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八帥

(感謝頭疼也不行、踏血如焚的支持,謝謝)

正七品親衛蒲山郡公李密騎馬從宮城東隔城宿衛地經過皇城回府,年前陰沉寒冷的天氣裡難得的雪後初晴,就如同他此時的心境一樣十分明媚。昨天下午他回衛府裡當值,跟隨弟兄們一起侍衛陛下皇后前往趙王別府。他承襲父親蒲山郡公的爵位之後,被選入三衛五府中的親一府擔任正七品上的親衛。這是許多公侯柱國宰相等高級官員們子孫的出仕之路,先進入親勳翊三衛中擔任皇家侍衛,等經歷幾年歷練之後,再外放爲官,或者出任軍中將領校尉,或者擔任地方官員。比起一般的中低級官員的子孫,他們的仕途明顯要順利的多。許多中低級官員的子弟要出仕,往往得先進入國王郡王或者總管刺史等大員的幕府裡擔任屬官甚至是從吏,然後纔有機會再上一步任職。

李密頭上頂着一個郡公爵位,是從一品的高爵,就算這個只是過渡的親衛職事,也是正七品的實職。又是身爲八柱國家李弼的曾孫,李密的前途十分遠大,現在他在親衛府裡不過是個掛職,絕大多數的時間裡他都是在家讀書,只有在一些重要的年頭年尾或者是有重大典禮的時候纔會去當值上崗。不過昨天,他卻從叔父李長雅的嘴裡聽到一個意外的消息,一個跟他關聯極大的消息。叔父李長雅是李密曾祖西魏八柱國李弼第四子河陽郡公李綸之子,襲爵河陽郡公,又尚大隋天子楊堅第二女襄國公主爲娶。李密的祖父李曜是李弼的長子。本來他應當繼承李弼魏國公的爵位,但因爲李弼次子李暉當時娶了周明帝的姐姐義安長公主。因此最後北周把李弼的魏國公爵位交由李弼次子李暉承襲。當時李家依然是關隴軍事貴族的核心家族,因此北周皇帝轉頭又給李弼長子封邢國公爵位。李弼有六個兒子。次子襲魏國公爵,長子封邢國公爵,其餘四子也分別封真鄉郡公、河陽郡公、趙郡公和河東郡公。

李密正是出生於這樣一個四世三公的關隴頂級家族,入隋之後,李家勢力並沒衰弱多少,李密父親入隋後封柱國、蒲山郡公。若非死的早,一個國公肯定是不會少的。李寬死的早,李密也就十來歲就繼承了蒲山郡公的爵位。

這位叔父高興的通知自己,皇帝已經正式下旨加堂妹素君爲河陽郡公主。特旨將其賜婚於皇長孫趙王爲妃。

李密一聽到這個消息,那聰明的腦袋馬上意思到,這對李家來說是個極好的事情,就是對他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皇長孫趙王如今是朝中最當紅得寵的宗室,這段時間以來,就算他在家裡閉門讀書,也不妨礙他經常聽到這位趙王殿下的各種傳聞。如今這位趙王已經新授幽州大總管,北伐突厥東路元帥。極得天子重用。叔父的女兒能許給趙王爲王妃,這不亦於當初叔父尚隋帝楊堅的二女襄國公主爲妻。當初李家與北周宇文家走的極近,他的二叔祖還娶了周明帝的姐姐義安長公主,因此隋代周後。也不免受到了些牽連,幸好叔父長雅娶了隋帝女襄國公主,才讓李家能穩住頹勢。

今天他已經派門人去國子監請老師包愷上門。有些事情他需要與老師請教。包愷是國子監的助教,爲漢經的著名學者。在國子監中,蕭該爲宗匠。聚徒教授,門人數千。李密拜二人爲師,他雖然年輕,可卻是包愷門下諸弟子得師傳最多者。

包愷是個鬍鬚花白的儒雅學者,從兄包愉受五經。又從王仲通受《史記》、《漢書》。是此時漢書最權威的學者,在國子監中,聲望極高。包愷雖然有弟子上千,但最看重的卻是李密,他覺得李密雖然年輕,可卻十分有悟性,是個做學問的好料子。在他的弟子李密看來,包先生學問是好的,可惜卻不肯出仕,不然就算出任一州刺史都是沒有問題的。包夫子一心醉於學問,對仕途並無野望。不過李密不同,雖然他也喜歡讀書,甚至在包愷的上千弟子中成績是最好的,但李密並不想如老師一樣做一輩子的學問,專研於故紙堆中。他希望的是學成文武藝,將來貨賣帝王家,就如同曾祖李弼一樣,能擇一明主,輔佐明主治理天下,也博一個功名富貴,重振李氏的門楣。

