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湯佳怡挑了挑眉,“現在捨得放手了?”
當了這麼久的董事長夫人,她當然不會不知道那個FO是什麼。
家族辦公室譯自Family Office(簡稱FO),是負責家族資產管理的專門機構。
如果只是想要優化投資組合、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商業銀行提供的私人銀行服務就能滿足需求。不過銀行經理終究屬於銀行僱員,爲了獲得更加忠誠、長期、保密且全面的服務,超級富豪們還是傾向於自行招聘專業人才成立家族辦公室。
一百多年前的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新世紀借IT產業崛起的邁克爾·戴爾、比爾·蓋茨,這些知名富豪都是FO的忠實用戶。
新世紀以來先是互聯網泡沫破裂,接着又是次貸危機以及歐債危機,傳統投資理財方式的侷限性暴露無遺,進而導致更多家族辦公室出現在世界上。
當然,家族辦公室也有着它的缺點,那就是成本高昂。
除了資產管理、會計避稅、風險管理、法律服務等基本功能,現代家族辦公室還肩負管家服務、物業安保、藝術品收藏、慈善與形象管理,乃至家族成員管理以及遺產管理等等功能,堪稱現代家族的治理中樞。
顯而易見,實現這些功能需要各種專業人士,這些人才本就屬於高收入階層,爲了讓他們長期服務還要高薪養廉,種種因素導致FO人力成本巨大,通常只有億萬富翁才能負擔得起。
爲了縮減成本,市場上出現服務複數客戶的多家族辦公室(Multi-FamilyOffice,簡稱MFO),通過均攤費用將客戶門檻拉低到2500萬美元。相應的,原先那種只服務單一家族的則被稱爲單家族辦公室(Single Family Office,簡稱SFO)。
雖然家庭財富早就越過門檻,有能力也有需求成立SFO,但是馬競卻從未這麼做過。別說成立SFO,他連私人銀行業務都懶得去碰,自始至終都堅持親自負責投資事務,只在碰到資格門檻時纔會想到專業人士。
湯佳怡只當是自家老公氾濫的控制慾作祟,卻不知道馬競也是有苦難言。
別人不清楚,他卻知道自己能夠發家致富,大半功勞都在當年那隻被他偶然踩爆的神秘U盤身上。開掛發展固然快捷省事,卻也讓他錯過了結識人脈、培養班底的機會,爲了安全放心只能自己擼袖子上。
還好,E7U這個外掛賦予馬競更快的學習填鴨速度、更隱蔽的消息渠道,以及簡單粗暴的握手讀心能力,雖然初期因爲缺乏經驗吃過虧,後面卻是越發得心應手事半功倍。既然自己能夠做好,馬競也就懶得去想成立SFO的問題。
一來二去,這件事就被拖到了現在,若非胡潤和《福布斯》雜誌先後送來全國首富頭銜,可能還要繼續拖下去。
“首富帽子都丟過來了,不放手不行啊!”馬競鬱悶嘆道。
瞥了眼大屏幕上的實時地圖,他轉頭對妻子攤手說道:“這次還可以推說股市下行導致僥倖進位,可要是明年繼續上榜,又該如何跟媒體和公衆解釋?”
“咱們遵紀守法不偷不搶不騙,哪裡需要跟別人解釋?現在已經不是‘殺豬榜’那陣子了!”
因爲上榜富豪頻繁出事,早年的“胡潤富豪榜”被人冠以“殺豬榜”的戲稱。而之所以頻繁出現“殺豬”詛咒,卻是和早期上榜富豪的身份脫不開關係。這些人多是改開後崛起的第一代富豪,當初打拼事業爲了達成目標經常不擇手段,等到富豪榜把他們拖到公衆視線之下,自然要爲當年的偷漏稅款、無證經營、低價簽約付出代價。
進入新世紀以後,隨着老牌富豪被家底更加清白的科技富豪和新生代房產商取代,富豪榜的詛咒早已淡化,富豪恐懼上榜不惜掏錢求下榜的現象也是不復出現。湯佳怡在榜單上呆了好幾年,心裡早就適應過來,並不覺得名次再進幾位有什麼特殊的。
“話不能這麼說,”馬競搖搖頭,“胡潤百富榜上有1900人,然而對媒體和公衆來說,第五名和最後一名其實沒有太大區別。他們只會關注前三甲,尤其是那些有過首富頭銜的傢伙。”
“榜單更新到現在已經一個月了,成爲首富夫人的煩惱你應該已經體會到了吧?”
