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范文程寧完我馬國柱

雖然文館至天聰十年三月才改爲內三院正式設立大學士,但在此之前,范文程實際上已被皇太極當作類似此職之親信內臣來使用,經常被召入宮,與汗密議軍國要事。史稱“文程所領,皆樞密事,每入對,必漏下數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復奉召入,率以爲常”。因此,當初編漢軍旗時,“廷議首推文程”任固山額真,而汗卻不願讓其離開文館,曾下諭:“範章京才堪勝此,但固山職一軍耳。朕方資爲心膂,其別議之。”天聰九年二月初七日,皇太極因漢官及諸生動以立即興師伐明陳奏,認爲此議不妥,系“不達時勢之見”,“乃小人之淺見”,下諭給刑部承政高鴻中及文館寧完我、范文程等人,對這種意見予以批評,指出此時“人心未及安輯”、“城郭未及修繕”,不能盲目動兵。將來時機到了之後,大軍伐明,那時明帝如棄京而走,或遣使求和,是追擊逃帝,還是圍攻京城,是允和還是拒和,對其人民如何安置,對八旗貝勒等人之貪得之心,如何禁止,等等重大問題,令范文程等“酌議疏奏”。

在加強內政的同時,皇太極同樣注意緩和矛盾,後金的強大,實際上是漢人敗類一手弄出來的!沒有以范文程這樣的人爲典型的一幫漢人敗類,後金不會取得巨大的發展!

皇太極因爲多爾袞兄弟的錯誤十分生氣,多爾袞等人雖然引咎自責,但並不心悅誠服。君、王、將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多爾袞身爲正白旗旗主、和碩睿親王。“統攝”吏部。其親弟爲鑲白旗旗主、和碩豫親王多鐸,其同母之兄阿濟格是英郡王,三兄弟擁有二旗,皆驍勇善戰,軍功卓著。安平貝勒杜度、公碩託,是禮親王代善所轄正紅、鑲紅二旗系統中的實力人物,代善遭皇帝壓抑,心懷不滿。固山額真阿山、譚泰等二十餘名官員。皆是開國有功之戰將。統治集團中這樣多的人員與皇帝長期不和,將會帶來嚴重惡果。

范文程此時已是久經鍛鍊智謀高超蒙帝寵信之大學士,爲了改變這種狀況,他於四月初五日偕大學士剛林、學士額色黑奏稱:“國中諸王貝勒大臣,半皆獲罪’,不許入署,不準晉謁皇上,他們回家日久,又將去錦州更替鄭親王,對明作戰。“各部事務,及攻戰器械。一切機宜俱誤”,望皇上息怒,令其入署辦事。皇太極允准,諸王貝勒大臣“遂各赴署辦事’。范文程爲協調皇帝與諸王之間的緊張關係,立下一功。

尤其重要的是,范文程制定了清朝的稅收政策。在連年戰爭中,農民軍將明末的官府餉冊通通燒燬,只剩下萬曆年間的舊冊。范文程入京之後,即招集各部胥吏,徵求冊籍。有人建議於地方搜尋明季新冊,范文程拒絕其議,說:“即此爲額,尤恐病民,豈可更求。”遂以萬曆舊冊爲依據,照此徵收田賦。多爾袞聽從范文程之言,於順治元年七月十七日諭告全國官吏軍民,宣佈廢除三餉:“前朝弊政,厲民爲甚者,莫如加派遼餉,以致民窮盜起,而復加剿餉,再爲各邊抽練,而復加練餉。惟此三餉,數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遠者二十餘年,近者十餘年,天下嗷嗷,朝不及夕。。茲哀爾百姓困窮,夙害未除。爲爾下民請命,自順治元年爲始,凡正額之外,一切加派,如遼餉、剿餉、練餉,及召買米豆,盡行蠲免。各該撫按,即行所屬各道府州縣軍衛衙門,大張榜示,曉諭通知,如有官吏朦朧混徵暗派者,察實糾參,必殺無赦。”十月初十日,順治帝頒行的即位詔,又再次宣佈:“地畝錢糧,俱照前朝會計錄(即萬曆年間的會計錄)原額,自順治元年五月初一日起,按畝徵解,凡加派遼餉、剿餉、練餉、召買等項,悉行蠲免。”有清一代,田賦基本上沒有加派,實奠基於此,這一安撫百姓的制度的確立和堅持,與范文程是分不開的。

范文程很注意爭取漢族文人的歸順與合作,大力起用廢官閒員,徵訪隱逸之士,讓他們爲官作宦,治政教民。

范文程曾大膽地提出,治理天下首先在於會用人,他針對清朝重滿族輕漢族和任人唯親大搞宗派的弊政,建議朝廷各部院大臣都要推薦人才“不論滿漢新舊,不拘資格,不避恩怨,取真正才守之人”去充當各級官吏。范文程這樣選拔、培養人才,博得了順治皇帝的讚許。

范文程與寧完我、馬國柱一起上奏,這是天聰九年之前《清實錄》全文載錄范文程的第一份奏疏,是瞭解此時范文程之見識、才幹、文采的極好材料。現將順治時撰修的《清太宗實錄》所記的疏文,摘錄如下:

