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北侯府專門闢了幾個院子,裡頭住的都是從各地請回來的名醫大夫。也不全是大夫,還有和尚道士,通稱神棍的那種。
當外力不可擋的時候,聞九霄不得不寄希望於神佛。
這些自己登門或是請回來的名醫,無論能不能治得了餘枝,平北侯府都以禮相待,想回去的就奉上盤纏,不想走的就留在府裡,一應待遇都是好的。
多數的大夫都選擇了留下,倒不是貪圖富貴,而是有這麼多的同行,可以一起探討醫術。能被請來或是自己找上門來給餘枝看病的,手底下都是有些真本事的,這樣的人往往更在意的是自己醫術的精進。
從南疆請的大蠱師到了,之前也不是沒有太醫指出餘枝不是中蠱,聞九霄不死心,不遠千里派人去南疆請了苗家寨子裡的大蠱師。
聞九霄註定要失望了,大蠱師一見餘枝的面就搖頭了,“不是蠱毒。”這個美麗的女人並沒有中蠱,相反,她身上的氣息非常好聞,帶着一種草木的芬芳。
反倒是和他一同來的他們族裡的祭司,盯着餘枝看了許久。苗家寨子裡的祭司亦是他們族中的大巫,是能溝通天地離神靈最近的人。
他看了餘枝許久,然後對聞九霄說了一句話,翻譯過來大體意思便是讓聞九霄多做善事,積攢功德。
聞九霄若有所思,第三日的早朝上便請旨要去江南道賑災。
江南今夏雨水特別多,剛入夏就陰雨了半個月,雁江終於不負重荷,決堤了,這場水災整個江南道都波及了。
要賑災就離不開錢糧,而這卻是朝廷最缺的。
年前雖抄了承恩公府和忠勤伯府,又多了一座金礦,國庫看似進了不少,然而撥出去的更多。
江南富庶,國庫四成的賦稅是來自江南。此次江南遭遇百年不遇的澇災,百姓流離失所,朝廷自然不能不管,爲賑災的事,朝臣已經爭吵好幾天了。
從賑災的人選到賑災的物資,吵來吵去,卻沒個結果。
因爲餘枝的病,聞九霄也沒有心思關注朝堂,太子殿下問起國庫能擠出多少錢糧,他如實應答,反正整個京城都知道他爲了夫人的病都快急瘋了,也沒人敢提議讓他去做賑災的大臣。
的確沒人敢!說句心裡話,那些看不慣聞九霄的大臣,不是不想給他使絆子,而是不敢!小聞尚書的睚眥必報,那種不管不顧地瘋勁,他們可是真切領會過的。
身在朝堂,誰還沒幾個政敵?就算心裡再恨對方,行事也會有所顧忌,甚至見了面還能笑眯眯地打招呼。小聞尚書可不是,他是不管不顧,不死不休,這樣的瘋子誰敢輕易招惹?
爲了給病重的夫人祈福,能捐了半個家業的男人,能從山腳下一步一叩首到寺廟裡的男人……不懼人言,不懼外人眼光,對自己都如此之狠的人,誰敢得罪他?
他們也害怕被小聞尚書報復呀!他們可不想被一頭惡狼盯住。
若他們把小聞大人弄去南邊賑災了,他夫人又是一副隨時斷氣的模樣,要是……等他回來,有一句話非常應景:天街踏盡公卿骨。
聞九霄主動請纓去江南賑災,滿朝皆驚。太子殿下更是關心的問:“聞夫人的病情……”
聞九霄默了默,只說了一句話,“臣此去江南亦有私心,臣要積德行善,爲夫人祈福。”
太子和衆臣一臉麻木……他們不知道現代有個詞叫“戀愛腦”,若是知道,一定做個牌子,寫上這三個字,牢牢地戴在聞九霄的頭上。
不管小聞尚書是爲了什麼,他主動站出來,連太子殿下都鬆了一口氣。
果然,他當場便提出了幾條建議,其一便是向商人借錢借糧。
國庫錢糧不足,但商人手裡有呀。願意借的,朝廷給打欠條,可以抵商稅。借出數目最多的三家,不僅可以成爲皇商,還能得到太子殿下親筆題寫的招牌。
衆臣……更加麻木臉了,真不愧是戶部尚書,輕輕鬆鬆就把他們吵了好些天的難題解決了。
當然也有人質疑,會有商人願意借嗎?
只一天他們就被打臉了。
這項政令一公佈出去,立刻就有商人跑來報名了,他們不僅願意借糧食,還願意捐獻銀子和藥材,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想要太子殿下親筆題寫的招牌!
不止一個商人如此,第一撥來的四人都是這樣的。
朝臣大驚,這,這可是真金白銀,他們一個個的就不怕虧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