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和談

執掌軍情處的裴增匆匆趕來面見易風,告訴他皇帝在封楊諒爲日南國王后,又連封了四位宗室封建南疆。

“皇帝封蔡王楊智積爲永昌王,滕王楊綸爲騰越王,道王楊靜爲順寧王,衛王楊集爲普洱王。四王封國俱建在南寧府以南地區。”裴增報告之時,不住的搖頭,蓋因他剛接到這情報之時,根本就沒有在地圖上找到這四個封國的位置。後來好不容易纔弄明白,這四個新置的郡國,其實原來根本就沒有過這樣的郡名,這四國的封地所在,現在根本就不在隋朝的疆界之內。隋朝西南疆界以南寧府爲界,連南寧府大部份州都屬蠻夷土著實際控制區域,朝廷雖設立州縣,但差不多也就是羈麼控制。而朝廷新封的這四國,根本就還在南寧以南,那裡地圖上標繪的是濮部的地盤。漢時屬於衰牢國,後來東漢光武帝時內附獻國,漢朝在此設立了衰牢縣與博南縣,又將原屬益州六縣劃分出來與之合併設立永昌郡,設立後,永昌郡經歷東漢、蜀漢、晉、宋、齊、樑數個王朝統治,南陳時喪失這塊領土,周隋重新設置永昌郡,但實際上已經東移,原來衰牢等舊地爲濮部土人所據。

易風仔細的看着裴增在地圖上那大片的空白區域所添上的永昌、騰越、順寧、普洱四郡國,費了好半天腦子,也才勉強與印象中的後世地理位置對上,明白楊堅新封的這四個諸侯郡國,位置大概應當相當於後世中國雲南省西部以及可能還包含了緬甸北部一部份。不過正如裴增所說的一樣,這四個郡國是真真正正的開疆拓土啊。

說來蔡滕道衛四王。那都是楊堅正經的親侄子,四個親兄弟的兒子啊,他居然一下子把這四親王降爲了郡王,而且一下子給封建到了遙遠的南疆。甚至四個郡國名字都是前所未有的,他們的諸侯國完全就是建立在現有的國界之外。

“皇帝陛下開疆拓土的本事真強啊。手指在地圖上一指,大隋疆土立即向南拓展了四個郡。”裴增忍不住跟易風笑道。

易風也是忍不住笑意,楊堅倒真是好手段。先前楊諒被封建南越,他還以爲這只是楊堅爲了保存這個兒子的一點手段,卻沒想到,楊諒剛封建。轉眼楊堅就又封了四個諸侯國。如果說楊諒封到南越的驩州,建日南國,還總是有些靠譜的,畢竟日南郡是秦漢有之,驩州也是隋朝時一直控制的。畢竟還有萬戶人口。可這永昌四國,就未免有些太不靠譜了。直接封建到了國外去了,雖然說永昌四國土地原屬永昌郡,也是自漢時就已經設立的,但自南朝陳國時起,就已經失去了這塊土地的控制了。而且易風還記得很清楚,這塊土地上的土著可是很厲害的,隋時稱濮部。到唐時卻稱爲詔,後來六詔興起,最後甚至建立了南詔國。還曾經屢屢打的唐軍鼻青眼腫。南詔國傳承十三代,歷經近兩百年,幾乎是跟唐朝共生共滅。楊堅封四王建國於這片地區,是不是早有一石二鳥打算,既把四王封到了遙遠南疆,以免對皇權產生威脅。同時有宗室建國於南疆,未必不能因此穩固邊疆。壓制這些濮部土人,爲朝廷收復漢以來的永昌郡故地的計劃。永昌郡雖然偏遠。可是在漢時卻是當時朝廷第二大郡,擁有的人口也多達五十多萬。若封建的四國能在南疆立穩根基,對朝廷是有大好處的。

