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令七章 實業

荊州,隨着一應新購設備已安裝調試完畢,實現了最初級的機械生產。機器麪粉廠才一掛牌之後,就完全進入了滿負荷運作狀態。一方面軍政府從流民之中招募了不少不需要支付多少薪酬的低廉勞動力,另一方面,依託江漢平原跟兩湖豐富的糧食產出。經過改裝之後,機器麪粉廠可同時生產軍供、軍政府統購所需之土豆麪粉、各種雜糧麪粉;二來也能生產出小麥麪粉,並且麪粉廠的機器還有一定的豆油壓榨功能,只不過需要在經過技師的調試改裝,成本也會因此升高了許多,暫時沒人回去做那賠本買賣罷了!

麪粉廠的名字暫定爲荊州麪粉廠,目前的產能經過洋人技師調整之後估計,在原料充足的情況下,一個日夜可生產麪粉800包(約80噸)上下。不過考慮到兩湖多種植水稻,小麥卻需要自河南、安徽運來,加上即便是將每月統購的軍屬保障糧算入軍政府平均每日所能消耗掉的麪粉之中,一日消耗量也只有60到80包,加上鄂中五府的消耗,也不過剛剛過了250到300包,麪粉廠卻是存在着一定的開工不足。

好在之前在選擇跟德國人談條件的時候,李漢已經認真的考察過當地的市場了。以他們的機器來說吧,採用的乃是赫赫有名的歐洲工業巨頭西門子所生產的機器,雖說產能有些不足,不過比起市面上國內麪粉公司所採用的英制、日產、美國機器跟法國造,卻要先進不少,生產成本評估要比如今的國內麪粉巨頭--中興機械麪粉有限公司、茂興還要低廉兩成左右...加上中國古來都有‘民以食爲天之說’,歷史上民國實業之始可不就是開始於麪粉跟紡織兩大行業...以他的計算,在麪粉廠投入生產之後,每日可獲得收益約80兩至120兩左右,約盈利能過兩千兩,已經算是不錯了!

何況這麪粉廠雖然沒在跟荊州本地鄉紳、地主的協議之中寫入其可入股之公司名單中,但是他的目光卻沒有這麼短淺,區區一個麪粉廠還不在他的眼中...北邊京城那邊已經傳來消息了,他派過去的幾人已經盯上了目標一衆,並且摸準了對方的作息規律,就等選準了合適的機會,就要動手拿他...等到那些專業的人才來了之後,他的財政就能輕鬆了不少,到時候...莫要說一個麪粉廠了,只要那些地主、鄉紳們願意賣地,全送給他們也不是不行。

出於未雨綢繆的打算,在荊州麪粉廠投入使用的第二天,他便已經做好了準備,將整個工廠的機器成本略微加了一點水分之後摺合成了十四萬兩銀子,摺合約一千四百股,全在他手中。就等着荊州的一羣聞到腥味的鄉紳、地主上鉤...

不過比起這日後不需要他再多費神的麪粉廠,相比較之,軍政府費了好大的功夫才完成的另外兩大公司纔是他今天參觀的重點!

正是火柴跟肥皂!

千萬可別小看了這兩個並不起眼的小東西,在20世紀初的中國卻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遍觀肥皂製造,不要說鄂中一帶沒有類似產業,舉目整個兩湖之內都是第一家。火柴倒是有一家,正是曾經在京山與他有一面之緣的京山實業家---盲公家中產業,不過他那採用的技術乃是荷蘭上個世紀末的生產技術了,比起洋人來的確落後了不少,李漢也曾經買過兩盒他生產的火柴,經常出現火柴頭受潮,點不起來的情況。最終他才下定決心,由軍政府出面建立一家火柴廠。

火柴俗稱自來火,是太平天國以後才流傳入華的稀罕貨,最初產品全部來自歐洲,又以瑞典居多,甲午戰爭之後,日本輸入的火柴又佔據了近乎99%的份額。李漢穿越後第一個感覺生活不習慣的就是用火,要想起火非得耗去老半天的功夫,他帶來的那個打火機已經快要沒氣了,所以,平時若是煙癮犯了,還是要隨身帶上幾盒火柴的!

