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說道:“這個不難,我以前出去打獵,研究了一種方便食品,便於攜帶,不需要引火做飯,也能夠保證士兵們所需的營養和熱量。這種食品就是炒麪……”
這裡的炒麪不是炒麪條,而是一種混合麪粉。抗美援朝的時候,由於敵機封鎖,後勤供應困難。爲了保證戰士的飲食,志願軍特地發明了一種熟食,是用百分之七十的小麥,百分之三十的大豆、高梁、玉米等雜糧爲原料。先炒熟,加食鹽進行混合後成爲一種易於運輸、能較長期儲存、便於食用的方便食品。這種食品便於攜帶,無需加熱就可以直接食用。
這些食材中,唐朝除了沒有玉米以外,其他的都有。而且這種食品中不用玉米也行,製造起來不成問題。如果再在裡面添加脫水的蔬菜,就可以解決所需的營養問題。
說完這個以後,李佑說道:“解決了將士們的食品問題,可以騰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解決戰馬的草料問題。”
衆人聽得頻頻點頭。
李佑繼續說道:“兒臣有個建議。對於能否在這個時節進軍的問題,大家都有疑問。那麼吐谷渾人也會這樣認爲,我軍不會在這個時節進軍。因此,這就給我軍創造了一個機會。
我軍可以選擇精悍將士,組建一支突擊部隊,一人雙馬,其中一匹馬攜帶精緻的馬料,食品由人自己攜帶。完全可以在十天之內穿越祁連山大峽谷,直奔吐谷渾的王城伏俟城,擒賊擒王,打他一個措手不及。到了那裡,糧草的補給就不成問題了。”
李泰聽李佑說得頭頭是道,又提出了一個問題,他說道:“你這是一廂情願,萬一路上遇到其他情況,補給跟不上怎麼辦?”
李佑斬釘截鐵地說道:“一人雙馬,實在不行,就殺戰馬吃肉!”
其實,李佑沒有什麼軍事常識,而是他腦子裡有科技圖書館,他查閱了資料,知道歷史走向。當時李靖決定退兵,兵部左侍郎侯君集就提出了李佑現在提出的建議,並且據理力爭,將官司打到了李世民這裡。唐軍最終採納了侯君集的建議,一戰成功。
當然了,有了李佑的幫忙,侯君集的奔襲行動要方便的多了,傷亡也會小很多。
李佑說完後,李世民思索了一會兒,問道:“宜陽王的建議,你們有何看法?”
現在是關鍵時刻,李泰聰明,就不發表意見了。他本身就對軍事外行,萬一說錯了,就不好了。
李承乾拿不定主意,也沒有說話。
李恪性格像李世民,對於兵書戰策也很有研究,他說道:“父皇,兒臣覺得可行。”
岑文本在權萬紀之前,也當過李恪的師傅,自然支持李恪的意見。
長孫無忌是個全才,能文能武,他考慮了一陣,說道:“臣覺得可行。本來臣就贊成馬上進軍。有了宜陽王殿下的供給保障,就更加可行了。”
房玄齡點點頭說道:“戰事久拖不決,對我軍不利。臣贊成宜陽王殿下的意見。”
正在這時,兵部右侍郎張亮求見。
張亮進來後,說道:“陛下,侯君集送來了奏章,請您過目。”
李世民接過來看了一會兒,說道:“侯君集的意見和宜陽王的意見一致。”
長孫無忌激動地說道:“陛下,可以下決心了。”
李世民大手一揮,果決地說道:“好,就照侯君集的意見辦。宜陽王李佑,將你的方略和食譜寫成軍報,送給大將軍李靖和侯君集。”
李佑說道:“兒臣遵旨。”
李世民望了李佑一眼,難得地露出了一絲欣賞的笑容,他說道:“你和房玄齡,立刻去辦理此事。晚膳到你母妃那裡去用吧。到時候,我也過去。”
“哇!”這個待遇,李承乾和李恪都羨慕不已。李泰受寵,享受過多次,但是此刻,他心中也微微泛酸。
唐朝的政府機構,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書省相當於政府辦公廳,執掌印璽,下達聖旨。門下省掌管政令的審覈和出納。尚書省設置左、右僕射,掌管行政,總管六部。
李佑和房玄齡出了皇宮,來到皇城尚書省。進了房玄齡的辦公室,房玄齡對僕役吩咐道:“去把老夫珍藏的顧諸紫筍取來,給殿下煮上。”顧諸紫筍是唐朝名茶,又名顧諸茶、紫筍茶,產於湖州(現浙江長興),是唐朝九大名茶之首。
李佑認真地說道:“房大人,軍情緊急,我就不喝茶了,趕緊辦事要緊。”
房玄齡望了他一眼,心道:“這位渣王似乎也沒有那麼不堪嗎,這不是挺懂事的嗎?”
其實,他哪裡知道,那是李佑嫌棄他的茶葉。
唐朝初年有茶,而且有不少的好茶品種,可是,加工工藝卻不過關。茶葉必須乾燥,才能儲存和運輸。唐朝人不懂炒茶工藝,茶葉又不能在陽光下暴曬,因此,他們是在通風的房間裡陰乾。這樣製出的茶葉,用開水沖泡味道就不好了。於是,唐朝人就煮茶來喝。
煮茶其實和煮菜湯一樣,只不過是裡面不是白菜或者蘿蔔之類的東西,裡面的主料是茶葉。煮茶的時候會根據主人的喜好放上蔥薑蒜或者食鹽,煮出來的東西也不叫茶,而是叫茶湯。
李佑一聽要喝這個,胃口就沒有了。
李佑寫完了以後,房玄齡叫來了兵部的信使,李佑又詳細跟他交代了注意事項,一直忙碌了很長時間,纔算是忙完了公務。
看到李佑認真的樣子,房玄齡對他增添了一些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