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覺得吧,這些日本鬼子所謂的經濟體除了他們的國民素質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許多人和學者都不會注意的。”喬治?皮特說道:“發展除了人才以外,還要靠什麼?”
“聽說島國的動作片很出名啊,估計這個產業爲他們賺了不少的外匯吧。”貝克說道:“還別說真想帶上老處男去好好體驗一把啊。”
看到貝克?萊格那絕對不懷好意的眼神,索普笑道:“騷公雞下次一定要記得把自己的小弟弟保護好啊,不然就成了閹公雞了。”
兩人正要吵起的時候,喬治說道:“F1,上次好像在街道中跑得不夠利索啊,當時開了四槍纔打中人家的胳膊,這樣的體力和射擊水平,會害死我們啊。衝擊,如果你有空,不嫌棄的話,可不可以把你那一身的本領傳給他一下,在訓練上嘛,任由你處置。”
“真的?”索普雙眼發光地說道,在魔龍中他的年紀最小,也算是小輩兒,除了能欺負一下貝克以外,別的人他還真下不了手。
“哪次不是真的?記得不要下手太重了啊。”喬治不忘提醒道。
“表哥,不要
??”貝克還沒有記完的時候,索普一下子捂住嘴,對身邊的王五說道:“走,一起樂呵一下。”
貝克的掙扎更加明顯了,但是在王五那一身的如蠻牛的力量面前,他動了一下後,就再也動不了。
“火箭,你們德國人對這方面最有理解。你說說。”喬治對漢斯說道。
“一個國家的崛起需要大量的人才儲備,在二戰後,日本這點和我們一樣,同時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國家崛起的製造業相當重要,它的品質與創新是征服他國的市場最重要的法寶,這些都是人們常見到,但還有一點,那就是必須要有足夠的原料,而且這些原料必須是在自己的手裡,從別人那裡得到原料遠遠沒有自己產的原料價格低,控制了資源與原料就等於控制上游產鏈,就等於控制了整個行業的話語權。”
“所以,日本在非洲的投資應該不少,而且還很豐富,爲了不引起別人的注意力,他們可以通過控制外資,合資的方式控制在這裡的資源。”喬治充足道:“這纔是他們崛起的骨頭。”
聽到喬治的話後,袁陽通過軍情局找到了,中日在非洲的投資參數。
在中國,只要是有點文化的人都知道我們與非洲各國之間有着非常好的關係。中國曾經在自己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給過非洲國家無私援助,而非洲兄弟也在中國最關切的問題上予以了回饋:幫助我們恢復聯合國席位。
然而,這只是半個多世紀中非關係的一個部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10多年,中國在對非洲的援助方面改變了一些方式。目前中國援助非洲的形式非常豐富,比如大的方面就包括投資、貿易和政府發展援助項目等。這些方式的變化極大地促進了中非經濟關係的發展。2000年,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規模大約是2億美元,2009年前中國在非洲的各類投資達到350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存量超過150億美元,中國在非企業數量已經突破2000家;同一時期,中非貿易由100億美元增長到2000億美元;中國在非洲的官方發展援助和其他官方融資規模高達650億美元,接近美國對非援助總額800億美元。中國在經濟上對非洲的援助,給幾乎所有非洲國家帶了實惠,改善了非洲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同時也增進了中非雙方感情並大大地提升了中國在非洲大陸的影響力。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上輿論開始聚焦“中國人在非洲的巨大存在”這一問題。他們把中國在非洲的貿易投資發展貼上專爲掠奪非洲資源的“新殖民主義者”標籤。國內也有人質疑:“值不值得援助非洲?”。
必須承認,中國援助非洲有不少經驗教訓,在援助的方式上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對外援助並不等於無償援助。除了免息、免債和部分無償援建項目以外,廣義的援助還包括有償援建項目、貸款和直接投資等,這後面的部分變得越來越重要。況且,如果無償援助部分使用得當,會大大地幫助中國企業在受援國投資項目的開展,也會擴大貿易規模。中國在過去10年對非洲直接投資規模增長近30倍、雙邊貿易規模增加20倍的事實正說明了這點。