以國內現在的技術,打火機自然是沒能耐生產出來的。不過,打火機是造不出來的,但火柴便沒有那麼高不可攀。軍政府做過調查,進口火柴幾乎都是黃磷火柴,使用起來雖然性能不錯也容易着火,但由於黃磷含有劇毒,誤吞食一二火柴頭便有可能中毒,在各開放商埠每年都有無知國人因此而招致身亡的。除了誤吞食導致毒身亡外,製造過程也極爲有毒有害,根據德國技師透露的消息,此時西方各國的火柴工業在採取嚴格防範的措施之下依舊每年都有不少工人因爲黃磷引的職業病而死亡。倘若能製造出安全可靠的火柴,豈非是利潤豐厚的買賣?

製造火柴的技術並不複雜,說穿了關鍵就在物料和原料兩種。物料又分木材和紙張,前用來製造梗片,後用於糊盒包裝之用。根據經驗,制梗的木材以白楊木爲最佳,椴木、槿木、美楊又次之。而長江流域恰恰是白楊木的產地之一,雖然沒有黃河中下游分佈那麼廣,但是在各縣城、鄉鎮郊野也都能看到成片的白楊樹林。

於是物料問題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到了解決。

原料是火柴製造根本,尤其是火柴頭上面的藥料更是生產的核心技術所在。李漢的化學學得還不錯,上化學課的時候,還模糊記得上化學課時,老師爲了激發他們的興趣,找來了簡易火柴的製作方法,在當時的課上,李漢由於操作的不好,被老師親自指點了兩堂課,因此記憶猶新。不過那份在後世二十一世紀很簡單的方法,在這個年代卻不簡單,因爲那個老師選擇的正是後世早就被髮明瞭幾十年的後世安全火柴的配方——說穿了便是氯酸鉀、紅磷、白蠟、牛膠、紅礬的混合物。氯酸鉀和紅磷聽上去嚇人,實際都是煙花爆竹製造的主要原料,老祖宗早就打好了基礎,方便易得,至於白蠟、牛膠等主要用於凝固定型,量並不大。

當然,火柴雖小,製造起來卻很麻煩,整個流程包括制梗、整梗、排版、調藥、烘乾、刷邊、塗沙、糊盒、裝盒、打包等工序。除了制梗和糊盒可以在外進行外,其餘都需在廠內進行。而整串流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便是把火柴梗夾起來,使火柴頭可以成批量的蘸油、蘸藥,否則一根根操辦豈不要急死人?

當時日本在排梗時還是採用手工,不但速度慢而且並不整齊,李漢當時在跟德國人談判時,便趁機引進了德國生產的整梗機,能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通常情況下,火柴廠所用的火柴梗都是預先交由家庭作坊製作成型的。由於精力有限,李漢便採納了一個美國技師的建議,用了外包的辦法,將製造軸木和糊火柴盒這種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活放在廠外加工。一般現由火柴廠廠供應梗片和紙張,然後交由家庭帶回去製作,到時候採用計件方式,既清晰又簡便,既自由又輕鬆,還能帶動當地經濟...因此他稍稍考慮了一下,便接受了建議...

不過,雖然火柴廠規定了長度和粗細,但家庭作坊畢竟不是精密機器,哪有那麼精確,略微有一些誤差在所難免,所以收攏家庭作坊遞交上來的火柴梗後第一步工作便是整梗,就如同一羣散佈四處的士兵先要排隊報數一般。

整梗過程難免會遇到折斷彎曲、長短不齊的火柴梗,如果像日本人一樣一根根手工挑出來着實太過費事,有了機器以後,不合長度的火柴梗便一律由機器剔除,然後依次整齊地放置在方形木盤裡備用,這才便進入了排版。李漢等人前去參觀之時便目睹了整個製造流程。

排版機是一塊很大的鐵板,板上則有無數小孔,孔徑一般不過3個毫米,正好可供一根火柴梗鑽孔穿過,樹立起來便形成火柴梗冒頭的景象,然後便可上藥。上藥時機器先夾住木梗一端蘸上蠟油以助燃燒,然後再蘸上早已調配得當的藥水,用軋板軋過之後使每一根火柴頭都大小均勻。

