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提點

待到紫宸殿議事畢,已經到了午時,李瑁並沒有立刻回王府,而是被李隆基留下用了午膳。

承香殿的偏殿中,李隆基陪着楊玉瑤坐在上首,而李瑁和楊玉環則陪坐在下首。

“瑁兒,你以爲此去劍南該當如何爲之?”

李隆基留李瑁用午膳只是個由頭,趁機提點敲打李瑁纔是真的。

李瑁稍稍想了想,謹慎道:“兒臣初次領兵,對面兵事多有不明之處,此次掛帥當以學習爲主,多采納章仇副帥的意見。”

李隆基似乎對李瑁地回答頗爲認可,點了點頭,笑道:“吾兒謙遜,能有這種想法朕甚爲認可。鬆州乃邊陲要塞,城高池深。劍南更是西南重鎮,有唐軍六萬,只要運用得宜,固守退敵並非難事。”

“父皇所言極是,兒臣此去劍南當穩中求勝。”李瑁拱了拱手,附和道。

李隆基揮了揮手,在李隆基身旁伺候的的高力士便走了過來,從袖中掏出了一份書函遞到了李瑁地眼前。

“有勞高翁。”李瑁客氣地從高力士手中接過了書函。

李隆基指着書函對李瑁道:“這份密函是章仇兼瓊隨急報一同送來的,你且先看看。”

“兒臣遵命。”李瑁輕輕打開書函看了幾眼,立刻便了然於胸了。

原來這密函所寫竟是關於西南重鎮安戎城的謀劃。

安戎城城始建於漢末晉初,本爲防備西戎而建,但後來因爲中原疲敝,難以自顧,安戎城便被吐蕃佔了去。安戎城地理位置極爲重要,乃是介於劍南和吐蕃之間的一處河谷要塞,無論誰人得之,便是擁有了主動進攻的優先權。

而這封密函中提到的正是安戎城副將翟都局的消息。

安戎城副將翟都局與本次統兵的吐蕃大將莽布支有舊仇,翟都局擔心莽布支會趁機陷害他,所以他希望能夠投靠大唐,作爲籌碼,他願意作爲內應,幫助大唐攻下安戎城。

李瑁看着手中的密函,微微點了點頭。

難怪今日李隆基要留他在宮中用膳,這等機密之事確實不宜在大殿中公然議論。

“瑁兒以爲此事如何?”李隆基端起酒樽輕輕飲了一口,問道。

李瑁面色深沉,細細推敲了一下:“若是此中情況屬實,確是一個收復安戎城的良機。”

“不錯。”李隆基喜好邊功,雙眼露出一絲精光。

“安戎城扼守岷江河谷,及其險要,它的位置宛如一把懸於劍南頭頂的利劍,不得不除。此番你若是能借此機會收復安戎城,那便是大功一件。”

安戎城靠山憑河而建,地理位置優越,易守難攻,包括李世民在內的大唐歷代帝王都曾試圖收復安戎城,但都沒有成功,此番若是能在李隆基的手中收復安戎城,那將會是史書上濃重的一筆。

李隆基向來以太宗皇帝自比,志向極高,李瑁豈會不知道他心中所想。

李瑁面容一緊,朗聲道:“兒臣此番必設法收復安戎城,不負父皇所託。”

“好!”

李隆基展眉一笑,舉起了手中的酒樽一飲而盡:“吾兒此番若能收復故地,凱旋歸京,朕必不吝封賞。”

“謝父皇。”李瑁做出一副激動的模樣,舉起酒樽回敬了一杯。

一旁的楊玉瑤見李隆基和李瑁已經把事情講完,又爲親自爲兩人倒滿了酒,嫣然笑道:“國事談完了,我們也該談一談家事了吧。”

“家事?”

