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能行嗎?”祝老太公疑惑道。
“當然,這樣總比把銀子送給清風賊要好。而且梁山答應我們只要暗中投靠就行了,不會影響我的明面。”
三家聽後仔細的討論了一番,答應了梁山……
隨後,事情就好辦了,梁山派人,整齊劃一的隊伍讓三家萬分震驚,不過也看到了趕走清風山的希望。
果不如他們所料,獨龍崗在三天後就恢復了平靜,如往日一般……
不過出了一件事,就是一丈青離家出走了,來到了登州,遇到了顧大嫂,最後上了梁山,遇到了葉明……
接下來,葉明提出來“農村包圍城市”的概念。
其基本內容是,首先在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動農民武裝暴動,建立人民軍隊,建立革命根據地,把武裝鬥爭、土地革命、建立政權結合起來,使之建成支持長期革命戰爭的戰略基地。依託根據地積累發展革命力量,隨着革命戰爭、人民武裝和根據地的發展,逐步造成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態勢,最後奪取全國勝利。
當然,葉明只提出來一個大概,讓別人有一個概念,往這方面想,以便提供幫助罷了。然後,又加入自己的“忠義”觀點,編寫一套宣傳冊,印刷發了出去。
這天夜裡,葉明再一次見到了李綱,他把李綱請進了房中,道:“李先生,你有沒有看到我所散發的那些冊子?”
李綱仍舊是一副儒雅模樣,他點了點頭,道:“看了!不過那些冊子只是大都督你用來掌控人心的手段罷了!”
葉明微微一笑,道:“不管是不是手段,你且說說,我的那些道理到底是不是正確的?”
“這……”李綱難以說出違心的話來。
這段時間他苦思冥想,認可了其中葉明的“忠義”觀點。所謂的忠,不應該是忠於某一個人某一個朝廷,而是應該忠於這個國家,忠於這個國家的百姓。儒家聖人孟子都曾經說過“民爲貴,君爲輕”,百姓的地位在君主之上,應該是君主忠於百姓,而不是百姓忠於君主。至於那“農村包圍城市”的觀點,也頗爲另類。
“李先生對大宋還抱有幻想嗎?那樣的君王,那樣的朝廷,值得你忠心嗎?”葉明沉聲道。
李綱沉默了許久,道:“我受朝廷大恩,成爲進士,原本是要爲朝廷做事的。大都督如果是讓我背叛朝廷,請恕我難以做到。”
葉明的心中十分失望,沒有想到李綱在梁山呆了這麼長的時間,仍舊是這樣的想法。
他正要揮手讓李綱離去,突然李綱又道:“只要不是對付朝廷,其餘的事情我都可以爲梁山去做。”
聽到這話,葉明一下子笑起來,道:“如此最好不過。”
原來李綱在梁山泊呆的時間長了,對梁山泊已經認可。至於葉明所宣傳的那些思想,他心裡面也是認可的,只是他的心裡一直有道坎,直到現在都無法翻過。他仍舊把自己當作宋朝的臣子,不願意幫助梁山對付朝廷。
可是如果和朝廷無關的事情,他倒是願意幫助梁山去做,比如改善民生,比如對付外族等等。
“李先生,我去高麗的時候,你跟着我一起去吧!我們去打高麗人,去把高麗變成我們漢人的地盤,這個總可以吧?”葉明笑道。
“自然可以。”李綱也笑了起來。
兩人的關係終於和諧起來,當下有說有笑。
葉明發現李綱這個人確實見識不凡,和他接觸過的大宋的其餘官員都不同。
李綱現在就認識到了金人的巨大威脅,認爲金人將會成爲漢人的大敵。這要是在朝廷中,這樣的觀點肯定不會被一般人接受。就好比呼延灼等人,現在還沒有太過重視金人。
李綱對於葉明也是十分佩服,葉明在梁山、高麗實行的各項政策都讓他感覺到是治世之道,他是萬萬想不到那些政策的。
這段時間以來,越是研究這些政策,越是感覺到其中的強大之處。這一次如果不是葉明主動招攬他,他也很可能來找葉明,主動投靠。
……
汴梁城皇宮之內,宋徽宗趙佶正在和羣臣商議聯金伐遼的事情。
他自從被閹割之後,對於女人的興趣淡了,但是政治上的野心卻越來越大。
他想要建立一番驚人的功業,超過自己的祖宗,成爲大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皇帝。
而當大臣提出聯金伐遼的建議之後,宋徽宗立刻就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如果能夠聯合金人打倒遼人,奪回燕雲十六州,那麼他將超過太祖、太宗,百年之後都會有人記得他的功業。
原本的歷史上,一直到了宣和二年,宋徽宗才考慮聯金伐遼的事情。但是現在,僅僅是宣和元年二月份,他就開始琢磨這件事情。
“衆位愛卿,你們說派誰去和金人談判?”
皇宮的暖閣中,宋徽宗坐在那裡,下面坐着的是蔡京、王黼、樑師成、李邦彥、高俅等人,這些人每一個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奸臣,每一個都足以危害一個時代,這麼多的奸臣都被集中到了宋徽宗的身旁,不得不說他也是有些“才能”的。
“童貫童大人最好不過。”蔡京道。
童貫乃是西北監軍,但是也常常奉命出使外國。
其實聯金伐遼最早就和童貫有關,十年前,童貫奉命出使遼國,見到了世居燕雲十六州的豪傑馬植,馬植一直以恢復漢家江山爲己任。
他見到童貫之後,向童貫提出了“聯金滅遼”之策,童貫又把這個計策上報了宋徽宗趙佶。
當然,以前沒有被閹割的時候,趙佶對這件事情不上心,一直把這件事扔在一邊,現在終於重視了。
“童貫嗎?他倒是一個不錯的人選,只是金國異常的遙遠,其間要穿越遼人的地盤。童貫名聲太大,如果到了遼人的地盤,遼人肯定不會放他走的。”趙佶道。
現在的金人大概在黑龍江和更北的地方,長白山、外興安嶺一帶。要想穿過遼人的地盤去金人地盤,需要極高的武力、手段,所以趙佶覺得童貫不能勝任。
“陛下,微臣倒有一個人選。”高俅突然站了出來,道。
“哦?你有什麼人選?說說看。”宋徽宗道。
“不如就讓趙良嗣去吧!趙大人久居遼國,據說很早前也去過金人的地盤,對那邊很是熟悉,他去那裡聯合金人應該沒有任何問題的。”高俅道。
所謂的趙良嗣就是馬植,當初馬植向童貫提出“聯金滅遼”的策略之後,他也偷偷的潛入了宋朝,爲了獎勵他不忘故國,於是趙佶賜他國姓“趙”。
本來的歷史上,馬植在宣和年間七次奔赴金國,挑撥金人和遼人的矛盾,並且代表宋朝和完顏阿骨打商議一起夾擊遼國。可惜金人太厲害,打敗了遼人之後又順手打到了汴梁,馬植因爲是“聯金滅遼”計策的主謀,所以被朝廷賜死,最後也榮登了《宋史》的奸臣錄,和蔡京、秦檜、賈似道等人並列。
其實他的計策倒是挺不錯的,可惜他作爲一個世代居住在遼國的漢人,對於大宋的實力一點都不瞭解,根本就想不到大宋朝會虛弱到那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