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朱元璋:我有上中下三策

楚禎看向李清照,還沒說話,她就連忙搖頭,表示自己不敢說玄武門之事。

她有點怕現在的秦王。

楚禎看向李世民,笑說道:“那我就把我記得的說出來,有遺漏的再由李小娘子補充。”

李世民默默點頭。

端坐在沙發上,準備聆聽史書上那場,他親自參與的人倫禍事。

“打完王世充與竇建德後,秦王因功勞太大,被李淵封爲天策上將,位在王公之上。

李建成太子之位被威脅,於是聯手齊王李元吉,對抗秦王。

經過收買、爭鬥、暗殺、下毒、蓄積東宮衛士、部下叛亂、欲更易太子、後宮讒言離間、驅逐秦王府幕僚、天相變化、李元吉進言殺秦王等一系列事情,李建成與秦王勢如水火。”

楚禎在這裡停頓。

林黛玉悄悄看了一眼李世民,見他神情沉默着,卻沒有開口詢問這些事情的詳細經過。

李清照讀過了新舊唐書。

可如今聽楚郎君列出這些事情,只覺得長安城烏雲密佈,天翻地覆的殺機滾滾而來,遠比從頭到尾詳細講述經過更使人驚悚。

想必秦王此刻心裡,也是驚駭交加吧?

特別是收尾一句:

李元吉進言殺秦王。

蘊含了多少殺機?

此刻,朱元璋和李世民一樣沉默。

楚禎再說道:“借突厥南下的機會,齊王李元吉領軍出戰,欲要調走秦王府將領尉遲恭、秦瓊、程咬金等人,在出徵前將他們,以及秦王,都殺了。”

李世民擡頭看來,眉頭深深皺緊。

楚禎最後說道:“秦王得知消息後,終於下定決心,於是便有了玄武門之變。”

這就是簡略版的玄武門。

楚禎不需要說怎麼探知消息,怎麼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對這些事情比史官熟悉太多了——包括楚禎和新舊唐書史官。

但想了想後,楚禎還是問他:“二郎對哪裡有疑問的?”

幾人都看過來。

“……足矣。”

李世民的聲音乾澀,像是有千鈞重負,話語艱難。

楚禎看向朱元璋,給他示意,你不是敬佩唐太宗嗎?現在可以說話了。

朱元璋看到了,卻沒開口。

半晌。

李世民平復心情,看向楚禎問道:“我欲要避開此禍,楚先生有何建議?”

楚禎無奈一笑,“二郎你太看得起我了,我能給的建議,在史書裡全都有!”

意思是,他給不出建議來。

李清照和林黛玉掩嘴笑着,他真是毫不避諱談及自己缺點。

“請教洪武帝。”

李世民對朱元璋拱手行禮。

朱元璋笑了起來:“我能想到的,有上中下三策。”

李世民,楚禎四人洗耳恭聽。

到底是洪武大帝。

“玄武門之變,說到底是打天下的將領,與唐高……與李淵、李建成等長安君臣的爭端。”

朱元璋看向李世民:“天下是你帶着將領打下來,大唐將士皆聽你的號令去打仗。

長安君臣固然也有功勞,但在上戰場的將士看來,他們應該得封公侯之位,而非只是你秦王府下將士!”

天下就那麼大。

功臣也只能那麼多。

李淵要封功臣,李建成想要坐穩太子之位,也要封賞太子府的人。

秦王府將領更不必說。

三方,或者說兩方勢力匯聚長安城,註定會摩擦不斷,以致你死我活。

“你不想父子兵戎相見,朕能理解!”

朱元璋心情是複雜的。

他欣賞史書中的唐太宗,但他的選擇,卻與李淵相似。

立長,不立賢。

當然,他不是李淵,他能打仗,也沒有李世民這樣的兒子,朱標不是李建成。

朱元璋說道:“上策,驅散秦王府幕僚與將領,讓他們在外爲官,你則是閉門不出,謝絕訪客,不上朝,非李淵親自請,或戰事緊急,你不再領兵出征。”

“這是上策?”

楚禎沒有什麼顧忌,幫二郎問道:“這不是自斷手腳嗎?”

“非如此,不能讓皇帝安心。”

朱元璋解釋說:”如今功高震主已成事實,那便讓你父親知道你不會謀反,要做就做到底,散了秦王府衆將,不結交朝中臣子,不關心軍國大事。”

李世民沉思着,他聽出洪武帝的意思,是讓他隱忍低調。

楚禎實在不認爲這是上策。

林黛玉小聲道:“以君臣、孝心看來,這的確倒是上策。”

很明顯,林妹妹也在吐槽這計策。

但也一語點破爲什麼朱元璋把它列爲上策。

他是君。

屁股天生是歪的!

楚禎哈哈笑,不再有疑問了。

朱元璋再說道:“中策,乃是你領軍出長安,巡防邊疆、防備突厥,或找準時機去洛陽。

但不管去哪,一旦出去就不能再回長安,你父親叫你也不能回,若要回,帶上你的兵再回去。”

楚禎只能說好傢伙。

加強版靖難之役,加強版清君側,史書可重重記上一筆!

