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臺南“度小月”

我們這次旅行,在臺南只有半日的勾留,臺南是臺灣古都,廟宇最多,不過在大陸上看過了名山大剎,臺灣的廟就沒有什麼可看的了。走馬觀花地把赤嵌樓、鄭成功祠看了一遍,主要還是去中正路吃“度小月”擔仔麪。在臺北我們已經吃膩了擔仔麪,因爲它是千篇一律的味道。後來我們在熬夜飢餓的時候,便改吃門前江北佬的餛飩了。但是“度小月”的擔仔麪卻的確是別有風味,不可不嘗。

“度小月”用的面和一般臺灣擔仔麪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面的澆頭。它是把精肉屑和豬肝等製成的滷醬在面裡放上幾小匙,再放一些香菜、兩枚熟蝦、一點蒜醬,澆上兩杓蝦湯,便成了“度小月”的特殊味道。聽說這肉屑的滷是幾十年傳下來的,好像北平月盛齋的醬肉滷一樣。

“度小月”設在臺南熱鬧中心的中正路上,現在的主人是洪再來,他每天可以賣到二百碗的樣子。洪再來就坐在門口兒的面擔子裡面,有幾隻小凳圍着他。你如果怕難爲情,可以到裡面的方桌上去吃,但是大多數的人都喜歡坐在擔子旁,看他用熟練的手法,把一碗碗的面做好,遞到食客的面前。“度小月”有兩個特殊的標幟,門上一個紙燈籠和門匾上畫的小帆船。這裡有一段克難的故事。

洪再來的父親洪芋頭是以行船爲業的。芋頭從母親那裡學來了這特殊味道的肉屑面,常常在行船之前親自做了給朋友們吃。行船的人遇到風雨來臨不能出船的季節,最爲苦惱,所以芋頭的生活也相當清苦。後來朋友們建議,爲什麼不在停船的淡月裡,賣賣家傳肉屑面來補助生活呢?於是在淡月來臨的時候,芋頭便挑了面擔去賣面,結果生意很好。每天晚上他點上一個紙燈籠,上面寫着:“度小月”——度這清淡的月份的意思。洪再來自小跟着父親賣面,當然也學來了這份手藝。臺南後來失去海港的作用,洪再來便以副業爲正業了。但是他爲紀念先人,特在招牌上畫着船,門上掛着燈籠,表示飲水思源的意思。

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6章 惠安館 (5)第78章 親情·友情·愛情 ——讀《濟安日記》第25章 排隊的小演員第6章 惠安館 (5)第22章 換取燈兒的第78章 親情·友情·愛情 ——讀《濟安日記》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25章 排隊的小演員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35章 我的童玩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46章 竹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62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2)第8章 惠安館 (7)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66章 玫 瑰 (1)第35章 我的童玩第29章 賣凍兒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38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1)第70章 貧非罪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92章 遙念胡蝶第18章 後 記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92章 遙念胡蝶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61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1)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31章 一張地圖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13章 蘭姨娘 (2)第30章 臺上臺下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65章 冬青樹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45章 相思仔第38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1)第66章 玫 瑰 (1)第30章 臺上臺下第46章 竹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13章 蘭姨娘 (2)第18章 後 記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23章 看華表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24章 藍布褂兒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6章 惠安館 (5)第54章 初 戀 (2)第63章 奔向光明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46章 竹第65章 冬青樹第31章 一張地圖第49章 愛與牽手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13章 蘭姨娘 (2)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68章 會唱的球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66章 玫 瑰 (1)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62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2)第68章 會唱的球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46章 竹第24章 藍布褂兒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40章 友 情第2章 惠安館 (1)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30章 臺上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