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徵稅

那高駢之先世本爲渤海人,後遷居幽州,世代爲禁軍教將領,至懿宗初,累仕爲右神策都虞侯,統兵御党項及吐蕃。就在康承訓平定龐勳之亂的同時,高駢也移鎮安南,爲靜海軍節度使,同時平定了安南的叛亂,居功不小,實爲當世之名將,只不過與康承訓的功績相比卻要遜色三分,名氣自然也有所不及。

史書中道,黃巢起兵造反時,朝廷屢戰不勝,最後起用了高駢,而這人也確實兇猛,幾個回合就把黃巢打得大敗,擠出了江淮,被迫南下廣州。

而此番的西川之危,同樣也是高駢成爲西川節度使之後平息,只不過原來的歷史是在戰事發生後的五年,朝廷才起用高駢,而於軻的提議則使歷史提前了五年發生。

懿宗皇帝對高駢同樣存有戒心,但似乎在這個時候,並沒有好的辦法去解決西川的危機,不管是哪個武將,朝廷總得派一個去西川吧,還好這個高駢的名氣並不似康承訓那麼大,派他去多少還算比較放心。

平定南詔國的入侵,不是光靠一個名將就能搞定的,其實對於國家而言,最困難的就在於又要有一大筆的軍費開支,這對剛剛平定完了龐勳之亂的帝國而言,無疑於雪上加霜。

王鐸趁機向懿宗進言道:“如今平定南詔入侵乃是首要之事,臣以爲,關於動用國庫爲同昌殿下置辦嫁妝之議,陛下是否可以三思而行。”

懿宗皇帝雖然昏潰,卻也不是白癡,自然明白江山與女兒的婚嫁哪一個更重要,卻又不甘心,道:“難道就想不出什麼兩全其美的法子來嗎?”

王鐸道:“恕臣愚鈍,臣確實想不出什麼更好的辦法。”

這時,那路巖卻站出班來,道:“啓奏陛下,臣倒是有一個方法。”

懿宗大喜,急道:“路愛卿有何良策,快快說來。”

路巖道:“徐州兩淮一帶去歲遭遇龐勳之亂,稅賦中斷一年之多,如今國家正是用錢之時,不如預徵明年的稅賦,即兩年的稅賦用作此番應對南詔入侵的軍費,至於同昌殿下的嫁妝,依然可照陛下原定旨意置辦,如此則兩全其美矣。”

懿宗點頭稱讚道:“此策甚妙,此策甚妙。”

於軻曾經親歷了龐勳之亂,他清楚的目睹了徐州兩淮一帶的百姓所遭受的災難,不錯,那一年的稅賦朝廷是沒有徵到,但龐勳的叛軍對那裡百姓的掠奪卻更加的殘酷,野蠻的掠奪之下,那一帶幾乎是十室九空。如今朝廷非但沒有免去那裡的賦稅來休養生息,反而要一次性徵收兩年的賦稅,如此殘酷的壓榨,豈非將那裡的百姓往死路上逼嗎。

不等於軻有所反應,那王鐸便是臉色鐵青道:“啓稟陛下,臣以爲此法絕不可行,據臣所知,兩淮百姓經龐勳之亂,已是貧困不堪,朝廷若在這個時候加徵賦稅,實在是不明智的選擇,請陛下三思。”

懿宗當時就火了,衝着王鐸嚷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分明就是不想讓朕給同昌置辦嫁妝,朕告訴你們這些反對的人,朕意已決,三日之內若你們想不起其他的好辦法,那就依路愛卿之策而行,退朝!”

懿宗帶着一臉的怒容拂袖而去,王鐸等人只能暗自嘆息。

於軻回府之後,正好好韋莊、白啓明前來拜會,他二人也是因於軻引薦才認識,彼此間頗爲投機。

於軻便在酒桌上將朝中的議事說與二人聽,白啓明乃是曹州而來,對於徐州的光景也有一定的瞭解,當即表示反對,道:“這旨意若是一下,徐州百姓將何以爲生,那裡的情況於兄又不是不清楚,卻爲何不出言進諫。”

於軻道:“某本是想進諫的,但陛下很快就退朝了,根本沒有給我們這些做臣子的發表意見的機會。”

