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政治智慧

聽着這些“不得”,朝內文臣沒有太過在乎。

趙樸看着羣臣的心態,心中暗自發笑,繼續道:“從事軍職者,唯有符合將之五法。方可領取勳章,這是具體的章程,各位請看!”

說着,小太監將一張張宣紙散發了下去,每個大臣,各自有一份。

趙樸心中道,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文臣,想要通過扭曲勳章制度,使文人能夠佔據較大的比例;而他則是嚴格勳章審覈標準,不流上二斤血,身上沒有十幾塊傷疤,不是從死人堆中爬出來,不是有着大捷之功,別想要領下勳章。

看着紙上的內容,許多的文臣再也當以淡定了,紙上記錄的內容,絕了許多文人領取勳章的途徑。文人領悟勳章,變得更爲艱難。

“非戰鬥軍職,必須五年以上軍職,方有資格領取勳章!”

“必須上陣廝殺,方有資格領取勳章!”

“謀士,須立下大捷之謀,方能領取勳章!”

“唯有五品以上軍職,方能攜帶家眷進入軍營,但不得超過三人,違反此法,不得領取勳章!”

“金劍勳章,唯有斬殺名帥,方能領取!”

這一個個條款,將文臣想要在軍營中混日子,打發時間,輕而易舉獲得勳章的意圖徹底打消了。即便是一方大員,若是不流上汗水,不拼上命,不耗心耗力,想要領取勳章,幾乎是不可能了。

可能是,手下幾個武將都領取上勳章了,而身爲上級的文臣,可能還沒有領上。

在機會上,擁有軍職的文人,獲得勳章的機會更大;然而若是不努力,可能無數機會從身邊流過,卻無力抓住。反倒是那些武將,看似機會少,只要敢於拼命,敢於衝殺,更容易抓住機會。

“不知各位卿家,以爲如何?”趙樸笑了。

“官家此法不可,太過苛刻!”一個文臣立刻說道,“我朝已經有了定製,此法激勵武將賣命,然而此法又必然導致武夫勢力膨脹,長久之下,必然會形成武人政治,再現唐末軍閥割據危險…………”

這個文臣揚揚散散說了一大圈內容,邏輯上錯誤,論點上有不足。根本不需要反駁,自身就站不住腳跟,可是他還是洋洋得意的說着,似乎說的是天地大道。

這個文臣剛剛說完,又一個文臣上場了,又說了一大籮筐。

“陛下,臣有本上奏……”

“陛下,此法不可行!……”

一個文臣,接着一個文臣,此起彼伏,有些搞車輪戰的味道。

趙樸也不反駁,懶得反駁。

宋朝以文制武,已經是傳統了,這個傳統的弊端很大,趙樸根本無力改變,也不打算改變。這個制度,有很大缺陷,有太多的不足,卻防範了軍閥割據。自從宋代以來,總體上保持了相對的一統、穩定。

這個制度有缺陷,那就極力的彌補它的缺點,而不是一竿子打倒在地。在沒有較好的制度替代他之前,盲目的替代它,只會引發混亂。

以文制武,缺點在於文人不懂軍事,卻瞎指揮,結果屢戰屢敗,喪師辱國。

而趙樸需要做的,則是通過勳章制度,提高文人的軍事素質,甚至把文人轉化爲軍人。

本意是好的,朝中的大臣也知道,可還是一如既往的反駁着。

政治鬥爭,無關乎對錯,不要妄圖說服了對方,對方就會聽從;實際的情況是,道理上說服了對方,卻還是堅持錯誤主張。

因爲很多時刻,身上的利益強**奸了心中的正義。

…………

終於下朝的時間到了,趙樸還是沒有下朝。

“各位卿家,果然是忠心爲國,吾心甚是欣慰。政事要緊,吃飯更爲重要!”說着,宮女們送上了食物,食物很是簡單,只是小米粥,再加上一些菜餚而已。

長時間的辯論,又站了兩個時辰,大臣們都是腿腳發麻,肚腹中更是飢餓不斷,口中滿是謝主隆恩,接着吃了起來。

吃完了食物之後,散朝沒有出現,衆臣剛剛想要離去,這時趙樸開口了:“如今是多事之秋,國家大事不能拖延,需要快刀斬亂麻,迅速解決。各位卿家若是渴了,我提供糖水;若是餓了,我提供食物;若是困了,我提供椅子;若是一些老大人身體撐不住,後殿有軟榻。勳章制度,必須決定,不得拖延!”

“今天若是不行,明天!明天不行,後天!不解決完畢,這個問題,就不散朝了!”