“看來皇帝是真心打算實行封建制度了。”易風拍着地圖道。

“這是好事啊。”裴增很樂觀,“皇帝的動靜很快,也說明了他決心很大,立國近二十年了,臨到老了,皇帝終於又決定封建諸王。在我看來,這是天大的好消息。看來皇帝已經對繼承之制不再搖擺不定了,他心意已決,太子就是繼承人,不會再猶豫了。封建諸王,這是穩固太子地位的最佳辦法。把其餘能威脅到太子地位的宗室都封建邊疆,下一步,估計就是要廢除親王坐鎮大總管府的舊例,一步一步,最後剪除宗室們的兵馬大權,然後送他們出京就藩,再不能影響到太子接位。”

“也許皇帝已經決定要廢除太子,選晉王爲新太子呢,封建諸王,不正是爲廢勇立廣而做準備嗎?”易風沒有如裴增這麼樂觀,事情還沒有到那一步,皇帝封建制度,確實對於儲君繼承有極大好處,但誰做儲君,誰能最後獲得繼承權,現在還爲時尚早。不過對於封建制度,易風還算贊成態度,尤其是眼下這種把宗室封到那種遙遠邊疆,而且是南疆不是北疆的做法,他確實支持。歷觀各朝的的宗室制度,秦統一天下,但宗室是沒太多特權的,漢一統天下,大封室宗子孫,但諸侯國的權利太大,終不免發生皇帝與諸侯之間的削藩之戰。漢滅後,曹魏對宗室雖然也實行分封制度,但卻對宗室極爲嚴苛,宗室諸侯國都很小,而且諸侯國的權利都操持在朝廷派遣的官員手中,諸侯只是個虛而無權的擺設,而且朝廷還經常將諸侯們遷移變封,這使得諸侯根本沒有實權,當司馬氏篡奪曹魏權力時,諸侯也根本幫不了忙。司馬氏篡奪曹魏的皇權後,吸取了曹家的教訓,開始大封宗室,同時給予了宗室極大的權柄,不但封國極大,而且還擁有統兵領民之權,甚至還能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這種過於放縱放權,又導致了權力失衡,八王之亂起,導致了西晉司馬氏最終失去了對天下的控制,內遷的諸胡並起,導致了最黑暗的五胡十六國時代。

南北朝時代,再沒有了如漢晉時的真正封建。

隋立國之後,宗室雖然得到重用,在外統兵,爲總管、刺史,在內也得擔任宰相、大將軍、尚書等職,但卻一直沒有分封諸侯國。

但諸王統領六大總管府,各統數十州,領兵十數萬,這卻也構成了嚴重的隱患。現在楊堅是開國皇帝,統領各大總管府的都是他的皇子皇孫,可一旦楊堅去世之後,各擁重兵的皇子皇孫們,對於繼位的新皇,還能那般遵從嗎?經過兩次的太孫刺案,易風相信楊堅肯定也已經看透了其中利害。他都還沒死,楊諒就敢暗殺,甚至調兵截殺皇太孫,這他要是死了,那些對皇位有覬覦之心的皇子們,手裡又有着重兵,豈會甘心?

楊諒降封日南王,封建南越,這只是一個由頭,一個機會。

楊諒被封日南國後,楊堅立馬又把四個兄弟的兒子也一起分封到了南疆。易風相信,這還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肯定是其它的宗室分封建國,最後肯定就得輪到皇帝的皇子和皇孫們了。不過他預計,除了楊諒因爲行刺他而被皇帝封建日南國,其它的皇子可能得等到北伐戰事結束後才輪到他們,或許會有些皇孫提前封建。但最終,諸皇子皇孫們,肯定也會和其它宗室們一樣,被封建邊疆,趕離京師的。

封建南疆,皇帝好心機啊。南疆那種地方,想崛起,難,想要能有朝一日兵強馬壯的起兵造反,更難。這南疆可不是江南,而是那遙遠的遙遠的嶺南的南方南方。到處都是土著蠻夷,山窮水惡,諸侯們能夠應付好這些土著就不錯了。

“要是到時皇帝立楊廣爲新太子,那按皇帝如今這行爲,估計到時我肯定也會被封到南疆,當一個驃國國王或者佔婆國國王什麼的,嗯,得早做準備。”易風心裡暗自想道,他是決不願意去當個金沙江王或者瀾滄江王,以及瑞麗江王什麼的。要不要行個險,找個機會把楊廣幹了?畢竟楊廣現在很有威脅,一旦他當了太子,自己這個前太子之子,也不可能再當什麼皇太孫了。又或者,自己去幹掉楊勇,如此一來,自己這個皇太孫就是真正的儲君了。不過楊勇死了,也難保證楊廣不成爲新太子啊。或者兩個一起幹掉?

