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宋教仁武昌首義和龍嘯卿進攻廣州爲同一天,且都取得了勝利。
5月6日,宋教仁成立湖北軍政府,通電全國。同一天,龍嘯卿成立廣東軍政府,同樣通電全國。
如此的巧合,讓所有人都以爲龍嘯卿和宋教仁是一夥的,都是革命黨約定好的同時起義。
唯一不同的是,宋教仁的湖北軍政府只有武漢三鎮,而龍嘯卿卻是掌控了整個廣東省72府縣。
湖北和廣東的獨立,立即在全國各地點燃了戰火,各省革命黨和不滿朝廷的舊系官吏們紛紛醞釀策劃獨立。
同盟會總部於6日晚些時候方纔知道武昌的武裝起義提前爆發,孫文考慮到革命武裝起義恐引起列強們的干涉,因此決定先遊說各國列強們讓他們保持中立,順便拉些贊助經費回來,然後再回國指揮戰鬥。
但是國內革命不等人,湖廣總督府被革命軍攻陷之前,湖廣總督瑞澄到英租界寶順路英國駐漢口領事館,請英駐漢口領事葛福(HerbertGoffe)向北京英國公使館告之事變的發生,請求英政府的支持,希望駐漢口長江邊的英國海軍艦隊參戰,炮轟武昌起義軍,挽回武昌的敗局。
葛福當即電告北京英國公使朱爾典(JohnNewellJordan),朱爾典指示英國亞洲海軍“量力而行的給予援助”。
幾天之內,長江上集結19艘外國軍艦,英艦8艘、美艦3艘、德艦5艘,俄艦2艘、日艦1艘。
但是,集結歸集結,葛福嚴令不允許英國軍艦開火,除非自身受到來自革命黨們的武力威脅。
長江是英國人的勢力範圍,英國人不開火,其他列強們也不敢開火。
這就是英公使電文中“量力而行”的意思,英國人能做到僅是如此,其他的暫時“力不能及”。
儘管西方各國因爲北京條約關係,當時非常不喜歡革命發生,但是爲了從長計議,選擇了暫時性的觀望姿態。
具體策略是:列強們會遵守北京條約保護清政府,但新政權且暫不出手,等到事態明朗之後再站出來說話。
按照列強的政治規則,一切都是爲了列強們各自的利益,這是國際外交基本法則,不能指責誰對誰錯。
同樣,在廣東沿海地區有總計超過五十艘各國軍艦,有英國香港艦隊、法國遠東艦隊、日本澎湖艦隊、美國亞洲艦隊,以及德國、俄國的部分軍艦也過來示威。
列強們的軍艦從臺灣海峽一直到北部灣,給人無盡的壓迫感。
但是龍嘯卿卻不甩他們,因爲他知道這不過是列強們的政治手腕,他們過來不過是要告訴龍嘯卿“不要當他們是空氣”而已。
井水不犯河水,有這句話足夠打發各國列強了。
5月6日,攝政王載灃緊急召開內閣會議,清政府撤銷瑞澄職務,命他戴罪立功,暫時署理湖廣總督。
同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任命陸軍大臣蔭昌和海軍司令薩鎮冰率陸海兩軍南下平叛。
1第一、二、三軍。
隨蔭昌赴湖北的陸軍第四鎮及肥成第三協、十一協爲第一軍,蔭昌爲總統;陸軍第五鎮擴爲第二軍,馮國璋爲總統;禁衛軍和陸軍第一鎮爲第三軍,載濤爲總統。
第二軍向漢口方向集結,準備進攻武昌革命軍。而第三軍則是南下廣東的,準備對付龍嘯卿的粵軍。
薩鎮冰調集海容等十五艘軍艦準備協助陸軍平叛,但是他很無奈。原本海軍駐紮在上海,可以快速南下廣東或者挺進長江漢口彈壓革命。但是由於清軍十幾年都沒有進行海上兵力運輸了,兵艦太少無法將第三軍的老爺兵們運抵廣東作戰。
而載濤更是難伺候,非得要坐海容號南下,因爲那樣讓他覺得安全。
薩鎮冰氣得要命,但是不得不命海容等十五艘軍艦從上海返回天津,馱着載濤和他的第三軍南下廣東。
這樣一來,清廷海軍來回跑了一趟,耽擱了大量的時間,讓廣東的龍嘯卿有了充足的準備。
海軍如此,陸軍也不例外。
除了第三軍外,其他兩軍走幾步就不動彈了。
原因很簡單,平叛軍多爲袁世凱舊部或者門生故吏,朝廷罷免了袁世凱,讓他們不服。馮國璋等人故意用開拔費太少來刁難廕昌,故意命手下人鼓臊,拖延不走。
15日,革命烈火高漲,武漢三鎮光復後,宋教仁命孫武和黎元洪帶兵迅速進攻漢口,意欲切斷平叛軍南下的通道。
情況緊急,蔭昌向載灃哭訴。
載灃無奈,恰逢奕劻、徐世昌、那桐聯名保舉袁世凱。於是任命兩年前被罷黜,現在彰德養病的袁世凱爲湖廣總督,然而袁託病故意不就任。
這樣清軍平叛軍隊遲遲無法南下,給了革命黨喘息和鞏固戰果的機會。
袁世凱和載灃耍無賴的時候,龍嘯卿在廣東加緊了戰爭準備。
先前因爲瓊州府人口少的緣故,龍嘯卿的軍隊只維持了一個整編師的規模。如今佔據廣東後,人口衆多,兵源充足,於是龍嘯卿下令大擴軍。
從5月7日起,廣東軍政府在全省各地發佈徵兵佈告,打着革命的招牌將無數熱血青年男女都吸引來參軍。
同時,在申報廣州分社的帶領下,廣東的幾家報社已經淪爲了軍政府的宣傳工具,大肆弘揚粵軍的救國理念,號召有志之士投身粵軍。
“爲了不再受滿清政府欺壓,加入粵軍吧!”
“爲了不再受列強欺凌,加入粵軍吧!”
“爲了我們自己當家作主人,加入粵軍吧!”這邊是廣東的革命黨人士在幫龍嘯卿招兵,雖然黃興等人因龍嘯卿把持軍隊而無法擔任粵軍要職,但是他們還是全力支持龍嘯卿的擴軍計劃,並積極幫忙。
龍嘯卿發現革命黨人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忽悠人,動動嘴皮子就可以把一大羣熱血青年男女們招進來當兵。
在革命黨們的宣傳幫助下,短短十幾天時間就有超過兩萬多熱血青年男女們報名加入粵軍。這些青年男女能夠被革命黨的宣傳所打動,因爲他們是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其中相當一部分還都是在校學生。
另一邊是粵軍的軍官們在搭臺子招兵,兩邊的口號和人氣差別很大。
“想吃飽穿暖嗎?加入粵軍管吃管穿!”
“想出人頭地嗎?只要你有本事打仗,在粵軍裡就不再是夢想!”
“想娶媳婦嗎?加入粵軍每月還給你發餉,媳婦很快就有了!”雖然這些官兵們都是大老粗,說不出什麼冠冕堂皇的話來,但是他們務實。
在中國還是九成人都是文盲的時代裡,他們這樣直白的話能夠吸引社會上的大多數羣體。
這不,他們在短短十幾天時間裡,一口氣招募到了九萬餘青壯入伍,可是壓倒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