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

(感謝liujunliu的支持,謝謝,求票!)

大興宮甘露殿。

楊堅問王海:“太子到哪裡?”

“回陛下,太子昨日已入晉州,再過幾日就能到太原了。”

楊堅皺了皺眉,對於楊勇的行軍速度有些不滿,離京這麼多天了怎麼纔到晉州,太子這次主動爭取掛帥領兵,楊堅還是很高興的,特別是當出了晉王捲入皇太孫的刺案之中,有重大嫌疑後,楊堅不得不換掉楊廣這個北伐元帥後,楊勇能主動站出來請命掛帥,算是解決了他的一大麻煩。可眼下太子行軍速度如此緩慢,讓他不得不想,太子是不是畏懼戰爭,所以才每日行軍這麼緩慢。

“有長孫晟的消息了沒有,突利那邊如何了?”楊堅又問。長孫晟是朝廷裡最精通突厥情況的官員,而且箭術了得,曾經一箭雙鵰,多次出使突厥,在突厥之中也有很高的威望。楊堅這次也派了長孫晟去漠北,讓他去聯絡突利,做爲隋朝的使者,負責與突利聯絡,讓突利配合隋朝此次的北伐,一起對付達頭與都藍。楊堅很在意突利這個盟友和女婿,突利位處漠北,在都藍之北,達頭之東,只要配合的好,能大大的牽制住達頭和都藍的兵馬,必要的時候,可以去抄二人的老巢,使得二人不敢輕易傾巢南下。只是長孫晟派出去了這麼久,卻並沒有消息回來,這讓楊堅十分擔心,突利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如果這次戰爭中沒有這麼力量,那麼隋軍的進攻力量中將削弱不少。

“須彌好像已經到了太原吧。”心緒不寧的楊堅乾脆丟下了筆。不再批閱奏章,他問起楊林的情況。楊林的行軍速度很快,前日就已經到了太原。太子與他同日出京,可現在還剛到晉州,楊林卻昨日就到了太原。前後相差了好幾天的路程。

“是的陛下,說不定今日太孫已經過了井陘到了真定了。”王海笑着回道。

“怎麼,須彌今天沒有奏章送回嗎?”楊林行軍路上,每天都會送一封奏章回京呈遞於他,有時說的是戰略佈署,有時只是說一些沿路風聞。有時也會談一些時政之事,或者一些朝廷制度之類的事情。雖然談的事情總是不同,可楊堅很喜歡看孫子的奏章,每份奏章都言之有物,特別是奏章總是寫的很特別,用的是全新的格式。沒有什麼華麗空虛無用的修飾,總是開門見山,然後一二三這樣的陳述,有時甚至還配有表格,上面有具體的數據,甚至有時還會配上插畫,有的只是簡筆。簡單幾化,有時卻是相當複雜的彩色畫,偶爾還會畫上一些美麗的風光,楊堅很喜歡這些畫。特別是喜歡孫子畫的一些各地的景觀,以及市集鄉村的真實情況,畫的都非常真,看着那畫,就恍然身如其境,親自看到一樣。楊堅很少離京,稱帝后一般也就是去京西仁壽宮。災年時去過洛陽就食,最遠一次是去泰山。可他出行總是大隊人馬,全副儀仗,地方早有準備,黃土墊路。淨水潑街,根本很難看到真實的世俗百態,百姓生活。楊林的畫卻讓他看到了這些,楊林就彷彿成了他的眼睛,把他看不到的那些真實的畫下來,送給他看。他尤其喜歡楊林的畫法,沒有什麼各種渲染之類的手法,完全就是把事物臨摹下來,如真實再現,雖然有些畫匠批過於俗氣,匠氣,可楊堅喜歡,這能讓他看到一種真實。

只是今天的奏章卻到現在都沒來,甚至昨天也沒有送來。

楊堅揣着滿臉狐疑,也不知道楊林遇到了什麼事情。

“晉王這些天怎麼樣,在府裡有沒有怨言什麼的?”楊堅又想起二兒子楊廣,幽禁府中也有段時間了。

王海認真回道:“據那邊的人回報,晉王每日在府就是舞劍、看書,然後寫寫字,並無怨言,表現很平淡。”

