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防不勝防

(感謝書蟲巨石、倬偉的支持,謝謝!)

“政事堂要全力做後遼東戰事的後勤支援工作,另外,吏部也得從現在開始籌備在遼東建立州縣,預先銓選好省州縣各級官府衙門的官員。”

易風在朝會之上,對於主管政事的政事堂諸相下達了直接要求。打仗是樞密院與三衙諸衛的事,可戰爭的後勤以及戰後的善後與管理工作,卻是得交由政事堂負責的。遼東之地,對於中原王朝極爲重要。歷史上,隋常圖之而不能,唐雖得之而不能守。隋唐兩代前仆後繼的在遼東用兵,兩位皇親御駕親征,最終才滅掉了高句麗國。是兩位皇帝任性?那隋文帝、唐高宗他們呢?這絕不能用任性來形容,也不能說是要侵略,因爲遼東漢時起就已經是漢之疆土,甚至往更遠點推,周時就已經是箕子朝鮮。不過收復疆土只能是兩代朝廷數位皇帝不斷用兵遼東的次要理由,最重要的理由,易風相信還是遼東對中原王朝的威脅。

雖然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可由於生活習性問題,草原與中原人雖天生矛盾,可一般來說,草原遊牧民族往往只是襲邊犯境。除非漢人嚴重內訌之時,中原力量極度削弱之時,遊牧民族纔有機可乘,如五胡十六國,和鮮卑北魏。可遼東雖然還不曾深入到北方平原,到達中原的核心地區。可是,遼東的高句麗卻一直被中原有識之士認爲是頭頂心腹之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句麗並不是遊牧部族,他們是漁獵農耕。半耕半獵半漁,遼東也是一個山區、平原、森林、沿海的國度,他們不似草原遊牧部族那種鬆散的形勢,而是如中原一般的政權形勢,歷史上。慕容氏並有遼東,因此吞食幽薊爲中原之禍。他們得以崛起的原因就是佔據遼東,憑藉地形險遠兼之土地富饒還有漁獵之豐,原隰之廣足以自封,而招降納判,聯合周邊的蕃族勢力。因此得以雄據一方。自晉以後,遼東已經幾百年不屬於中原,慕容燕、拓跋魏、高句麗相繼有之。而在後來的歷史上,遼東之地也越發的重要起來,五代之時。契丹據有其地,漸營景邑以侵撓中原。再之後,金人也是在此崛起,用以滅遼弱宋,蒙古雖興起於劃原,可也先取遼東,西而金人根本拔矣。

全都是因爲遼東不比草原,這裡有遼河平原可以耕種。有山林可以打獵捕漁,誰得到遼東,誰就能擁有一個穩定的後方。得以崛起壯大。不必先去爭奪中原的河北、河東、河套等中原重要富饒之地,就可以得到壯大。

在此時,高句麗更已經是一個五百年的東北王國,前前後後幾百年間滅亡了東北地區十數個小國,征服無數部落,他們的文明已經不再是野蠻。而是如中原一般有中央朝廷,地方上也設立郡縣。人口數百萬,擁有三十萬的常備兵馬。甚至隨時可以動員六十萬之衆。幾百年經營下來,他們完全佔據了遼東,然後兩面擴張,一面向三韓半島上發展,一面卻又不斷趁中原戰亂吞食遼河平原。當高句麗人越過了遼河,踏上了遼西之時,中原就再不可能無視他們,忽視他們了。一個立國五百餘年,佔據了廣大的遼東之地,擁兵數十萬,甚至人口數百萬的王國,不可能能忽視他。一不小心,高句麗也許就會如拓跋北魏一樣侵入中原。

自春以後,中原還沒有一個王朝享國五百年之久。

有機會,當然得先滅掉高句麗,絕不能等高句麗徹底的佔據了關外之後,勢大難滅。得趁他還沒有完全強大起來之前,就把他滅殺,防範於未然。

歷史上,隋朝早意識到這點,可最終卻沒能拿下,只是拼了個兩敗俱傷,隋亡了,高句麗也基本打殘了。然後唐朝再伐遼東,結果高句麗還是撐了幾十年,最終到唐高宗時聯合了新羅,最終才滅掉了這一東北強國。可惜,最終唐雖滅了高句麗,也在高句麗設置了統治機構,可最終卻還是沒能守住,讓後人感嘆,反白白便宜了一個新羅,統一三韓半島。

滅掉高句麗不是最終目的,得滅掉高句麗然後永遠統治這塊疆土,便他永爲漢地,這纔是易風真正的目的。要達成這個目的,就不能只是一味利用軍事,還得後勤以及善後後方面能夠及時跟進,尤其是等攻到遼東後,對於那些攻克後的城池,得立即派上民政官治理管理。如此軍事民政雙管齊下,才能長治久安。

