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麥克阿瑟原先那個利用仁川登陸的勝利、分兵兩路越過三八線進軍的計劃倒是十分簡單

合理。但是,其效果卻要取決於天候、地形和中國人的反應這三今未知因素。而且,後來還

出現過一些其他的情況,促使總司令將基本計劃修改得面目全非,最後使第10軍分散地部

署在朝鮮的整個崎嶇地形上,造成部隊無法相互支援甚至無法直接聯絡,而且極易遭受遊擊

隊的騷擾或被數量上佔優勢的敵軍所包圍。

至於中國人的干預,麥克阿瑟對他們的威脅簡直是置若罔聞,面且,他顯然忽略了中國

軍隊已大批越過鴨綠江的最初的明顯跡象,或者對這些跡象沒有引起重視。他計劃趕在季節

的前面,在大雪降臨之前打到鴨綠江邊,結束戰爭。但是,他沒有看到,地形卻成了他的敵

人,而且,對這個敵人的力量,他根中沒有充分估計到。崎嶇的地形使左路(西線)和右路

(東線)部隊無法保持哪怕很脆的聯絡。

麥克阿瑟將右翼第10用留歸自已直接指揮,而將左翼(或稱西段)交給沃克將軍及第8

集團軍。這也許會使人覺得,麥克阿瑟已經預料到,那些無法逾越的山脈和無路可通的峽谷

會把部隊分隔開來。但是,事實上他完全沒有料到這一點。他讓沃克同時負責所屬部隊和第

10軍的後勤補給就是明證。把這個沉重的擔子壓在沃克身上面又不讓他負責對第10軍的作

戰指揮(這種作戰指揮不會給沃克增加什麼負擔),這實際上只能使人對麥克阿瑟抓住第10

軍不放的做法更加困惑不解,而且還會增加兩位指揮官之間的隔閡。

最初,計劃規定,第8集團軍於A日(十月十七日,D日的前三天)沿開城——沙裡院—

—平壤軸線向西北方向發起進攻,總的矛頭指向平壤。

第10軍第l陸戰師定於D日以一次兩棲突擊奪佔元山。爾後,兩支部隊沿東西軸線實

施向心突擊。一旦會合,就會封閉半島,從而切斷北朝鮮人民軍的退路。於是,這兩支部隊

便可以協調一致地向定州一寧遠一興南一線推進。

執行該計劃有兩個明顯的障礙。第一,第10軍由漢城、仁川地區後撤會使第8集團軍

無法使用港口和輸送設施,從而在數週內得不到補給物資。第二個障礙研究一下地形也很清

楚,即兩支部隊無法沿東西軸線實施進攻以達成會合。我現在仍然認爲,合理的打法是,派

一個美軍師,象第8集團軍由釜山環形防禦圈出擊時那樣,攜帶必需的補給品,置兩翼於不

顧,由陸路進攻元山,這樣,該師就會有奪取元山地區並肅清該地區之敵軍的絕好機會,其

效果和速度都會比實際採用的打法好得多。當時,相距最近的部隊仍然在鴨綠江以北。

後來,發生了一件令人喜出望外的重大事情,促使計劃進一步作了修改,那就是幾乎被

總部制定計劃的人們忘卻的南朝鮮第l軍,甚至在海軍還未來得及在佈雷區爲第l陸戰師開

闢一條通路之前,就已經派遣所屬第3師沿海岸公路急速北上奪取元山了。如果當時有部隊

由漢城經陸路實施突擊並迅速與南朝鮮第3師取得會合,則有可能很快肅清整個這一地區的

敵軍,北進的行動也會大大提前。

十月十一日,也就是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並下令執行麥克阿瑟計劃才九天,南朝鮮軍隊

便拿下了元山。

然而,直到十月二十六日以後,海軍才得以在元山港敵人佈設的兩千枚水雷中間開闢出

一條通道。於是,第l陸戰師實施了所謂“非戰鬥”登陸,亦即未遭抵抗的登陸。這樣,南

朝鮮第l軍便可以脫身開赴北方,去奪取北朝鮮重要的工業區——興南、威興聯合企業所在地。

但是,此時,戰事的進展已超出原先的計劃;於是,又確定了許多新的目標。十月十七

日,麥克阿瑟指示以滿洲邊界線以南四十至六十英里左右的一條線作爲新的最終目標。不

久,他又指示下屬指揮官僅僅把這一目標看作中間目標。儘管國務院規定的方針是不在滿洲

邊界附近使用除南朝鮮部隊以外的任何部隊,而且,還存在這樣一個明顯的事實,即中國人

一旦派出部隊大舉越過邊界,麥克阿瑟的部隊肯定無力在那條遙遠曲折戰線上堅持下去,可

麥克阿瑟仍決心將部隊推進到鴨綠江邊。用以提供補給的港口大約在八十至一百二十英里之

外,其間道路婉蜒曲折、陡峭狹窄,有些地方不過是些羊腸小道。若想把兵力單薄的部隊沿

щщщ▪ttk an▪C〇

這樣遙遠的戰線分散配置,又要使他們不斷獲得糧食彈藥補給,或者讓他們堅決頂住一個差

不多是依靠本國基地作戰的頑強敵人,那麼,連麥克阿瑟這樣的人也是無能爲力的。當然,

如果我們的飛機曾獲准摧毀敵滿洲基地,這個方案或許能夠成功。但是,范登堡將軍認爲,

如果我空軍當真接受了這樣的任務,那就意味着我空軍實力會因自然消耗和戰鬥損失而消耗

掉,從而會使我駐歐部隊大約在兩年的時間內暴露在敵空軍面前。五角大樓決定堅決反對這

一行動。麥克阿瑟也知道這一決定。可是他無視五角大樓反對在那樣遠的前方使用美軍的禁

令,仍然極力催促部隊向滿洲邊緣推進。

щшш ◆тt kan ◆co

南朝鮮第l軍第3師拿下元山之後,沃克將軍飛往那裡瞭解形勢,並與那些還屬於他指

揮的南朝鮮部隊取得聯繫。此時,在沃克的右翼,南朝鮮第2軍已經在開城東北方的鐵原附

近沿着通往元山的道路佔領了陣地。沃克趕緊擬定了計劃,讓該軍向元山挺進,同南朝鮮第

l軍會合,以便一旦奪佔平壤就能象最初計劃的那樣,橫貫半島,將兩處海岸連成一氣。但

是,麥克阿瑟毫不客氣地否決了這個計劃,並且通知沃克,美海軍陸戰隊一上岸,南朝鮮第

l軍(南朝鮮王牌軍)將從沃克那裡抽走,轉歸美第10軍指揮。

就在這個關頭,麥克阿瑟提出了新的目標線,放棄了原定橫穿半島蜂腰部會合的計劃。

在沃克的部隊拿下平壤之後,麥克阿瑟在第8集團軍與第10軍之間劃定了分界線,並命令

所屬指揮官把那條“目標線”僅作爲“最初目標”。現在,剩下的唯一目標就是邊界了。

十月二十六日,亦即第l陸戰師最後在元山登陸的那一天,南朝鮮第2軍催促其第6師

先遣分隊直奔鴨綠江。

在沃克的左翼,美第24師先頭部隊已越過清川江,正朝着鴨綠江推進,當時距鴨綠江

僅七十英里。

在其他地區,聯合也在沿多條不同的路線朝鴨綠江運動。他們無法相互支援,甚至

無法保持地面巡邏聯絡。美策7師最初計劃繼陸戰隊之後在元山登陸,後來改爲在元山以北

約一百五十英里處的利原登陸。該師於十月二十九日在那裡登陸後,繼續向鴨綠江邊的惠山

推進。南朝鮮第1軍預定沿海岸公路北上向蘇聯邊境推進。海軍陸戰隊打算沿僅有的一條狹

窄道路越過中部高原進抵江界,爾後向鴨綠江邊的滿浦推進。第3師則留在後面守衛元山—

興南——咸興地區。

在這些行動開始之前,一條令人心寒的消息由冰天雪地的山脊傳到東北方向。南朝鮮第

6師第7團(最先到達鴨綠江邊的聯合)在遭到一支佔絕對優勢的中國部隊打擊後已掉

頭向南退卻。這支中國部隊當時就象從地下鑽出來的一樣,以很兇猛的近戰幾乎全殲該團。

根據以後的情況來看,該團大概是在不知不覺之中闖人了中隊正在集結、準備由那裡發

起進攻的地區。中國人當時尚未作好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準備,決心不暴露目標,因此幾乎把