韋莊道:“陛下久居宮中,恐怕對徐州的情況並不瞭解,只怕即使於兄進諫了也未必會聽信。”

那白啓明略一思索,道:“既然如此,不由就由於兄帶頭,我們這些等河南、淮南的士子一起上一篇聯名諫書,向陛下說明那裡的具體情況,某相信只要陛下了解了真實的民情,一定會收回旨意。”

白啓明的提議倒是頗爲大膽,他以爲這是在民主社會啊,隨隨便便一個普通的進士就敢給皇帝直接上書,只怕書一呈上去,在內閣那裡就被打回來了,皇帝根本就無法看到。就算是皇帝看到了也根本不會當回事,否則大唐帝國也不會在懿宗的手裡走向崩潰了。

這讓於軻很是爲難,他明知不可爲,但如果當場拒絕了,只怕白啓明又會一番正義凜然之詞來教訓他。

那韋莊卻道:“白兄的心情某瞭解,只是這聯名上書之事還是有點進激了,某倒覺得,此事還有更婉轉的解決方法。”

於軻忙道:“願聞其詳。”

韋莊道:“某以爲路巖提出這樣的意見,其用意無非是想向陛下邀寵,進而打擊王相,他這所謂‘良策’未必就是經過深思熟慮,只怕他事後想清楚之後,心裡比你我還要不安。”

韋莊的話於軻一點就通,他眼睛一亮,接着說道:“徐州若連徵兩年重稅,百姓走投無路之下,必會做出極端之事,到時朝廷自然要追究責任,這‘良策’既然是路巖提出來的,陛下就一定會拿他做替罪羊,所以說,那路巖提出此策,實際上是給自己惹禍上身。”

韋莊笑而點頭,道:“於兄不愧是天下第一才子,一點就通啊。”

於軻笑道:“韋兄莫要取笑某了。”

韋莊在長安日久,雖非朝官,但對朝廷內的一些政治動向還是相當的瞭解,白啓明卻是生疏的很,他只是在於軻的幫助下,在刑部混了一個小差事,當然,這事於軻並沒有讓白啓明知道,對於他這樣的理想主義者而言,那就是恥羞。

第二十七章 屠殺第三十一章 血戰第十七章 普王第四十二章 嫁禍第十七章 神策第十一章 逼良第二十六章 裂痕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五十六章 讓步第三十七章 貧富第四章 好漢第三章 擂臺第二十七章 屠殺第五十五章 爭位第十七章 神策第三十一章 血戰第二章 長安第三十章 降將第四十四章 空想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四十六章 激情第三十三章 重逢第十五章 盜賊第四十章 死士第五章 抱怨第五十四章 擁兵第二十四章 陌生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四十四章 享樂第九章 縱論第三十六章 綁架第四十二章 嫁禍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三十七章 荒唐第十七章 神策第四十三章 情傷第一章 佳人第四十一章 主謀第二章 長安第十八章 南詔第二十五章 中尉第四十一章 壓寨第三十四章 狗眼第三十二章 官匪第十六章 緝盜第三十九章 興唐第五十章 出獄第二十九章 獻計第九章 縱論第十一章 逼良第十六章 緝盜第四十六章 激情第四章 好漢第九章 縱論第三十四章 狗眼第五十七章 鋒芒第一章 少年第五十一章 戰事第四十三章 情傷第二十七章 屠殺第二章 工作第二十七章 屠殺第四十六章 賜死第十章 叛亂第十一章 逼良第三十九章 興唐第二十二章 透露第二十四章 陌生第二十一章 天機第四十二章 嫁禍第三十章 降將第十一章 逼良第二十一章 素雪第三十八章 士族第二章 長安第三十六章 綁架第七章 求助第十一章 逼良第三十五章 冒犯第二十八章 軍餉第二章 長安第二十八章 軍餉第二十九章 獻計第四十一章 主謀第三十七章 荒唐第四十章 夜店第八章 悲愴第五十四章 擁兵第十七章 普王第十七章 普王第三十章 降將第一章 少年第二十五章 中尉第十四章 南下第四十一章 主謀第三十八章 士族第八章 侍女第四十二章 嫁禍第五十四章 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