李隆基拉過楊玉瑤的手輕輕拍了拍:“好,有什麼家事你說吧。”

楊玉瑤看了眼一旁的玉環,笑道:“方纔我與玉環話家常,談起了兒時的往事,不由想起尚在蜀中的幾個兄弟姐妹,甚是想念。既然十八郎此次要去劍南督軍,可否將楊家在蜀中的親戚帶會長安,也好解了我們姐妹兩人的思親之情。”

楊玉瑤雙眼誠摯,表情真切,彷彿是真的思親情切一般。

楊玉瑤雖然嘴上這麼說,但李瑁卻知道她心裡的想法,她這哪是什麼思親情切,她這分明是要引楊家外戚入朝啊。

看來她對朝中權力的渴望是越發地急切了。

李隆基對楊玉瑤一向恩寵,無有不應,這點小小地要求又怎麼會不答應。

李隆基回道:“此時容易,愛妃在蜀中還有什麼親人你不妨現在說來,等瑁兒到了劍南後一併帶回來便是。”

“謝陛下。”楊玉瑤聽了李隆基的應允,露出一臉喜色。

楊玉瑤在心中細細想了想,說道:“臣妾家在蜀中不過是小門小戶,親族也不多,除了大姐遠嫁蒲州外,八妹玉珠,堂兄楊銛、楊錡、楊鑑等一衆兄弟都在蜀中,易尋地很。”

李瑁聽着楊玉瑤所報的名字,楊玉珠、楊玉佩、楊銛、楊錡,若是再加上遠親楊釗,只怕這五楊就該聚齊了吧。

楊玉瑤的目的本就不單純,再加上楊家兄弟又多是良莠不齊之輩,若是引得他們入京,楊玉瑤勢必會將他們引入朝堂,以他們的品性只怕對大唐又是一個禍害。

果然,剛聽得楊玉瑤說完,李隆基便當即表示道:“愛妃是朕最寵愛的貴妃,怎麼可能會是小家小戶呢,朕答應你,待到楊家人入京,朕一定量才錄用,封賞他們官職,也讓他們沾沾貴妃娘娘的榮光,如何?”

“臣妾謝過陛下隆恩。”楊玉瑤所願得逞,面如桃花般笑道。

李瑁雖然不願看到楊家得勢,但也還是和楊玉環一同起身謝道:“謝父皇對楊家的恩典。”

等到李瑁帶着楊玉環回王府時,李瑁即將掛帥出征劍南的消息已經傳了回來。

面對這個消息,衆人的反應也各不相同。

武嶽因能重返戰場而興奮,紫竹因爲李瑁離開而傷心,武雲娘則因既希望看到李瑁立功,又擔心李瑁安危而喜憂參半,至於壽王妃楊玉環,她在宮中不能妄言,在回府的路上就已經埋怨了許久。

“秋郎從不曾涉足軍旅,戰場之上又刀劍無眼,萬一傷者自己可怎麼辦,你當初就不該答應掛帥出征。”

壽王府敏慎殿中,楊玉環不放心李瑁地安危,一連地抱怨李瑁自作主張。

李瑁聽到楊玉環的抱怨,心中非但沒有半點不耐煩,反倒暖和地很。

他拉過楊玉環的手,輕輕地撫摸着,寬慰道:“玉環,你不也聽父皇說了,我此次出征說的含蓄點叫主帥,說直接點其實就是去督軍。劍南鎮將士數萬,城高池深,哪裡輪得到我出戰,我安全地很。”

“話雖這麼說,但終究還是比不得長安安全。”楊玉環的心裡還是放不下,接着道。

李瑁幽幽地舒了口氣,嘆道:“長安眼下雖是安全,但將來卻不一定。太子李亨與我一向不合,將來若是他登了基,誰知道他會怎麼對付我們壽王府。爲了壽王府,爲了你,也我們我們以後的孩子,無論危險與否我都要去。”

正說着,李瑁似乎想起了什麼,忽然擡頭對門外的紫竹吩咐道:“紫竹,吩咐下人備馬,明日一早本王要去一趟終南山。”

“諾。”

小丫頭紫竹似乎想了什麼往事,羞紅着連應了下來。

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十章 叮囑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十五章 紛爭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八章 起兵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十一章 定議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十六章 大捷第十八章 襲城第十七章 論戰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八章 提點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八章 議政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三章 問安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十章 決策第十七章 論戰第十二章 賜婚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十一章 定議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二十章 賑災第十六章 謀退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三章 軍情第十四章 重賞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一章 挑撥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十五章 官學第十六章 謀退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三十章 內鬥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三十章 籌糧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十二章 斬將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三十章 請封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九章 封后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一章 水淹第八章 提點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四章 徵前第八章 起兵第九章 春獵第三十六章 收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