湯佳怡頓時默然,接着狠狠瞪了馬競一眼。
聽聞她成爲貨真價實的女首富,老家那邊的親戚同學再次活躍起來,各種賣慘求幫助不說,要錢的口氣也是強硬了不少。熟人如此,陌生人也是不遑多讓,每次登錄圍脖都會看到一對催捐逼捐的留言,其中不乏聽過沒聽過的慈善團體。
比起這些還能設法屏蔽的煩惱,蜂擁而來的邀請函更讓她感到困擾,馬競這傢伙還能借口加班出差避而不見,她自己卻是躲無可躲,這一個月裡沒少被拉去出席各種公益晚會、行業會議之類的活動。
想到這些惱人事情,她的語氣頓時軟化下來,只是質疑道:“成立FO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那是自然,”馬競欣然點頭,“FO只對僱主負責,無需公開投資清單,只要確保分散投資避開那幫財經記者的視線,就能把資產藏起來。正好咱們現在有馳援A股還有回購子公司股份兩項任務要消耗資金,拋售業務資產縮水也是理所應當的事。”
正如馬競所言,除了打理投資、分散風險,FO事實上還有隱藏財富這項能力。FO將僱主資產分散到其他行業、其他地區乃至外國,再用複雜精妙的間接控制體系將它們串聯起來,即便掌握第一手資料的銀行和稅務部門也只能管中窺豹瞭解部分細節,只能看到公開信息的財經媒體和普通人更加無法掌握全局信息。
實際上,FO的高成本、高門檻也和這種隱蔽分散的投資方式有很大關係,涉足行業與地區越多,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信息也越多,負責人員的能力要求水漲船高,薪資和忠誠獎勵的投入也只能不斷增加。
“關於佳境的改組,我的計劃是留幹削枝,只保留農業食品以及交通設備這兩條業務線,其他則全部剝離出去。至於是徹底賣掉還是換手控制,還要等人員到齊看了今年的報表再做決定。”
聽見馬競的計劃,湯佳怡卻是連聲發問:“只保留佳食還有小馬,我那邊的服裝還有化妝品怎麼辦?你那支大學生球隊怎麼弄?也要一併剝離出去麼?還有,你找到FO的負責人了?”
這麼多天過去了,聯賽去商業化的傳言終於得到落實,大部分中超、中甲球隊都需要拿掉冠名的企業名稱,其中同樣包括蜜蜂隊。
有鑑於此,馬競和其他董事商量後決定安排蜜蜂退出,將俱樂部股份移交給同爲股東卻存在感稀薄的鷺島佳農。後者是佳境控股100控股的孫公司,馬競想怎麼折騰都無人可以置喙。
“球隊當然繼續移交,以後佳境擺在明面上的業務就只剩食品、汽車、無人機、電動船這些,然後則是球隊還有佳境慈善基金會。你那些做着玩的公司,留不留我不管,全看你心情。”
“至於FO的管理人,”馬競再次攤手,“短時間內想要找到一個負責千億資產的職業經理人顯然不太現實,現在只能是廣撒網多觀察慢慢培養。即便是邁克爾·拉爾森,也是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咱們也要給人才時間。”
邁克爾·拉爾森(Michael Larson)是比爾·蓋茨的私人投資顧問,爲他管理名爲瀑布投資(Cascade Investment,音譯爲卡斯凱德投資公司)的家族辦公室。
作爲一個外國經理人,拉爾森本來不甚有名,直到去年微軟公司市值重回6000億,使得一度只以慈善家面目示人的蓋茨重回公衆視線,連帶他也受到中文互聯網用戶的關注。
有些好笑的是,讓他走紅的竟是一則嘲諷他業務能力的段子。
衆所周知,作爲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曾經大量持有微軟股票,最多時高達45%,然而等到微軟市值達到6500億美元,蓋茨的持股比例卻只剩下3%。然後經過一通小學二年級水平的計算,有位段子手同學驚訝地發現,要是蓋茨不減持股票他的身家將高達2925億美元。
再查一下比爾蓋茨在全球富豪榜上的實際身家,段子手同學運用小學一年級加減法得出第二個驚人結論:因爲聘請邁克爾·拉爾森擔任投資顧問,蓋茨同學足足少賺了2000億美元,邁克爾·拉爾森簡直是披着投資專家外皮的超級騙子!超級坑貨!