這支先頭部隊全部消滅掉。

十月二十六日,緊靠東部地區,南朝鮮第1軍第26師由咸興向長津運動時,在水洞庭

遇到頑強抵抗,抓到十八名俘虜,這些俘虜分屬第124師的兩個團。數天之後,海軍陸

戰隊趕來解救南朝鮮部隊,遇到並擊毀一些中國坦克(這大概是第10軍碰到的唯一一批坦

克),並從一個新銳中國師(第126師)抓到一些俘虜。第124師和第126師均屬中國第42軍。

可是,整個這段時間,官方報道卻顯得很樂觀。華盛頓被告知,報刊廣爲傳播的兩萬中

共部隊進入北朝鮮的消息“未被證實”。十月二十八日,華盛頓獲得如下保證:仍然“沒有

明顯的跡象”說明中國人會進行公開的於預。

兩天之後,遠東司令部報告說:儘管有報道,它仍然認爲,中國第39軍和第40軍的任

何據稱已到朝鮮的部隊實際上並未越過邊界。少數幾個中國“志願軍”的出現,僅僅被當成

了中國在外交棋盤上採取的又一個小小的步驟,不會馬上對聯合總部產生影響。

中國人一開始也採取了小心謹慎的試探行動,因爲他們顯然無法估計美國會作出何種反

應——是否會進攻中國本士或者用原子彈對付他們。中國部隊很有效地隱蔽了自己的運動。

他們大都採取夜間徒步運動的方式;在晝間,則避開公路,有時在森林中燒火製造煙幕來對

付空中偵察,此外,他們還利用地道、礦井或村落進行廕庇。每個執行任務的中國士兵都能

做到自給自足,攜帶由大米、豆類和玉米做成的乾糧(他們怕做飯的火光暴露自己的位置)以

及足夠的輕武器彈藥,因而可以堅持四、五天之久。四、五天之後,根據戰鬥發展的情況,

他們或者得到補充,或者撤至主要陣地,由新銳部隊替換他們。中國人沒有留下一點部隊運

動的痕跡,所以,統帥部懷疑是否有敵人大部隊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對大量明顯的

證據採取視而不見的做法,還不只是統帥部一家。

我們整個部隊甚至較低級的軍人都對中國人的威脅掉豫以輕心。十月底,駐紮在雲山及

其周圍的部隊所作出的反應就是典型的例證。雲山位於清川江正北、鴨綠江以南約六十英里

處。從好幾個不同的渠道傳來了中國部隊大規模集結的消息。一個朝鮮老百姓報告說:雲山

西南九英里的一個山谷裡有二千名中國人,力圖切斷該城向南延伸的主要補給線。後來又有

一名朝鮮治安隊員報告說,在雲山西南六英里處發現三千名中國人。十一月一日中午,在城

東南八英里處發現敵一支小部隊,我空軍和炮兵將其擊潰,公路上丟下約一百匹死馬和數目

不詳的屍體。後來,我空軍觀察員報告,發現敵人有大量的隊伍在雲山北面和南面運動;一

次空中突擊擊中了其中的一支隊伍,並且據報告,還在距雲山僅九英里曲地方擊毀了二十一

輛敵運載部隊的車輛。當天下午,正在一架L—5型飛機上引導炮兵射擊的觀察員報告,在

距雲山不到七英里處的狹窄小路上,“敵步兵兩支大隊伍正在向南運動”。

但是,美統帥部仍然不願承認這些不斷增多的證據。

南朝鮮人早些時候曾抓到過中國俘虜,但是,情報部門的人員對俘虜關於中國進入朝鮮

的實力和意圖的供述很自然地採取了將信將疑的態度。他們認爲,一個普通的士兵不可能知

道這樣高級的情報。甚至當第l軍情報參謀珀西-湯姆森上校警告剛調到雲山的第1騎兵師

說他們可能碰上中國部隊時,這些人還採取不相信和不在乎的態度。第1騎兵師曾克服敵人

的頑強抵抗向平壤推進,並且經過一夜激戰拿下了這座城市。從那以後,北朝鮮人民軍有組

織的抵抗行動似乎已不復存在,只是偶爾有一些旨在阻滯第1騎兵師前進速度的零星行動。

其實,第8集團軍當時補給不足,無力同敵人進行曠日持久的戰鬥。而且,他們也不想承認

在北朝鮮還會有什麼人能夠同他們較量一下。計劃扼守雲山北部和西部陣地的第8騎兵團的

參謀機構,也未注意下面的部隊以及指派給南朝鮮第l師的美事顧問組軍官(這些人曾

在雲山附近與中國人遭遇,但未能把中國人趕走)提供的情況。普遍的看法是,中國人由北

向南運送的可能只是些準備讓北朝鮮人民軍接收的增援物資。指揮第l騎兵師的霍巴特-蓋

伊將軍請求允許他將第8騎兵團撤至雲山以南數英里的一個陣地上,但遭到第1軍司令部的

拒絕。對這些令人不安的任何報告感到憂慮的軍官,實在少得可憐。

負責警衛平壤的部隊又開始幻想着快樂的駐防生活了。這些人對爲在東京舉行“回國檢

閱”而作的安排所流露的關切程度,遠在不斷傳來的中國人干預一事之上。

迅猛而突然的打擊接踵而至,以至於很多部隊還未弄清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被打垮

了。中國人首先攻擊了南朝鮮第6步兵師,該師駐防雲山以東約十五至三十英里的溫井一熙

川地區。中國人將該師消滅得如此徹底,以至到十一月一日午後不久,沃克將軍便通知美第

l軍軍長弗蘭克-米爾伯思將軍:南朝鮮第2軍已不再是一支有組織的部隊,美第1軍右翼

也因此暴露給敵人。米爾伯思急速趕到駐紮在雲山以南約二十英里處的軍隅裡的南朝鮮第2

軍軍部。第2軍軍長說:他已同所屬部隊完全失去聯繫,在軍隅裡附近僅有南朝鮮第7師的

三個營還能進行有組織的抵抗。

下午五時許,中國人在迫擊炮火力和由卡車上發射的蘇制“中秋莎”火箭炮(這次戰爭

中威力很大的新式武器)火力掩護下,開始對防守雲山北部的第8騎兵團發動試探性進攻,

並在黃昏以後集結了力量,爾後逐步由東向西展開。許多美國人第一次聽到中號的嘯

鳴,這種銅號看上去就象足球賽巡邊員用來表示犯規的喇叭,其粗野的音調夾雜着發狂的吹

哨聲,似乎在通知新的戰鬥階段的開始。這至少有助於使許多自認爲中國大規模介入是十足

的無稽之談的人清醒過來。

戰鬥持續了一整夜,不時發生近戰,其激烈程度是以往戰爭中所沒有的。午夜之前,不

少美軍部隊發覺彈藥幾乎告罄。夜間十時,美第l軍自脫離釜山環形防禦圈以來首次轉入了

防禦。那一夜,扼守雲山的第8騎兵團三面受敵。南朝鮮第15步兵團在東面堅守陣地,但

在其他三個方向上,美軍卻面臨着中國部隊。可是,直到接到撤退的命令,美軍才發覺退路

巳被切斷。一支很強的中國部隊在那天中午以前就封鎖了主要道路。他們牢牢地控制着陣

地,使第5騎兵團爲把他們趕走以便前去增援雲山的第8騎兵團而發起的多次進攻未能成

功。十一月二日凌晨,從雲山撤退的部隊在主要道路上遭到伏擊。結果,那裡很快就塞滿了

毀壞的車輛,坦克乘員和步兵在慌亂中四散奔逃。

美軍部隊或獨自一人,或三五成羣,施帶着傷員,一邊戰鬥一邊朝山上轉移。一些人繞

過路障向東轉移,爾後往南進入山中,另一些人乾脆隱入黑暗之中向南進發,終於到達了後

方。許多人被俘,傷亡人數當時未能立即查清。

