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三娘敏捷的像只猿猴一樣,在山林之中縱躍如飛,馬丁侓關羽張飛三人堪堪趕上。 馬丁侓的身體雖然隨着西門三娘在高速前進,腦子裡卻也沒有閒着。他在想“驅虎害”的事情。 在古代,人們缺少保護自己的能力和手段,再加之很多百姓都住在山附近或是城郊。當時老虎比現在多得多,山上是經常出現這樣的野獸的。而且百姓房屋簡陋,老虎來去自如,經常下山覓食,常有老虎食人或者是食人牲畜的事出現。有時候一個村子的人都被老虎鬧得家破人亡。 在當時,人們種地主要靠牛,一頭牛就是家裡最重要的勞動力,沒了耕牛,就意味着家裡可能會面臨着吃不飽飯的危險。當時小農經濟時期,家裡養的牲畜都是一家的口糧。失去了就算一頭,損失也是讓平民百姓難以承受的。而到了冬天,獵物匱乏,便常常有老虎下山,捕殺農民的耕牛,甚至是人。 所以在當時,人視老虎不共生,因爲不驅除虎害,百姓自己就無法生活。 實際上在古代,老虎身強體壯,爪牙鋒利,而當時的冶金技術又不過關,想依靠冷兵器獵殺老虎,見效很少。普通的獵弓獵叉,能夠殺傷老虎,卻傷而不死,虎害反而更加嚴重。 因此獵虎在古代流行的是三人一組,搞陷阱(不是投毒,爲什麼不投毒有很多原因,主要原因是效率低殺不死老虎)萬一碰見老虎了,獵人們利用老虎不會馬上攻擊人類這一點,將一種類似簡易拒馬的由多跟矛搭建的尖矛武器圍插在地上,然後緩慢縮成圈在矛圈內,等待老虎離開,迫不得已的時候會用弓弩做垂死反擊。 虎看到圍矛並不會撲過來,因爲很容易腹部被矛刺穿。幼虎很容易因爲沒經驗撲上去就這樣死在矛上。中古時代人們殺虎主要是靠陷阱。
這種玩法到了宋明清時代慢慢消失,主要是社會進步了,人命值錢了,獵人這個職業變少了,對人與自然的關係也看的更清楚了,宋之後的獵虎方法變得偏向於生態改造,再也沒有因爲獵虎而燒山的記載了,更多記載的是“仁化大行”,生態改造的壞處也隨之而來,就是虎不是被殺的,是被驅逐的,老虎的數量大面積上升,虎患更頻繁。 漢朝虎患大部分也是生態驅逐,但是在晉朝開始地方政府在限定時間虎患沒解決要量刑,所以圍獵代替了生態驅逐,但是在明清又回到了人與自然節目了。 相應的明清時代的虎害也更加嚴重。可考證的明清時期東南地區虎患有514次,明代爲205次清代爲309次,粗略統計,清朝因爲虎患傷亡人數至少在萬人左右。明清時期東南地區虎患的危害之嚴重,由此可見一斑。 …… 在古代,經常有整村整村的人被老虎所吞噬。 虎害由來已經,甚至直到人類生產力高度發達,基本已經摒棄了冷兵器,全員裝備了使用化學火藥武器的二十世紀,還曾有過國家規模的“打虎”運動。 當時政府宣佈華南虎爲“四害”之一,除虎如同剿匪,大打人民戰爭,還組織專門的打虎隊,由解放軍和民兵協同作戰,趕盡殺絕。據不完全統計,在數年時間裡,被獵殺的華南虎高達四千到一萬多頭。 《禮記•檀弓下》中有《苛政猛於虎》一文,記載孔子和弟子子路路過泰山時,遇到一名身世悽慘的婦女的故事。當地虎患嚴重,可就是因爲其他地方有國君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親人寧願一直住在這裡,以至於後來竟有多人連同她的親人也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對着親人的墳墓哭泣。 可見從古到今,虎害一直嚴重,也就是到了後世人類的數量已經
令的地球不堪重負,大肆破壞自然,砍伐森林,破壞了老虎的生存環境,才使得老虎的數量急劇銳減,以至於短短几十年之後,老虎竟然成了保護動物! 總之,從漢朝開始,向前數兩千年,向後數兩千年,打虎都是英雄! 人與虎爭奪生存空間的戰爭,持續了數千年,最終人類依靠自己絕對的數量優勢,以及已經能夠飛出地球的絕對的科技優勢,才擊敗了虎害,成功的把老虎從四害之一變成了保護動物! 這真不知道是人類的勝利還是悲哀。 …… 西門三娘翻過一個小山坡,忽然腳步慢了下來,向着後面一搖手,開始變得輕手輕腳的向前,到了一處山崖前,西門三娘趴了下來,從隨身小包裡掏出一隻好像老鼠一般大的小動物,餵它吃了半隻熟雞蛋,輕聲叫道:“小黃,聞聞前面有虎妖嗎?” 馬丁侓驚奇的看向那隻“小黃”,見它還沒有人的巴掌大小,渾身黃毛金光燦爛,一隻小尾巴正搖得歡快——如果忽視它的體型的話,這就是一隻神州大地上到處可見的土狗,又稱“中華田園犬”。但是竟然有這麼小的狗? 不由好奇問道:“西門小哥,這隻神奇的小東西是什麼?” 西門三娘回望了他一眼,笑道:“小黃啊,它是一隻很神奇的黃犬呢——周圍百米之內,只要有老虎的存在,它就能聞出來,我從小到大能夠安然在虎山中來去自如,全靠它呢……” 黃犬,黃毛狗,果然是條狗! 馬丁侓不由咋咋稱奇。 當然他也聽說過王安石的那個流傳千古的“黃犬臥花心”的典故,但眼前這隻小東西明明就是一副狗模樣,而不是小蟲子,那麼它的確是一隻狗,可以確定無疑的了。 但是這隻狗竟然可以距離百米發現所有潛伏的老虎?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