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呼嘯,雪花飛舞,寒冬裡的蒙古草原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天寒地凍,滴水成冰,視線都無法看清百米外的情形。
新秦四年年末的蒙古大草原,遭受了五年來最大的一場風雪。積雪厚度普遍超過了一尺,一些地方甚至接近兩尺!
內外蒙古的駐軍和地方政府第一時間就把消息報到了北京!
“做好賑災佈置。各縣的儲備糧倉,地方官員在必要時候可以開倉賑災。然後告訴魏明,趁這個機會,把蒙匪徹底清理了。”
劉暹並不爲蒙古的暴風雪感到擔憂。即便真的有不少人受災了,又能損失多大?內外蒙古總共才三百來萬人。而且今年開始他已經在全國推行青貯技術,蒙古地區的推行雖然沒有西北、寧夏一代來的得力,但總可以減緩一定量的草料供需的。並且政府還在蒙古大力推行了苜蓿種植,再加上今年一年來羊毛、皮革的貿易,讓蒙古的平民階層收入暴增,這些對暴風雪災後的影響都有着非常得力的緩解作用。
也是在今年秋季,秦軍全面換裝,國內毛紡織業的發展讓國防部和總後勤部有了爲全軍上下更換軍裝的底氣。
不然的話,做毛料軍服就要向外國進口布料,就也太遜了!
新式軍裝完全向着原時空中國的71式軍服系列看起,減去了這個時代不需要有的種類後,有禮服、常服、作訓服,三式組成。
陸軍是草綠色,領章和軍帽國徽下面的帽牆爲紅色;海軍是白色,領章和軍帽國徽下面的帽牆爲藍色。
氣勢非常醒目,帶着軍人的威嚴和士氣的蓬勃。
在九月一日的華夏日報這份大秦政府喉舌,全國發行量比之大公報還要高出十幾倍的中國第一大報,外號‘邸報’的報紙第一版上,登出了新式軍裝的照片。正式開啓了全軍的大換裝。
其所有耗用毛料,全都是國內自產布匹。來源自然就是蒙古、青海、新疆的羊毛了。給以上三個畜牧區帶來了極大的刺激!
羊毛還能賺錢?
三個畜牧區的牧民第一次感覺到了錢是那樣的好賺。往日裡他們可只有賣牲畜和皮革的份兒。現在羊毛都可以賣,激增的收益不要把人高興傻了。
不少在內蒙和西北以開荒耕耘爲生的漢族農民,都轉而打起養羊的注意了。
這些人對於朝廷的服從是滲入骨子裡的,而且對北京有種現下蒙古人所沒有的親近。蒙古地區和新疆、青海的苜蓿種植多是由他們起頭做‘第一個吃螃蟹的勇士’的。而且漢族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就算是開始發展畜牧,那也是以打羊圈的圈養爲主,跟遊牧牧民完全是兩碼事。而這樣的生活模式是十分符合劉暹對蒙古、西北的下一步規劃的。所以用這些漢人的發展做一個‘公示’,必定能讓許多的牧民認識到定居的好處的。
“皇上。李熙已經隨朝鮮使團到了天津,但他並沒下船,而是直接乘船去了上海。”
勤政殿裡,劉暹正在看着安全部的報告。就在兩天前,駐朝大使突然發來密報,說李熙很可能已經不再宮中,而是隨着來京朝賀的朝鮮使團到了中國。
劉暹立刻就讓安全部密切監視即將到天津的朝鮮輪船。是的,很大的一次改變,朝鮮在東北陸路貫通的情況下,使團第一次主動的乘船來華。就是去年時候到華的朝鮮使團還是走東北陸路呢。
然後不出意料,扮成港口海關人員的諜報員在船上見到了李熙的貼身近侍。這樣一來似乎也就可以斷定李熙是否在船上了。
劉暹現在很不明白,李熙這是打算要幹什麼?堂堂一國之君,突然拋下國內的攤子,跑到宗主國來,且依舊秘而不宣。連跟中國政府打聲招呼都沒有。他究竟想幹什麼呢?
“密切監視。保證李熙的安全。”
安全部的人退下後,劉暹讓侍從對漢城發去一封密電。要駐朝鮮的使館人員對現下朝鮮國內政局、民情做一次總結匯總。
自從朝鮮從新抱上中國的大腿之後,朝鮮國內關於開化和保守之爭,依然是喧囂至上了。但爭論來爭論去,始終沒有一個確切的結論。因爲就是開化一派的內部人員間。都有大大的分歧和爭議。
開化,開化的力度要多大?從哪一部分入手?如何平息舊有制度的得利者的不滿……
在勢道政治強大的朝鮮,不要認爲朝鮮國王的權利有多麼的巨大。安東金氏、豐壤趙氏、驪興閔氏、南陽洪氏、潘南樸氏、達城大邱徐氏……,一個個龐大的家族。纔是朝鮮的真正主人。甚至你都可以把朝鮮王室也當成一個政治家族。
任何改革都會觸動舊體系的利益,也就會出動舊階層的權勢,這當然會迎來舊有得利者們的抗爭和不滿了。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嘛!
