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興旺的杭州

發覺鎮南關的防禦越來越堅挺,西諾少將才不得不選擇了後撤。在失去最初進攻的銳氣之後,高盧軍只好就地防守,等到北方的倭軍有所突破再進行配合。倭國和高盧國都打着讓對方先做出突破的想法,因此南北兩個方向上暫時都陷入了沉寂。西部特區、倭國和高盧國之間都並未宣戰,雙方陷入了一種不戰不和的尷尬狀態。

北薊省和粵西省的邊境都保持着重兵防守的高度戒備狀態,看似寧靜祥和似乎和平又回到了人間,但在華蘭國東部地區卻是一片血雨腥風。在藉助文海艦事件,將所有華蘭共社黨實力清除出軍隊之後,蔣瑞元終於露出了他擇人而噬的獠牙。

早在文海艦事件以後,爲了掌控新進控制的地區,粵東軍政府將整個政府總部都搬到了漢夏,並開始將軍政府轉變爲民主政府。看似國大黨的民主共和思想即將達成,革命似乎快要成功了,但實際上這只是蔣瑞元麻痹國大黨左派和共社黨的煙幕彈而已。將那些革命元老都送到遙遠的漢夏,蔣瑞元就再也沒有能掣肘的勢力,他自己則在粵東加強對軍隊的掌握,同時開始積極準備策劃一場**。

孫文海死後,蔣瑞元就實行了棄紅聯倭的政策,開始與倭國政府進行接觸。能挖華蘭國的牆角,對於已經被西部特區壓得有些翻不過身來的倭國來說,就是一場及時雨。在蔣瑞元主動聯繫之後,倭國海相財部彪甚至親自前來華蘭國,與蔣瑞元進行了秘密會談。

爲了得到倭國的大力支持,蔣瑞元完全喪失了人性國格,他甚至主動提出:“我理解冥北和倭國在政治、經濟上的重大關係,倭國人在倭羅戰爭中留過血,有感情上的問題,我認爲冥北問題,必須特殊考慮。我欣賞幣原外相的演說,如果倭國正確評價我們的主義和鬥爭,我願意與倭國握手言和。”

兩人密談後不久,蔣瑞元有向倭國駐杭州總領事江戶千太郎表示願意重新考慮兩國的衝突,甚至恢復因爲華倭戰爭,被原華蘭政府收回的倭國在華蘭國各種權益,甚至連尚未付清的庚子賠款也願意繼續支付。

憑藉着蔣瑞元出具的書面保證,倭國通過正金銀行爲蔣瑞元支付了大量貸款。這些錢就存在倭國正金銀行之中,任憑蔣瑞元隨時提取。有了這筆巨資,蔣瑞元開始招兵買馬,收買各方統兵大員,匯聚大量國大黨右派隨時準備動手。

進入1927年4月之後,蔣瑞元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隨時準備動手。萬事具備只欠東風,而這個東風很快就來了。突破口很快被選在了寧海省杭州城,在華蘭民國建立之後,趙守宏開始依託光海城這個出海口,輸出中川省越來越多的工業產品。

儘管後來西部特區在亞丁灣和齋尼洋、在果敢省都有了新的港口,但因爲工業能力的成倍增加,加上龍江航運的成本低廉,光海城還是越來越繁華了。依靠經濟的輻射作用,距離光海城只有數百公里的杭州城因爲地理優勢,很快就發展了起來。

原本杭州城雖然也算繁華,但憑藉的是其桑蠶織造能力,但隨着倭國生絲產業的瘋狂擴張,幾家倭國大公司很快依靠價格上的不正當競爭,吞併了杭州附近大部分絲織產業,造成華蘭國內生絲產量大減。

趙守宏雖然進行了反擊,以尼龍代替生絲,讓倭國的經濟出現了不小動盪,但也徹底毀滅了杭州的生絲業。如果按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杭州城會慢慢的沉淪下去,但勤勞的杭州人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因爲光海城被打造成西部特區的物資集散地,大量進出口貨物都在這裡流通,這其中有許多都是發往國內各地的。可是西部特區進出比較嚴格,許多商人都被拒之門外,眼看着光海城無數的貨物難以購入。一些頭腦靈活的商人就此發現了商機,他們擁有進入西部特區的商業特許權,所以能夠從光海城近乎不限量的購買各種國內急需商品。

他們也不進行遠途運輸,爲了節約運輸成本,他們乾脆就在靠近特區的杭州城內進行售賣。這些產品比西大陸的此類產品質量更優,價格又因爲華蘭國低廉的勞動力以及較短的運輸路途而降低了幾乎一半,所以商品非常搶手。

