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急行軍,天放亮時,魚頭他們就來到了桃源縣的駐地桃源村,來到了桃源村,包括魚頭在內所有的人都傻眼了:這就是桃源縣駐地?
桃源縣的駐地桃源村,實在只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小村莊,小村莊深居在偏僻的大山皺褶裡,通往外界的道路十分不好走,小村莊只有三十幾戶人家,縣委只是一座低矮的破草房,縣委的工作人員就在這座低矮的破草房裡辦公,工作條件十分簡陋。這樣一個小小的村莊一下子涌來了這麼多人,桃源村的老百姓都出來熱情迎接八路軍,十幾個拖着鼻涕的半大孩子高興地村裡村外竄,一下讓孩子們見到了這麼多的人,看到那麼多的騾馬,還有小炮,孩子們難得見到這麼大的世面,孩子們高興得又蹦又跳。
桃源村的羣衆基礎好,老百姓們都拉着戰士們的手,歡迎到他們家中居住,但由於村子實在太少,村子也都是窮村,沒有高屋大房,自己住居的條件都有些勉強,部隊只能臨時就安營在村頭打穀場上。
那個時候就這條件,尤其在敵佔區,八路軍建立的政府,不能住進大的村鎮,大的村鎮一般地還都掌握在敵人的手裡,新生政府只能暫住在堡壘村。堡壘村是什麼,這個定義很難下,大體地說堡壘村就是羣衆基礎好的,能和八路軍團結一致一條心,這是首要的條件;這第二個條件就是交通不便,不易被敵人偷襲,有利於幹部羣衆的轉移,張響對魚頭說:“魚司令員,就這條件,不好意示讓同志們受苦了!”
魚頭說:“這種局面我們一定會改變的。”
魚頭想了解桃源縣的武裝情況,魚頭又問:“縣大隊在什麼地方?”
張響說:“縣大隊在外執行任務,一時半會回不來,縣大隊只有三十七人,武器有一半以上還都是土槍大刀片,我們這個桃源縣的區以下政府還沒有建立,區小隊,民兵組織就無從說起。”
魚頭沒想到桃源縣會是這樣一個情況,但轉念又一想,桃源縣相對的是桃花溝鎮這一地區,這一地區是67團的地盤,67團牢牢地掌握着這一地盤,這對幾乎就沒有武裝隊伍的張響來說,工作的開展沒有足夠的的軍事鬥爭做後盾,紙上談兵,談何容易。
張響見魚頭不說話,以爲魚頭對他的工作不滿意有看法,張響解釋說:“我也是剛調來桃源縣不足三個月,三個月以前桃源縣這裡還沒有我們一兵一卒的我的工作做得很不好,希望魚司令員多批評指導。”
魚頭知道張響誤解了自己,魚頭笑了,魚頭說:“我是在想我們如何地打開局面,張響同志你說說你的看法,我們該從什麼地方入手呢?”
張響想了一下說:“羣衆工作是我們所有工作的落腳點,當然應當從爭取廣大的人民羣衆理解我們,支持我們開始了!”
魚頭點頭說:“你說的很對,我們八路軍與人民的關係就是魚水關係,沒有廣大人民羣衆的支持,
我們就失去了勝利的保障,我們是打不勝仗的,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開會研究一下,你看怎麼樣?”
張響說:“我看行!”
當天上午,就在桃源縣的縣委小草屋裡,魚頭和張響就主持召開了膠東第一支隊連以上幹部和桃源縣縣委幹部的擴大會議,會議開了一上午,會議上一致決定眼下的第一要務就是做羣衆工作,爭取當地的老百姓認識八路軍,認可我們八路軍,爲我們今後消滅67團、打鬼子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後魚頭決定以連爲單位,立刻到羣衆中去做羣衆的工作,用我們的實際行動感化羣衆,得到羣衆的支持。
爲什麼要以連爲單位做羣衆工作,一是讓羣衆認識我們八路軍的隊伍,知道八路軍是一個什麼樣的軍隊,更主要的是在67團的地盤上開展工作,隨時要做好武裝鬥爭,隊伍少了容易被頑軍吃掉,得不償失。
魚頭想起了太師山下的王格莊,魚頭決定自己親自帶領一個連到王格莊開展羣衆工作的,當天下午魚頭就帶領李作棟的三連向王格莊進發。前面說過了,王格莊是一個只有七八十戶的小山村,是屬於桃花溝鎮管轄的區域,只是有些偏僻,距桃花溝有三四十里的路程,八路軍在這裡沒有根基,更沒有在這個村裡建立人民政府,這個村的老百姓不識八路軍,老百姓看到這隻粗布爛衣,趕着騾馬像一羣叫花子似的部隊,老百姓不認可他們,當時,渤海銀行行長李清帶領幾個銀行的女戰士進村,老百姓懼怕他們,老百姓大人小孩又都不理睬她們,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連穿戴光鮮的國軍67團都是吃人不吐骨頭,這些叫花子部隊恐怕比67團都兇惡上十倍都不止,所以他們不理八路軍。
魚頭帶領三連到達王格莊的時候,太陽西斜,離落山還有一段時間,王格莊的村裡傳來了一聲槍響,魚頭立刻命令部隊掩蔽,魚頭趴在前面高坡上用望遠鏡向村裡一看,村裡大街小巷裡不見一個人影,所有的人都被集中在了村中的一個土臺子前面,這個場面魚頭太熟悉了,魚頭當時還想:“難道是鬼子進村?