不過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得在軍事上取得勝利,才能談民政上的跟進。

“遼西省的官員要立即選派出來。”遼西的收復已經不用擔心,那麼收復之後的事情就不用勞軍隊操心了。

按朝廷的制度,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俱在皇帝手中,五品以上三品以下文官任免權在政事堂,武官的任免權在樞密院,五品以下文武的任免權則分歸吏部與兵部。

省級和州級文武官員的任免權都在易風的手裡,不過樞密院與政事堂也有提名權。

“臣提議由屈突通出任遼西省左布政使,獨孤整爲右布政使。”左僕射楊素舉薦。

“可。”易風對於這兩人也算是瞭解,屈突通原是嬀州刺史,很正派的一個人,而獨孤整則是獨孤太皇太后的兄弟,在獨孤太皇太后的要求下,平時名聲也還不錯。雖然是楊素提名,可只要提的人選合意,易風並不會爲了反對而反對。

遼東,新城。

高句麗根據各州縣大小不等,於大而重要的城邑設置褥薩,於般的州縣設置道使,作爲地方行政長官。除此之外。地方上還有五部部長,褥薩、太守、宰等官職。高句麗在設置郡縣的地方置太守,作爲郡一級地方或城邑的行政長官,置宰於小的城邑。但無論是太守還是宰,抑或是五部褥薩。他們都既是地方長官又是軍事指揮官。在遼河東岸,除了遼東城是一座標準的平地城以外,其餘絕大多數的城池都屬於山城。山城並不一定就是如中原的城池,他們大多其實就是建在山上擁有圍牆的一座堡壘,如南北朝時的鄔堡。

這些山城多位於水河險固,交通要塞的地方。山城位置的選擇。也大都據有山水之險或水陸要衝,絕大總價山城都修築在盤跨山脊的環形山凹或地周圍山谷環抱中。這些山城的規模也大小不一,大的周長超過二十里,小的纔不過百餘步,這與山城的地位、作用、以及所在地點修築時間都有一定的關係。高句麗山城多是山石建築。且大中小不同規模的山城相互呼應,構成了嚴密的防禦體系。

一座山城內,一般都有將臺、烽燧、倉庫、兵營、水池等設施,城牆上也大都有女牆、雉堞、角樓、望樓等,無一不與軍事防衛有關,形成了高句麗山城獨特的城市格局。

而高句麗也是一個多民族的王國,其軍隊中主要由高句麗人、靺鞨人、扶余人、漢人、鮮卑人、馬韓、穢貊等族人組成。高句麗的軍隊有步、騎、水三軍,但其中最主要且佔絕大多數的還是步兵。其次纔是騎兵。高句麗人的騎兵,所騎乘的戰馬主要是高句麗特有的馬種,名爲果下馬。體型較小,但力大敏捷,極擅長在山區奔跑,有些類似於滇馬。

新城這座山城,就是一座標準的高句麗山城,建立於高爾山上。城垣周長八里。闢有北、東、南三門,山城地勢險要。居高臨下,扼守小遼河北面。而且這座山城並非獨立的。而是由東城、西城、南衛城、北衛城、和東南角三個環狀小城,一共七個城池堡壘組成的聯合防禦體。

這七座城堡中平時駐有一萬五千左右兵馬,加上附近的村莊擁有超過十萬人口。之前高元入遼西,從新城帶走了一萬人,此時城中只剩下了五千守軍,分守七城。

新城的主城由一位高句麗王族子弟出任高句麗東部褥薩,相當於隋朝原先的大總管,坐鎮遼河東岸中部重要的重鎮新城,另外七城各設有城宰。不過此時東部褥薩高德音卻已經率兵隨國王高元西征,因此新城七城卻是以新城宰高奴子代領七城守衛。

褥薩走後,高奴子卻是絲毫不把高德音交待的留守重任放在心上,也沒有派人勤加警價。警戒什麼?國王都殺到漢人老家去了,把國境線推到離此近千里之遙的西面去了,西邊還有一條寬闊的遼河,再往西,還有二百里遼澤,車馬不通,南面又有重鎮遼東城,北面有重鎮扶余城,在新城與遼東之間,還足有六七座城池沿着小遼河,這新城根本就是固若金湯,有什麼可警戒的。真要有事,這前方也早就有烽火傳過來了。

“稟報將軍,南門派人來稟報,說是京師留守的大對盧與莫離支遵國王之令,從烏骨與國內等城調了一批兵馬往遼西增援,現路過我們新城,統兵的將領要求入城休整,並讓我們爲他們提供糧草。”一名侍衛打斷了高奴子的飲酒作樂,向他稟報道。

高奴子不滿被打斷與美人親熱嬉戲,翻眼瞪了侍衛一眼,然後道,“這麼點小事也要來打攪我,既然是大對盧與莫離支遵國王之令調拔往遼西增援的兵馬,那就讓他們入城休整,按旨意拔給糧草補給就是了。”高奴子絲毫沒有懷疑這其中可能有問題,畢竟新城和遼東城一樣,都是遼河東面中部的重鎮,城池巨大,不但屯有重兵,且一直做爲遼河東岸的糧草轉運基地,存儲有大量的糧草軍械。國王在遼西小挫,他也是聽到了消息的。不過他並不覺得有什麼,打仗總會有輸有贏,雖然小敗一陣,可國王終究還是佔據着營州的。漢人既然敢來戰,那麼就跟他們打就是了,有什麼可怕的。高句麗幾百年的王朝,兵強馬壯還怕漢人不成。聽說漢人最近剛爲爭奪皇位,而兒子弒父,兄弟相爭,雖然內亂據說已經結束,可肯定也是已經元氣大傷。高句麗數十萬兵馬,豈會打不過立國不到二十年的隋國?

