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慘烈戰鬥

斯特林也清楚克里木半島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在給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增兵,在開戰五天之後,彼列克普地峽正面的紅聯軍部隊已經從一個集團軍增加到了四個,坦克團也從六個增加到十六個,紅聯軍可謂精銳盡出。

紅聯軍如此強盛的大軍發動進攻,對防守一方造成的傷亡是很大的,但此時堅守在陣地上的,已經不是傘兵師的華蘭戰士了。大戰進行了一晝夜之後,羅剎復國軍的倭族僱傭軍六個師抵達了戰場。

這六個師尚未投入過戰鬥,齊裝滿員鬥志高昂,在他們抵達之後立刻充斥到第一線,替換下了堅守一晝夜的華蘭傘兵。彭清宗和顧祝同是帶着一種異樣的心情撤下陣地的。兩人在傘兵師多年,昔日偷襲夷州島等對倭戰役也打了不少,與倭兵拼刺刀都有過幾次,對於他們來說倭人就是敵人,沒有任何例外。

今天這個根深蒂固的概念卻遭到了顛覆,傘兵師在面對強敵的時候,居然得到了倭人的救援。與兩人的異樣心情不同,這些在倭國陸軍士官學校整訓多年的老兵,已經變成了徹徹底底的戰爭機器,他們的腦海裡只有對上級的服從。

當這支部隊編入到羅剎復國軍的序列,直接受到華蘭將軍的指揮,他們就轉變了自己效忠的目標,此時面對撤下陣地的華蘭傘兵竟然沒有任何尷尬的表情。在他們看來,只要有效忠對象,就要全力以赴的戰鬥。既然天皇已經認可,他們就會全力作戰,至於幫助的對象是否以前的死敵,這並不在低級士兵的考慮範圍之內。

這個時代倭國受到華蘭國巨大的軍事壓力,軍事工業的建設比原本歷史上發展加快了許多,至少在二十年代,武器裝備並不比西大陸諸強差多少。反觀紅聯國因爲遭到華蘭國的連番打擊,聲勢卻比歷史上小了許多,此消彼長之下,雙方的武器竟然打了個旗鼓相當。

倭軍的一百五十五毫米榴彈炮與紅聯軍的一百五十二毫米榴彈炮對轟,八四式坦克與t18坦克戰場對決,紅聯軍士兵端着莫甘納辛步槍與倭軍的三八式步槍刺刀見紅,雙方都是不顧一切的打法,傷亡在直線上升,陣地卻一寸也沒有易手。

看着那些比普通華蘭士兵低矮許多的士兵,圖哈切夫斯基元帥自然知道他們來自哪裡。對於倭軍不怕死的作戰風格,他也是久聞其名的,沒想到今天真的交手,仍然令人如此震撼。

紅聯軍是爲了主義,爲了避開政委黑洞洞的槍口而奮勇殺敵,倭軍卻是爲了天皇,認爲死後可以迴歸天照大神的懷抱。雙方雖然說法不同,卻都是近似於宗教信仰般的執着熱情,他們的鬥志異乎尋常的高。屍體堆滿了陣地,有倭兵的也有紅聯兵的,到了最後倭軍士兵竟然將屍體摞起來,當做步兵掩體使用。

仗打到這個份上,紅聯軍勝利的希望已經十分渺茫,根據圖哈切夫斯基的推斷克里木半島的抵抗力量也快要被蕩平了。紅聯國失去這塊戰略要地已成定局,現在要想的是如何保住剩下的國土。

圖哈切夫斯基立刻給斯特林打報告,說明了當前的局勢,同時表示應該立刻將部隊轉入防守,準備抵抗華蘭軍可能的反撲。但是斯特林卻不同意,在世界大戰中,羅剎帝國被西特軍打得一潰千里,丟掉了東方的出海口不說,還喪失了全部東大陸和中大陸的領土,幾乎將過去四百年間的侵略成果丟失了大半,讓繼承其家業的紅聯國縮水不少。

如今的紅聯國北方是冰天雪地的世界,北冰洋上的港口每年只有兩三個月能夠依靠破冰船使用,西面的波羅的海被丹麥和挪威卡着喉嚨,隨時都有被掐斷的威脅,而且那裡同樣有冰凍期,每年至少有三四個月無法行船。

黑海的幾個港口是紅聯國唯一能夠全年使用的,儘管有斯曼共和國卡住達達尼爾海峽,但至少民船能夠隨意通行。如果失去了克里木半島,黑海的大門就關閉了,紅聯國只要對華蘭國有所異動,南方的港口就會被封死,國家經濟將受到嚴重損害,這是斯特林不想見到的。