中國人對雲山西面第8騎兵團第3營的進攻,也許達成了最令人震驚的突然性,第3營

當時以爲西面肯定沒有敵人活動。十一月一日下午較晚的時候,有些部隊曾發現我方飛機在

南面某處我主要補給線附近掃射敵人陣地,但誰也沒有介意。部隊指揮官接到撤退命令以

後,首先撤出了火炮,同時命令第3營掩護騎兵團後撤。第3營配置在南永河上一座橋的北

端,以兩個班守橋。早晨三時許,有一小隊人由南面接近該橋,究竟是一個排還是一個連一

直未搞清楚。守橋部隊沒有檢查就讓這些人通過了。由於這些人是由南面過來的,因而被當

成了南朝鮮人而未引起注意。當這些陌生人在指揮所對面停下來時,其中一個幹部狠吹了一

聲軍號,他們隨即從四面八方以輕武器和手榴彈向指揮所發起攻擊。這樣,北岸的中國人便

涌到了河的南岸。在西南方向,沿着河岸,敵人的其他部隊正在同第3營的L連激戰,最先

過橋的中國人立即插進司令部所在地,他們射擊,拼刺,摔手榴彈,並向停放着的車輛扔炸

藥包以將其燒燬。我方許多人被軍號的吵嚷聲(這是一種中國式的精神戰,這種精神戰我們

後來既熟悉,又頭疼)或敵人幾乎近在耳邊的射擊聲所驚醒。他們在等待撤退信號時睡着

了,所以爬出各自的散兵坑就投入了短兵相接的戰鬥,有時要一對一地將敵人摔倒在地,有

時得用手槍的抵近射擊來回擊對方。部隊在該地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拼殺:有的躲在吉普車

後;有的跑去幫助同敵人扭打在地的自己人;有的則企圖找到適合抵抗的場所,最後,當迫

擊炮炮彈開始在他們中間開花時,他們便奪路向南,穿過南永河,進入黑暗的山地尋找己方

部隊去了。他們三五成羣(其中許多人還受了傷),向南面和東面進發;夜愈來愈深,碰到的

失散人員也愈來愈多。

留在河谷裡的人集結到一起,分頭進入若干孤立的支撐點,其中一些支撐點一直堅持到

翌日拂曉纔在空軍的支援下獲得喘息的機會。那一夜,被困在指揮所工事裡的二十人有十五

人被中國人的手榴彈炸死。天明以後,只剩下六十六名軍官和二百名士兵還能戰鬥。營長羅

伯特-奧蒙德少校被過了橋的敵軍扔進指揮所的第一枚手榴彈炸成致命傷。在工事周圍方圓

五百碼的環形防禦圈內,發現有一百七十名傷員,陣亡人數沒有計算。

衝進去解救第3營剩餘人員的努力都白費了。敵人掘壕固守,而我方又沒有炮火支援。

由於濃煙大霧遮住了目標,空中突擊也無法實施。第3營剩餘人員雖然進行了殊死搏鬥,也

無法突破中國人牢固的包圍圈。美國人在白天精心挖掘了一個壕溝網,因而能獲得並貯備大

量補給品和彈藥。但是,他們逃出包圍圈的努力都歸於失敗。最後,一架師的聯絡飛機空投

了一個通知,命令該營在夜暗掩護下撤退。援救部隊被迫停止援救行動,第三營只得依靠自

己的力量來突圍了。步兵與坦克部隊商定,在環形防禦圈內再堅持一夜。但是,猛烈的追擊

炮火迫使坦克手將坦克開出防禦圈,以吸引敵人火力。最後,他們只好決定獨自到西南面去

尋找安全的地方。事情很清楚,由於每輛坦克都被擊中過兩三次,它們對步兵已毫無用處。

步兵祝願坦克手們好運氣,爾後便縮了回去準備抗擊敵人的下一次進攻、中國人在夜暗中以

猛烈的追擊炮火和步兵進攻襲擊了被圍部隊,被圍部隊首先將周圍無用的車輛點燃,照亮附

近地區,爾後撂倒大批衝鋒的中國人。中國人以大約四百人的兵力發起六次衝鋒,但均被擊

退。廕庇在山裡的第3營士兵被友鄰部隊嘈雜的射擊聲所吸引,也突人防禦圈參加了防禦戰

鬥。彈藥愈來愈少。每次衝鋒過後,防禦圈裡的人就爬出去,越過成堆的中國人的屍體;取

回敵人的武器和彈藥。指揮所工事有一處被突破,我們的許多傷員被中國人帶到射程以外。

中國人也不得不爬過他們自己人的成堆屍體去尋找安全的地點。

天亮了,仍然得不到空中支援。剩下的口糧全都分給了傷員。傷員的現有人數是二百五

十人,而能打仗的部隊卻只有二百人了。十一月四日凌晨,倖存者決定逃出去,讓傷員留下

來向中國人投降。營的軍醫克技倫斯-安德森上尉自願留下來照顧傷員和接洽投降事宜。一

個偵察小組發現了一條路線,這條路由路邊壕溝向前延伸,穿過北面的一個樹莊,爾後通到

一個渡口,於是倖存的人就出發往東去了。沒想到中國人進攻前發射的白磷彈爲倖存者提供

了一些掩護,使他們很快撤離了防禦圈,穿過一片開闊地,中國人在那裡沒有佔領陣地。他

們徹夜冒着傾盆大雨前進,先是向東向北,最後轉向南方和西南方向,最後眼看就要到達立

石村了,那裡的己方部隊正等待着他們。但是,還未到達己方戰線,他們就遭到中國部隊的

包圍,被迫分散逃跑。最後,只有少數人回到我方戰線,死傷和被俘人數究竟有多少,未能

準確統計。一些被俘人員幾天之後又重新逃回團隊,一些傷員,包括營長奧蒙德少校,在被

俘期間死去,被中國人掩埋了。數週之後,被友好的朝鮮人藏匿的或從看押處逃脫的我方人

員,陸續回到我方戰線。十一月二十二日,中國釋放了二十七人,其中大都是在雲山附近被

俘的。因此,損失人數最後估計爲六百人左右,最初曾擔心損失人數會超過一千人。

中國人釋放俘虜的做法與北朝鮮人對待俘虜的做法截然不同(北朝鮮人往往在俘虜腦袋

後面補上一顆子彈)。

有一次,中國人甚至將重傷員用擔架放在公路上,爾後撤走,在我方醫護人員乘卡車到

那裡接運傷員時,他們沒有向我們射擊。

我們後來體會到,中國人是堅強而兇狠的鬥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起攻擊。但是,

我們發現,較之朝鮮人他們是更加文明的敵人。有很多次,他們同俘虜分享僅有的一點食

物,對俘虜採取友善的態度。這樣做,很可能是想讓俘虜深深感到,生活在制度下

要比資本主義制度下好得多。我們在奪回漢城時發覺,中國人並未恣意毀壞我們運到漢城準

備用以修復這座遭到轟炸的城市的建築材料。但是,他們由永登浦向水原推進時,有計劃地

點燃了沿途村莊的房屋。

第8騎兵團在雲山總共損失一半以上的建制兵力和很大一部分裝備,其中有十二門105

毫米榴彈炮、九輛坦克、一百二十五輛以上的卡車和十二門無座力炮。後來弄清,在這次戰

役中,與南朝鮮第l師和美軍第5和第8騎兵團在雲山及其附近地區交戰的部隊,系中國策

39軍115和116師的大部隊以及第347團。打完這一仗,敵人向北撤退了一段距離,這是

中國式的打法。而且,到十一月十一日,第5和第7騎兵團克服了輕微的抵抗,在清川江以

北建立並掘守了一個縱深淺近的橋頭堡。但是,沃克將軍很清楚,他的兵力和裝備都不足,

無法對一個現在看來顯然在數量上處於優勢的敵人發起一次持久的攻勢。他直截了當地向東

京發電,承認遭到敵人“組織嚴密、訓練有素的新銳部隊的伏擊和突襲,其中有些是部

隊。”

