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接到李佑的來電,心中十分高興,他早就有這個想法,只是這件事由他說不太合適。李世民做出這樣的決定,正好是他所盼望的。
李承乾馬上去見了長孫皇后,跟她說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長孫皇后首先問了李承乾的意見,李承乾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他是真心希望李佑以後能夠留在長安的。
長孫皇后最近的身體雖然恢復了一些,她也希望自己能夠長命百歲。可是她覺着自己這身體狀況,還是不容樂觀。
她原本就希望李佑留在長安,能夠在她的眼皮子底下,繼續觀察他和李承乾的之間的磨合,希望他們能夠配合的更加默契。這樣自己即使撒手人寰,也會放心許多。
既然李世民和李承乾都希望李佑留在長安,長孫皇后也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於是她就讓李承乾馬上給李世民和李佑回電,表明自己歡迎李佑留在長安的態度,並且表明這也是她自己的意見。
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
常言道,世事無常,或者說世上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何況這件事情並不是一件什麼壞事兒。
李佑唯一感到抱歉的,是經過他的動員,從長安和內地其它地方,有很多人去了西北道,結果他自己卻留在了長安。他感到有些對不起這些人。
李佑因此又專門去兒找了李世民,跟他說希望尉遲寶琪和武栩在那裡再停留一到兩年,將那裡的工商業發展壯大起來,以便給當地的官員們和其他工作人員提供更好的福利。
這些事情是很小的事情,李世民沒有絲毫的猶豫,就答應了李佑的請求。
既然李佑今後的任務,主要就是發展工商業和進行格物研究,那麼他繼續留在前線就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了,於是他就向李世民請辭,準備直接返回長安了。
事情定下來了,李佑就給西北道的馬周、程咬金和薛仁貴等人,以及武栩等人,還有哈米德,都發電說明了情況。
沒有想到,李佑的電報在西北道掀起了軒然大波。
首先表示遺憾的就是哈米德,他現在的處境十分艱難,李佑離開了西北道,他感到天塌了一般。
西北道的主要官員們接到了李佑的電報,也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馬周、程咬金、薛仁貴和武栩等人立刻召開了會議,商討李佑離開西北道後的局勢。
會議一開始,衆人就開始吐槽,普遍對這樣的安排表示失望和不滿。
首先感到不滿的就是西北道的軍政一把手程咬金和馬周了。
貞觀四年,東突厥可汗竭利兵敗之後,程咬金實際上就進入了半退休的狀態。雖然他平時也上朝,頂着個左武衛大將軍的名頭,其實是無事可做。
現在他終於有了機會,能夠在外執掌軍權,心情自然與在長安閒賦截然不同,他當然願意留在這裡。
雖然李佑離開了西北道,軍權依然由他掌握,可是這裡的軍隊狀況十分複雜,真正的唐軍不過兩萬人馬而已。其餘的都是雜牌軍,基本上只是看在李佑一個人的面子上來效力的。
李佑離開這裡,程咬金他實在是沒有把握掌控在這裡的軍隊。
馬周就更加鬱悶了。他是一個獨當一面的人才,可是他來到這裡的時間太短,基礎不牢,周邊的國家的情況又太過複雜。有李佑來掌控全局,他工作起來毫無顧忌,得心應手。
可是,這一大攤子全部由他來掌控,實在是感到力不從心。
薛仁貴等地大批李佑的心腹,他們能夠發揮自己的才智,前提也是上面有李佑這個靠山。他們更不願意李佑離開了。
武栩等人現在在這裡工作的也得心應手,日子過得很灑脫,他們也不願意回到長安去過謹小慎微的日子。
拉蒂夫、甘特寶羅和阿布哈桑等人也都是看在李佑的面子上,才能夠協調配合的,李佑離開後,這些人難免會各行其是離心離德。
衆人談論了半天,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西北道目前還離不開李佑。
衆人首先給李佑拍發了電報,說了他們討論的結果,希望李佑去跟李世民爭取,能夠回到西北道掌舵。
李佑其實已經爭取過了,但是沒有說通李世民。現在再讓他去說,實在也是不方便。
李佑只能表示無奈,希望他們團結一心,遇到問題自己克服。實在解決不了問題就拍發電報來,他可以幫助他們出主意。
結果衆人再次來電,大家認爲有很多事物,必須由李佑親自來解決,不是出一個主意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就比如說和大食人處理關係,換上別人去,人家根本就不買賬。
這件事情目前已經驚動了李世民、李承乾和長孫皇后等人,還有李恪,李佑的處境很尷尬。他真的無法再去跟李世民去討論這件事情了。
西北道的官員們還是不同意,就這樣,雙方電報一直往來,始終說服不了對方。
後來,西北道的官員們決定要直接向李世民發報,詳細訴說西北道的情況,希望他能夠同意李佑回到西北道。
李佑能夠體諒到他們的難處,可是拍發這樣的電報,就有點帶着要挾的意味了。不僅會令李佑尷尬,還會令李世民對西北道的官員們感到不滿。
因此,李佑再次勸說他們不要發這樣的電報。
可是西北道的官員們仍然堅持着要向皇帝陛下陳情。
李佑是個光明磊落的人,他不能讓這些官員們受到了李世民的誤解。於是他讓衆人不要拍發電報,他自己去找李世民爭取。
李佑求見了李世民。
李佑說道:“父皇,兒臣現在遇到了一個難題,想跟父皇商量一下。”
李世民問道:“是西北道的事情吧?”
李佑如實地說道:“是,父皇。”
李佑把這幾天自己與西北道官員們之間的電文來往來的內容,如實地告訴了李世民。
李世民翻看了那些電文,確實覺得那裡的問題比較複雜,有李佑在那裡,他也比較放心。
可是,這次抽調李佑返回長安,李世民已經考慮了很久了,這裡面牽扯方方面面的問題,他下這個決心也不容易。
現在他剛剛下了決心,馬上再讓他推翻,於情於理都有些說不過去。
李世民感慨地說道:“李佑,難得朕有你這麼一個出色的兒子,對於父皇和朝廷來說都十分重要。可惜的是,朕的其他皇子們要是能夠像你一樣替朕分憂,那就好了。”
李世民能夠這樣說話,對於李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勵,令他很感動。
他說道:“父皇,兒臣有個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李世民說道:“你怎麼想的就怎麼說吧。”
李佑說道:“西北道建立的時間太短,各方面的基礎都很差。再加上那裡周邊的環境確實比較複雜,波斯和大食還正在處於交戰狀態。很多事情馬周等人確實不容易掌握。
不如讓兒臣在那裡繼續經營兩年,等到那裡的局勢徹底平穩了,兒臣再返回長安。
請父皇放心,即便兒臣在西北道,也不會放鬆對格物的研究的。”
李世民沒有表態,他需要認真的考慮一下。於是,他讓李佑退下,說他要想一想再說。
第二天,李世民派人來了,傳李佑前去見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