增加對受援國投資和貿易規模是世界上包括美國、歐盟和日本在內所有經濟強國在考慮對外援助時最重要的經濟因素。另外,即使是按照廣義的對非援助來界定,美國華盛頓全球發展研究中心報告所指稱的中國10年間對非援助總額750億美元,也不是一個大的數字,在中國目前一年GDP中不到1%。相當於坊間傳說的全國一年“三公消費”的二分之一。換句話說,省下一年的公款吃喝費用,就差不多等同於中國10年來對非發展援助的全部。前者“吃壞了黨風吃壞了胃”,而後者不僅僅改善了整個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而且增進了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和雙邊貿易,爭取到非洲國家對中國的支持。孰重孰輕,不言而喻。在人際關係中我們常說“助人者助己”,國家間關係又何嘗不是如此。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日本在非洲的介入有很長曆史,而且其介入的程度也很深。戰後日本的對外援助計劃始於1954年。在此之後的20年,重點放在東南亞,目標是擴大海外商品市場。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日本經濟發展也進入快車道,保證能源安全成爲日本重要國策,日本外援重點轉向非洲。1989年,日本超過美國,成爲世界上對非援助最多國家。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2000年。從1993年起。日本對非援助更加制度化。這一年,日本主辦第一屆非洲發展會議。剛剛在橫濱結束的這次峰會是第三屆。進入21世紀後,日本經濟的停滯不前制約了它對非洲的援助水平,日本放緩或減少了援助金額。而恰恰是在2000年後的8餘年,中國對非援助發展迅速。目前,日本度過經濟最困難時期,待緩過氣來決定加大馬力繼續前緣時,發現中國已經走在了前頭。這一次,日本對非援助的動力不僅僅是能源安全考慮,與中國競爭在非洲的影響力以及爭取非洲對其“入常”支持都成爲重要因素。
在國際關係中,所謂一國對於另一國或地區的影響力,說白了就是後者對於前者的依賴。由於每一個國家都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而經濟利益往往是第一位的,因而這種依賴關係的形成往往主要是通過擴大雙邊貿易和投資規模來促進。狹義的無償的經濟援助當然也是一種促進手段,但在很多時候它更是擴大雙邊貿易和投資規模的工具。在這個意義上,日本與中國爭奪對非洲大陸的影響力,實際明義上是在比拼對非貿易和投資的規模,實質是能源大戰的其中一環。
在世界地圖上,非洲的形狀就像一隻倒立的鑽石。如果僅就資源而論,非洲在地球上正如同鑽石一樣是一塊寶地。大凡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資源,這裡都有,而且儲量豐富。據說,世界上最重要的50多種礦產中非洲至少有17種儲藏量居世界之首。除礦產之外,非洲的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旅遊業資源也很豐富。特別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吸引着全球其他地區國家的興趣。日本是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但也是資源極其貧乏的國家。它對非洲的興趣應該首先是資源。爲了保障能源和其他資源的穩定供應,日本十分注重發展與非洲若干資源富有國的關係。比如在2008年,日本與津巴布韋草簽合同,將每年從津方進口1500萬噸煤炭。另外,日本有100多家公司在南非經營,開發南非豐富的礦產資源並將其進口回國。
中國不像日本太過缺乏資源,但是快速的經濟發展也迫使我們走出去尋找資源的補充。在石油方面,非洲的安哥拉、蘇丹、剛果、赤道幾內亞和利比亞等是中國重要的石油來源國。中國不僅直接進口非洲石油資源,也開始與非洲一些國家合作開發石油資源。
中國在非洲所謂西方指稱的“資源導向”的投資開發,讓日本感到巨大壓力。日本在今次非洲峰會上提出的300億美元發展援助資金,其主要用途之一就是爲開發石油、天然氣和礦產的日本企業提供支持,幫助這些企業培養一大批資源類技術專業人才。日本的這項宏偉計劃的矛頭,直指中國企業特別是石油資源類企業在非洲的存在。
非洲峰會擴大對非援助規模的背後,日本有一個政治目標,那就是爭取足夠多的非洲國家支持其成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近年來,日本“入常”努力屢屢受挫。於是它提出一個過渡性方案,讓聯合國同意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非常任理事國之間設置一個準常任理事國的角色。它希望自己能夠在這個“準常”位置上過渡一段時間,最終成爲常任理事國。無論是傳統的“入常”模式,還是它所期望的這個新模式,日本“入常”都是重大問題,需要聯合國195個成員的三分之二多數票支持。這樣,對日本來講,爭取非洲絕大多數國家的支持票是必須的。
如果從外交數面上看到的是中國在非洲54個國家中的50個設立了大使館,而日本的駐非使館數只有32個。
但從以直接與間接的方式日本對非洲資源控制上來看,日本控制了非洲大陸上近百分之五十二的資源。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日本還在這裡有百分之十的武器市場分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