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

秋初,大明宮,紫宸殿。

李隆基捏着手中的急報,雙目圓瞪,臉色鐵青,雙手微微顫抖,難看地可怕。

安祿山是他一手提拔的,從兵馬使到節度使,再到三鎮節度使,東平郡王,每一步都是他的意思。甚至期間他還不止一次地枉顧下面臣子的勸諫,將彈劾安祿山的御史罷官免職,現在想來都是一場笑話。

wωω☢ t tkan☢ ¢o

如今的安祿山正在不停地扇他的耳光,起兵造反,佔河北,奪中原,如今他更是在洛陽稱帝,出兵潼關,準備要了他的命。

“砰!砰!砰!”

“叛臣!逆子!”李隆基在大殿中一邊砸着東西,一邊在口中喝罵道。

在他的眼中安祿山枉顧恩義,起兵造反固然可恨,但李瑁抗旨南下,率軍破關出城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們兩可謂一丘之貉。

大明宮中集天下之珍藏,珍寶無數,不過片刻間,十多件價值連城的瓷器已經毀在了李隆基的手中。

高力士站在玉階下,看着李隆基在上面發泄怒火,也不敢吱聲半句,安祿山稱帝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李隆基的怒火是勸不下來的,而且高力士也不敢勸,上次李隆基在氣頭上踹的那一腳,他現在肩頭還隱隱作痛。

李隆基發泄了片刻,終於他的怒火慢慢地降了下來,畢竟安祿山稱帝,李瑁南歸已成定局,他要想的是如何解決這些事情。

李隆基看着伏在地上的高力士,吩咐道:“傳哥舒翰入宮覲見。”

“諾。”高力士應了一聲,對李隆基回道。

哥舒翰本就是奉旨進宮,正在殿外相侯,不過片刻的功夫哥舒翰就已經出現在了紫宸殿中,

“臣哥舒翰參見殿下。”哥舒翰看着滿地的碎片,臉上隱隱露出一絲苦色,對李隆基道。

李隆基親自下殿將哥舒翰扶起,問道:“朕聽聞你身體不適,如何可好了?”

哥舒翰一向嗜酒色如命,醇酒美人,時時相伴,他的身子早就被掏地差不多了,再加上他如今年紀也不小了,所以身體早已不比當年。

今年剛入春的時候,高原天氣仍舊嚴寒之時,哥舒翰不慎感染了風寒,於是一病許久,調養了數月方纔好轉過來。

哥舒翰的身子還未大好,仍感不適,但李隆基既然傳他進京自然是有要事相托,李隆基於他有知遇之恩,哥舒翰豈敢推辭。

哥舒翰硬着頭皮道:“臣數月前偶感風寒,如今已經痊癒,並不不適之處。”

李隆基聽了哥舒翰的回答,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如今安西兵敗,北庭兵少又相隔千里,隴右軍已經是他最大的希望了,若是連哥舒翰和他的隴右軍都不能出戰,那李隆基的處境就真的艱難了。

李隆基拍了拍哥舒翰的肩膀道:“愛卿之言甚和朕心,有愛卿坐鎮潼關,不日安賊必滅。朕向愛卿承諾,只要愛卿擊敗叛軍,取了安祿山的人頭,你便是我大唐第一個異性親王,朕必不吝茅土之封。”

哥舒翰雖知前路不易,但當他聽到李隆基的許諾後,精神還是猛地一振。

大唐自立國至今,羅藝、張柬之、崔玄暐等異性郡王確實封了幾位,但親王卻還一位都沒有,他若是封了親王,那便是開了大唐的顯赫,名耀萬世了。

裂土封王,權傾天下,哥舒翰雖然老了,但他的心還沒老,他雖然沒有安祿山那樣大的野心的,但志向他還是不缺的。

哥舒翰當即道:“臣明日便奔赴潼關平叛,絕不負陛下信任,早晚必將安賊人頭送至長安,獻與陛下。”

李隆基道:“送至長安便不必了,明日朕與你一同趕赴潼關,朕要親自督戰,取了安賊的狗命!”

如今的局勢已經是一團亂麻,李隆基如何還能安坐宮中,他恨不得現在就出兵潼關,取了安祿山的人頭。

哥舒翰一聽說李隆基要御駕親征,原本還激動的心一下子沉了下來。

將帥統兵在外,最忌諱有人掣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排兵佈陣,更何況這次掣肘哥舒翰的還不是監軍,而是皇帝李隆基。

李隆基若只是老老實實地在潼關坐鎮自然也還好,可他若是臨陣插手指揮的話,那這場仗沒打就已經輸了一半了。

——————————

劍南鎮,李瑁一聲令下,劍南鎮這座巨大的戰爭機器迅速啓動,錢糧、士卒、兵甲,源源不斷地從地方輸送至成都,再經由楊慎矜的手運抵前線。

益州這邊的人馬安排本就是由李泌一手佈置好的,所以當李瑁回道劍南後,李瑁一聲令下,西南十八萬大軍悉數東進,出巴郡,順江而下,過江陵,最後駐兵重鎮漢陽郡。

當李瑁趕到漢陽時,安祿山已經聚兵弘農,凌於潼關,大戰一觸即發。

李瑁此番提兵東進本就是爲了剿滅安祿山,當過襄陽、攻南陽,進兵中原和安祿山一較高下,可當李瑁到了漢陽城後,李瑁卻突然止住了腳步,十八萬大軍止步不前,絲毫沒有北上中原的意思。反倒李瑁這些天四處瀏覽漢陽景緻,頗有些遊山玩水的意思。

關中,中原正是一片劍拔弩張的時候,漢陽郡名勝黃鶴樓上,李瑁卻正站在樓上和謀主李泌憑欄望江,看着悠悠江水時而興嘆。

“殿下止兵於此,可是爲了等潼關大戰終了,好坐守漁人之利?”李泌看着面容肅穆的李瑁,問道。

李瑁點頭回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李長源,潼關局勢混雜,正是朝廷和安賊決戰之時,哪怕是風吹草動都易引起風波,本王若此時提兵入場,恐成衆矢之的,實無必要。本王也不會拿劍南兒郎的性命玩笑,此事急不得。”

李泌問道:“殿下打算在此駐紮多久,又準備何時過襄陽?”

李瑁沉思了片刻,回道:“本王準備着崔乾佑和李光弼分別領兵四萬於南陽、上洛駐防,度勢而動。”

崔乾佑和李光弼都是李瑁麾下名帥,絕對擁有審時度勢的能力,李瑁派遣他們二人駐防兩地,便是想根據潼關大戰的結果來決定自己的動向。朝廷勝,李瑁則兵出南陽,過臨汝,斷安祿山後路,奪取東都,若安祿山勝,李瑁則兵出上洛,從側翼拖出安祿山主力,力保關中門戶不失。

聽李瑁這麼說,李泌的原本懸着的心也安定了下來。李瑁雖然駐紮主力在此,但還沒有失了分寸。李瑁有如此安排,當可保劍南軍立於不敗之地。

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八章 瑛娘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七章 閿鄉城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十一章 責罰第三章 暗探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十一章 叛亂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六章 定策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六章 封后第六章 盧婠婠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十一章 挑撥第六章 請帖第十八章 襲城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九章 春獵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十三章 圈套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七章 入城第二十章 叮囑第六章 封后第十九章 破城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十一章 盤算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五章 再遇第十四章 贈禮第十三章 圈套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一章 水淹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七章 救人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十九章 賑災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八章 議政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十五章 官學第八章 議政第十五章 紛爭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三十五章 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