫第309章 宰執天下第185章 前線戰局第158章 軍三司第383章 決戰時刻到了第104章 信使來到汴梁第135章 李綱的執拗第426章 二帝回宋第254章 武備學堂大捷第120章 騎兵第一戰第115章 一幕幕恥辱開始了……第35章 漢人,元帥要見你第248章 貳臣養成計劃第426章 二帝回宋第262章 成立軍部第367章 激烈血戰第424章 下毒,捨棄!第22章 援軍來了第102章 宴會歌舞第13章 千里眼第284章 跨海擊遼東第150章 政治智慧第344章 耶律紅第208章 欠債不還,我就造反第82章 八字軍第289章 金軍退去第357章 寧可被打死,也不願被嚇死第446章 金軍對策第58章 人在金營,心在宋第139章 衙內鬧事第182章 好快的刀第383章 決戰時刻到了第239章 金軍鐵騎殺到第151章 彼竭我盈,故克之第142章 風林火山第265章 背叛,城破第14章 太學生請願第233章 起來,不願意做奴隸的人們!第372章 君子不器第297章 西線無戰事!第235章 一箭射出,命歸九霄第26章 入城之戰第252章 逼着貳臣當忠臣(下)第394章 富平之戰(六)第94章 火槍手VS弓箭手第107章 聖旨來了第201章 邊疆風雲第218章 泉州,海軍第263章 難克的汴梁第261章 謀戰第390章 富平之戰(二)第303章 雞肋第100章 再見魯智深第321章 深入改革第220章 泉州的信第404章 高麗公主第403章 高麗使者第19章 殿上口舌之戰第311章 功勞薄第335章 後宮干政第180章 沒良心炮第387章 天下震動第390章 富平之戰(二)第321章 深入改革第91章 退兵的理由第256章 傲物則骨肉爲陌路!第127章 金軍的臭棋第116章 八恥第26章 入城之戰第36章 你不是皇子,你到底是誰?第207章 宰相何處尋?第189章 山東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