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時間過的很快,過年的鐘聲正在輕輕的敲響。
過年是中國人民最古老的節日,同時也是萬家親人團聚的日子。
辛苦一年的親人們,總算聚到一起。
一家人開開心心貼春聯,放鞭炮,圍着一個大圓桌,吃着飯喝着酒,有說有笑,好不幸福。
在農村,每年都有很多外出務工人員,他們爲了生活爲了未來,都承受着家庭、父母和孩子分居兩地的思念。
過年便是他們,拋棄所有,急切回家,一解一年思念苦楚的機會。
青山鎮的街道上,每到這個時候都非常的熱鬧非凡,街頭巷尾,總是人山人海,賣各種食物和小玩意的小販,在人羣中來回穿梭,不停的吆喝,“賣糖葫蘆嘍,5毛錢一串!”
有時候街道上還有各種玩耍雜技,原本死寂的鄉鎮街道,隨着過年的氣息,一下子變得生機勃**來!
父母牽着孩子的手,一家人幸福的逛着街兒,小孩子總是開心的又蹦又跳,“媽媽,我要吃糖葫蘆。爸爸,我要買玩具車.......”
老人在兒女的攙扶下,第一次出門趕集,蒼老、充滿皺紋的臉上,終於露出久違的笑容。
..........
清晨天剛剛亮,我正揹着單詞和課文。
“滴滴滴!”一陣陣摩托車的喇叭聲,卻把我的心思吸引了過去。
不寬的鄉村水泥路上,早已經人來車往。
自行車、摩托車匯成一條長長的車流,看來着實很美觀。
記得。
04年,摩托車依舊成爲農村鄉鎮農民代步的交通工具,不像幾年後農村道路上到處都是各種轎車,反而使基礎設施嚴重短缺的農村,擁堵重重。
我放下書本,靜靜的看着過往的人羣。
突然心裡瞬間升起一種莫名的羨慕和憂傷。
今天是過年,大年三十,本是全國所有家庭團圓的日子。
可自己的父母呢?
爸媽,你們過的好麼?
每每想到這裡,我的雙眼,總會情不自禁的溼潤起來。
換做重生之前,如果父母過年不回來,我肯定會生父母的氣,不理解他們,爲什麼連過年都不回家,難道自己不是你們的親兒子麼!
但重生之後,我經歷了很多事情,也是爲人父,自然知道父母在外,生活的極其不容易。
啪,點燃一根香菸,深深的吸上幾口。
我這才覺得心情舒緩了許多。
看來自己今生必須好好學習,努力掙錢養家,不要再讓這種家人每年分居兩地的苦楚,再在自己身上上演。
父母上輩子,沒什麼本事,只能靠外出打工,孩子只能留守家鄉,這種選擇艱難的生活。
自己這輩子,一定要改變!
我狠狠的扔掉手中的半截香菸,目光突然明亮起來。
就在我準備背單詞之時,突然電話響了起來。
我拿過手機一看,是一個熟悉再熟悉不過的號碼。
頓時我的臉上,終於露出一抹由心的笑容。
“媽.....新年快樂.....”我強忍着淚水,傷心的說道。
“兒子...媽媽今年回不去了,廠裡很忙不放假,你爸爸也是....”說着電話那頭,卻傳來哽咽的聲音。
“媽,你放心,我知道,我理解,你和爸在外面要好好注意身體,不要經常熬夜加班。”我知道父母在外,爲了掙錢,經常拼命的加班,時間長了身子自然吃不消。
“兒子你怎麼了?”母親在電話那頭一陣好奇,要知道之前每每打電話說不回去的時候,兒子總會大發雷霆,甚至直接掛上電話。兒子這段時間怎麼突然懂事了不少。
“呵呵,媽,我好好的,沒怎麼,就是擔心你們在外面,捨不得不吃捨不得喝。”我故作呵呵笑起來,裝作什麼事都沒有似的。
“兒子懂事了!”母親在電話那頭高興的合不攏嘴。“媽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廠裡今年效益好,特別獎勵沒回家的員工兩千塊錢,我沒有告訴你爸,小宇你把你新卡號發給媽,媽這就到銀行打給你。”
猶豫了片刻,我決定在父親徹底的斷了自己糧草的那一刻,便不再問父母要一分錢,即便餓死街頭,也不要。
這不是因爲我在賭氣,而是因爲,這麼多年,父母在外已經很不容易,省吃省喝,同時又爲遠在家鄉不懂事的兒子,操碎了心。
重生到今生,我決定做一個懂事的孩子,努力學習,努力掙錢,不要再讓父母擔心不已。
“媽,我的錢夠花了,那些錢你還是留着過年買點好吃的吧。”
“兒子,你是不是還在生你爸的氣,你爸那人就那樣,脾氣不好,但還是很擔心你的。”宇媽一陣心急,還以爲兒子氣還未消呢。
過年兩口子沒回家過年,已經讓她很是自責和愧疚了。
如果再不給孩子一點錢,給他買點好吃的好穿的,她心裡實在過意不去。
這個時候,每逢過年之時,有哪個父母不回家看孩子。
但今年廠裡效益很好,實在不放假,或者就放個三天兩天假,這還不夠在回家的路上浪費時間呢。
想來想去,爲了省錢,兩口子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再加上宇父很鐵不成鋼,兒子的種種行爲讓他傷透了心,這次不回去,也是想讓兒子妥協自己而已。
“媽,我又不是小孩子,還生什麼氣啊。”我微笑的說道,說的很是輕鬆,其實心裡是涼涼的,他是多麼希望爸媽過年能夠回來啊。
重生之後,說真的自始自終,我還從未生過父母的氣。
說了一陣,我堅決不要母親的錢,說要是再給就把手機號碼也換了,而宇媽實在呦不過這個跟他父親一個性格說一不二的兒子,只好漸漸妥協。
又是一番叮屬,宇媽這才掛上電話。
啪,我再次點燃一根香菸,望着窗外熱鬧不已的鄉村水泥路,雙眼漸漸迷茫起來。
說真的,孤兒一人,不想父母那是假的。
(作者也是農村的孩子,非常理解家人分居兩地的苦楚,但爲了生活,我們不得不這樣選擇。農村人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