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盧嘉棟所說這些,童文烈其實也很清楚,特別是美國的“標準”防空導彈系統和歐洲的“紫菀”反恐導彈系統,他從沈城大學的涉外資料裡也是見到過的,說起來並不算陌生,可既便如此,固執的他依然不肯放棄所堅持的意見,原因無他,只因爲他的所學所用,皆受到蘇聯軍工思想的影響,其影響之深簡直深入骨髓:
“我還是不同意你的看法,美歐的防空導彈思路固然可以借鑑,但當下我們要做的卻是要怎麼才能多快好省的完成當下的型號研製任務,對於這一點,我覺得可以走一步,看一步,想一步,制定幾個型號的發展綱要,決不能將所有的希望放在一個型號上,這樣一來路子會越走越窄,到頭來弄不好就會在一棵樹上吊死!”
對於童文烈說出這番固執的話,盧嘉棟並不感到奇怪,雖說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十年的時間,各領域無不積極的向着美歐等發達國家學習,但不可否認的是,蘇聯對於中國,尤其是中國軍事工業的影響依然沒有消散,
因爲這種影響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當中,就已經深深烙印在每個軍工人的血液裡,這一點從北方機械廠的80式坦克,沈城廠的殲8ⅱ戰鬥機,以及西北航空所那款因殲轟9出世而胎死腹中的殲轟7就能夠看出,
即便中蘇斷絕往來已有二十餘年,但中國軍工的思想脈絡依然延續蘇聯的發展模式,特別是當年受到蘇聯援華專家幫教過的那一批人,更是隨着年紀的增長,讓這種思想愈發的根深蒂固,童文烈作爲當年一員,顯然也不例外:
“我承認您所堅持的蘇式模式有着一定的合理性,畢竟在特定環境與類別上能夠起到極大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隨着武器裝備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成本與日俱增的當下,這種在特定任務情況下,研製特定型號的武器裝備的粗狂發展模式,
已經不再適應未來的裝備發展,特別是對於咱們中國這種並不富裕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國家能支持一個型號就已經很不錯了,根本無法像蘇聯那般爲了與美國爭霸全球,不計成本的投入..........”
聽了盧嘉棟這番話,童文烈的臉色也是有些陰晴不定,盧嘉棟說得沒錯,蘇聯在軍備上的投入真的可謂是不惜血本,軍費佔比長期徘徊在gdp的40%以上,正因爲如此,蘇聯的設計局與軍工廠纔有資本進行揮霍:
從一彈一研製的洲~~際~~彈~~道導彈,到坦克裝甲車輛;從複雜繁瑣的戰鬥機,再到幾乎一艦一型的作戰艦艇,幾乎所有的裝備都沒有一個清晰的發展脈絡,也正因爲如此,每一次型號立項都要用大把大把的金錢搞一些不必要的重複建設。
反觀美國,雖說每一款裝備都被媒體稱作吞金獸,然而仔細分析卻不難發現,美式裝備的發展脈絡異常清晰,被稱作國之利器的路基~~洲~~際~~導彈,多年來只有一個“民兵”型號作爲支柱,海基方面雖然複雜一些,不過也是以“北極星”導彈爲基礎,逐步改進完善,才發展出當下的c—4“海神”和d—5“三叉戟”洲~~際導彈;
至於空戰武器就更是如此,從“響尾蛇”問世那天起,這個型號便一直是美國空軍的主戰空對空格鬥導彈,只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加以改進而已,就算當下正在預研的美國第四代戰機x—22和x—35的武器列表當中,
也是有着“響尾蛇”空空導彈的身影,甚至其改進計劃已經排到了21世紀初,可以想見未來十年或者二十年的天空上,“響尾蛇”依舊會吐着劇毒的蛇信子,威懾着每一個膽敢冒犯它的敵人..........
也正因爲如此兩者相較之下,那一個更能夠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不斷推動武器裝備的技術進步可謂是高下立判,童文烈的臉色變化,盧嘉棟自然看在眼裡,當下也不停歇,趁熱打鐵的繼續說道:
“更何況當下的蘇聯,也已經意識到,在這般粗放的發展裝備,也是要難以爲繼,所以他們也在尋求轉型,t—90坦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爲了降低成本和提高生產率,這款新式坦克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t—72底盤與t—80炮塔的結合體,雖說當下還不是很明顯,不過與歐美殊途同歸的發展思路卻已經初現端倪!”
