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

朱由檢在與洪承疇的奏對時曾經明確的指出:寧錦大軍守的並非是遼東,而是遼西走廊;而毛文龍在遼東半島建立的幾個據點,只是騷擾牽制清軍的敵後戰場,而不是大明抵擋建虜的入寇的防線,其作用微乎其微。

天啓元年遼瀋之戰,建虜接連攻克瀋陽、遼陽,大明在遼西以北的要塞只剩下廣寧一處。

天啓二年的廣寧之戰,遼東巡撫王化貞花費鉅額糧餉組建的六萬新軍,在與建虜的交戰中稍觸既潰,而接任的熊廷弼更是採取了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帶着數十萬遼東軍民撤入山海關內,將整個遼西走廊上修建的堡壘要塞全部放棄,單從這一點上看,熊廷弼死不足惜。

值得慶幸的是,當時的建州八旗尚處於草創階段,整個建州的實力並不很強大,努爾哈赤還要率領部下征討與建州相鄰的各個部落,擄掠人口物資,以此擴大勢力,既無力也無心佔據整個遼西走廊,更沒有想打進山海關與大明爭雄的野心。所以在接連取得對明軍的勝利後,野豬皮只是下令將遼西走廊上明軍修建的堡壘全部拆除,把那些磚石木材分批次搬回了瀋陽等地,留下來的那些沒來得及撤走的百姓也成了建虜的包衣奴隸,遼西走廊暫時成了真空地帶。

廣寧之戰後毛文龍部對建虜採取了一些小規模的騷擾舉動,也在遼東半島南端建立了幾個據點,但這種隔靴搔癢的舉動並不足以威脅到建州攻略大明的軍事行動,遼西方向的防禦仍然是重中之重。

至於薊鎮方向,因爲建州還沒有實力大舉侵略科爾沁、插漢等蒙古部落,這些蒙古人可以暫時作爲應對建州入侵的屏障,還不用擔心八旗從崇山峻嶺中殺到京師。

當時朝中孫承宗和王在晉作爲熟悉遼東邊事的文臣,曾經提出過兩種不同的解決方案:孫承宗主張加強縱深防禦,重建遼西走廊;多建防禦型的堡壘營寨,然後在營堡中駐紮合適的兵員,有敵時守禦,無敵時屯田,營堡之間互相支援,將防線推向更遠的地方。

此舉與北宋范仲淹經略西北時對西夏採取的策略大體一致,目的就是用錢堆死體量極小的建州,一步步的把堡壘建到建虜境內去。但唯一不同的是,大宋當年太有錢了,而大明財政已經逐漸枯竭。

這一方案雖然得到了大多數朝臣的擁護,但細算下來,耗費的錢糧太過驚人,對於本已日漸枯竭的太倉來說實在難以承受。

而王在晉主張收縮防禦,在山海關外建一重城鞏固山海關;假如建虜來襲,雙方開戰,山海關不開關,關外守軍就只能死戰到底。

這個方案的最大好處是能節省大筆開支,朝廷的負擔會大大減輕,但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只要建州強大起來,將戰線推到山海關附近,那京師就別想安穩了,守關的將卒怕是要枕戈待旦了。

另外就是,這個方案有畫蛇添足之意。

山海關本來就是險關,守護的兵員也十分充足,還要畫蛇添足在關門外再修個大城有什麼用處?

經過天啓與朝臣的商議,最後孫承宗的方案最終勝出,而王在晉則被打發到了南京養老。

孫承宗的方案之所以能獲得大多數重臣及皇帝的認可,原因不外乎幾方面:第一,收復失地佔着大義的名分,現在既然沒了開疆拓土的文臣武將,那把丟掉的土地收回來該沒問題吧?