調藥也有專用的調藥機,各種化學原料經粉碎後,先碾成粉末然後加水、膠混合成均勻的半固狀物,這樣才能方便火柴梗的黏附。整個流程完成之後還需乾燥,否則帶着溼氣的火柴頭是起不了火的。日本當時用自然乾燥法節省能源,但有利便有弊,整個乾燥時間大大拉長,在陰雨天甚至天氣寒冷的日子裡都有不少麻煩。李漢則要求德國技師搭建專用的乾燥烘房,反正煤有的是,節約時間方便製作纔是最緊要的。

乾燥過的火柴才能裝盒,這個流程便是純手工操作了,李漢等人放眼望去,工人排成一排坐在長臺邊,身邊則堆放這一大摞已經乾燥完畢的火柴,只見工人們麻利地將火柴排放整齊後放入盒內,不到20秒鐘一盒火柴便“齊裝滿員”。

李漢拿起一包火柴,正面商標是蒼勁有力的“自強”兩字,笑道:“這牌子不錯,誰的主意?”

“回大帥的話,是盲公給取的,他說咱們國家積貧積弱已久,希望能從火柴這樣的小節開始做起,自強不息!”

“好!火柴事小,自強事大!”

他的副官陳天祥接過遞過來的一盒火柴,打開隨手取出一根火柴,“嚓”地一下,一團火苗便順從地燃起,“不錯,沒了那刺鼻的味道了...”

“確實做的不錯,看來我將這火柴廠交給盲公經營卻是對的...你看這夥計們的生產速度,可比咱們軍政府管理的那幾天效率快多了...不錯,不錯...”

李漢也在一旁開口讚道,他爲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卻是有原因的!

說起來這火柴廠他其實花費還不足五千兩,不過這火柴纔剛生產出了幾盒,卻已經給他掙下了不少於五萬兩銀子了。你道爲何?原來京山的那位同樣經營火柴生產的盲公,在得知軍政府獲得了生產最新式火柴的技術、又能從洋人那裡採購到最新的機器之後,便帶人送京山趕來,前日連夜拜訪了他,經過與他的一番詳談之後,李漢爽快的同意了將軍政府組建的火柴廠生產安全火柴加整梗機跟6畝土地作價八萬兩,募800股,由盲公買下了400股,獲得了代爲經營權...而在他的影響之下,荊州的幾乎地主、鄉紳買去了200股,出於對清末官商經營的恐懼,軍政府還同一衆簽署了一份合約,保證在火柴廠非遭遇特種情況,只享有股東定期分紅的權力,經營權將由跟火柴打了半輩子交道的盲公家族代爲管理...

所以,這火柴廠如今卻是成爲了股份企業了,軍政府如今就只有25%的乾股,享有每月分紅的權力!

由於機械的路上搬運十分不便,因此無論軍政府新組建的麪粉廠還是火柴廠、肥皂廠都在挨着長江的荊州郊外,附近緊挨着各駐紮着一個連隊的配置兩門60mm口徑速射火炮的跟機槍的士兵駐守,即便是有人眼饞,也根本沒人敢打三個廠子的主意!

離開了火柴廠之後,李漢一行人騎馬很快便到了十幾裡外地肥皂廠...遠遠的還未靠近,便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撲鼻響起,頓時勾得一羣人精神一陣。

“真香!”

陳天祥道。

李漢得意的點了點頭,與火柴相比,肥皂廠的出現可就要簡單的多了。

說起來,自美爲天朝上國的我國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洗滌類東西的國度了。比如民衆一貫慣用的只有皁角與胰子,這兩樣東西雖然沒有洋人制造的肥皂那樣,卻也有不錯的去污力,雖然還是會殘留一些異樣味道。

國人善用的皁角乃是取自我國特有的一種叫做‘皁角樹’上的果實熬製而成,但是另一種有刺鼻味道的胰子,卻是使用的跟肥皂相同的原理所製造的,只不過洋人一直未將製作肥皂之中的幾個簡單卻又必要的竅門沒有完全傳給國人,才導致至今國內寥寥的幾家能夠生產肥皂的工廠,質量完全跟洋貨沒有可比性!

而這幾個必要的竅門,後世稍微懂一點化學的其實應該都記得比較清楚!

即‘燒鹼’跟‘鹽’!