南方的出海口,關乎紅聯國的對外貿易,是絕對不能失去的。因此斯特林並未聽取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意見,不但要求他加強攻勢,務必奪回克里木半島,同時還大規模增兵南方,希望能夠打垮入侵的華蘭軍。

可惜斯特林的命令尚未發出,就接到了東部的消息,羅剎復國軍和華蘭軍再次集結兵力,似乎有向莫斯科進軍的意思。斯特林被嚇壞了,計劃投入南方戰場的兵力被他截留,用於莫斯科的防守,圖哈切夫斯基自然就沒有援軍了。

好在圖哈切夫斯基元帥也沒有指望援軍,自從當年斯特林和伏羅希洛夫從中作梗,讓自己兵敗華沙之後,他就一肚子的怨氣,同時對這兩個人的指揮也極爲反感,這次斯特林要求繼續進攻,同時不給任何援軍,他自然是反對的。

如今斯特林已經貴爲布黨總書記,擁有國家的最高權力,他自然是不能硬頂的,但私下裡不予理睬還是可以的。在接到斯特拉的命令之後,圖哈切夫斯基並未遵從,而是紮紮實實的開始修築防禦工事,打算藉助彼列克普地峽的地勢,修建一條堅固的防線,以防止華蘭軍通過這個地區向紅聯國腹地發動進攻。

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眼光很準,在完全掌控了克里木半島之後,宋哲元真的打算以此爲基地,向紅聯國繼續發動進攻。倭族僱傭軍的兩個師被作爲先鋒,首先向紅聯國的防線發起進攻。以重型火炮進行密集轟擊,倭軍使用了一戰時期的彈幕徐進戰術,向紅聯軍發起了進攻。

紅聯軍也不甘示弱,他們在以重型火炮進行反擊的同時,以大量機槍火力封鎖了地峽出口處,結果倭軍遭受了巨大損失。見到紅聯軍有準備,宋哲元這才作罷,此時恰巧趙守宏發來了命令,要求各條戰線轉入防守,暫停對紅聯國的軍事行動。

, !

第三百二十章 行使職權的彈劾第六百零二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七十九章 出兵救人第六百五十七章 布黨籌謀第五十三章 洗腦舵把子第五百零三章 最後一人第七百六十二章 參戰軍的轉變第五百七十章 強國外交第四百五十八章 良弼的能力第三百零二章 歸隱的利弊第五百六十章 再會鬆坡第九百八十九章 醫院巧遇第四百零四章 掌控光海城第三百五十章 古寧伊族叛亂第四十章 人民的力量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傭兵突破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海口的重要性第九百六十四章 前線空襲第六百零四章 搶先一步第一百八十二章 舌戰軍營第二百一十九章 帝后皆崩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登報聲明第九百四十一章 巴黎商業談判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進攻芝加哥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一個陷阱第一百章 汽車製造人才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空襲莫爾斯比港第四十章 人民的力量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海軍劣勢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推波助瀾第一百六十二章 山寨敵襲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汽車上的討論第二百六十九章 圍攻炮臺第四百四十一章 改變計劃第一千零七十章 內部騷亂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份大禮第八百四十一章 噩耗傳來第九百六十一章 空中亂戰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VT5型坦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國民軍的潰敗第一千零十五章 倭軍增兵第七百一十二章 參戰軍登陸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佬退黨第三百六十七章 登船離開第六百三十三章 羅剎騷亂第九百五十四章 空中編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神兵天降第六章 路遇變故第九百五十章 電視演講第八百五十三章 海南求援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海上圍獵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返回蜀都第五百三十七章 卡式錄音機第二百二十章 貶官爲民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海上圍獵第四百七十章 陳說厲害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核動力潛艇第三百六十三章 起義計劃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路公司代表第二百五十章 孤立政策第九百七十七章 輕鬆取勝第四十四章 宴席間的試探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軍隊改編第二百一十五章 固執的毛瑟第四百六十章 回國的海圻號第七百八十四章 攻克後勤基地第六百三十一章 獨力支撐第四百七十九章 制定新法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集體擁護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各國插手第六百二十九章 卑鄙的倭國第九十九章 啓發和引導第九百五十章 電視演講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軍政不和第九百八十四章 疆南戰事第八百五十五章 堅守貴港第八百一十四章 失蹤的龍濟光第四百五十八章 良弼的能力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兩棲作戰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入茶館第七十九章 袁隗的禮遇第七百五十九章 秘密潛入第一千章 控位射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機器老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食堂排隊第七十九章 袁隗的禮遇第六百九十七章 定居申請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軍備控制第二百五十八章 進入太空醫院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各省規劃第二十五章 營地訓話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大火焚城第八百一十七章 巴黎和會第七百四十三章 內外夾攻第一百一十三章 造艦的誘惑第七百六十七章 主動出兵第八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要求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請求支援第八十章 初見詹佑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