魚頭用望遠鏡看土臺子下的老百姓被一夥軍隊包圍着,包圍老百姓的軍隊不是鬼子是國軍,魚頭不用猜就知道又是67團的人了。戲臺上躺着一個人,還吊着一個人。67團的人最多有一個排的兵力,魚頭一招手,三連長李作棟連忙跑了上來,魚頭指着王格莊對李作棟耳語幾句,李作棟點頭,李作棟命令:“一排向左,二向右,三排跟我來!”
三連長一揮手,三連三個排迂迴將王格莊包圍起來,向土臺子包抄上去,就在魚頭他們逼近了土臺子,67團的士兵還沒有發現,魚頭只聽着土臺子上的那個國軍軍官在嚷:“我們要的糧食一粒都不能少了,我們國軍不吃糧食,自己不吃飽了怎麼抗日,怎麼保護你們老百姓,大家說是吧?”
土臺子下有老百姓說話了,這個人在說:“老總,誰都知道今年春季大旱,幾個月
都沒有下過一場保犁雨,夏糧幾乎顆粒無收,我們老百姓靠着吃樹皮吃草根存活,我們王格莊村就有幾個老人孩子給餓死了,我們實在是拿不出什麼糧食來供國軍,再說了我們老百姓也沒有要求什麼人來保護我們,你還是我們交給日本人好了,大不了也這樣槍斃我們算了,死在誰的手裡不是死?”
說話的是一個皓首枯面的古稀老人,皓首古稀老人說這話時,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土臺子上的那個國軍軍官被頂得無話可說,這個軍官一下子跳了起來,這個軍官大叫:“你這是典型的漢奸言論,破壞全民抗日,將這個老東西給我抓上來,我要親自斃了他,代表國民政府懲治這個老漢奸!”
有士兵剛要衝過去,魚頭他們已經到了眼前,魚頭大吼一聲:“站住,誰也不許動!”
土臺子上的那位軍官一愣,看到魚頭是八路軍,手剛要掏槍,被身後的戰士抓住,槍套裡的槍被繳械,一個排的士兵都被身後硬邦邦的槍口頂住,都被戰士們繳了槍,魚頭大步流星地走向土臺子,那位國軍軍官問:“你們是什麼人?”
魚頭說:“我們是八路軍膠東軍區第一支隊。”
這位國軍軍官還是有些不死心,也許他不知道膠東第一支隊是支什麼部隊,他大起膽子又問:“你是誰?”
魚頭說:“膠東第一支隊司令員魚頭!”
這個國軍軍官一聽,驚訝地叫了一聲:“炮王?”
這位國軍軍官當即就尿了褲子,灰了臉,一屁股就癱坐到地上。看愣了在場的王格莊所有老百姓。魚頭這個時候轉過身來對臺下老百姓喊:“鄉親們,大夥不要怕,我們是八路軍,是我們老百姓自己的隊伍,是爲我們老百姓說話撐腰的!”
那個吊在柱子上的人是王格莊村的村長,他替老百姓交涉就被士兵打了一頓,吊在柱子上,躺在地上的是一個村民,村民沒有糧食可繳,被國軍軍官擊斃。這個時候吊在柱子上的村長已經被戰士們放了下來,村長說:“等等,你們真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
村長很懷疑地問魚頭,魚頭說:“是啊,我們八路軍就是代表老百姓的利益的,什麼事情我們老百姓說了算,我們八路軍說到底就是爲老百姓服務的!”
村長鼓掌,村長說:“說得好,你敢把槍給我麼?”
魚頭說:“沒問題!”
魚頭就把槍套裡的手槍拿出來給了這個村長,這個村長拿着手槍,一轉身扣動扳機,一槍就把那個國軍軍官擊斃了。村長的這一舉動吃驚了不少的人,村長把手槍還了魚頭喊:“鄉親們,我們終於有了出頭之日了,我們的苦日子終於熬到頭了,八路軍真是我們自己的隊伍,是來救我們來了!”
村長這樣一喊,土臺下的老百姓一下子全都哭了,他們涌上土臺子,拉着魚頭和戰士們的手紛紛哭訴了起來,說起67團他們家家都有一本血淚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