易風搖頭笑笑,將這種念頭拋諸腦後,太瘋狂了。風險太大,划不來。

說到底,還是經營好自己的實力爲上,有足夠的實力,真正到了需要瘋狂的時候,那時也有備無患。

他孃的,可是高熲這個老賊卻要自己和突厥人對拼,居心不良啊。

“裴伯,你說我們跟突厥人和談如何?”

“和談?”裴增人都愣住了,完全跟不上易風的節奏。

“眼下突厥人來勢洶洶,雖然憑城堅守,我們並不怕突厥人攻破城池,但就算是守城做戰,這麼多突厥人猛攻,我們最後也得付出很大傷亡的。我想,我們派出使者跟突厥人談判講和,許多金帛女子,讓他們退兵。”易風捏着下巴眯着眼睛道。

ps:大家有月票的請投給木子,謝謝。(未完待續)

第566章 李靖出山第546章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由他去吧第222章 連襟第183章 大賀咄羅第35章 侮辱第314章 皇家第329章 孤注一擲第158章 勃勃野心第270章 無窮之門第132章 輪戰第24章 吳興沈、蘭陵蕭第480章 三王稱帝第385章 戰鬥間歇第182章 小娘子,我認識你嗎?第557章 衛國公第158章 勃勃野心第548章 全面戰爭第216章 枕邊風第389章 喂不飽第460章 連挑三將第542章 大清洗第436章 全都高興的太早了第415章 殺個回馬槍第164章 交易所第322章 弔喪第531章 其實我是拒絕的第54章 條件序章第443章 擁兵不前第445章 易風的麻煩第149章 發媳婦第1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33章 捷足先登第404章 一 日 三驚第510章 七國來朝第366章 有刺客第352章 太子、太孫並立第111章 心寒第228章 吃醋第401章 不知死活第529章 三辭從命第186章 坐山觀虎鬥第121章 臣服第444章 高熲的算計第284章 同盟第399章 騎兵爭雄第454章 威逼利誘第422章 糧草百萬、甲四十萬第184章 豆腐武氏第518章 奪城第25章 重口味的木蘭第263章 可願與某賭上一局第180章 長寧公,長寧王?第55章 你得娶慕容薔薇第303章 漁翁得利第113章 請君入甕第57章 旗、令、印、冊第460章 連挑三將第96章 交鋒第151章 甕中之鱉第182章 小娘子,我認識你嗎?第204章 安保條約第487章 陰謀 陽謀第345章 新婦第85章 劉黑闥與王伏寶第285章 濟世安民第376章 觸中G點第400章 客將第470章 我褲子都脫了,你就跟我說這個?第460章 連挑三將第44章 陳雄必須死第487章 陰謀 陽謀第504章 南征第117章 黃雀第135章 戰爭之王第426章 易風的賤命真硬第131章 突厥人的反應第114章 殺伐果斷第462章 逆轉直下第571章 萬事俱備,東風已起第50章 白馬銀槍易三郎第464章 關門打狗第236章 貴人相助第309章 過猶不及第404章 一 日 三驚第574章 大隋、波斯、羅馬和西域第168章 連環第557章 衛國公第68章 風雲聚會二賢莊第44章 陳雄必須死第508章 改弦易轍第124章 戰爭紅利第556章 前軍夜戰遼河西,已報生擒高句麗第555章 想象很美好第343章 副相第217章 後會有期第381章 大肥羊第309章 過猶不及第57章 旗、令、印、冊第506章 垂簾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