宋朝的行政效率很低下,扯皮現象極爲嚴重,若是這樣繼續扯皮下去,半個月也搞定不了,最後懸而不決,徹底搞黃。既然行政效率差,那趙樸就逼得文臣們,提高行政效率。不怕行政效率差,就怕經受不住折磨。

這時,一個個太監宮女出現,擺下了桌子、椅子,圍繞大殿形成半圓形,桌子山擺下茶水,一副長期開會的樣子,一副連續開上三天三夜都不休會的樣子。

“多謝陛下!”朝內的文臣跪倒在地,神情中滿是感激。

趙樸站起身來,作出免禮的動作。

…………

政治本身就是扯皮,不懂得扯皮就不懂得政治。

而不懂政治,政治問題處理不好,會限制軍事的發揮。在很多情況下,軍事上佔據優勢,可政治上沒有處理好,結果被政治拖累,軍事上的優勢一點點被抹去。

有很多人不喜歡扯皮,做事總是喜歡直截了當的說出自己觀點,然後一一反駁,然後執行自己的觀點,看起來直截了當,痛快淋漓,卻是給了人獨斷專行,目中無人的感覺。一旦生了這種感覺,會在各種問題上拉後腿。

尤其是大宋,這個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趙樸深知:明君便是披着民主的外衣,幹着獨斷專行的行當。

可以允許臣子吐槽,謾罵,只要不是涉及到根本的問題,都允許大臣們隨意說,正所謂“國有諍臣,其乃不亡”,“不以言論罪“,這是一個君王的必備素質。

聽着臣子們吐槽不斷,好似蚊子響動,蒼蠅亂叫,可還是要走出一副從容淡定,好似聽音樂一般。

不要做出不耐煩的舉動,不要搶着駁倒對方,而要做出一副繼續說,好好說的樣子。即便是最後沒有采納意見,臣子也會認爲君王是賢明。

坐在椅子上,喝着茶水,文臣們的興致更高了,不斷的說着意見,一開始僅僅是吐槽着對勳章制度的不滿,後來則是涉及到其他方面。

趙樸也不反駁,只是點點頭,或是說着“好!”、“很好”、“繼續!”等。

其中多數時間,趙樸都是冷靜的聽着。

只有一個文官說着,要廢除勳章制度時,趙樸起身嚴厲的指責。這留給衆多大臣一個印象,可以提意見,可以指出哪方面不對,可以提出修改意見,但是不能廢除。

皇帝剛剛說要建立勳章制度,你開口就要廢除,這不是打皇帝的臉面嗎?

這個大臣說完這些荒唐話後,驚出一身冷汗,再也不說了。

而此時,後面的三個太監疾筆如飛的記錄着,他們的任務,就是要把大臣們說的,倒是速記下來,以供君王參考。

PS:感謝有物混沌成,曰無良天尊打賞

第121章 劉光世第388章 西北戰局第219章 海軍初成第292章 水淹樊城第107章 聖旨來了第90章 白天休息第172章 黃河邊的交戰第8章 宋徽宗退位第56章 分兵而行第240章 文武之爭第71章 新軍,新的軍紀!第336章 選後第391章 富平之戰(三)第96章 練兵記實第338章 初見成效第178章 殺殺殺,戰戰戰!第426章 二帝回宋第342章 打人真爽第128章 還都汴梁第198章 揚州大捷第359章 “小武備學堂”第36章 你不是皇子,你到底是誰?第45章 崖山之後有中國第307章 遼東掃蕩第345章 西遼第89章 宋朝版的特種兵第85章 憤而出戰第450章 興武九年第355章 肥豬變野豬!!第249章 法不誅心,還是莫須有殺人?第203章 皇帝的好基友第109章 聽雲軒,花魁娘子第147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300章 首戰告捷第432章 中毒緣由第122章 驚聞第275章 引薦秦檜第267章 夜戰八方第265章 背叛,城破第58章 人在金營,心在宋第270章 火燒汴梁第379章 韓世忠在行動第31章 滅狼第215章 變法(一)第158章 軍三司第87章 滅敵兩千第257章 數據分析,嚇倒金軍第453章 出戰第377章 皇位之爭?第114章 局勢惡化第443章 金國皇帝死了!第364章 奇襲洛陽第414章 賣皇帝掙錢第84章 折騰死你第403章 高麗使者第31章 滅狼完本感言第10章 誰搶我衣服,我斷誰手足第463章 彈劾王彥第69章 靖康之恥的真相第261章 謀戰第313章 物價飛漲的揚州第60章 窮途末路第62章 艱苦行軍第196章 連破三道營寨第456章 埋下了棺材第59章 种師中大敗第304章 金兀朮跑了!第80章 靖武王第431章 誰當皇帝?第404章 高麗公主第16章 組建新軍第112章 身在風月,心憂天下第461章 夕陽滿幽雲第354章 鑄犁爲劍第31章 滅狼第49章 援救太原第299章 水師大戰第292章 水淹樊城第437章 殖民,弘揚聖道第243章 擊退金軍第15章 屈辱不可怕,就怕忘記第265章 背叛,城破第364章 奇襲洛陽第69章 靖康之恥的真相第144章 做不到,就換人!第121章 劉光世第410章 宋徽宗很糾結!第386章 局勢逆轉第267章 夜戰八方第443章 金國皇帝死了!第123章 抗金方略第359章 “小武備學堂”第392章 富平之戰(四)第441章 尋找新大陸第139章 衙內鬧事第365章 死地第74章 最後一局很重要!第286章 竟然……到了高麗第381章 貓追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