顯然,這個算法是極其不嚴謹的,段子手同學忽視了微軟有融資接受外部投資的需求,比爾蓋茨本身也有套現從事慈善事業的需求,罔顧這些事實只說45%股份的價值,只會被人當成胡攪蠻纏。
確切說,那位段子手同學確實發現了問題,但他得出的結論卻是錯的。比爾蓋茨的實際身家和理論身家之間出現插值,罪魁禍首確實是他拋售了太多微軟股份,然而這些確實蓋茨心甘情願的結果。
按照沃淪·巴菲特的黃金搭檔、知名投資人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的觀點,高度分散的投資其實很不明智,在理性分析的前提下用90%資產投資單一股票纔是發財捷徑。
唯一的問題是,如何確保自己押注的股票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巴菲特和芒格工作的公司,也是重點資產的產業),而不是旋起旋滅的垃圾股?
蓋茨之所以選擇套現微軟股份,卻是因爲2000~2001年網絡股泡沫破裂微軟股價慘遭腰斬,然後他從2003年開始逐步拋售股份,將得來的現金委託給拉爾森,讓後者投資在和微軟關聯不大的產業上,從而抵消微軟股價再次崩潰造成的風險。
衆所周知,分散投資的主要作用其實只是分攤風險,不同投資標的之間關聯越少風險也就越小。爲了達成這一目的,不光要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還要確保那些籃子不在同一輛車裡,那些車不在同一條路上。
想要做到這些,就要承擔運行成本過高、整體收益降低這些附加問題。一邊是收益預期降低,一邊是持續向蓋茨和梅琳達·蓋茨慈善基金會捐贈現金,拉爾森還能讓蓋茨的身家不斷增長,連續15年奪得世界首富頭銜,其他年份也能高居富豪榜前列,足以看出此人投資功力的不凡。
“話是這麼說沒錯,”湯佳怡輕嘆口氣,“不過你的經理人都是在哪裡找的?國內這幫經理人貌似都不太行呢?”
倒不是說她覺得那些人的工作能力存在問題,而是隻要提起這些投資管理人、基金經理人,她下意識就要扣掉20點印象分。
之所以產生如此糟糕的印象,卻是受到國內股民還有銀行客戶的影響。因爲遭到銀行經理矇騙誘導,在銀行櫃檯購買基金、保險導致本金受損的事例頻繁見諸報端。雖然其中偶爾也有賺錢算自己賠錢怨銀行的奇葩,但是大部分時候問題還是出在銀行經理一方。
至於證券投資經理,提起他們廣大股民更是會忍不住皺起眉頭。正是因爲不信任這些專業人士的能力以及操守,普通股票投資者才寧願自己看盤、自己選股、自己決定建倉點和出售時機,即便因爲信息不對稱、抗風險能力不強而遭到一輪輪收割也是死不悔改。
這種迥異於國際市場、以散戶爲主的風氣之所以出現,固然有着歷史還有社會心理方面的原因,卻也從側面說明國內投資經理人普遍缺乏名聲形象的事實。倒不是說找不到如拉爾森那樣秉公任直、專業技能和職業操守都完美無暇的從業者,而是那樣的從業者因爲缺乏相關判斷體系而難於冒頭。
從小一起長大,馬競當然知道妻子皺眉的原因,當下笑着說道:“那些沒節操坑僱主的經理人確實很多,但是有節操有理想的也有不少。用心去找還能能夠找到的,再說咱們還有風控系統呢,制度和技術還沒讓讓失望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