肥皂所用原料主要包括油類和燒鹼兩種,油類包括柏油,牛油、棉子油、鯨油、椰子油等數種,除鯨油和椰子油外,國內均能自產,特別是牛油和柏油,幾乎到處都有。鯨油和椰子油便要區別對待了,鯨油價格十分低廉,屬於舶來品中最低檔的廉價貨色,堪稱是牛油的絕好代用品,而椰子油就較貴,當然一分錢一分貨,質量也不錯,更適合做香皂。

燒鹼以國內的技術完全無法自己生產,因此倒是隻能完全需要進口。好在漢口的禮和洋行跟奧匈帝國的洋行都有存貨,價格雖貴卻還在能夠承受的範圍內,在短期內國產燒鹼不能自制的情況下,便成了唯一的選擇。不同的肥皂有不同的原料需求,香皂除了兩大基本原料外,還需要各種香料和顏料,藥皂則需加入石炭酸和紅色顏料,好在各色材料均由德國禮和洋行提供,這家遠東巨無霸般的企業下面有不少的關聯洋行,比如以經營染料起身的謙信洋行...德國佬似乎對他的崛起已經抱有了一定的支持態度,因此他只是稍稍提到了一句,禮和洋行那邊便幫他聯繫上了..然後他也捨得出錢購買國內暫時無法生產的各種原材料,也算是方便亦得。

等原料湊攏之後,肥皂廠便開始正式投產。肥皂的生產並不難,麻煩的是各色物料的提純和制型,以鯨油、牛油等爲例,中間通常混雜着泥土、砂石,甚至還有其他的有機物殘留,因此在熬製時需要將其煮熱,然後用網兜將其漂浮物或沉澱物去除,等到大鍋中不再散臭味及沒有明顯的顆粒狀後,提純的工作告一段落。

提純之後便是與燒鹼一同熬製,在一個密閉的容器中,混合了燒鹼的鯨油在熱的狀態下與之生反應,一般半個小時便能熬製完畢,濃厚的肥皂原水順着管道一滴滴地落到鐵製磨具中,像極了琥珀狀,但卻是濃郁的肥皂味。待得冷卻之後,肥皂便製造完畢,通體散着黃色。而黃色的純度便反應着原料的純度,純度越高,則黃色越明亮,純度越低,則黃色通常會接近黃褐色。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去污效果已經大體一致,遠比土法熬製的番鹼要好得多。

香皂、藥皂的製法同樣如此,椰子油價格高,但純度也好,因此操作反而不難。滾熱的肥皂在流淌過程中需要填入各色香料與顏料,然後再製作成型。一般而言,香皂的形狀總是要比肥皂精緻些,體積也要來得小。

隨着一塊塊暗紅色、棕黃色的藥皂、肥皂被生產出來之後,同樣加入了香料,變得五顏六色的香皂被生產了出來...

不過,自洋人處購買的肥皂價格約爲70到80文(沒查到具體價格,見諒),而荊州軍政府自產的肥皂由於原料都是從洋行買來的,雖說大量的購買原料價格拉低了不少,但是每一塊肥皂的生產成本依舊高達30文上下...這可是個危險的數字,因爲算上了運費、經手費等他代表着軍政府生產出來的次級品需要賣到50文左右才能保證賺到錢...而五十文的價格顯然競爭不過品色更好的洋肥皂,價格也競爭不過北邊賣四十文左右的番皁...

當然,這個問題難不倒李漢。

他只是命人嚴格把緊了肥皂廠,並嚴令生產的師傅不得外傳之後,拿出了自己的‘秘方’,在熬製最後關頭,在未冷卻的肥皂汁.液中撒了些鹽...然後,肥皂的成色便完全的上升了一個等級,成爲了只比洋人所制肥皂所差有限、卻光澤更好、甚至隱隱有些透明的肥皂了...正是利用高中化學課最後面的皂化反應...製出了不算合格的‘透明皁’!

經過了這一道成本幾乎爲零的工藝之後,肥皂廠所生產出的產品品質頓時上了一個臺階。於是他便命人將肥皂的價格定在了60文、成本低一些的藥皂定在了50文,至於香皂,直接定上了400文的價格,只比中國古來就有的‘肥皂團’貴一百多文而已...反正這香皂暫時的定位爲鄉紳、地主比較富裕的階層才能消費起的東西,趁着國內頭一家,不多賺點錢太虧了!