在朝鮮這麼個王權不興的國度裡,政治上的改革尤其難辦。
劉暹對李熙的印象很差。甚至他認爲如果李熙的老爹大院君成爲朝鮮國王,不管朝鮮的政治氣氛是保守還是再保守,大院君是個絕對的政治保守分子。但這樣也算是政治清明瞭。不爭爭吵吵,倒黴的都是下面的老百姓。
或是說,大院君要繼位了,劉暹就可以安心的讓朝鮮在一邊玩耍了。不用像現在這樣要在那邊留一個心眼。
“可能是要親自走一走看一看的吧!!!”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中國走的是‘開化變革’之路,李熙親眼看一看現下之中國,內心也會有個譜了。
……
新秦四年十二月初三,李熙踏上了中國的土地。他到了上海,這個中國最大的對外窗口和貿易城市。
李熙這是第一次去國外,他連漢城都幾乎沒出去過幾次。對於人口中的繁華、興盛,真心沒太多的概念。甚至困於腦子裡的舊有觀念,他把漢城拿來跟上海做比。李熙不認爲漢城會輸給上海了。漢城不如北京他是承認的,心甘情願的認爲是天經地義的就該如此。但是上海在四十年前不過一個小城,而漢城乃朝鮮三千里河山之首府,李熙內心裡認爲——上海頂多就是跟漢城差不多,甚至未必比漢城更加繁榮。
這也是因爲他到天津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下船,只是在入夜後到夾板上眺望了一下夜色中的天津,那自然是沒什麼感覺的。
在太平洋的對面,愛迪生的電燈已經發明並開始投入近實用當中。但在中國,連皇宮中都還沒電燈出現,甚至99.99的人都沒聽說過電燈,就更不要說別的地方了。
唯獨在自然科學院,兩座發電站輸入直流電,讓這裡的實驗室有了電燈的身影。並且按照劉暹的指示,其中一個實驗組正在對電燈進行進一步研究——鎢絲白熾燈。
只要成功,劉暹就會大規模在國內推行電燈。
這次到中國,李熙選擇從上海入境,確實就跟劉暹想象的一樣,因爲上海聲名在外。這座城市眼下已經被洋人在報紙上宣傳爲遠東最繁華的城市了。李熙在朝鮮都知道中國有這座新興城市,而這座新興城市之所以興起,就是因爲洋務和變革。結果到了這座城市之後李熙被駭住了。上海港口經過這兩年大規模的擴建,相比以往已經大了很多。而就是以往上海港的港口都要比之釜山港大了不知多少。
對於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而言,擴建港口不算什麼。過了海關進了上海城區之後,李熙再度受到了震撼。這裡跟漢城完全不屬於一類城市!
沒有了東方城市管有的里弄小巷。兩年的城區改造,爲上海變換了容貌。展現在李熙面前的是一座巨大的‘現代化’城市。
普通馬路基本都是四車道,寬闊的馬路則是六車道甚至十車道。馬路兩邊是漂亮的綠化帶,雖然沒有電燈,但煤氣路燈是有的。道路上馬車、黃包車、三輪車、自行車與行人川流不息。
看着那些寬闊筆直的大馬路,李熙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要不好了。
城市真的能變成眼前的樣子嗎?
李熙覺得中國人簡直是把道路修成了廣場。
由一條條或曲或直的車道框出的空間上,是一座座三層以上的樓房。這些樓房都沒什麼特色,但是掩映在植物中的樓房一片片的連綿不絕。與漢城那低矮的木質房屋一比,上海的這些樓房充分體現出了中國‘天朝上國’的範兒。
雖然這樣的建制毫無美感!
“這就是天朝與下國的差距麼?”李熙好不容易整理好了心情,心中默默的說。事實總是能勝過千言萬語,不管李熙在大院君和閔妃兩人爲首的不同政治主張間徘徊猶豫了多麼久,他也必須要承認上海的‘非同一般’!
而這個‘非同一般’的城市,讓他內心驚悸的城市,無疑就是‘開化’的力量!
“真應該讓父親也來上海看一看。在看到上海之後,他肯定會打消那個固執的念頭的。”李熙感慨萬分。
這股改變了‘上海’原貌的力量第一時間就征服了他。他甚至情不自禁的就遐想來:如果漢城也有像現在的上海這樣的一日,自己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