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

當朱由檢從朱慈烺口中得知了張定遠一家的狀況後也不禁苦笑起來。

自己對當下的大明還是缺少了具體的認知,很多政策太過大而化之,沒有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更爲詳細的政策,以至於國庫收入暴漲,但很多農戶卻沒有分享到改革的紅利。

類似於張定遠一家的情況在大明應該不在少數。

五口人,十畝田地,還要徵繳三成賦稅,這樣的負擔對於他們來講太過沉重了。

在稍微思忖過後,朱由檢下達了新的旨意。

自崇禎十三年起,賦稅徵繳每戶人均三畝一下不計免徵,此人均不分老弱婦孺,將會全部囊括其中。

這項政策會使很多貧弱家庭的基本生存得到了強有力地保障,等於搬掉了一座壓在他們身上的大山,從此之後,他們將會呼吸的更加順暢,生存壓力驟然消失於無形。

就拿張定遠一家作爲例子來講,人均三畝纔開始起徵,而他們家總共五口人,那就需要達到十五畝時纔會計徵,也就是說,張定遠們從明年夏收起,將不用再給朝廷繳納一粒米的賦稅了。

稅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調節和平衡,使弱勢羣體享受到最起碼的生存權。

士紳一體納糧的實施,就等於讓這些豪門大戶承擔了弱勢羣體應該享有的義務、

三五百斤的糧食或者同等價值的稅金,對於大戶們來說並不算什麼,但落在張定遠們的身上,可能就會讓他們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一旦遇上意外發生,這個家庭機會崩塌掉。

來到這個世界上,不就是爲了讓更多鮮活的生命過的更好嗎?

不會有哪一家士紳大戶敢跳出來指責自己了。

南京事件的陰影會永久的印在他們的心上。

至於私下的詛咒和唾罵就隨意了,反正又聽不到。

後世不是有句名言嗎?

罵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幾?

敢當面罵就削你。

至於朱慈烺表現出來的對張定遠不加掩飾的好感,朱由檢並不在意。

自己不過是這個世界的過客,沒有因貪權而引發的變態心理和行爲。

太子十三歲了,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和班底了,施恩於人也是正常的手段。

不就是把張定遠一家移到皇莊安置嗎?

不就是安排御醫給其父診治嗎?

不就是讓張定遠入國子監讀書嗎?

這都是良善之舉,也是值得稱讚的。

朱慈烺所做的這些舉動也正是自己希望他能做到的。

舉手之勞而已。

張定遠將來的前途如何,誰也無法現在就斷定。

不過依朱慈烺的描述來看,此子將來應該會有一番作爲。

每一個成功的人,需要的是三分能力,六分運氣,外加一分貴人扶持,有了朱慈烺這個貴人,張定遠的一生註定不會平凡。

所謂的平凡,很多時候只是欠缺一個剛好適合你發揮的平臺而已。

自己不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嗎?

如果不是穿越到幾百年前這個萬人之上的位子,後世的自己一輩子也會像絕大多數人一樣,過着極爲平凡而且糟心的日子。

每月拿着不高的薪水,遇到一個彼此相愛的女人,娶她爲妻,然後生兒育女,會經常爲車貸房貸發愁,時常會因爲不能給妻兒以更好的生活而愧疚,會因爲父母的逐漸老去而憂傷。

等到孩子大了,又會因爲他(她)學業愁的掉頭髮,更會爲他(她)有早戀的傾向而發狂。

而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將來也會重複着自己的人生軌跡,把自己平凡的人生再次演繹一遍。

細節會有不同,但劇情大致一樣。

在朱由檢的計劃中,再過五年,也就是到崇禎十七年時,將田地賦稅降到十一,算是對原先那段歷史上讓無數後人痛惜的那場天變的一次紀念吧。

甲申之變,神州陸沉。

皇帝殉國,華夏蒙難。

就爲了那個散發覆面、左腳光着、右腳穿着紅鞋、未着龍袍、只穿着一件藍色常服的男人,爲那個留下了“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遺言的悲情皇帝,朱由檢也覺得應該用某種方式來向他致敬。

那可是位皇帝,雖然並不成功,但卻勇敢赴死的九五至尊。

他的遺憾已經由自己來彌補了,他的仇人正在被大明官軍追趕的猶如喪家之犬,他的宿敵已經退避到極寒之地,惶惶不可終日,如畫的江山還是屬於大明的。

至於全部取消農業稅的做法,短期來講並不現實。

大明的農稅佔了整個稅收的近八成,在工商業沒有實現超越式發展的現在,取消了農稅等於自掘墳墓。

現在是七月末了,等到了年底的時候,整個稅收統計就會出爐,朱由檢估計,農稅的佔比將會有所下降,工商業稅收將會比原來的一成多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主要稅種的位置轉換需要漫長的過程以及充分的積累,絕對不能太過着急。

目前國內的局勢已經穩如磐石,沒有任何個人和團體有能力改變現在大明全面向好的趨勢。

趨勢一旦形成,會依照慣性沿着該有的軌跡運行,任何外力想要施加與上,改變他的運行方向,最後都是徒勞的。

就像原本歷史中,大明的國運自萬曆三大徵之後開始由盛轉衰,這個趨勢運行了數十年,最終以毀滅的態勢而結束。

是時候將視線從國內轉向世界了。

征伐馬尼拉將會是新戰略的一個開端,在佔據了馬尼拉這個海上絲綢之路上極爲重要的補給點之後,相信會在歐洲引發一系列的變數,到時候再根據具體情況加以應對即可。

大明官軍現在的武備已經在整體上領先於歐洲,不過優勢雖有,但並沒有形成代差。

沒有代差的話,就會讓他國心生貪念,就會因爲覬覦大明獲得的利益而挑起爭端。

要想在將來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保障大明本土不會遭受外來侵略,壓倒性地軍事優勢是必須具備的硬實力。

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工業和科技,把大明的各種產品提供給世界各國人民享用,這纔是最爲正確的發展道路。

大明永遠不會稱霸,但也絕不允許別人稱霸。

誰要是想稱霸,就讓大明官軍去教他如何做人吧。

將來大明的鉅艦會晝夜不停地航行在各大洋之間,震懾那些不服王化地屑小,只要這種場景出現,地底下的朱由檢也會高興地把列祖列宗們喊過來一起喝一杯的。

不知道喝不喝得過朱老四,要是把他灌醉了,這黑炭頭會不會依仗祖宗的身份打人?

第六章 皇莊2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四百章 佈防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八章 皇莊4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七十章 商路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四章 洪承疇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二章 駱養性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