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空軍都決定了,引進馬可尼公司的各種電子設備,用來改造殲七,緊隨世界的步伐,但是,就在定金啥的都掏了之後,空軍又不要了。
這個時候,這些資金眼看就要浪費了,於是,當時的6611研究所,決定自己搞下去,專門供出口,這個殲七m的m,就是代表出口的意思,而在出口了之後,空軍又回心轉意了,覺得這款戰機不錯,自己就裝備了一批,典型的出口轉內銷,這批空軍自己裝備的,就被賦予了殲七2m的編號。
和出口的殲七m,同樣採用了大量的西方航電設備,戰鬥力有了大幅度提升,這批電子設備,是在八十年代初引進的,所以,現在這款殲七2m交換過來,可以讓這裡的技術人員拆解,仔細研究。
自己能生產的,就自己仿製生產,自己不能生產的,那就從國外引進,這架已經改裝好的戰機,可以給他們很大的啓示,讓他們縮短研發的時間,讓椰棗國人滿意。
至於另一架殲七e,最大的啓迪就是它的雙三角翼和前緣機動襟翼,這種翼型的採用,大大地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秦觀說的在近距格鬥中可以比得上f-16,這款翼型就是最大的貢獻者。
同時,它的機翼內部,設計了整體油箱,大大地增加了載油量,提高了戰機的作戰半徑,更是能夠獲得國外客戶的青睞。
採用殲七2m的航電,加上殲七e的翼型設計,肯定能夠滿足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然後快速地改進出來。
如果把殲七mg搞過來,它的電子設備就太先進了,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現在,面對着這兩架已經完成“改造”的戰機,秦觀心中還是很輕鬆的,這每一次進入系統,居然都開始偷偷摸摸的了,那可是自己的大腦啊,自己搞的像外人一樣。
秦觀想到這裡,就覺得這事實在是太奇葩,如果自己再開放一點,那就一切解決了,現實中有漂亮溫柔可愛的妻子,在大腦中有一個大膽潑辣開放的麗莎,如果自己能接受,那還怕什麼?
再說,自己都當了好久的和尚了,在大腦的世界裡面啪啪啪,那就是yy吧,怕什麼?
這個想法,當然只是一閃而過,秦觀再次堅定自己的信念,精神上出軌也不行,自己是有原則的。
等等,自己好像還忘記了什麼?
航空發動機渦輪單晶氣冷葉片!
自己可是在牛國人面前誇了半天的海口了,現在,牛國人就是衝着這個來的。
可以說,如果證明了己方有這個技術,那麼,牛國人爲了得到這項技術,那斯貝的改進,其他的項目的合作,牛國人肯定不會再使絆子,如果證明己方是在吹牛,那己方在國際上的聲望都會大大地降低。
這個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要解決的地步了,而解決的辦法,自己本來是可以去武器墳場和武器資料墳場翻一翻的。
但是現在,想想進去就受到麗莎的糾纏,這每一次增加新的精神力,都會面臨新的問題,這以後要繼續升級系統,自己還不知道要多頭疼呢。
同時,秦觀不能說是自己研製的,畢竟,這東西,要是最專業的人才行,秦觀可以提名稱,卻不能成爲這種項目的負責人,否則,對方不懷疑,那不是傻子麼?
秦觀,本來就是一個坦克廠的工人,提供了幾個好點子,然後山寨了一款重卡,成爲了廠長,因爲他的腦子活泛,所以被上級提拔,專門用來搞進出口貿易,這些都可以解釋。
但是如果說秦觀居然還是發動機方面的專家,是傑出的材料專家,那就扯淡了。
這個項目,必須要拉一個人出來,找誰呢?
秦觀的腦子裡,想起了一個人來。
張立同院士。
這是一位女士,她在材料方面的貢獻,書寫着巾幗不讓鬚眉的氣概。她38年出生,56年以第一志願考入北京航空學院熱力加工系, 58年隨國家院系調整到西北工業大學熱加工系學習鑄造專業, 61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她的一生,都在和材料打交道,最近的突出貢獻,就是在76年,她成功攻克困擾航空熔模鑄造生產十幾年的剛玉型殼高溫變形問題,研究發展了保溫殼型工藝和低熱應力熔鑄工藝,製造出了漢國第一個無餘量葉片。
(稍稍解釋一下,專業名字,無餘量,對應有餘量,葉片的毛坯,先是進行精鑄出來的,在精鑄完了之後,需要稍稍大一些,放到車牀上加工,這就是餘量的含義,而無餘量,指的是精鑄出來之後,直接就是需要的形狀,不需要任何的再加工。)
而張立同院士的研究,現在也和斯貝項目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歷史上,1980年,在張立同的科研理論指導下,漢國首次採用銅川上店土型殼材料鑄造成功了第一批高精度、低粗糙度的斯貝低壓一級無餘量空心導向葉片。
新鑄葉片的尺寸精度及內部質量與國際著名的羅羅發動機公司的斯貝發動機葉片相當,表面粗糙度還略低於英國葉片。
這也是當時羅羅公司不提供這些生產技術,國內被迫進行研究,最終獲得的突破。
張立同主持研究的“無餘量熔模鑄造技術”,不僅將漢國的熔模鑄造水平推向了國際先進行列,而且還爲發展漢國新型發動機複雜內腔葉片及薄壁複雜整體構件奠定了理論和工藝基礎。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自己只是一個引路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