然而,東京最後的反應卻是對沃克未能按計劃向前推進感到惱火和焦躁。儘管第l騎兵

師深信中國人已大規模參戰,總司令仍執意採取樂觀態度。他曾提到災難一事,那是他發電

抗議取消轟炸鴨綠江大橋的命令時說的。他提醒參謀長聯席會議,中隊如果跨過鴨綠

江,“就會使我軍有被最終消滅的危險”。可是,十一月九日,總部又充滿了振奮而樂觀的

情緒。在給參謀長聯席會議的發電中,總部表示相信,空軍有能力阻止敵增援部隊越過鴨綠

江,聯合國部從能夠挫敗他們目前面臨的全部武裝抵抗。這就是麥克阿瑟對於參謀長聯席會

議歷提醒的關於中國的干預現在看來已經既成事實的回答。這種人類所共有的對自己討厭的

事實將信將疑或置之不理的弱點,在麥克阿瑟身上表現得尤爲突出。譬如,他自己的情報機

構曾估計,中國部隊平均每月可以將二十萬人送過鴨綠江。麥克阿瑟也曾通知參謀長聯席會

議,“我們面臨着一支新銳部隊,這支部隊有可能得到大量預備隊和足夠的補給品的支

持”。但是不到兩個星期,麥克阿瑟又向參謀長聯席會議保證可以取得徹底勝利,並且肯

定,如放棄原定消滅一切在北朝鮮進行抵抗的部隊的計劃,則會“招致不幸的後果”。十一

月二十四日,麥克阿瑟由東京飛到朝鮮,發出“開始”向鴨綠江進攻的信號。他當時斷言,

“中國人不會大規模捲入這場戰爭”,戰爭“在兩星期之內就會結束”。這就是這次進攻被

稱爲“聖誕節回國攻勢”的由來。

向鴨綠江推進被麥克阿瑟稱作“進攻”,面實際上不過是一次接敵運動。在未弄清敵人

位置以前,在末證實敵人是否真的存在之前,在敵軍部隊根本就未與你的部隊接觸之前,你

是無法向敵人發起進攻的。很多野戰部隊指揮官都深信,中國的強大部隊一定在什麼地方埋

伏着,而且,有一兩位指揮官還對不顧翼側安全、不與兩翼友鄰部隊取得聯絡而盲目向前推

進的做法是否明智,明顯表示懷疑。

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退縮不前,而且許多人還表現出總司令那種過於樂觀的情緒。沃克

完全應該意識到在清川江以北他會遇到什麼樣的抵抗。可是,連他也急急忙忙地向總部保

證,一旦獲得充足的補給便向前推進,儘管他的種種疑慮,當時根本沒有打消。

五角大樓看到麥克阿瑟把部隊分散成現在這個樣子是不高興的,尤其是在中國大規模幹

預目前看來非常可能、迫在眉睫的情況下。可是,在五角大樓同在戰場上一樣,人們近乎迷

信般地敬畏這個非同凡響的軍界人物。因爲,在別人都錯了的時候,他往往是正確的。他雖

然從未承認有過判斷上的錯誤,但這方面的錯誤也確實很少。所以,有些人認爲,想要勸阻

這樣一個人,不僅徒勞無功,反面會使他更加固執而狂熱地一意孤行,以此來回敬對他的批

評。

五角大樓不久就意識到,麥克阿瑟故意不服從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一道具體的命令。這道

命令是一九五O年九月二十七日下達的,指示總司令不要在與蘇聯交界的省份或沿滿洲邊境

使用除南朝鮮以外的軍隊。在最後向鴨綠江和圖們江推進時,麥克阿瑟撤消了不許使用非南

朝鮮部隊的全部禁令,而且,當參謀長聯席會議向他詢問時,他卻說,他的決定是出於軍事

上的考慮。後來,柯林斯將軍對國會的一個委員會說,五角大樓當時是感到擔心的,唯恐麥

克阿瑟今後還會不服從其他的命令,招致更嚴重的後果。

但是,不管麥克阿瑟的上級私下來取何種態度,卻無人對麥克阿瑟正式提出反對意見。

我說無人,是說除自己之外沒有其他人提出反對意見。我倒是提出了個人的強烈反對意見,

但除此而外,我無權做更多的事情。我清楚地記得十二月三日那個陰鬱的星期天我那焦躁的

情緒。當時,我們正坐在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作戰室,進行着長達數小時之久的冗長討論,研

究在北朝鮮出現的不祥情況。國務卿和國防部長大部分時間都參加了討論,但顯然誰也不願

向這位遠東司令官下達斷然的命令,扭轉一下正在迅速向災難發展的糟糕事態。然而,責任

和權力分明就在這個房間裡。於是,我的良心終於戰勝了我那謹小慎微的心理。獲准發言

後,我脫口而出(也許過於直率但卻充滿了感情):我認爲,我們已經把過多的時間消磨在爭

論上,我們需要立即採取行動。我堅持認爲,對於戰場上的士兵以及上帝,我們是負疚的。

看在上帝的份上,我們應該對士兵的生命負責,停止空談,付諸行動。可是,從二十個坐在

寬大桌子四周的人以及後面繞牆而坐的另外二十個人那裡,我所得到的唯一回答是沉默——

但是,我倒是從坐在我後面的一個海軍同僚那裡收到了一張匆忙寫就的“結識你很榮幸”的

潦草紙條,我也回了一張表示感激的紙條。

會散了,沒有作出任何決定。國務卿和國防部長離開了房間,聯席會議的參謀長們留下

來商量了片刻。我湊到霍伊特-范登堡跟前。在他還是西點軍校學員、我任教官時,我就認

識他了。同他談話,我無須摸棱兩可、含混其辭。

我問道:“爲什麼參謀長聯席會議不向麥克阿瑟下命令,告訴他應該做什麼呢?”

范登堡搖了搖頭。

“那有什麼用?他不會服從命令的。我們又能怎麼樣?”