作爲後世穿越而來的軍工專家,盧嘉棟對於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的武器裝備發展,可謂是瞭解頗深,由於經濟徹底崩潰,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大部分遺產,但卻再也無力負擔,原本粗放型的武器裝備發展思路,自然是行不通;
最後只能被迫走上一條與西方武器裝備發展思路相同的道路,那便是在原有型號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挖掘和改良,從而造就了路基“白楊”m洲際導彈、蘇—27系列戰鬥機、米格29系列戰鬥機以及s—300\400防空導彈系統;
只不過這些數年後發生的事情,盧嘉棟自然不可能當着童文烈的面說出來,要不然非得被人當做妖怪不可,所以盧嘉棟只選了最近西方媒體爭相報道的蘇聯t—90坦克的研製情況作爲例證,畢竟作爲經驗豐富的老軍工,這種窺一豹而見全身的例子已經足夠了;
而事實上也的確如盧嘉棟所料,童文烈雖然二十餘年沒有接觸武器裝備發展,但他的底子和經驗卻還在,特別是這些年他一直跟蹤國外先進裝備,尤其是防空武器的發展變化,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夠重新回到夢想開始的地方,續寫當年未完成的宏願。
也正因爲如此,他纔會跟盧嘉棟聊這麼久,也很清楚盧嘉棟的想法並不是不可取,只是流淌在血液裡那一絲絲無法抹去的印記,讓他一時無法徹底擺脫罷了,於是他陷入了沉默,而盧嘉棟見到童文烈點上一根菸,默默的抽起來,也沒有在出言打擾。
畢竟想改變一個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最終依靠的還是自身的改變,旁人說得再多也不過是客觀助力,只有自身與時俱進,才能夠從困境的泥沼中徹底解脫出來,要不然說得再多也沒有用.........
就這樣,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童文烈的煙也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着,眨眼的功夫,面前的菸灰缸便插滿了一根根泛黃的菸蒂,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童文烈的眉頭卻是突然皺起,旋即搖了搖頭,擡眼望着盧嘉棟:
“盧總,我承認你的想法是好的,不過你也知道,這種一彈多型的發展模式,對集成要求非常高,導彈本身倒是無所謂,雖然難一點,可努努力還是有解決的辦法,當下最關鍵的還是發射方式,如果沒有一個融合度極高的發射方式的話,新式防空導彈也勢必會落入一彈一型號的窠臼當中,而在這方面我們好像沒有經驗可循,所以..........”
童文烈並沒有把話說完,然而所要表達的意思卻是溢於言表,防空導彈的發射方式與導彈本身就如同孿生兄弟一般,基本上是一種導彈配備一種發射方式,在八十年代以前,幾乎是各國防空武器的基本定律;
即便是在武器裝備方面集成程度最好的美國,也無法擺脫這個桎梏,而這也使得中程的“標準”防空導彈與進程的“海麻雀”防空導彈應用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射法式,然而盧嘉棟所構想的新式防空導彈系統,不僅僅是滿足當下中低空的防禦的需求,未來還要拓展到高空,甚至是更高的外太空;
如此這般,勢必會在發射方式上發生極大的衝突,畢竟在當下的情況下,中低空的發射平臺很難兼顧中高空的防空導彈,這就好比手槍的子彈不能裝在突擊步槍上一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另起爐竈營建新的發射裝置,以便適應導彈的變化。
如此一來,也就脫離盧嘉棟的設想,成爲另一個一單一型的怪圈,對此盧嘉棟也是明白,不過他卻並不擔心,作爲後世穿越而來的軍工專家,在後世的時候早就總結出一整套適合防空導彈系統集成化,模塊化的發展模式,也正因爲如此,在童文烈擰眉惆悵之時,盧嘉棟卻是淡然一笑,旋即緩緩說道:
“這方面卻是個大問題,不過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什麼辦法?”
“應用垂直髮射系統!”
“垂直髮射系統?”
童文烈聞聽此言,不由得喃喃重複了一句,眼睛也隨之緩緩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