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

就在得勝堡參將雷聲派遣快馬將捷報先後送往松山和京城的時候,錦州以北百里之地的義州城內外已經成了旗幟地海洋。

奉命南下的清八旗以及蒙八旗、漢軍旗、五千名朝鮮火銃手,總共十萬餘人先後抵達義州,再加上各旗帶來的八萬包衣,本來冷清孤寂的義州突然變得喧囂熱鬧起來。

此次除了兩黃旗有七千餘人留守盛京以外,建州可謂是傾巢出動,各旗所有十六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旗丁全部隨軍出征,這次算得上是大清立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了,由此可見皇太極打算一舉攻取關外堡城的決心和魄力。

此次清軍的主帥是鄭親王濟爾哈朗,豪格、多爾袞、嶽託爲副,其餘的如阿濟格、阿巴泰、蒙八旗的各個王爺等等,雖然身份尊貴,但也只能在帳下聽命。

而皇太極和禮親王代善則是留在盛京,負責後續人員的動員以及糧草物資的籌備,以保障前方急需時所用。

“諸位,本王奉皇命督師南下,臨行之時皇上有旨意發下,命本王以最嚴之軍規統帥全軍,不管是親王郡王,還是貝勒貝子,若有違軍令者皆斬!大夥兒除了同族便是同殿共事,故此本王先把醜話說在前頭,到時若有人犯了軍紀,別怪軍法無情!”

義州城南門外的一座大帳中,濟爾哈朗正在召集諸王、貝勒、貝子及衆多梅勒章京、甲喇章京議事,爲了強調召集的身份和地位,議事之前特意將皇太極給搬了出來。

多爾袞、豪格、阿濟格三人都是一副鼻孔朝天的樣子,根本沒把濟爾哈朗的話當回事。

而成親王嶽託等人則是鄭重地起身應命。

濟爾哈朗看到多爾袞等人的態度後心下惱怒不已。

但多爾袞和阿濟格兄弟倆掌握着實力強悍的兩白旗,豪格則是皇太極打算培養的接班人,自己對他們根本沒有任何的約束力,生氣也沒什麼用處。

“這回俺們大清以舉國之力攻伐明國關外之地,爲的就是給後代子孫打下一片富饒之處,獲取更多金銀布匹、奴才糧食等等好物事供自家享用。這一仗若能盡得鬆錦廣寧,待安穩數年再把山海關拿下來,明國的花花江山就如同脫了衣裳的美人一般擺在俺們面前,那還不是由着俺們玩弄?!”

濟爾哈朗說道這裡剛要放聲大笑,一道冷哼聲傳了過來:“鄭親王切莫想的太遠,山海關還在千里之外看不見影,還是先想法子拿下錦州再說吧!只要拿下錦州,俺們這趟纔不算白來,如若不然,其他的都是瞎扯!”

說話的是坐於豪格對面的多爾袞。

濟爾哈朗拋出的大餅對他來講沒有任何吸引力。

巨大的錦州城就是矗立在八旗面前的一座大山,這座大山把遼西遮擋的嚴嚴實實,建州費盡心力數次想把錦州拿下,但最後都是鎩羽而歸。

“鄭親王,我以爲睿親王說的在理。錦州城牆高大,城頭火炮威力極大,依我八旗現有實力想要在短期內拿下幾無可能;不僅是錦州,松山雖比錦州各方面都小,但火炮卻是一點不少,此兩城加上其後面的大興、興平二堡,俱有明軍重兵入駐,若是不想辦法予以拔除,怕是會傷了我軍之士氣啊!”

成親王嶽託爲了避免濟爾哈朗的尷尬,接話後將話題引向了正軌。

去年他率兩紅旗及蒙八旗、漢軍旗南下,在大興堡和松山吃過不小的苦頭,損兵折將之下只得灰溜溜地撤回了盛京。

在詳細彙報過兩次戰況後,皇太極對這位八旗的後起之秀倒是沒有太多責怪,並未將他削爵奪丁,只是未再安排大事給他處置。

這次作爲濟爾哈朗副手的嶽託,在與父親代善商議後,將兩紅旗的主力全部帶至鬆錦,準備尋機報上次的一箭之仇,也順便讓他人見識一下兩紅旗的實力。

剛纔濟爾哈朗的話題明顯扯的太遠,雖然是爲了鼓舞軍心士氣,但對於帳內打老了仗的這幫人來說,這些沒營養的宏圖大略毫無意義。

土地和人口財富是靠打仗搶來的,不是靠嘴巴說來的。

“呵呵,成親王說的皇上都已經想到了。你上次所用之挖壕戰術,這回還得用起來!”

濟爾哈朗笑呵呵的答道。

“我說鄭親王,挖壕圍城、誘敵打援,聽上去是不錯,可這回怕是行不通了!”

一旁的多爾袞忍不住插言道。

“哦?睿親王有何高見?爲何說此策不可行?那依睿親王之見,該當如何纔好?”

濟爾哈朗笑着問道。

“說實在的,我大清此次雖是大兵雲集與此,聲勢自是有了,可這糧草便成了最爲棘手之事!十萬大軍加上那些奴才們,日耗幾多?又能維持到何時?而明國物產如此之多,錦州城內兵員既少、儲備又多,豈能耗不過我軍?若是時日一久但我卻一無所獲,那除卻白白消耗無數、再次退回盛京以外,還有何有利之處?到時糧草消耗一空,那接下來建州該當如何?”

多爾袞本來就對皇太極調集重兵南下這一賭博式的舉動非常不贊成,但因爲八旗高層大都同意了這一方略,無奈之下只得聽命行事。

但他心裡始終憋着一股氣,這回終於找準時機把心中的疑慮講了出來。

多爾袞的話引起了帳內很多人的共鳴,很多相熟的人相互之間開始小聲議論起來。

“老十四說的不差!皇帝想的太過簡單了!現下咱們建州缺乏糧草物資是不假,從明國搶也是應當,可地方卻是選差了!沒想出法子來破城,就派了十餘萬人馬來圍城打呆仗,實在是消耗不起!爲啥放着上兩回破口的法子不用,非得在這地界平白耗費糧草物資,皇帝這是咋想的?!”

脾氣火爆的阿濟格沒好氣的大聲道。

他和多爾袞、多鐸也私下商議過搶掠大明的事,並且一致認定,從邊牆破口而入是最佳途徑。

因爲已經有過兩次成功的經驗擺着,就算明軍加強了防禦,但可以想見的是,守軍無論從火器還是員數上根本無法與鬆錦一線的明軍相提並論。

而且攻打邊牆的好處更是顯而易見。

只要破了口子,接下來就是直接面對明國的京畿地區,偌大的區域內城鎮衆多,並且防禦力量極其薄弱,大清的強軍儘可以縱橫往來,將明軍的各路兵馬各個擊破,然後再攻破城鎮大掠而歸,那纔是最佳策略。

而皇太極這次非要採用笨辦法來和明國硬槓,還妄想着奪下明國的關外之地,這簡直就是異想天開之舉。

“睿親王、十二貝勒稍安勿躁!我等所想皇上豈能沒想到?這回咱們不是依着原先的法子與明國交手,而是另有他法!”

第六十章 追擊2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二章 駱養性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六十章 追擊2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