聽到這裡,我發火了。

“誰不服從命令你可以解除他的職務麼,怎麼不行?”我大聲質問道。范登堡當時的臉

部表情我永遠也忘不了。他張着嘴,困惑而驚愕地望着我,接着二話未說就走開了。

以後,我再也沒有機會同他討論此事。

在這種冗長的討論中,讓一己之感情佔據上風而無法自持,這在我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在此之前,有一次我曾提出,爲何不用行動代之以空談。那一次,我也是除沉默之外沒有得

到任何答覆。

我總覺得,一個指揮官,對於把生命暫時託付給他的人是負有極其重大的責任的,就如

這些人對指揮官負有同樣的責任一樣——而且,指揮官的這種責任的部分內容就是保證這些

人的生命不至於白白地葬送掉。

好幾位在朝鮮的野戰指揮官在向鴨綠江接近時很清楚前面的危險。因此,他們一面繼續

不拆不扣地服從麥克阿瑟的命令,一面盡力防備災難的發生。事實上,若不是其中某些指揮

官深謀遠慮,譬如故意降低前進速度,則後來遭到的失敗倒真的會象報紙企圖描繪的那種樣

子——徹底的土崩瓦解。

沃克將軍也許較之其每個同僚更加清楚這樣的事實,即在人數上享有巨大優勢的部

隊可能就在他和中朝邊界之間。其他的人雖則感到不安,但卻被如下情況弄得有些樂觀:中

國部隊經過第一次血戰已脫離接觸,而且似乎重新鑽到地下銷聲匿跡了;看不到營火,雪地

上沒有足跡,公路上也沒有補給品在運送。可是,我們當時的情報並不少。

現在回顧起來,這些情報相當接近實際情況。我們的錯誤仍在於對情況的分析而不是對

情況的收集。早在十一月十日,總部的情報機構就已經報告,在咸興以北的高原水庫地區集

結的中國都隊“也許現在就能奪取主動權,向南發動一場協調一致的進攻,切斷興南北面和

東北面的聯合部隊”。

但是,麥克阿瑟就象曾經在小大霍恩河一帶同印地安人作戰的卡斯特將軍(美國將軍,

在美國小大霍恩河一帶與印地安人作戰時被打死)一樣,對可能阻止其迅速實現自己目標的

情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其目標是,消滅最後一批殘存的北朝鮮人民軍,平定整個半島。

用麥克阿瑟的話說,就是第8集團軍準備在第10軍“抵達一個用以實施包圍的關鍵位

置、將北部敵區一切兩段”後,達成一次“大規模壓縮式包圍”,並“合攏老虎鉗”。

爲執行麥克阿瑟的命令,沃克將軍鼓着勇氣,小心翼翼地向前推進。在此之前,由於缺

乏足夠的裝備和專門的預備隊,沃克曾不得不將部隊撤至清川江以南。經過整編,部隊實力

勉強達到可以湊合的水平,沃克這才驅遣部隊北上,朝調整線進發。他始終警惕着暴露的右

翼,那裡的荒涼山地使他根本無法同第10軍相互支援。他更不放心的是,在其先頭部隊與

鴨綠江之間可能有一支強大的敵軍。一句話,沃克對自己的弱點和敵人的實力是再清楚不過

了,因此,他不敢無視兩翼的安全,而象巴頓那樣長驅直人。鑑於沃克同麥克阿瑟的關係不

佳,我覺得沃克已經盡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沃克希望能始終牢牢地控制第8集團軍。他的

戰鬥序列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美第1軍(含美第24師、英第27旅和南朝鮮第l師),美第9

軍(含美第2和第25師、土耳其旅),南朝鮮第2軍(含南朝鮮第6、第7和第8師)以及集

團軍預備隊的第1騎兵師。

朝鮮半島向北陡然加寬,這意昧着沃克本來就單薄的部隊變得愈加分散,同時也意味着

第8集團軍與右路第十軍之間愈來愈寬的間隙地暴露無遺。所以,活克本來就很危險的暴露

的右翼只能處於更大的危險之中。右翼部隊完全由南朝鮮第2軍組成,這大概是沃克所屬部

隊中最靠不住的部隊,因此活克放心不下。此時,沃克正在爲他與總部的關係而深感煩惱,

這種情緒從他不幸殞命前不久的一些私下談話中流露出來。在同某報記者的一次私下談話

中,沃克極力解釋,他所以在二渡清川江時從容不迫——這曾使他從上級那裡招來內容嚴厲

的電文——是因爲他想努力爲他認爲以後可能需要採取的撤退行動做些準備。他深信,這些

準備使他挽救了第8集團軍的大部分部隊,從而使該集團軍可以再度投入戰鬥。就在這時,

沃克對記者說,他相信,由於第8集團軍在中國人的攻擊面前後撤,他很快就會被撤消指揮權。

正對着沃克右翼的是奧利費。史密斯將軍指揮的第l陸戰師,該師奉命朝江界北部與西

北部的朝鮮屋脊和鴨綠江畔的滿浦推進。陸戰隊前進時可選擇的唯一道路是一條泥土礫石小

徑,道路狹窄曲折,蜿蜒於險惡的懸崖峭壁和山嶺之間,爾後攀上了同朝鮮其他地區一樣荒

無人煙的地帶。其中有一段叫赴戰嶺關,綿延十英里長,這段崖路狹窄、可怕,徐徐上

二千五百英尺,一側是無法逾越的懸崖,另一側是萬丈深淵。道路盡頭長津水庫的西南隅是

一個叫柳潭裡的窮樹慶;就在這塊滿目冰凌、陰冷多風的地方,我方部隊險遭摻敗。但是,

道路還未延伸到柳潭裡之前,卻艱難地盤旋升高,越過了高達四千英尺的德洞嶺,那裡的氣

溫同阿拉斯加很相似。

史密斯將軍同沃克一樣,對前面的危險很清楚,而且,在開始推進時他就明白,爲完成

受領的任務所必需的補給和兵員他都沒有。因此,在向前運動時,他時刻注意着部隊的安

全,而不顧第10軍軍部催促他加速推進的命令。進攻開始之前,史密斯已聽說南朝鮮第2

軍在沃克右翼的德川附近土崩瓦解,儘管他還不知道嚴重的程度如何。出事地點距史密斯先

遣分隊的西南面納七十英里。史密斯的先遣分隊是位於柳潭裡的第5團戰鬥隊,該戰鬥隊本

身距師的第一目標武坪裡還有五十五英里遠。從柳潭裡到德川和武坪裡,整個夾在中間的地

帶荒涼崎嶇,幾乎無路可行。

現在,史密斯暴露的右翼處於更加危險的境地。

儘管如此,史密斯仍然堅定不移地朝着目標前進,而不顧由於自己對敵軍兵力的判斷和

對穿過幾乎無法通行的這一地區的路程情況的瞭解而產生的疑慮。他不無苦衷地向軍長報告

說:他已將自己的師“集中到一個適合的地區”;已“採取一切可行的辦法施展和守護主要

補路線”(僅有一條!);已經在長津水庫南端構築起一個簡易機場,以備空軍輸送重要裝備

和後送傷員;已“保證能夠始終控制師前進路線上的高地”。後來證實,該師所以能殺出包

圍圈,實施了美事史上十分成功的後撤行動,全在於採取了教科書上規定的預防措施。

再往右,在朝鮮的東北地區,第7師計劃由利原出發,賂鴨綠江邊的惠山開進,南朝鮮

軍隊的王牌第l軍則計劃順海岸公路往北向蘇聯邊界開進。美第7師師長大衛-巴爾少將象

第1陸戰師一樣,也只有一條陡峭狹窄、婉蜒曲折的道路可循,但未遇到史密斯將軍所遇到

的那種猛烈的抵抗。在這些部隊之間,都是不能通行的山區,這使部隊無法相互支援,甚至

無法進行巡邏聯絡。

麥克阿瑟想盡快完成任務的急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根據已經掌握的敵人實力情況、麥克阿瑟自己的補給情況、地形以麥克阿瑟所屬