李家曾經是關隴集團的核心家族,西魏八柱國家之一,可如今人們一提起李家,首先想到的卻是太師李穆的家族,然後是八柱國李虎的家族,至於他們家族,卻早不如從前了。

“我打算去趙王麾下謀一職事。”回到家中,李密對等候許久的老師包愷直言不諱道。

包愷沉默片刻:“其實以你的資質和天賦,若是沉下心來專心做學問,將來成就必超過於我,就算成爲一代文宗也不在話下。”

“老師,弟子讀的書越多,就越覺得不能光做學問。要想濟世安民,想要傳播聖人教誨,實現聖人的治世理念,還是應當執掌權柄,如此,才能真正的一展所長,弘揚先賢們的聖訓。”

包愷見李密那副堅定的模樣,搖了搖頭,感覺有些嘆息,但也沒有再加阻攔,“也罷,就按你所想的去做吧。”

甘露殿。

楊堅與易風君臣兩人獨對,自易風同意了楊堅賜婚襄國公主女兒之事後,皇帝對他的態度越發的親近起來,

“須彌,你昨天和朕說,官階改革之事,具體的情況昨天朕聽的不是太清楚,你再仔細與朕說說。”楊堅望着御階下跪坐着的皇孫,認真的問道。

“是,微臣以爲,如今朝廷官制,職官、散官、勳官、爵位尚有些不足之處,缺乏一個整體有序的順序。就如此次即將開始的北伐東路軍來說。微臣爲東路元帥,又是幽州大總管。還是趙王,又有上柱國之勳。司空之銜。但是現在的諸文武,有的身爲一州總管,可卻僅有儀同三司勳位,有的僅是一個鎮將,卻掛着郡公爵位,如此種種,特別是對於眼下剛經過一輪整治的幽州府來說,越加不利於指揮統領。因此微臣以爲,朝廷官制體系。總體可歸納爲四類,散官、職官、勳官、爵位。四類官職,有的官員四官皆有,有的只有一官。”

楊堅點了點頭,隋朝的官制,實際上主體上是承襲了北齊的官制,而不是北周的官制。北齊官制傳承自漢晉魏,但又經過吸引長期的發展結果,形成一種獨特的新官制。易風所說的。也確實是實話。楊堅立國後,以北齊官制爲主,又進行了改革,形成中央三省六部制主體。地方州縣制度,軍事上的十二衛府兵制等等。但也並非就已經完美,如封爵授勳氾濫。大族子弟憑門蔭出仕,幾乎把持了整個官場。貧民寒族子弟幾乎沒有什麼入仕機會。朝廷的政治,實際上是進入了貴族門閥政治時代。他這個大隋皇帝。實際上不過是天下最大的門閥而已。

可是想要改變這一切,卻又極爲艱難,門閥大族根深蒂固,想要改變談何容易?

“你有什麼想法,可以放心大膽的說出來。”

易風這個時候提出官制上的一些建議,當然不是閒吃蘿蔔淡操心,而是實實在在的因爲這套現有官制已經影響到他了。他上獲任幽州大總管,不管如何,總是不甘心只是做個空頭總管的。他也想要實實在在的趁機掌控幽州府,但以他現在的實力很難。想來想去,他便想到從上而下,通過對現有官制的一些變動,來幫助自己增強對幽州的控制。

“微臣以爲,可先把散官官階化,將散官定位於官員的官階,祿俸標準。也就是說,所有的官員出仕,先授散官定其品階,然後授職定其職事,並且以後官員的俸祿都以其散官品階,不管官員擔任什麼職事官,其俸祿都以其散官爲發放標準。對於其實際職位,不影響俸祿高低,僅可視實職輕重,兼職多少,可給予一定的相應職事津貼。”

散官之制始於兩漢,最初指的是無印綬、不理事的官員,如漢之大夫、博士、謁者、郎官,或無專職而參預議論政事,或侍從左右,傳達詔命。此外,自漢魏以來的加官加銜(如開府儀同三司、特進、侍中、光祿大夫等)到南北朝時也成爲散官的一大來源。到北周時,仿《周禮》之制設置六府,改易百官之名,然自漢魏以來的侍中、散騎常侍、光祿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等仍然設置,但無實際職掌,其中侍中、散騎常侍爲加宮,不著品;其餘自正八命以下至一命,依次而定其階。