楊堅眉頭皺了皺,眼光裡閃過一道狐疑,他覺得二兒子這個表現有些太過於冷靜平淡了。臨時被換帥,又被捲入刺案之中,還被軟禁府中,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動,特別是他相信所謂刺案嫌疑一事,楊廣並非真正的幕後兇手,可楊廣如今這份淡定的反應,讓他覺得這個兒子有些過於平淡了,甚至覺得他是在演戲。這讓他覺得十分不高興,甚至想起了這些年來楊廣的一貫表現,難道他一直在演戲,所有的一切,賢明、孝順、睿智,這些都是他表演出來的假象,只是裝的?

就在他靜靜思慮的時候,外面突然傳來腳步聲。

“啓奏陛下,皇太孫殿下有奏摺到!”

稟報的聲音打斷了楊堅的遐思,聽到是孫子的奏摺到了,他臉上露出了絲笑容,“這小子,我還以爲他已經不願意給我這老頭寫奏摺了呢。”

“估計是路上風雪耽誤了吧。”王海見皇帝露出這樣罕見的笑容,也不由的輕笑着說道。

奏章呈送到楊堅面前,他笑着接過,迫不急待的打開,想看看皇孫今天又給他記了哪些路途風聞,畫了哪些畫,結果奏摺一翻看,剛看了兩眼,他的笑容就開始凝結,然後越看臉色越黑,最後甚至兩道眉頭都挑了起來,如兩把劍出鞘,寒氣逼人。

待看到最後,楊堅已經是怒不可遏,一掌重重的拍在御案上,胸脯不住的劇烈起伏。

“氣死朕了,就沒有一個省心的,放肆,大膽!”

皇帝突然震怒,本來剛剛還因皇帝高興而跟着高興的侍女火者們一下子都懵了,紛紛跪下頭也不敢擡一下,有些膽小的甚至渾身顫抖起來,生怕皇帝震怒之下遷怒於他們頭上。

就連一直跟着皇帝身邊的內侍王海也是心下不安,好半天才小聲道:“請陛下息怒,莫要氣壞了身子。”

“息怒,朕怎麼息的了怒,你看看,你看看,這不孝子這是想要氣死朕啊。”楊堅一把將那奏摺掃到地上。王海移步上前,小心的撿起奏摺,皇帝既然讓他看,那他也就大膽的看了。一看之下,他卻也是嚇的面無人色。實在是這上面的內容太過驚人。皇太孫上奏,漢王楊諒陰謀刺殺他,先派人於必經之路的井陘安排兵馬準備伏擊。然後他恰好當時想要早點趕到懷荒,主持東路防禦之事,便改走北路。結果楊諒的人一計不成,立即又趕到天門關設伏。太孫不防之下,被引入關中,對方調五百兵馬於關內伏擊太孫,太孫得侍衛拼死護衛,才擊敗天門關叛兵倖免於難。可楊諒之人並不死心,又想調動太原城中的兵馬,還好太孫回馬一槍,設計擒賊擒王,最終將一干逆賊拿下,穩住了太原兵馬,控制了局勢。

這奏摺所言實在是太過震驚了,可太孫把整件事寫的詳詳細細,清清楚楚,並附錄了許多證據,這事情根本不會錯。要不然,隨後皇帝陛下只要派人一查,事情就會水落石出。現在太孫認定是漢王策劃指揮,又有這些證據,根本就不會錯。

王海心裡萬分震驚,這一個晉王的事情捲入刺案還沒查清,這轉眼又來一個漢王。而且不比晉王只是有間接嫌疑,這回的刺案,可是相當明顯,而且也更加駭人聽聞,居然調動軍隊伏擊,這簡直就是膽大包天,不過也確實只有如漢王這等被寵壞的皇子才做的出這樣的事情。估計皇帝剛纔也八成是相信了太孫之言,認定確實是漢王乾的了。