部隊分散部署的情況(即使齊裝滿員,也不應這樣部署,何況部隊遠未達到齊裝滿員的程

度),很難說他的計劃和命令有什麼道理。

這裡有一個關於政府的“精打細算的人們”究竟爲我們武裝部隊幹了些什麼的例子。例

子或許並不典型,但至少值得注意。這就是第7師團第17團戰頭隊的狀況,這遠不是該戰

鬥隊人員和補給最少時的狀況。一開始,打算將這支部隊由海上運至元山——興南地區,爾

後令其向西運動與第8集團軍取得聯繫。無疑,他們過這樣就得穿過令人討厭的荒涼地區和

危險莫測的很少幾條狹窄的道路,但是,倘若他們只是橫穿湃,而不最後遵照命令由西北方

向朝鴨綠江運動,情況還不至更壞。第17團戰鬥隊在鮑威爾上校(後來成爲美國駐新西蘭大

使)指揮下於十月二十九日在利原登陸,準備加入向鴨綠江挺進的部隊的行列,而全然不顧

南朝鮮部隊三天前在西北邊遠地區的鴨綠江邊遭到的痛打。第17團的人員穿着皮戰靴,但

只有少數人有禦寒橡膠套鞋,根本沒有保暖鞋襪,許多人沒有手套,而冬裝也普遍告缺。彈

藥補給似乎還能滿足任務需要,儘管後來也有些不足。口糧補給剛能滿足要求。團戰鬥隊本

身的實力僅爲編制數的百分之八十五。

他們的目標是鴨綠江邊的惠山,約在一百英里以外,途中也得通過一條遭到破壞的士

路。路越升越高,爾後穿過山區。那裡唯有低矮的灌木可資廕庇,由滿洲刮來的寒風使氣溫

降至華氏零下32度。一次在行軍途中。一個四人組成的小組自告奮勇要在一條湍急的溪流

上爲他們的營隊找到渡河地點。他們冒着嚴寒,跳進齊腰深的水中,但幾乎馬上週身都凍上

了冰,只好很快把他們送進一頂溫暖的帳篷,並被迫用刀把他們全身的衣服砍了下來。

同第l陸戰師後來遇到的抵抗相比,他們還算幸運,遇到的只是微弱的零星抵抗。因

此,儘管嚴寒凍住了車輛,並且在夜間靴內的汗水結冰,儘管部隊幾乎是不斷忍受冬裝不

足、手指凍傷和口糧不足之苦,他們還是在十一月二十一日成功地抵達鴨綠江,成爲終於到

達那條江的唯一美國部隊。然而,他們也只有幾天的功夫能放眼那無垠的冰天雪地。不久,

第10軍因各處軍情迅速惡化而爲該團的安全擔憂,遂命該團火速撤退。

爲逃脫羅網而進行的後撤,雖說倉促但並不混亂。該團日夜兼程,並得益於最好的指揮

所具有的聰明才智、主動精神和戰術素養,因而平安地擺脫了困境,僅受到輕微的損失。有

段時間,他們在本地域內奪取一條窄軌鐵路,將人員和裝備從高地迅速運了下去。還有—

次,他們巧妙地利用大戰前日本人架設的高架礦鬥纜線,運送團的重型裝備,從而通過了叢

山之中一道十英里寬的峽谷。

小股遊擊部隊對該團的後撤行動進行騷擾,但不斷受到陸戰隊航空兵近距離空中突

擊的牽制。營長們第一次在作戰中可以直接同頭頂上嗡嗡作響的航空兵小隊通話,及時召喚

他們進行定點攻擊,阻止敵人集結。部隊造成的壓力主要集中在其他地區,這倒是事

實。但是,如果不是指揮上的勇敢、老練和靈活,該團或許會因爲惡劣的天氣和敵人的襲擊

而遭受更加嚴重的損失。後來,他們撤至一個橋頭堡地區,只受到比較輕微的傷亡,而且大

部分裝備都完好無損。

第1陸戰師以及第7師兩個營的經歷要慘痛得多。但是,這一次還是由於史密斯將軍的

勇敢指揮和深謀遠慮,他們才倖免於徹底瓦解。我已說過,史密斯不顧第l0軍的壓力,在

率部進入長津水庫附近的不毛高原的同時,從容不迫地設法保持了後撤路線的暢通與安全。

他沿途貯備了彈藥、油料和其他補給物資,控制了一切可以控制的高地,修建了後送傷員用

的簡易機場,並且在對遠處的情況有一定把握時才向前推進。一路上,只是間或遇到敵人打

了就跑的抵抗。從抓到的俘虜來看,都是中國人中的。按船上救護所醫生們的說法,突然出

現的嚴寒較之敵人的火力更加可怕。現在,史密斯探信,敵軍在他後撤路上的什麼地方埋伏

着一支強大麴部隊,他覺得自己正在被逼進陷阱。然而,第10軍軍部在麥克阿瑟的衆所周

知的願望驅使下,仍催促他繼續朝他的目標——長津水庫西岸的一簇泥頂小屋推進。抵達目

標已是十一月下旬,朝鮮的嚴冬已經降臨,而正如其無線電廣播早就威脅的那樣,已準

備進行最強有力的打擊。

在西線,沿着黃海,第8集團軍再次渡過清川江。頭兩天,他們僅遇到輕微的抵抗。總

部的樂觀看法好象是對的。但是,沃克仍然堅決反對向邊界冒進,果然他所擔心的事很快就

發生了。十一月二十六日,部隊又一次兇猛地全力撲向第8集團軍。他們首先從右翼攻

擊南朝鮮第3軍,幾乎將沃克的右翼部隊消滅乾淨,只幾小時的功夫,他們就肅清了殘存的

南朝鮮部隊。爾後,中國部隊就沒完沒了地吹着軍號,開始攻擊美第2師。在後來的戰鬥

中,美第2師這支英勇的部隊一共損失四千多人以及大量火炮、信號器材和工兵器材。唯有

保羅-弗里曼上校的第23團戰鬥隊經師長同意向西海岸方向撤退才完整地逃脫。沃克向東

京報告,發起進攻的中國人估計有二十萬,情況已接近絕望的境地。沃克提醒說,這不是一

次反攻,而是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他知道,聯合應該往回縮手了。

第8集團軍右翼崩憒的消息,越過花崗岩峭壁和陰鬱的山谷傳到了東邊的第l陸戰師。

該師正伸展在一條曲折的道路上,道路由柳潭裡穿過下碣隅裡和古土裡,一直延伸到南面四

十英里外的真興裡。雷蒙德-默裡中校的第5陸戰團一直作爲師的先頭部隊,在其後跟進的

是霍默-利曾伯格上校(後晉升爲中將)的第了陸戰團。這兩個團奉命向西進攻,徒勞地企圖

解除沃克受到的壓力。史密斯指示他們要謹慎小心地向前推進,要提防埋伏。當這兩個團向

外運動時,遭到埋伏已久的中國人迅猛攻擊。此時,因估計到這種牽制性進攻不會有什麼結

果,默裡與利曾伯格未與史密斯商量,並且不顧阿爾蒙德的命令,就自行決定取消進攻,轉

人防禦。

陸戰隊對這種打擊早有思想準備,因此能夠牢牢守住村邊的高地。第79師和第89

師的兩個突擊營在迫擊炮火力支援下發起的進攻,入夜發展成三個中國師的全面強攻,企圖

壓倒兩個陸戰團。由於是在夜間進攻,中國人得以避開我空軍的攻擊,並能調遣衆多的兵力

對付陸戰隊。

他們成縱隊在狹窄的正面上發起進攻,一進入手榴彈投擲距離,便馬上展開隊形。陸戰

隊的才智、鬥志和優勢火力,對於彌補陸戰隊人數上的不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仗打

得十分艱苦。零下十八度的嚴寒使許多卡賓槍和勃朗寧自動步槍無法使用,但大多數伽蘭得

步槍和勃朗寧機槍沒有凍住,仍可射擊。早晨二時半,陸戰隊某排點着了當地一所茅屋,把

周圍照得通明,因而使進攻的中國人付出了慘重代價。但是,中國人被打垮一批,又衝上一

批,越過屍體往上攀援,繼續衝鋒。

這一次進攻以及後來對陸戰隊發起的進攻,向南發展到不少村莊,這是最殘酷的戰鬥。

這些進攻使陸戰師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但並未使其憒亂或遭到慘敗。在水庫南端的下碣隅