“天下二分,實非我願。”

李世民如此評價中策。

他即便不謀反,可他的子孫繼承王爵之位後,必然也會與長安不合,到那時雙方征伐,天下仍會戰亂四起。

“請問下策。”李世民問朱元璋道。

“下策最簡單。”

朱元璋隨口就說:“你找個機會裝瘋賣傻,時而癲狂時而正常,裝個十幾年,等你父親崩了後,你再決定怎麼做。”

李世民主要爲了避開父親李淵。

至於李建成,倒是次要的。

“裝傻十幾年,真狠。”

楚禎嘆氣搖頭。

朱元璋道:“裝病也成,但難度大些。”

畢竟李世民身強體壯。

見秦王神態好了許多,李清照笑道:“野史裡有不少裝瘋以避禍的人,真真假假也未曾可知。裝病倒是的確有,例如司馬懿。”

若是李世民靠裝傻矇混過去,史書也不會記載,頂多說一句“秦王有恙”。

或者春秋筆法,說李淵死後,李世民突然病好,人也不傻了,是上天讓他當天子。

李世民給朱元璋行禮道謝,笑道:“此三策中,上策爲佳。但我得留一些將領在府內,再留無忌、玄齡、如晦三人。”

這些人足以保證他的安全,且能謀劃,應對長安局勢。

朱元璋沒有意外,說道:“我猜你也是選上策,若是出外就藩,不到三年你父親就寢食難安,到那時你還是得回去,除非背上不孝的罵名。”

李世民點頭,認可這推斷。

玄武門聊完。

楚禎看到他臉上很明顯如釋重負的神情。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承擔的心理壓力,比朱棣靖難之役更多幾分。

玄武門之變前夜,秦王府幕僚仍在討論和猶豫,以致於要靠占卜來決定。

李世民在戰場上如此果決,卻要看占卜來決定自己命運,可想而知當時他的心境如何。

朱棣的靖難之役也很艱難,但他心理壓力小很多,逃回北平府後立刻開始備戰侄子朱允炆。

民間關於尉遲恭、秦瓊兩位門神的傳說,是有跡可循的。

第3章 奪地圖洪武大帝第70章 李密敗者有三第41章 司禮太監,內閣首輔第100章 咱平常用的吃飯碗,也值錢?第302章 士氣如龍第104章 長安歲一年(中)第259章 太宗見太宗第190章 洪武,賢后,太子,燕王第32章 紫禁城第一顆荔枝第302章 士氣如龍第208章 警幻仙姑之妹第61章 文官,科舉,沈萬三第220章 再一次四人聚會第314章 李清照:我成大太太了第59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43章 表姐夫蔡京,表妹夫秦檜第397章 慶中秋孽緣生孽情第124章 帝皇家事第117章 封宜妃,加封鳳藻宮尚書,賜延祺宮第255章 昆明池殺秦王第218章 天文地理第61章 文官,科舉,沈萬三第360章 壞了,我成臥龍了!第37章 李世民在長安第377章 李宮裁赴宴神仙府第354章 吾願效仿世祖,再立大漢!第367章 贈妙玉喜糖第400章 清照黛玉遊長安(下)第211章 長孫氏,陰氏,楊氏第256章 玄武門之變從玄武門起第85章 你那是什麼神仙?第85章 你那是什麼神仙?第407章 情天情海幻情身第188章 賈家家宴,楚神仙未婚第366章 妙玉牌奶茶第304章 元璋,國瑞第310章 絳珠仙子買菜圖第389章 妙玉牌月餅第293章 大明不能亡!第249章 朱勔案第392章 慶中秋甄家被抄第352章 赴宴第404章 櫳翠庵楚禎品茶第103章 長安歲一年(上)第343章 瀟湘館打仗了第296章 楚太太第353章 許田圍獵,桃園結義第290章 朱允炆:四叔吃飯沒?第165章 林妹妹二送湯圓第333章 皇權沒有永恆第67章 宰相的最後一天第256章 玄武門之變從玄武門起第229章 平梁王第164章 甄英蓮重逢生母第328章 太子朱棣第347章 曹操好人妻第172章 史官楚禎穿越前的準備第99章 殺盡江南萬兵第305章 朱元璋:你們城牆掛我牌位?第118章 春分了,該削藩了第27章 林妹妹的腳好小第207章 秦氏兼美,字可卿第39章 隆慶開海,白銀三100000000二第305章 朱元璋:你們城牆掛我牌位?第165章 林妹妹二送湯圓第311章 暖閣脈脈情第99章 殺盡江南萬兵第303章 爹,你有年號了第32章 紫禁城第一顆荔枝第140章 立科學,廢儒家,唯有楚真君能辦到第46章 楚郎君答應我一件事第258章 密謀第236章 仙官下界,大赦天下第94章 誰可爲古一帝?第198章 大爺好俊的指法!第63章 正式史官第119章 削藩,北平第68章 士大夫第269章 電臺到貨第183章 登徒子楚郎君第280章 見蘇軾第336章 孔明醒來否?第392章 慶中秋甄家被抄第275章 最後的秦王宴第297章 冬日蔬菜宴第344章 家有一女,名喚黛玉第78章 林黛玉初進榮國府(上)第195章 給宋徽宗當頭一棒第23章 大家閨秀第9章 落筆改史第44章 趙佶他沒那個實力!第219章 賣報的第3章 奪地圖洪武大帝第21章 林妹妹好詩第5章 北宋李小娘子第219章 賣報的第88章 半路殺出個李世民第145章 大明海軍,鳥糞石第192章 天下學問,不只有儒家第59章 大明中央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