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一個漫天飛雪,屋檐下綴滿冰凌的午後,一個整潔的農家小院裡,兩個女人焦急地踱來踱去,不時引頸向大路上張望。年長的是奶奶,年輕的是姑姑。她們在等接生婆。
西廂房裡躺在牀上的產婦,一聲比一聲高,兩個女人只好走了進去。屋裡已生着一堆火,火苗舔着一口大鍋,熱氣已經冒出來了。
孤寂的鄉村衚衕裡兩個人一高一低地走來,年輕的是個男的,他就是去喊接生婆的父親。接生婆大約五十歲的樣子,風吹的頭髮有些凌亂,儘管穿着雨披,身上也已披了一層薄薄的雪,但是腳下的速度一點不減。他們迅速拐上大路,拐進農家小院裡。“來了,來了!”年輕人剛喊完,接生婆已一腳跨進門裡。
“先喝口水,喘口氣。”奶奶體諒地遞過一碗紅糖水。接生婆在火邊烤了烤,端着碗走近產婦,還有些時間。她連喝三口水,然後不慌不忙地檢查準備的物什。“今天真是邪了,趕趟似的,都生了仨了。還都是小子。”“那都是託您的福。”奶奶恭維地說。
堂屋裡,年輕的父親,瘦削的爺爺坐立不安,因爲不知道屋裡的情況,更是顯得揪心。畢竟這是他們家的第一個孩子。
雪下的更猛了。
突然嘹亮的哭聲傳來。“生了,生了!是個,女娃。”父親興奮地站起來,爺爺有些沮喪,臉色變了,無力地坐到椅子上。
接生婆熟練地收拾好女嬰,抱給奶奶。奶奶看看忽然說:“您老人家沒給我們擦乾淨臉啊,這兒還帶着灰呢。”姑姑湊近一瞧,果然,娃娃紅紅的右臉蛋上有小手指甲大的一塊黑。“罪過,罪過。我今兒是累糊塗了。”接生婆拿過溫溼布輕輕蹭蹭,沒掉,又加點勁擦,還是沒掉,三個女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明白了,不是灰,是胎記。奶奶輕嘆一口氣。
虛弱的母親睜開眼睛看到如此情景,掙扎着要看看孩子。奶奶抱過去,只一眼,母親的淚就流出來,這麼小的小生命,卻從一出生就被戴上異於常人的烙印。
還沒品夠初爲人父的喜悅,年輕的父親就被這個消息打蒙了,他茫然無措地站立着,嘴半張着。臉色陰沉的爺爺此時更陰沉了,家門不幸啊,他鼻子哼了一聲,掀起門簾走了。
本該是喜慶的日子,卻陰沉沉的。還是小姑打破了沉默:“都怎麼了這是?生閨女不挺好的嗎,長大了貼心。有這麼點記號,還不怕丟了呢。”她抱過小女嬰蓋在被窩裡。接生婆很是尷尬,忙活了一天,累的腰都快斷了,前邊三個都高高興興的,沒想到最後這家,卻是如此情景。她訕訕地告辭,堅決沒有留下吃晚飯。
爺爺先前起好的名字一個也用不上了,他起的全是男孩的名字。奶奶說:“就叫醜醜吧。”小姑不樂意了,說:“都說起個賤名好養活。可咱就起個好名,乾脆從四大美女裡面選。玉環,貂蟬,西施,昭君,對,就取西施裡的一個字,西西。”
於是這個女嬰就在以後的歲月裡叫西西了。
出了滿月是要到孃家去住段時間的。臨走那天,父親在院子裡套好馬車,車前還特意紮了紅布,說是辟邪。奶奶姑姑都出來送行,只有爺爺執拗着,不肯出來。姑姑喊:“再不看看,可要走了啊!”爺爺終於出來了,顫巍巍地掀開被角,沒想到小娃娃正睜着眼睛,嘴角露出笑。爺爺忙扭過頭,趁人不注意,抹去眼角的淚。
姥姥家就像在江南的水鄉,出門就得乘船。幸虧河上的冰還很厚能撐的動馬車。姥姥,姥爺,小姨都在門外迎着。一行人護送着就進了屋。看見親人,母親又流淚了。姥姥輕拍她的肩:“一個人一個命。既然投生到你這兒來了,就更不能虧待她。別人怎樣,全看你自己的了。”
母親稍稍平靜下來。誰知更糟的情況又發生了。
一天早上,餵奶的時候,她發現那塊黑似乎大了些。不由驚叫起來。一家人都圍過去。“怎麼了?總是一驚一乍的。”“這兒,這兒......”姥姥明顯也看出來,故作輕鬆地說:“什麼什麼啊,別把孩子嚇着。”
不知聽誰說讓快死的人摸摸就不會再長了。姥姥有一天就把西西抱了出去。那家的人都在哭,一位老人要走了。雖然平常總少不了說話,可是真到了那個時刻,姥姥心裡也發毛。但她硬着頭皮把西西抱到了老人跟前。老人的兒子拿着老人的手在小西西的臉上摸啊摸,不知道是害怕,還是怎麼,小西西哇的哭了,姥姥抱起她,拔腿就跑。一口氣跑回家,癱在牀上,滿頭冷汗,一家人擔心的不得了。過了半天才緩過勁來。
一點作用也沒有。
後來又去了兩次,再後來就不去了。
但是又有了新的說法。用金子擦。姥姥就用心地揣摩誰家可能有金戒指啊什麼的。打聽準了,她就去求人家。有個好心的阿婆拿出藏着的金戒指,在小西西臉上擦啊擦,擦紅了,後來都把孩子擦哭了,才停下。姥姥千恩萬謝。
回家後一家人觀察了十幾天,才終於確定,依然一點作用也沒有。不由得一個個都泄了氣,再也不相信那些說法了。等到出了一百天,抱到醫院一看,大夫說是血管瘤,得等長大了動手術。
在姥姥家的小西西一天比一天大,一天比一天快樂。她聽的懂人話了。比她大八歲的小姨無疑是她最好的玩伴,除了吃奶,其餘的時間她總喜歡讓小姨逗。她常常抓住小姨的手,依依呀呀地說話,有時也會放進嘴裡吮吸起來。小姨就說,真是個饞閨女。給你麪條你會喝嗎?有一次小姨悄悄放在西西嘴邊一根麪條,她真的一下吸進去了,嚇的姥姥把小姨好一頓訓,訓的都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