裡,師長預先貯備了六天的補給,而且飛機還空投了輕武器彈藥、武器、藥品、口糧甚至還

有飲用水。但是,嚴陣以待的陸戰隊最爲感激的,是工兵一營D連的勇士們,他們在泛光燈

下苦幹通宵,在凍土之上闢出了一個簡易機場,從而使傷員得以後送。他們在十二小時內完

成了這項工作,而且有時不得不中斷工作,拿起步槍支援前面遠處的地面部隊。戰鬥越演越

烈,但壓路機照常轟鳴,直到機場修好爲止。

情況萬分危急,有九個中國師可以向陸戰隊突擊,因此,阿爾蒙德將軍就象幾天前催逼

史密斯將軍加速推進那樣,又催促他加快撤退速度。阿爾蒙德將軍授權史密斯可以丟棄一切

妨礙後撤速度的裝備。但是,史密斯不打算扔掉他可能需要的任何東西。他說,後撤的速度

完全取決於後送傷員的速度。史密斯想殺出一條退路,因此他需要全部裝備,況且,他也想

將大部分裝備帶回去。這些打算他都實現了。他把沿途負傷的人用卡車載運出去,只丟下了

那些在柳潭裡戰鬥中被打死的人員。撤退以前,爲在那裡陣亡的八十五名官兵舉行了戰場葬

禮。

陸戰隊秩序井然地撤退,後面跟着不少難民。原先有一塊平板橫過一個水電廠的溢水道

懸吊在峭壁之上,下面是無底深淵,現在平板已被中國人毀掉。但史密斯已預見到這種情

況,及時讓飛機分段空投了一座“踏板橋”,使部隊以及壓路機等全部人員裝備得以通過。

來自真興裡的第l陸戰師兩個連,奪取並扼守着瞰制這一關口的高地,擊退了敵人企圖切斷

後撤隊伍的所有進攻。

這是一次漫長而曲折的撤退,一路上戰鬥不斷,似乎是在一寸一寸地向後挪動。當先頭

部隊抵達這條道路最南端的村莊真興裡時,末尾的部隊還在北面中英里外的古土裡。

實際上,這次退卻還不如說是一次進攻,因爲每支部隊都必須克服優勢之敵,往回殺出

一條路,與真興裡的陸戰隊會合。這意味着,部隊需要經常發起進攻,奪取制高點,使敵炮

兵無法對沿途撤退的隊伍集中火力。在柳潭裡曲部隊很艱難地回到了長津水庫下端的夏古

裡。陸戰隊不得不從這裡殺出去,到水庫冰面上解救第7師“麥克利恩特遣隊”的殘存人

員,這支特遣隊被中國人的一次突然襲擊切成了兩半,幾乎被消滅掉。在這裡,第23步兵

團的小唐-弗思中校榮獲了“國會榮譽勳章”,他曾很英勇地解救一個裝有五百多傷員的車

隊,但爲此失去了失命。

在經過古土裡和真興裡往回撤的路上,陸戰隊同一些步兵和少數英國突擊隊員一起匍

匐,攀援,奮力奪路。他們摧毀路障,擊退道路兩側的進攻,攻佔沿途的山頭。陸戰隊航空

兵和第5航空隊不斷給他們以近距離空中支援,並空投了必需的補給物資。從夏古裡簡易機

場人有四千多名被打傷和嚴重凍傷的人員被空運到安全的地點。

十二月十一日,嚴峻的考驗結束了。史密斯將軍這支經過戰鬥考驗、凍得半死的堅強隊

伍仍然鬥志昂揚,擁有大部分裝備。他們在史密斯的帶領下進入興南附近橋頭堡地區的一個

環形防禦圈;只要有海軍和空軍的支援,他仍可以在那裡一直堅持下去。

十一月二十八日,在第10軍和第8集團軍指揮官在東京舉行的一次會議上,麥克阿瑟

答應沃克將軍,爲避免從東面被敵人迂迴包圍,他可以在認爲必要時自行撤退。第8集團軍

已遭到一次沉重的打擊。美第2師在清川江一帶損失嚴重,十一月底已宣佈失去戰鬥力,因

而撤到了南朝鮮進行整編補充。

現在,第8集團軍已撤過清川江。他們接着又從容不迫、秩序井然地繼續向南撤退。十

二月五月,沃克放棄了北朝鮮首都平壤,並撤離該地區。中國久已脫離接觸,看來不想馬上

追擊。也許這是因爲,中國人通常一次向部隊提供的補給僅夠幾天戰鬥之用。但是,中國人

仍保持以每天六英里左右的速度向前推進。他們自己的補給線現在越拉越長,並且毫無疑

問,不斷引起我虎視眈眈的空軍的注意。

第8集團軍正在向三八線撤退,第10軍則開始從興南周圍的橋頭堡陣地撤退。此時的

新聞報道或者至少是要聞簡報,給人的印象是聯合吃了大敗仗,而實際上,他們是在絕

對優勢之敵的不斷進攻之下實施了一次了不起的撤退,並且,由於進行了極其英勇的戰鬥,

尤其是美第l陸戰師和第2師,故而損失被減少到最低程度。

一路上,部隊遭到嚴重損失,尤其是南朝鮮第2軍。

有些部隊幾乎大部被殲。這些都是無可否認的。但是,十二月初,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將

軍親自調查在朝鮮的部隊時發覺,他們“沉着自信”,第8集團軍正出色地按計劃撤退,第

10軍正毫不慌亂地撤離橋頭堡地區。

海軍在興南乾得很出色,他們把整個第10軍及其裝備全部由海上運走。這件事儘管沒

有作爲頭條新聞刊登,但是,從敵人領土上撤出十萬零五千部隊,九萬一千名朝鮮難民,一

萬七千多各類車輛和幾十萬噸物資,這本身在軍事上就是不小的勝利。無法運載的裝備和補

給物資在岸灘上銷燬,所以什麼也沒有留給敵人。

另外也應該記住,爲了讓第8集團軍剩餘人員通過清川江面在那裡擔任守衛的美第3

師,雖遭重創,卻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重新在朝鮮中部投入戰鬥。第l陸戰師由朝鮮屋脊

往下奪路撤退時,至少遭到六個中國師的沉重打擊,但是也在不到三十天的時間就重新投入

了戰鬥。

儘管如此,這次失敗還是嚴重的,損失也是慘重的,尤其是,這次失敗和損失本來是可

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減輕的。現在回過頭去說,總司令在這方面或那方面失着,這個或那個

決定本不應保留,這項或那項命令根本不該下達等等,那是再容易不過了。也有人爭辯說,

如果麥克阿瑟不被捆住手腳,獲准摧毀鴨綠江上的橋樑並轟炸敵滿洲的基地,則整個結局也

許會比現在好一些。但是,我認爲追究責任沒有多大益處,除非這樣做能夠幫助我們的國家

及其領導人在今後避免犯同類錯誤。

如前所述,麥克阿瑟急切地要完成受領的亦即他自己請求的任務——消滅半島上全部敵

對的武裝力量,這是很好理解的。不應把過多的責任推到他的上級和同僚身上;由於取得了

仁川登陸這一輝煌的勝利,這些人不願意對麥克阿瑟作出的判斷乃至拿軍隊冒險的明顯做法

提出疑問。

麥克阿瑟無疑是我們最偉大的將軍之一,而遠不是一個普通的軍界人物。

但是,麥克阿瑟身上那種很典型的人類的弱點(這說明他是一個人,而不是半仙)似乎

有時顯得過於突出了。沒有一個軍事指揮官是不犯錯誤的,而且,許多指揮官也許在以往的

這個或那個場合犯過使我們民族付出過很大代價的錯誤——任何無謂的犧牲都是極高的代

價,儘管如此,承擔犯錯誤的責任,井實事求是地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仍然是一個軍人的