“楊諒現在在哪?”楊堅怒喝。

“回陛下,漢王現在灞上。”王海回道。

“灞上?他怎麼還在灞上,不是半月前就已經離京了嗎,怎麼半個月就沒走出三十里地?”楊堅怒問。

“聽聞漢王出京後感染風寒,因此一直滯留灞上休養病體,未能馬上到荊州到任。”

楊堅此時根本不相信這話了,他估摸着楊諒肯定是留在灞上指揮着伏擊皇太孫,甚至他根本就沒想過要去荊州到任。

“這個逆子,立即傳朕旨意,調左衛兵馬,即刻去灞上將那逆子給我捉拿回京!”

他冊封須彌爲皇太孫,結果短短時間裡,須彌就遇到了兩次刺殺,一次是在京中當街行刺,現在隔了沒多久,居然還調動兵馬伏擊,這簡直是無法無天。這次的刺殺之事已經很明顯,楊諒根本洗脫不掉嫌疑,這讓楊堅反思前一次刺案,覺得一直沒查到什麼證據的那個案子,十有八九也是漢王乾的。他倒是冤枉晉王了,這個兔崽子楊諒,真是反了天了。

坐在那裡喘了好一會粗氣,楊堅心氣稍平息了些,他猶豫許久最後道:“擬旨,着河間王楊弘改任荊州代總管,即刻赴荊州上任。另,晉王楊廣,即日出京赴幷州上任。再詔大理寺、御史臺、刑部三衙選調人手,即日赴幷州徹查幷州軍行刺皇太孫一案!”楊堅一口氣連頒數條旨意。

王海默默站在一邊,心裡清楚,又一輪洶涌的浪潮已經涌來,一場大風暴又將開始了。

第444章 高熲的算計第250章 李靖騎兵第389章 喂不飽第151章 甕中之鱉第334章 逆流第36章 高陳聯姻第362章 出軌第207章 投降不可恥第159章 相親大會第368章 不幸言中第465章 血戰烏沙堡第526章 蕭美娘第296章 利益均沾第532章 君臨天下第405章 鬼門關第191章 豹騎第53章 父子相見第318章 八帥第325章 無情第7章 截殺第297章 紅拂相約第104章 狼騎第436章 全都高興的太早了第436章 全都高興的太早了第481章 野心勃勃第59章 徵遼亦偶然第79章 神仙打架第46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11章 蕭美娘第190章 一路向北第504章 南征第334章 逆流第32章 傲嬌第395章 雪夜三第244章 劍拔弩張第258章 分成第539章 白狼城大捷第513章 斬草除根第192章 松山第159章 相親大會第485章 兵過雁門第402章 耍猴第77章 先收一點利息第459章 戰陣鬥將第529章 三辭從命第315章 放心丸第397章 突破下限第70章 借將第354章 書生第23章 盟友第29章 茶與故事第69章 義薄雲天竇建德第297章 紅拂相約第175章 賞功第224章 彪悍的妹子第253章 一戶養一兵第159章 相親大會第279章 臥榻之側第452章 處 女 戰第393章 雪夜一第378章 暗箭第357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487章 陰謀 陽謀第563章 相親第387章 諜中諜第118章 根基第84章 聖人第202章 膜拜第28章 掌權第505章 黃雀在後第441章 狼煙起 江山北望第524章 朕不後悔第265章 前夕第100章 頭把交椅第129章 急迫第281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252章 茶馬第4章 逃婚第469章 絕戶計第139章第12章 奪宗第199章 關門打狗第420章 兵不血刃第186章 坐山觀虎鬥第106章 八驃騎第395章 雪夜三第271章 張三第85章 劉黑闥與王伏寶第381章 大肥羊第359章 放棄懷荒第405章 鬼門關第39章 楊廣的私生子第194章 箭陣第277章 死黨第562章 開拓者第172章 雙刃第112章 種子第461章 輾碎他們第359章 放棄懷荒第185章 破鏡重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