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花正輝這次把她叫來,應當是要語重心長地勸她儘快嫁給許則烜了。
不出她所料,她甫一走進書房,便只看到了花正輝胖大而沉重的背影。
“來了?”花正輝聽到了花昭細碎的腳步聲。
“是的,爹,不知您叫我前來,所爲何事?”花昭問道。
他的聲音,聽上去有些沉悶。
他一下子轉過身子來,神色十分複雜。
“不知今日朝堂之事你可有耳聞?”
“略微知曉。”花昭知道,很快便要進入正題了。
“這四皇子一脈在朝堂上彈劾我,本意並不是衝我而來,想必這個道理你應該明白。可無論如何,此事分明就是扣在整個花府上的一頂帽子,我們必須要爲此付出代價。”
“甚至——花府還會因此動搖根基。”花正輝說得十分沉痛。
花昭不由得擡起底下的腦袋,她明白花正輝所指的根基是什麼。
這就是說,若是花府失去了在皇帝面前的信任,花正輝長久以來賴以爲生的鹽鐵經營權,就要因此被剝奪了。
花昭知道此事後果有些嚴重。
她也明白接下來花正輝要說什麼了——
“昭兒,此事事關重大,整個花府的命運都將與之掛鉤,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我們得想法子,討回聖上的信任。”
“昭兒,你和三皇子的婚事定下已久,這些日子來,你有苦衷,不能及時出嫁,情有可原,”花正輝頓了頓,又繼續說:“可聖上旨意終究不可違抗。你不如早早嫁入皇室,以次來展示我花府忠心,以解燃眉之急?”
還真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字字錐心啊。
可今時今日的花昭,已非往日那個對許則烜情根深種,迫不及待要嫁給他的花昭了。
本身身爲局外人的她,對書中任何一個人都本質上沒有任何篤深的情感,而在一段時間的相處後,情感卻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些人,原本只是書中的過客,卻慢慢地在她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而有些人,從原本的頗有欣賞之感,抓逐漸變得厭惡。
毫無疑問,此時的花昭對於許則烜,已然產生了厭惡之情。
你問她會答應嫁給許則烜嗎?
答案是否定的。
“可是父親,昭兒自知身份低微,之前又疾病纏身,實在是配不上三皇子芝蘭玉樹、天人之姿,昭兒哪裡有福分能嫁給三皇子呢!”
花昭決定先委婉開腔,而後再挑明心跡。
“昭兒,你不必過多憂慮,幸福美滿終究是少數,聖旨已下,你無須擔心其他。”
但顯然,花正輝可不吃這婉曲的一套。
既然如此,那她便只好直來直往,直白道出心中所想,也算爽利!
“女兒知道實話刺耳,但女兒還是不吐不快。坦白而言,昭兒已經不復往日少女羞怯,對於嫁給三皇子一事,已經沒有過多期許。直言,女兒不想嫁!”
花昭一字一句說出心中所想,她的雙眼直勾勾地盯着花正輝,似乎在用神眼傳遞信息:是的,我就是要反抗!
花正輝聽後怒不可遏,自己女兒的頑劣心性在此刻暴露無遺,他原以爲近些日子她已經得到成長,不再反抗父母。誰知依舊還是這副死性不改的模樣!
“花昭,你給我聽好了!無論你是想嫁,還是不想嫁,總之這個三皇子妃,你是當定了!你別以爲我會事事嬌縱你!不日,你便給我乖乖穿上嫁衣、坐上花轎,否則,我就是綁也要把你綁進皇宮!”
態度強硬,手段堅決。
花昭心知,此事之中她處於劣勢地位,這樣正面硬着衝撞他不是辦法,若是到時候玩脫了可就全完了,她必須得識時務。
於是花昭果斷語氣緩和了下來:“女兒雖然心意如此,可也還是願意爲了花府的未來作出犧牲。只是這也畢竟事關昭兒的終身大事,昭兒還是想考慮清楚再下結論。”
見花正輝態度有所軟和,花正輝也願意給她一個臺階下,於是道:“那我便給你一日時間好好想清楚,一日之後,婚期將會排上時間。”
二人最終不歡而散。
花昭心想,竟然這花正輝是塊啃不動的硬骨頭,那她不妨從源頭下手,去找找許則烜。
翌日,花昭見到了許則烜。
他依舊是那副眼帶繾綣的模樣,她摸不清許則烜的想法,但單從這表情上看,他似乎很想婚禮儘早舉行。
但那可不行,她此行前來,就是爲了說動許則烜與她站在統一戰線。
“昭兒,許久不見,不知今日可還安好?”
“這些倒也無須老範三皇子擔心。我此次前來,只爲了一件事。”花昭斬釘截鐵着說。
“三皇子殿下,你我二人相識不久,緣分尚淺。我往日少女情懷,情竇初開,心屬於殿下,於是鐵了心要與殿下共結連理。”
“但今時不同往日,我的心意早已被時間磨平了棱角,現下對殿下已無男女之情,你我二人實在不便再成爲夫妻。”
“而況我本是商賈之女,出身低賤,又與病痛相隨,能與殿下談婚論嫁已是高攀。現下殿下身邊已有良人,更好的選擇就在眼前,殿下不妨將它緊緊抓在手中,成就一段錦繡良緣。”
言下之意,便是要許則烜主動放棄與她成親,二人解除婚約。
花昭自認爲她已經將利害關係分析得十分透徹,於情於理,許則烜都應該要好好考慮她的提議。
誰知這許則烜竟然想法與她相左,甚至說出令花昭啼笑皆非的話語:“昭兒多慮了,這些都無法成爲你我之間的阻礙。昭兒擔心出身,如今昭兒已經是父皇親封的菡萏郡主,身份何其尊貴,足有資格與我相配。”
“再說昭兒憂慮自己疾病,如今可喜可賀地是,你身上的頑疾已經在聖手時惜的調理之下得到極大緩解,並無大礙。”
“最後便是昭兒最過思及的樑小姐。我想說的是,這是昭兒最毋須擔心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