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漢國搞運載火箭的歷史,秦觀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現在,秦觀聽着當年的歷史回顧,心中也是不斷澎湃起伏的,咱們的運載火箭,是在國外的封鎖下搞出來的,是老一輩科學家們的不斷奉獻,勇於超越的技術結晶,好在現在,咱們終於開花結果了。
簡短的介紹完之後,大家就換上了無塵的衣服,向着總裝廠內部而去。
幾乎和在電子廠的要求一樣,哪怕是空氣中有浮塵,也可能會掉落到火箭的內部,哪怕是一個電路出現異常,時間拖延一秒鐘,那也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所以,這裡要求得很嚴格,大家穿着白色的防塵服,走進去的時候,大口罩罩着,幾乎只能露出眼睛來。
“哇,有兩枚火箭在組裝啊。”
當走進去的時候,就可以看到車間的地板上,平躺着兩枚火箭。
火箭在組裝的時候,有兩種方式,現在用的是躺着的,這樣的組裝是相當順手的,但是,組裝完了之後,需要橫着檢測一遍,到了目的地,豎起來,還得再檢測一遍,而如果是豎着總裝的話,那檢測一遍就夠了。
到了後世,當搞載人飛船的時候,爲了方便,就採用了豎直總裝的方式,不過那個時候,也不是在這裡的工廠了,而是直接在發射場的附近,建起來了新的總裝車間。
現在,雖然火箭是平躺着的,但是也可以看到裡面的各個部分的構造,工人們正在用靈巧的機械臂,將零件伸到其中去組裝。
“貴方的組裝,居然實現了自動化?
這簡直是太神奇了!”
看到了這些,所有人都發出了感嘆。
如果去後世的汽車工廠的生產流水線上,可以看到大量的機械臂,這些就是生產機器人,說起機器人來,一般人能想到的都是和人一樣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工業上的機器人,是根據自己的工作來進行專門的設計的,大部分的機器人,都是一條機械臂,前面有各種具體的設備,比如抓手,吸盤,焊槍等等。
如果看到一條生產流水線上,有大量的機器人,那說明是先進的,如果大部分都是人工的話,那就是手工作坊,生產出來的產品是沒有保證的。
隨着人口紅利的消失,體力勞動者會越來越少,所以機器人取代工人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不過,要說機器人,可不是後世纔有的東西。
第一個用於生產製造的機器人是1956年就出現了,這個時候功能非常簡單,不能進行編程,只能通過預設機器臂角度來操作。
之後,這種先進的機器,開始被很多先進國家進行研究了,比如,第一臺可編程的商用工業機器人是斯維亞國的abb公司在1974年1月研發的,這是世界上第一臺由微處理器控制的機器人,並且實現了量產。
隨着大浪淘沙,到了後世的那個平行時空裡,出現了著名的製造機器人有四大家族,即的fanuc、安川電機,abb和kuka。
其中,fanuc和kuka,主要用於汽車行業;abb主要用於電子電氣和物流搬運,而安川電機主要應用在電機和變頻器行業。
現在才八十年代,先進的汽車工廠,也纔剛剛開始引入了機械臂,至於火箭製造方面,還暫時沒有的。
因爲火箭製造,屬於的是小批量的生產啊,汽車是生產流水線,一套生產線生產的汽車,動輒就是上百萬輛,這機器人固定在這裡,會一直用好幾年。
但是,火箭呢?
一年最多製造十幾枚,甚至還會不斷地改進,所以,用人工來裝配就已經綽綽有餘了,完全用不着機器人啊!秦觀也是在心中暗笑,這個機械臂,當然是用來展示給他們看的了,現在,隨着生產線的發展,北方重卡廠已經開始引入了機器人來製造某些零部件了,這裡的火箭總裝廠,也是今年纔開始引入這第一條機械臂的,主要是用來研究機器人在裝配上的作用,實驗性質的,不過,這正好能體現出來己方的技術水平啊。
“我們相信,隨着技術的發展,機器人會在工業上應用的越來越多。”
秦觀在一旁開始說話了:“現在的機器人,只是能夠人工編程而已,被動地接受程序的指令,到了以後,技術會不斷進步,他們會進行自主學習,成爲我們人類的好幫手。”
這個秦觀可沒有亂說,看看那個平行時空,ai技術已經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了,到處都在喊人工智能,甚至已經有了完全仿真的機器人女友,外觀看起來和真人一樣,不要彩禮,不要房車,能聊天解悶,能暖被窩,絕對是單身男人的好朋友。
“秦總,雖然您說的聽起來像科幻,但是我們相信,那一天肯定會到來的。”
一旁的斯萬格朗說道。
“是啊,就是不知道會不會出現機器人叛亂,最後變成機器人統治這個世界了。”
另一個人說道,這話讓大家頓時都笑了起來。
笑過之後,秦觀繼續給大家解釋了:“應用機器人,可以控制精度,其實,我們的數控機牀,就可以看做是一種機器人了,現在,我們的火箭上的很多部件,都是通過先進的數控機牀來生產的,在製造上,我們一直都是不惜成本,精益求精的,這火箭外殼的焊接,使用的也是機器人焊接。”
負責接待的何院長說道:“我們近期就會有一次發射任務,以一箭雙星的方式,發射兩枚北斗導航衛星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