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朝代總會有施政錯誤,百姓們就會認爲朝廷內出奸臣,要懲治奸臣,這時一些人就要倒黴了
而在金軍南下,威逼汴梁時,李綱整出一個六賊,六賊成了出氣筒,消減了憤怒的民意。其實六賊很冤枉,他們的確是結黨私營,的確是打擊報復,的確是壞事幹盡,可是金軍南下管他們毛線,將所有的罪名推在他們身上,也太看得起六賊了。
如今靖康之恥,百姓憋屈到了極點,急需要發泄怨恨之意,張邦昌這個兒皇帝就成了最佳的出氣筒。誰讓他倒黴呢!
張邦昌本來罪不至死,可是百姓要發泄情緒,於是他必死。
恍然間,趙樸有些明白,他思考問題太過理性了,卻忽略了很多事情充滿了感性。人是感性動物,思考問題,做事情,不會時時刻刻保持冷靜,保持睿智,往往是意氣用事,做一些偏激,甚至是錯誤的事情,直到了做了之後,才發覺是錯誤,甚至一直認爲正確。
憤怒和仇恨,往往矇蔽了許多人的理性,衝動行事。就好比,宋金之間的實力差距,還都汴梁的壞處,如何抗金等問題,難道這些大臣真的不知道嗎?
仔細思考,很清楚分析到其中的利弊。不過在靖康之恥,這樣千古未有的大恥辱面前,許多的大臣早已經被仇恨衝昏了頭腦,早已經忘記了理智爲何物,往往是採取激進,冒險,極度不靠譜的抗金方針。
他們智商本身很高,可是在仇恨的影響下,變成了二五零。
可是趙樸卻是穿越而來,思想中保留着“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別看此時你死我活,幾十年後,照樣是一家人。因而,他自始至終是一個局外人,因爲是局外人,能夠更加理性的看待宋金之戰,少卻了幾分情緒化,偏激化,多了理性與合理。
…………
張邦昌還是免不了流放,被貶至潭州“安置”,“令監司守臣常切覺察”,飲食起居都要向尚書省報告。
總之是一樓到底,再無翻身的機會,而此時應天府的百姓,以及官員們連聲歡呼萬歲,似乎他做了一件極爲偉大的事情一般。趙樸得知,百姓大臣歡呼的情形之後,心中直翻白眼,打不過主子,就拿奴才出氣,果然是夠有風格。
不過他無暇顧及這些。
李綱、宗澤、張所等人要趕赴各地防備金軍南下,按照金軍的習慣,多是秋高氣爽,馬肥的時刻出兵。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必須要利用有限的時間,去構築防禦體系,免得金軍南下時,束手無策。
而朝中政務都交給汪伯彥、趙鼎、範宗尹三人。汪伯彥是議和派,而趙鼎是主戰派,而範宗尹則是一個麪糰。他們三人都是有才能的,不過缺點也是巨大的,汪伯彥太過圓滑,趙鼎太過剛正,而範宗尹則是牆頭草。
這樣的三人組合,最爲精妙,可以防止獨攬大權。唯一的缺點,就是三人爭吵不斷,行政效率會下降,於是趙樸則是提出小事不決三人表決,大事不決他處置。
而有這三人的存在,趙樸總算是從繁忙的政務中解脫了出來,專注于軍隊建設。
如今是亂世,有槍就是草頭王,有了一隻強軍,纔能有生存的本錢。有了一隻強軍,纔能有生存的本事,進一步說,可以稱霸天下,滅了金國,一統天下;退一步可以劃江而治,南北對峙。
一切都要服從於軍事,一切都要以軍事爲上。
只要軍隊上不出問題,只要牢牢握緊槍桿子,即便是出上幾個奸臣也不要緊,他可以輕易的罷官,輕易的流放,完全隨着他的心意。
而軍隊中,八字軍身爲他的嫡系,需要緊緊抓在手中。
此時,趙樸當了皇帝,可是這個皇位極爲不安穩。
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爲何敢於杯酒釋兵權,因爲他就是當時最大的軍閥,手中握着強軍,不怕手下武將不交出兵權,若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他正好平了那些不忠心的武將。明太祖朱元璋爲何敢於大肆殺戮大臣,因爲他就是軍閥出身,不怕殺戮大臣太多,造成麻煩,因爲他有軍隊彈壓。
許多開國皇帝,往往是獨裁的,多數是暴君,往往是臣子不得不屈從於君王,因爲這些開國皇帝都是軍閥出生,手中握着的嫡系軍隊,最爲忠心,戰鬥力更是強大。不怕手下的大臣不服,誰造反,滅了誰。
而趙樸想要抗金成功,必須要集權,必須要走那些開國皇帝必走的道路。
在他看來嫡系部隊,要最忠心,絕對不背叛;也要做到戰鬥力頂呱呱,壓倒其他軍隊。這樣纔是合格的嫡系部隊,若是嫡系部隊仗着他的寵幸,戰鬥力戰五渣,軍紀敗壞到了極點,甚至是尾大不掉,那就悲劇了。
孫子兵法上說:“對待士卒像對待嬰兒般關懷,士卒就可以同他共患難:對待士卒像對待自己的兒子親近,士卒就可以跟他同生共死。如果對士卒厚待卻不能使用,溺愛卻不能指揮,違法而不能懲治,那就如同驕慣了的子女,是不可以用來同敵作戰的。”
培養嫡系,這是許多皇帝都喜歡玩得事情,只是許多人都是培養失敗。所謂的嫡系往往是驕橫至極,指揮不靈便,甚至是發生兵變威脅皇位。
培養軍隊很重要,不能假手於他人。
假手於人他人,培養出來的軍隊,相當於領養來的兒子,看似親近,其實疏遠。只有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培養許久,纔是真正的的嫡系。不要想着偷懶,不要想着速成,更不要想着名將在手,天下我有。
一切都要靠自己!
於是,在處理完畢大多數的軍務之後,趙樸時常前往軍營中走,有時還住在軍營內。
而在趙樸住進軍營的時刻,朝廷山下各個勸阻的聲音也是傳來,理由很多,無非兵事乃是賤業,身爲皇上豈能親至;皇帝應當以政務爲本,軍事之事,交予他人就足夠了,不必事必躬親。
各個勸阻的奏章,足足有三尺厚。
趙樸看着都是發笑,果然讀書人太清閒了,閒的蛋疼。
他沒有親自出手,而是靜靜的等待着,三個宰相的出手。
宰相,不僅要提皇帝處理政務,還要替頂缸。這些麻煩事情,宰相自然要處理,而不能打擾了皇帝陛下的雅興。
果然,不僅之後三個宰相出手了。王伯彥藉助着這個機會罷免了一部分不對頭的官員,而趙鼎藉助這次機會,挖掘了一些同盟者;而範宗尹也是撈取着好處………
PS:最近十幾章,主要講述豬腳當了皇帝,統一思想,綜合議和派、主戰派之間矛盾,統一抗金思想。有些人可能覺得有些水,有些拖拉,但是我認爲這是最爲重要的,打仗之前,必須要統一思想。
思想不統一,如何打仗。
靖康之恥後,可以說從高層到底層,都是思想混亂。這時,豬腳最需要統一思想,緩和抗金派、議和派之間的矛盾,同時認清楚各個主要大臣的性格,才能等。
接下來,豬腳將要訓練強軍,亂世中軍隊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