侍衛被教訓了一通,低着頭回道,“是。”便退了下去。

小心退了出來,正好遇到在府外等候着的城門守衛。

“將軍怎麼說?”

“說個屁,既然是受命往西增援的將士,那當然是放他們進來,難道你還要讓這些兄弟們辛苦趕了一天路後還夜裡睡在城外?”侍衛一肚子氣正沒處撒,捸住那城門守衛立即就是一通喝斥。被罵的城門守衛敢怒不敢言,還得強打笑臉,好不容易侍衛才罵夠了,讓他滾蛋了。

城門外轉身走了一段路,回頭衝着那狐假虎威的侍衛吐了口痰,心裡狠狠罵了幾句娘,小跑着回了南門。

“將軍怎麼說?”城門守將問。

去問話的守衛這時真想也跟侍衛一樣說一句說個屁,不過對方是自己的頂頭上司,他只能說將軍說打開城門,請奉命往西增援的兄弟們入城。

“哦,將軍這樣回答的嗎?你有沒有跟將軍稟報說,我覺得事情有些不太對勁啊,而且我沒有看到他們的調令文書。”

那守衛剛纔根本沒機會對那侍衛轉述城門守將的懷疑,可此時又不敢實話稟報,只得撒謊說自己說了,但將軍並沒說什麼,只是讓他們開城放人進來。

“看來是我多疑了,既然將軍有令,那就打開城門吧。”

“是。”守衛應聲,轉頭大喊道,“將軍有令,打開城門。”

夜幕下,新城的南門緩緩打開,城門守將帶着南門的守衛一起出城,去請城外的‘友軍們’入城!

“兄弟們辛苦了,新城宰傳話,請諸位兄弟們入城休整,補充給養!”南門守將望着那跨立馬上的‘弟兄們’熱情的笑道,最後還不忘喊了一句口號:“國王萬歲,西征必勝!”

———————————————————————————————

第120章 剷除第155章 絕望深淵第301章 欲擒故縱第31章 賭鬥第541章 分封草原第532章 君臨天下第471章 高熲的投名狀第450章 保存實力第173章 節度第373章 五王對調第509章 捷報連連第75章 算我一份第399章 騎兵爭雄第338章 慢束羅裙半露胸第154章 殺雞屠狗第259章 暴利第386章 隨軍僧道第483章 先打過去再說第281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237章 君無戲言第471章 高熲的投名狀第338章 慢束羅裙半露胸第57章 旗、令、印、冊第249章 共贏互利第351章 願做太上皇第119章 殺第46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500章 爆菊花第421章 抄獲千萬第239章 棋子第365章 玉人何處教吹簫第315章 放心丸第249章 共贏互利第554章 阻擊第485章 兵過雁門第47章 猛虎、薔薇第167章 難以相信第104章 狼騎第485章 兵過雁門第35章 侮辱第347章 典籤李密第504章 南征第159章 相親大會第91章 冠軍將軍第305章 天威難測第349章 織一張大網第432章 封建第38章 打臉第336章 要大幹一場第509章 捷報連連第297章 紅拂相約第474章 自信滿滿的蘇支第313章 趙王選妃第354章 書生第85章 劉黑闥與王伏寶第88章 高雞泊第300章 御駕親征第305章 天威難測第108章 秘密武器第194章 箭陣第476章 瓦解第482章 雙封皇太子第480章 三王稱帝第452章 處 女 戰第84章 聖人第49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97章 先下一城第24章 吳興沈、蘭陵蕭第510章 七國來朝第556章 前軍夜戰遼河西,已報生擒高句麗第398章 萬歲決殺第97章 先下一城第307章 高處不勝寒第191章 豹騎第353章 父子猜忌第246章 晨間第448章 漢旗飄揚第311章 如虎添翼第345章 新婦第186章 坐山觀虎鬥第276章 螳臂擋車第419章 將功贖罪第1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34章 楊廣第306章 攪屎棍第255章 膽大包天第208章 善守者第321章 可敬的對手第204章 安保條約第447章 易風的十三封求援信第553章 欽封戰神第551章 李靖根本停不下來第407章 玩個狠的第365章 玉人何處教吹簫第451章 李靖的增援第99章 塞上連城第246章 晨間第1章 毀人名節第519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365章 玉人何處教吹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