第二,與建州的戰場推得離京師越遠,皇帝和朝臣們就覺得越安全,眼不見爲淨就是這個道理;而王在晉的方案給不了皇帝足夠的安全感。

第三,建州的野豬皮並未趁勝進佔遼西走廊,這讓朝野上下產生了輕敵的心態,認爲建州並不具備和大明掰手腕的實力,只要加強防禦,建虜一輩子也打不到北京。

至於需要鉅額錢糧的問題,那就加徵遼餉好了。於是每年六百萬兩以上的遼餉誕生了,結果就是最後大明財政破產而滅國。

綜合考量之後,孫承宗的方案更符合朝野各方利益,也更爲積極一些,所以勝出也就是必然的;其後果就是在之後的天啓七年的丁卯之役中,科爾沁、插漢部、喀爾喀部、遼東半島的毛文龍部以及朝鮮被皇太極各個擊破,建虜取得了完全的戰略主動,可以放心的對遼西走廊上的據點實施長時間的圍點打援而不用擔心後路,這些據點也成爲了明軍流血不止的傷口。

同時由於薊鎮外圍的蒙古屏障被建虜掃清,清兵可以順利的通過蒙古部落的領地入關劫掠,山海關外的縱深防禦已失去了原先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但考慮到另外兩條通道的複雜性,便捷的遼西走廊還是相當重要的。

只要自錦州以南的這些據點存在,皇帝及朝臣們心理上總會覺得更安全些,而且朝廷已經在遼西方向投入了那麼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一旦放棄就成了血本無歸,要做出放棄的決定也不是那麼容易,並且事後一旦出錯,決策者是要承擔巨大的政治風險的。

從去年起,朱由檢下旨加強了古北口以及喜峰口的防禦力量,建虜想從這兩處關隘破口已經變得相當困難。相信建虜在遣人查探過後,還是會把突破的重點放在遼西。

就算清兵不顧傷亡攻破這兩個隘口,大軍強行進入京畿一帶,在宣大、薊鎮、京師,甚至是山海關等數路明軍的合圍下,在後路極有可能被掐斷的情形之下,到時候入關的清兵能逃回去幾個還不知道呢。

更何況如果選擇繞路,那麼遼西走廊一線的明軍會帶來更大的威脅,只要主帥判斷準確,趁勢派重兵直搗盛京老巢,那結局如何就很難預料了。

所以,繞道蒙古只可劫掠,不可久居,建州若真要逐鹿中原,還需控制遼西走廊。

歷史上終明一朝,滿清都未曾完全佔據遼西走廊,更別提攻佔山海關了。直到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大軍圍困京師,接到崇禎勤王令的吳三桂,無奈之下只得主動放棄自寧遠至山海關一帶的防線,帶兵入關救援京師,最後在未到達京師時便得到皇帝殉國的噩耗,吳三桂遂率部退防于山海關,直至最後降清後纔打開關門放清軍進入內地。

朱由檢在去年考慮如何對付關寧軍的時候,也曾在某些時候想過放棄山海關外的領土,主動收縮防線,重新構建山海關、薊鎮及京城防線。

這樣做也是因爲他對明軍的戰鬥力持有嚴重的懷疑態度。

薩爾滸之戰已經說明明軍的戰鬥力遠較清軍差,後世吹得神乎其神的關寧鐵騎也只是龜縮於城內,根本不敢和清兵野戰。

漁獵民族出身的八旗兵,加上後來收編的蒙八旗都是以騎兵爲主,機動性極強,明軍想要在正面對決中取勝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大明的優勢在於其控制的土地、資源遠較建州豐富,所以朱由檢想實行堅壁清野的政策,徹底放棄東北,收縮戰線的同時,也使得建虜的戰線拉長,補給不易。而大明則以京城爲誘餌,誘使清兵破口攻打,然後集中大明各路兵將守禦京畿周邊,以多打少,打游擊戰、消耗戰,每戰必以優勢兵力消滅小股清軍,積小勝爲大勝,逐步蠶食滿清主力。就算付出將京畿地區打爛的代價,也要把清兵的主力拼掉,徹底損毀建虜的元氣,等數年後大明恢復過來,再調集大兵一舉收復整個東北。

▲Tтkan▲c○

這個想法有點極端了,隨着明軍逐步在剿賊的戰爭中佔據優勢,朱由檢也對官軍的戰鬥力有了新的認識,最終這個想法被他拋在了腦後。

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六十章 追擊2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七章 皇莊3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三百六十章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八章 皇莊4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九章 皇莊5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七十五章 赴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