職責。麥克阿瑟卻拒絕這樣做。可是任何人都清楚,我們的部隊所以不顧後果地分散部署在

朝鮮全境,主要原因就在於麥克阿瑟對中國人大規模介入的越來越多的證據採取了拒不承認

的態度。

也許,麥克阿瑟明顯採取的如下看法有某些道理。他認爲:中國是紙老虎,中國在無線

電廣播裡的警告是訛詐恫嚇,甚至少數志願軍的出現也是那種訛詐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

倘若一個人不是被榮譽迷住了心竅,他怎麼能對詳細的情報和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堅持錯誤的

理解呢?實際情況是:抓到了大量顯然屬於軍隊戰鬥序列中某些部隊的中國俘虜;一個

美軍團戰鬥隊遭到極其沉重的打擊;一個南朝鮮師幾乎被殲滅。麥克阿瑟的部隊兵力過於單

薄,補給過於缺乏,即使抵達鴨綠江和圖們江也無法抗擊已知在那裡集結着的大量敵軍並守

住鴨綠江、圖們江一線。這個司令官怎麼就看不到這些情況呢?後來有人替他辯解,如果讓

他放手轟炸滿洲基地,他的兵力本來是夠用的。是不是這種情況,根本無法肯定。即便如

此,可他在進攻開始前就已經知道是不會准許他冒全面戰爭的危險去轟炸那些基地的。而

且,他本來也不難弄清范登堡的觀點:如果我們這樣將戰爭擴大到中國,迫使其空軍(而且

可能還有部分蘇俄空軍)參戰,那麼,我方空軍就會因戰鬥損失和自然消耗而削弱到需要兩

年時間方能恢復的程度。

在此期間,我們在世界其他地區承擔的義務也就無法履行了。

一些評論家已經忘記,某些不成文的協議使我們在朝鮮和日本的機場避免了中國人的攻

擊,這樣,我們纔在朝鮮享有幾乎是絕對的制空權。所以,我們也有自己的“特殊庇護

所”,否則,朝鮮戰爭的情況會悲慘得多。

事實上,朝鮮戰爭充分說明,幻想單靠空軍“切斷”敵人的補給線是十分錯誤的。我們

在北朝鮮戰場上空幾乎未遭抵抗,而且,除地面火力外,我們可以不受阻礙地攻擊敵補給

線。在頭一年,敵人甚至連防空火力還擊也沒有。

因此,我們確實摧毀了敵人許多沿途運送的裝備和補給物資,而且毋庸置疑,使敵人遭

到沉重的打擊,在生命財產上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可是,敵人在地面依舊很強大,而我們又

不得不同他們在那裡作戰,敵部隊並未遭到損失,仍然控制着關鍵的地形地物。

那些遠離戰場的人總是想借助海上封鎖和飽和轟炸這類省錢、省力的辦法解決問題。但

是,打過仗的人都知道,海空軍固然很重要,但只有地面戰鬥才能消滅敵武裝力量——當

然,用核武器進行毀滅性的攻擊則另當別論。

在北朝鮮這樣荒涼的國家或者在叢林國家,“卡斷”補給線這類事情根本無法做到。而

且,在敵士兵自給自足的情況下(譬如在亞洲,他們將自己的補給和武器背在身上,並且能

在夜間運動或者在白天沿空中發現不了的人行小徑穿行),如果認爲扔炸彈就可把敵人打

敗,那是癡心妄想。即使能通過不停的轟炸迫使他們老實一段時間,要想征服他們並使他們

屈服,還得在地面上同他們進行面對面的戰鬥。

當然,還有這樣一些人,主張在即將出現僵持局面時立即使用核武器,聲稱要把敵人國

土化爲灰燼,“迫使敵人回到石器時代”。如果是爲了進行報復,或者說爲了國家的生存,

這樣做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不是爲了最根本的原因而主動使用核武器,那就完全是另一回

事了。

現在,讓我們再回到朝鮮問題上。分析麥克阿瑟無視預示着災難的各種跡象、堅持向鴨

綠江推進的頑固做法時,我不得不認爲,這同卡斯特在小大霍思河一帶的做法如出一轍,指

揮官卡斯特剛愎自用,當時聽不進一點意見。說麥克阿瑟不知道存在中國部隊或不瞭解中國

部隊的能力,是根本站不住腳的。爲獲准摧毀鴨綠江橋樑和轟炸滿洲基地,麥克阿瑟自己就

曾提醒參謀長聯席會議,鴨綠江一帶的中國部隊“很可能使我的部隊遭到覆滅”。說麥克阿

瑟不瞭解地形造成的困難,也是沒有根據的。這種地形使我軍在北朝鮮被隔離開來的兩支部

隊無法相互支援。儘管麥克阿瑟早先就提議,將朝鮮蜂腰部連成一條鞏固的防線,而且,被

他置於總部直接指揮之下的第10軍一度還打算向西進攻,以解除第8集團軍右翼受到的壓

力,但是,恰恰是麥克阿瑟自己在中國人的介入再也不能否認時爭辯說,他無法使第8集團

軍和第10軍橫穿北朝鮮達成會合。

第8集團軍和第10軍遭到中國人沉重打擊之後,參謀長聯席會議曾建議麥克阿瑟將兩

軍會合,以便封閉兩軍之間的間隙,並建立一道綿亙的防線。但是,麥克阿瑟堅決反對。他

把那些本來完全可以用來反對他向鴨綠江猛衝的全部理由拿來爲自己所用。這些理由是:他

的部隊兵力太少,無法照顧這樣寬大的正面;距離拉得太長,無法靠嚴個港口向兩支部隊提

供補給;將半島一分爲二的太白山脈無法逾越等等。

十二月三日,他通知參謀長聯席會議:除非馬上採取積極的行動(以便支持他的部隊或

在其他地區箝制敵人),否則,指望取得勝利“是沒有根據的,而且可以認爲,這樣不斷地

消耗下去可能最終會導致毀滅”。某些批評他的人曾私下議論,麥克阿瑟曾希望把我們置於

一種只有進攻中國大陸才能挽救局勢的境地,以迫使政府同意採取行動。我以爲這種猜測是

沒有道理的。我傾向於認爲,由於麥克阿瑟眼看勝利在望,而且認定紅色中國是隻紙老虎,

因而他只相信自己,聽不進任何意見和勸告。就在幾個月之前,他剛剛贏得了一場一比五千

的賭博。現在,他還想再來一次,不過這次的賭注下得更大一些。

我以爲,最後還有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就是麥克阿瑟動輒壓制批評他的人,斥責他們根

本“不懂得東方人的思想”,而他自己在判斷敵人意圖時,卻完全誤入歧途。

當然,我作這些評論有如下的有利條件。我能夠回顧並分析一九五O年十一月下旬和十

二月初那些艱難的日子裡所發生的事情的經過,麗這一點其他人是辦不到的。即使在我同少

數幾個認爲部隊被危險地分散開來的人都感到不安時,即使在我因參謀長聯席會議不願直接

向麥克阿瑟下達命令而幾乎按捺不住時,我對麥克阿瑟的能力、勇氣和卓越的戰術素養也還

是深表欽佩的。我最初認識他是在本世紀二十年代。那時,我是西點軍校的一個年輕上尉,

他是該校的校長。自那時起,我就很敬佩他的領導能力,他的敏捷的思想和他那立即抓住問

題的要害並迅速加以說明、以致反應最遲鈍的人也能弄懂的能力。不管麥克阿瑟有什麼弱

點,他都堪稱是一位偉大的軍人,偉大的政治家和勇敢的領導者,在命運突然決定我將在朝

鮮直接歸他指揮時,我爲有機會再度與我有幸結識的這位不可多得的天才共事而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