隋立國後,朝廷先是有自從二品到從四品的諸大夫散官,而後又自從九品到正六品設八郎尉散官。

易風現在提出來,就是把這套發展了幾百年到現在依然有些混亂的散官系統,把其階官化。並且他特別提出要把散官分成文武兩類,文官有一套專門的散官體系,武官也設一套專門的散官體系。

“文武分設兩套散官體系,文武分別。武散官還可以充作軍中階銜,用以明瞭上下,有助指揮。”朝廷現在的散官是文武共用一套體系,而且中間還缺了五品這一品的正從上下四級散官。易風想要推行散官,還弄出文武兩套來,一來是要明確官員們的品級上下,儘量避免朝廷大量的有爵和有勳官者,這些有爵和有勳官者,本職可能不高,可他們承襲的爵位勳職卻很高,如果不規範這一點,那麼以後他在幽州府,除了他以外,他手下的許多部下可能都很難指揮的動那些職低卻爵重勳官的部下了。

尤其是武散官體系,易風可是準備將其做爲軍銜來用的,推行這套武散階,那麼以後指揮軍將就要方便的多了。他不可能給自己的部下都弄到爵位勳職,可武散階要是能推行,那麼有官先有階,每個將領都將先定下武散階。如此一來,每個人都有根據實職的相應散階。就能大大削弱爵位勳職帶來的影響。

“勳官階官化,以散官爲俸祿官。先有散官定其階,後授職官定其職。”楊堅慢慢的口味着易風這段話的意義,終於,他眼睛中慢慢綻放出異彩,重重一拍桌案,“好!”

一直以來,因爲種種原因,隋朝開國之後,就揹負上了一筆很沉重的負擔。那就是西魏、北周兩朝的諸多勳貴官員,甚至連北魏時的許多封爵授勳,隋朝立國後也被迫承認下來。幾朝傳承下來的這些勳貴封爵,不但政治上對楊家是個隱患,而且就是在朝廷的錢糧負擔上,也是筆極大的開銷。特別是,這些封爵勳官在品級上都往往是極高的,極大的對朝廷任命的官員們造成很大的衝擊。而且按歷來的制度,這些前朝的勳貴們。他們的子孫又可以根據父輩們的爵位勳品,承蔭出仕,已致形成一股尾大難掉,越來越大的勢力。

現在易風提出的這個改革官制第一步。看似只是很簡單的涉及散官的改革,可卻是四兩拔千金,一下子切入到了最核心的部份。楊堅已經看出來。這個散官階官化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對封爵和勳官影響力的削弱。甚至如果按此實行。對於朝廷在爵位勳官上的財政支出,也是一項大的改善。而且若按這個方案實行。那就等於以後不管官員們身兼幾職,實際上都等於是拿一份俸祿,最多隻是對他們所擔任的職位位置給予一些津貼而已。按易風所說的,他現在的全部官銜是特進使持節上柱國司空雍州牧趙王幽州大總管幽州刺史幽易武等三十二州諸軍事北伐東路行軍元帥這一連串的長長名稱。

他的散階就是正二品特進,勳官是上柱國、爵位是趙王,然後其它的都是職官。一人身兼多職,按現在的官制,易風的每一個官職,不論散官勳官還是職官,都有一份相對應的俸祿,爵位則有食邑。這麼多的高官重職,朝廷要支付的俸祿就是一大筆。

而按易風的改革方法,以後易風的品階按散官的特進算就是正二品,因此以後他的俸祿就是正二品的年祿七百石粟,一年發兩次,春秋兩季發放。另外還有一份是趙王的封爵食邑,沒有俸祿只是封地的食邑。此外其餘的各種勳官職官,都只按散官特進的正二品這一份來算,兼多少職都只領一份俸祿。當然,朝廷也會根據擔任的實職和兼職,再給予一部份職位津貼。這個只是補貼,和原來正式的俸祿就完全不同了。說白了,這就是變相的減薪降薪。

易風一邊說,一邊向楊堅遞上一道奏摺。

楊堅接過打開,上面卻是易風已經擬好的文武散階的全套名稱。總體上,散官分成文武兩套體系,每套都是從從九品下到正一品,一共是三十二階。九品到三品,每品分正從四下,而二品一品,則只分正從。