因爲這些商業活動的出現,杭州城慢慢又繁榮了起來。勤勞的杭州人趕快在城內建設大量物資集散市場和客棧等服務行業,吸引更多的商人到此經商。後來光海城的光明集團公司的業務逐步擴大,也開始將下游產業釋放到民間,而給光明集團公司做配件也成了非常賺錢的業務。

杭州城的居民又很快發現了商機,很快在杭州附近地區就建立起大量小工廠。這些因爲商貿而有了錢的杭州人,開始將資金投入到工廠中,利用本地更加廉價的勞動力,爲光明集團公司生產一些並不重要的小配件。

這些東西雖然利潤不高,但勝在光明集團公司需求量極大,而且從不向下游企業押款,都是貨到付款的良好信譽,這讓小工廠興盛了起來。到了1927年的時候,杭州城內外已經建立起超過千家小工廠,成了西部特區之外,爲光明集團公司做代工的最大產業基地。

工業的繁榮造就了大量產業工人,發展了十幾年以後,這裡的產業工人已經超過了十萬人。正是依靠這些工人的存在,讓華蘭共社黨有了發展的溫牀。資本家殘酷剝削工人的行爲,將他們推向了積極投身革命的行列之中。在北伐軍進攻直系之後,這裡的工人組織也積極響應,在華蘭共社黨的帶領下,他們破壞後方交通樞紐,燒燬糧食和彈藥倉庫,給予直系軍隊以重大打擊。

在北伐軍攻入寧江省之後,杭州城的工人甚至發動了武裝起義,響應北伐軍的進入。可以說在全國所有大城市中,杭州城內華蘭共社黨的基礎是最好的,這裡黨組織也是最爲完備的,各個工廠甚至組建有工人糾察隊,以應付軍閥部隊可能的反撲。

, !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民情高漲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艦炮轟擊第五百六十三章 南北混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蘭芳海軍第九百三十八章 產品的優勢第四百三十八章 羅剎異動第六百三十五章 倭國間諜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出擊那霸港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緊急迎戰第八十八章 修築水電站第七百三十八章 匍匐前進第一千一百章 戰況膠着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排隊起飛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克焦山炮臺第八十八章 修築水電站第一百零六章 艦隊司令程璧光第五百章 民兵的決心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自投羅網第八百二十五章 凱末爾的謀劃第四百二十四章 國體之爭第二百二十八章 內河炮艇第二百一十四章 新式炮彈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南大陸的烽煙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行進間空襲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血戰阿拉曼第七百四十章 摧毀炮兵第八百二十三章 飛機設計局第五十三章 洗腦舵把子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朝貢制度第六百七十九章 領土與殖民地的區別第六百四十六章 老者的回憶第八百九十五章 無線輸電第三百一十一章 兩個錦囊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落後的坦克旅第十章 美味川菜第一百一十九章 支援果敢的構想第一百零六章 艦隊司令程璧光第一千零二章 緊急迫降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燃燒吧,白磷彈第二百一十五章 固執的毛瑟第九百六十八章 集成電路第三百九十三章 勸降軍艦第五百三十七章 卡式錄音機第二百八十九章 當街劫囚第五百四十二章 直接宣戰第九百零一章 別無選擇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早上的報紙第四百六十八章 洋行的怨念第六百五十七章 布黨籌謀第九百九十八章 處處截殺第四百七十四章 謝明爵的手段第六百八十七章 催繳欠款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壓倒性消耗戰第六百章 西線激戰第四百零二章 列強動向第六百八十四章 撤出的條件第四百零三章 伏擊倭軍第一百五十九章 攻克犍爲第八百六十七章 皖系煙消第九章 初見趙爾豐第五百六十七章 死守陣地第六百八十一章 張勳入城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佬退黨第四百八十九章 栽贓嫁禍第五百四十三章 四發轟炸機第六百三十八章 艦隊遭遇第七百六十九章 阿拉伯省第五百七十九章 懦弱的楊春榮第四十八章 透露消息第八百一十九章 造艦進度第九百九十三章 任務失敗一百零七章 艱難的海軍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撒倭元第四百五十章 轟炸先驅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張學良和郭鬆齡第一百零二章 工廠搬家第一百一十一章 特色早餐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轉槍口第三百八十四章 回絕上諭第五百一十三章 接收來的新軍艦第五百一十一章 出兵高原省第八百六十九章 殘破的慕尼黑第九十一章 慶那公司第七百三十三章 蕩平北澳第三十七章 蠢蠢欲動第五百九十八章 建立特區第四百七十章 陳說厲害第五百九十五章 南苑航校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空降開羅第三百六十七章 登船離開第二百六十七章 雨林伏擊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抵制倭貨第一百九十三章 好萊塢財團第三百七十九章 意外狀況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伏兵破敵第四百七十九章 制定新法第一百六十一章 山谷伏擊第四百九十一章 高原省亂局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兩難抉擇第六百一十八章 路遇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