香皂試製成功之後,李漢便派人將第一批產品送了一些給荊州府內的富戶人家,收穫的都是一片嘖嘖讚歎聲,尤其是各家的夫人、小姐、丫鬟們得到香皂後更是愛不釋手。洗了幾次之後渾身香噴噴的,果然不同反響。這一次不止荊州府,甚至鄂中其他地方的鄉紳、富戶都眼紅了,吵着嚷着希望能夠在軍政府新建的肥皂廠入股...這一次李漢可沒跟他們客氣,直接將加上機器跟第一批原料也不過用去了七八萬兩銀子的肥皂廠估了個六十萬兩的高價,用他的話說,肥皂廠內掌握的是洋人最新的技術,誰要是不信,吶,看成品,可不比洋人的東西差...就要作股六千股...最後,雖然嚇退了一批人,不過還是有不少人眼光不錯的富戶瞧出了這裡面的商機,不過幾日的時間,前後便有三十多波人跟他協議了一番,最後這六千股裡有兩千多股都給人買了去,足足爲軍政府財政又貢獻了二十多萬兩銀子。

連李漢自己都不得不承認,在沒經歷三十多年的國內動盪之前,清末民初的一陣,其實中國民間還是十分富裕的,只不過中國人歷來推崇財不外露,民間不知道隱藏了多少家產萬貫的富戶人家!

李漢初試身手,置辦的四處實業個個都是拿捏準了時代的命脈,結果在張梅生等嘖嘖稱奇中,爲軍政府貢獻了數十萬兩的資金。

十六日下午,離開了肥皂廠纔剛回到荊州城中不久,還沒來得及用晚餐的李漢便被他的副官擾到了,只見陳天祥匆匆忙忙拿着一份剛從四川發來的電報與他...

是何進發來的捷報,原來爲了防止偷襲重慶的計劃暴露,船隊這一路來都是晝伏夜出,也斷了跟荊州和應城的聯繫。經歷了一番顛簸之後,大部隊終於在十五日上午抵達的重慶地界...經過一天地休整(好多士兵暈船)之後,於十五日晚發動突然襲擊,至十六日已經完全掌握了重慶府...

щщщ ●тt kǎn ●¢Ο

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57章 恩威並重(上)第107章 摩擦第728章 遼東惡戰3第648章 捷報頻傳第734章 嗜血狼羣第628章 捷報頻傳3第260章 拿下第598章 末日臨頭第139章 心思第127章 先行一招(下)第682章 風雨欲來第442章 討袁敗局與建設銀行第550章 戰車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六百一十三章第34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1)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547章 巨頭碰面第448章 大戰(五)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721章 決定國運的一戰第六百三十七章第44章 攻陷楚望臺2第220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上)第123章 兵圍杜家莊(下)第224章 抵達第448章 大戰(五)第103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上)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221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中)第584章 北翼?南翼?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671章 拖第三百九十六章第442章 討袁敗局與建設銀行第127章 先行一招(下)第516章 京漢陷落(下)第551章 妥協第555章 劫第493章 大鐵路建設公債第164章 棋局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484章 遠東準盟友(中)第247章 殺機頓起第529章 和談(三)第668章 國會第678章 文化運動第409章 訴狀與刺蝟第496章 驅朱運動第429章 站隊第647章 反攻2第339章 成都戰役(五)第554章 入京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五百九十二章第543章 神秘來客第347章 談判(上)第447章 大戰(四)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399章 吞併甘肅(二)第82章 步步爲營第686章 借刀第526章 歸降第285章 借刀殺人第472章 半自動步槍與談判第348章 談判(下)第302章 勸進(下)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258章 奪關(下)第359章 湖北變(中)第105章 武昌之議(上)第七百二十二章第498章 不惜開戰(下)第四百七十五章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737章 罵名我來當2第65章 黃明堂第369章 升官與報復第284章 血戰光化第265章 重火力網壓制第678章 文化運動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658章 試探性接觸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634章 中俄之戰2第543章 神秘來客第546章 孫黃抵京第263章 伏擊李純第586章 海軍出動第726章 遼東惡戰1第六百三十七章第61章 張彪逃了第545章 年輕的哈里曼(下)第627章 捷報頻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