汗昨命奴才思想事宜,奴才雖愚魯,敢不具管見以聞。沙河堡官員查發逃奔人,是頭緊顧頭之意,以向年之插漢兒,彼尚不敢少抗,豈敢抗汗今日之兵耶。。臣等環觀今日軍情,無大無小,皆以漢人爲奇貨,是勢之必欲深入也。即欲深入,汗當先爲籌算,決志無移,切不可草草,以致臨期躊躕。臣等想,汗提兵到此,各相警戒,我兵一入,若得與漢人遇而大創之,是爲厚幸,若退守各城,近邊村屯,地薄民窮,凡我兵馬,無益有損。夫既無所獲,勢必從原路出境,是與蒙古無異,而名利兩失矣。果欲內入,當直抵北京,訊其和否,蚤爲決斷,由山海拆毀水門而歸,以壯軍威,以示無敵於天下。若計所入之關,無如雁門爲便,既無沮滯,又居民富庶,可資飽騰。

汗如必欲深入,又恐無隙可乘,徒敗聲名耳,臣等於不得已之中,有兩計焉,一計近於正大光明,一計近於吹毛求疵。所爲正大光明之計者,當諭經過城池,明言插漢兒汗遠遁,百姓盡爲我有,因途遙徒步難行,特來與爾主講和,並借爾地方牲畜。所謂吹毛求疵之計者,當寫書與近邊官員,令彼轉爲講和,勒限日期。(明官必耽延),彼時乘隙而入,惟我所欲爲矣。入則利在深入,不入則就此回兵,庶爲上策,勿徒勞兵卒也。“

從這份奏疏,可以看出范文程在兩個方面的弱點。其一,此時範的文學修養欠佳,表述水平不太高明。這份奏疏是寧完我、范文程、馬國柱三人合奏,寧完我是遼陽人,天命年間被俘爲奴,天聰三年以“通文史”被皇太極召入文館辦事,授爲參將。馬國柱原系明朝生員,進入文館後於天聰八年考中舉人。此疏雖未註明由誰執筆撰寫,但既系三人“公疏”同奏,把它作爲反映文程之水平的材料,還是不會錯的。

此疏的文字相當粗糙,毫無文采,有的句子使人難解其意,把它與乾隆初撰修的《清太宗實錄》所記的這一奏疏相比,便可不言而喻了。比如,原疏一開始稱:“汗昨命臣等思想目前事宜,臣等雖愚魯,敢不具管見以聞。”“思想”兩字,恐非當時高人雅士習用之詞,既愚又魯,還加“管見”兩字,也太累贅囉嗦。乾隆修之實錄將其潤色爲:“皇上昨命臣等籌度目前事宜,臣等雖愚,敢不竭所知以聞。”

第236章 沒有穿第970章 又怎麼了第1047章 整編遼東軍第812章 朕親自帶領第617章 一腳踢死第242章 魏明波沒陽氣了第163章 懿安皇后受擠壓第664章 飛行學校第152章 兩邊都在鬥智鬥勇第622章 第二次京師保衛戰第706章 逆天第406章 最溫暖的地方第947章 中原亂紛紛第418章 外交第2章 會笑的皇帝第613章 先上車後買票第800章 濟長海第1078章 文化戰爭第134章 朕不會追女人啊第897章 很做自己的皇帝第877章 誰纔是天命所歸?第229章 傅永淳的見解第518章 商籍第208章 朕要靜一靜第48章 包圍鎮撫司第205章 劉鴻訓第582章 閣臣第908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第954章 幸福的皇帝第1057章 李巖第276章 兩個關鍵第219章 一二三四第18章 京師保衛戰第545章 防疫治疫第297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1047章 整編遼東軍第831章 文官集團第861章 大明是朕的家第714章 談攏第678章 飛機第136章 鄭鄤第498章 揚州大營第917章 額不去第137章 他人笑我太瘋癲第544章 藍琪薇抱第951章 艱難的時刻第527章 宮內爭寵第1030章 動情第754章 萌動的反民們第108章 一聲槍響第696章 身份證1133 準備結局第540章 文醫生第1020章 楊啓聰下第605章 藝術家第832章 與張居正的不同1105 死亡爭奪1127 屠戮幕府第244章 乾淨第949章 只看不說話第363章 可怕的練功方式第545章 防疫治疫第247章 阿三軍隊1103 雙方佈局第966章 雙女王制度第144章 我覺得面子不夠第133章 小姐都要二百二十兩第863章 大淩河守軍突圍1109 血戰日本第856章 八旗戰鬥力第602章 走走第913章 死士第438章 乾淨1103 雙方佈局第597章 接見林丹汗第170章 周延儒和孫慎行第855章 范文程寧完我馬國柱第772章 楊鶴用計謀第465章 鄭芝虎第370章 因禍得福第840章 金牌訟師第117章 吳三桂第337章 看不見第63章 京察大計的力度第585章 美人局第1006章 自尊心第648章 出來第41章 御前審案第177章 這一仗輸不起第937章 陳圓圓第126章 孫承宗的顧忌第20章 大明戰意不死不休第1055章 左良玉賀人龍第755章 再也無法回現代第685章 排頭兵第485章 勢在必行第467章 皇帝氣場第186章 被強吻第1046章 多爾袞殺妻第720章 王承恩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