文散官爲八郎八士八大夫八卿,武散階爲八尉八校八將軍八帥。

文散官正一品爲光祿卿,然後是榮祿卿、金紫光祿卿、銀青光祿卿、通議卿、通奉卿、資德卿、資政卿等八卿,再是資散大夫、資請大夫、朝議大夫、朝列大夫、奉政大夫、奉議大夫、奉直大夫、奉訓大夫等八大夫,再接下來是學士、博士、碩士、秀士、大士、上士、下士、文士等八士,最後是宣議郎、宣德郎、朝請郎、朝散郎、承事郎、承奉郎、儒林郎、文林郎八郎。

武散官也是全新體系,分爲八帥八將軍八校八尉。

八帥是驃騎元帥、輔國元帥、鎮軍元帥、冠軍元帥、羽林元帥、金吾元帥、神策元帥、神威元帥。

八將軍是雲麾將軍、神武將軍、龍武將軍、龍驤將軍、忠武將軍、壯武將軍、宣威將軍、明威將軍。

八校是昭武校、振威校、致果校、翊衛校、宣節校、禦侮校、仁勇校、陪戎校。

八尉是武騎尉、屯騎尉、驍騎尉、遊騎尉、飛騎尉、旅騎尉、雲騎尉、羽騎尉。

文武兩部,各是四大階三十二級,文以郎士大夫卿爲名,武以尉校將軍帥爲名,涇渭分明,上下有序。尤其是武將散官,易風奏請楊堅,擬直接廢除現在的四十餘階的雜號將軍名。現在軍中的那套雜號散將軍名,從最低級的從九品下,到最高級的正六品,全都是將軍,看的人都頭暈。這在軍中,如何分辨出高低上下來?易風現在把武散階從最低的從九品下到正一品,一共三十二階弄了一套全新的武散官,也兼用做軍銜之用。三十二級四大階,尉校將軍帥,簡單明瞭,卻又等級分明。(未完待續。。)

第505章 黃雀在後第539章 白狼城大捷第159章 相親大會第18章 就是現在第180章 長寧公,長寧王?第174章 小姨子第499章 太子薨了第99章 塞上連城第465章 血戰烏沙堡第390章 千金市骨第185章 破鏡重圓第27章 缺口第223章 特科第564章 滅國第298章 上柱國第244章 劍拔弩張第387章 諜中諜第123章 論功行賞第437章 南下第299章 卓爾不羣第183章 大賀咄羅第489章 樞密院與三衙第220章 北方聯盟第245章 桂香院第516章 新羅公主第430章 扶不起的阿斗第575章 裝了逼還想走?第206章 絕路第319章 三生契合第8章 公主第184章 豆腐武氏第239章 棋子第240章 胡女爲妾第180章 長寧公,長寧王?第421章 抄獲千萬第106章 八驃騎第34章 圓房第344章 晚餐第226章 借雞生蛋第470章 我褲子都脫了,你就跟我說這個?第232章 進擊的楊諒第83章 好算計第77章 先收一點利息第474章 自信滿滿的蘇支第405章 鬼門關第465章 血戰烏沙堡第421章 抄獲千萬第265章 前夕第522章 逃第19章 **和**不如第388章 果然自己人殺自己人最狠!第168章 連環第409章 反擊第327章 金屋藏嬌第90章 季瑤、霍氏第443章 擁兵不前第333章 捷足先登第303章 漁翁得利第200章 調●戲第204章 安保條約第318章 八帥第26章 造反三要素第327章 金屋藏嬌第194章 箭陣第561章 選秀第329章 孤注一擲第105章 奪兵權第565章 再次北伐第70章 借將第454章 威逼利誘第72章 十三結義第117章 黃雀第37章 季瑤第184章 豆腐武氏第418章 有種單挑第10章 吉時已到第396章 雪夜(四)第246章 晨間第177章 效命第37章 季瑤第147章 鳥槍換炮第368章 不幸言中第365章 玉人何處教吹簫第215章 騎三營第269章 一拍即合第83章 好算計第307章 高處不勝寒第220章 北方聯盟第495章 被惹怒了第323章 阻擊第16章 記憶恢復第539章 白狼城大捷第405章 鬼門關第348章 與民爭利第267章 山寨第403章 夷男第575章 裝了逼還想走?第439章 易風更好欺負第401章 不知死活第149章 發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