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謀退

河北戰事本就是安祿山一手編造的,他只要一到河北,戰事自平,再加上他一向擅長的殺良冒功的本事,三千顆契丹人頭送抵長安,也不管是不是契丹的戰士,反正李隆基願意相信,所以軍功也落在了安祿山的頭上。

契丹犯邊,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率軍平亂,傳來河北大捷,李隆基心情大悅,一面派人嘉獎安祿山,一面在昆明池設宴,大宴羣臣及其家眷。

昆明池始建於西漢武帝年間,位於灃水和潏水之間,方圓四十里,本是演練水戰所用,到了唐朝便逐漸變成皇家園林,用作泛舟取樂了。

如今的李瑁已經不是十年的那個壽王,如今的他,無論站在哪裡,都會是衆人焦點,有羨慕的,有嚮往的,有嫉妒的,自然也有畏懼的,不過真正敢靠近李瑁的卻沒有幾個,有的也只是李瑁的心腹親信。

此時,站在李瑁身旁的除了王妃楊玉環,便是天策府麾下的大將,兵部尚書章仇兼瓊了。

“殿下,依照您的意思,兵部已經將嚴禁戰馬過境的消息簽發了下去。”章仇兼瓊和李瑁一同立於開闊的湖邊,對李瑁道。

李瑁關心地問道:“怎麼樣,可有攔住安祿山的意圖。”

章仇兼瓊回道:“隴右和朔方俱以奉命,攔住了大半的戰馬外流,但還是被安祿山從其他地界運出去八萬匹。”

“八萬匹,在哪裡?是誰允許放的行?”李瑁聽到這個巨大的數字,心中不免震動。

章仇兼瓊回道:“這八萬匹戰馬是走的河西,河西的兵將稱是阻攔不及,沒能等到兵部的公文便已經過了關。”

李瑁凝眉道:“河西?那便是安思順的地方了,安思順和安祿山是堂兄弟,這樣做雖然不難理解,但卻麻煩地很。”

章仇兼瓊點了點頭,問道:“那此事是否要稟告陛下?”

李瑁想了想,搖頭道:“不必了,大唐馬政向來是樓煩的張文儼直接向父皇稟告,不在兵部管轄之內,你若貿然上奏恐怕於理不合。”

章仇兼瓊道:“殿下說的極是,以現在陛下對安祿山的信任,怕是聽不進任何彈劾安祿山的奏摺了。”

近幾日來,御史臺和許多地方官員都不停地上奏李隆基,直言安祿山將反,但李隆基卻一個字都聽不進去,非但不去調查安祿山,反倒將彈劾安祿山的人盡數命人押解到了河北,任由安祿山處置,對安祿山可謂是信任到了極點。

李隆基對於安祿山的寵信衆人都看在眼裡,但唯獨李瑁卻對此事有不同的看法。

李瑁道:“父皇並非絕對信任安祿山,父皇這樣反常的舉動反倒正說明問題。近來這麼多反常的事情,他不是不擔心安祿山有問題,而是他不願面對安祿山有反意這個可能的事實。一面父皇在賭,那安祿山的忠心賭他這個皇帝的顏面,他輸不起。另一面父皇希望安祿山看得到他的態度,能收起造反的心思。”

安祿山雖是胡人,但他卻是李隆基繼位以來冊封的第一位異姓王,更兼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等職,簡直是天大的恩寵,甚至比李瑁這個軍功顯赫的親子來的還要大。

李隆基對安祿山是如此的信任,將來安祿山若是造反,這無疑是在當着天下人的面扇李隆基的巴掌,叫李隆基顏面何存?

所以李隆基之所以堅信安祿山不會造反,他爲的並不是安祿山那顆忠心,而是爲了自己的顏面。

安祿山已經公然抽調隴右戰馬了,李隆基不可能不知道,而且李隆基雖然年紀大了,但他也絕非歷史上那個昏庸到盲信盲從的瞎子皇帝,他不是不擔心,他只是把自己聖君的聲譽看得太重,重到了讓他自己麻醉自己,躲避自己的判斷。

現在他的心境根本不像是一個皇帝,而像是一個偏執的老人。

章仇兼瓊久經官場,是何等機敏的人物,李瑁只是這麼輕輕一點,他便完全明白了過來。

章仇兼瓊問道:“殿下聖明,只是不知當下我等該如何自處?”

李瑁回道:“多聽,少做,不說,足矣。”

“多聽,少做,不說。”章仇兼瓊細細咀嚼了幾遍李瑁的話,眉頭漸舒,慢慢領會到了李瑁的意思。

李瑁看章仇兼瓊已經領會到了自己的意思,於是接着問道:“本王着你準備的通關勘文準備地如何了?”

章仇兼瓊聞言,連忙從袖中取出了一封捲起來的文書,背對着外面,不動聲色地悄悄塞到了李瑁地手中,回道:“這是兵馬過武關的兵部勘文,到時只要殿下的人拿着這副勘文,配上薊州侯的手令,便可僞裝做上京輪蕃的右威衛士卒直過武關,入境關中。”

在京鎮守長安的十六衛禁軍三年一輪,從地方抽調精銳至長安,兵部尚書章仇兼瓊和右威衛大將軍李光弼都是李瑁的人,他想安排人混進關中自然不是難事。

至於李瑁遣軍入關的目的,自然不言自明,不過李瑁也只是在做最壞的打算。

安祿山反意已現,李瑁已經動了儘早返回劍南的心思,但李隆基卻不放心李瑁南下,更不放心兵強馬壯的劍南軍,而他若想節制劍南軍,將李瑁控制在長安無疑就是最好的選擇,這樣至少可以將李瑁這個變數留在身邊,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李瑁進京已經數月,早就到了應該返程的日子,李隆基一再借口祖孫情深,將李珺和“李儀”留在長安,爲的就是間接留住李瑁,這一點李瑁自然也早有發覺。

李瑁不是傻子,他的身邊還有爲他出謀劃策的李泌,李瑁已察覺到情況不對,便暗令李泌南下,偷偷潛回了西南。

李泌拿着李瑁的調令直奔南詔,將西南一代最精銳的背嵬軍調至了歸州,隨時準備北上入關,迎李瑁南下。

如此安排章仇兼瓊自然是背了極大的風險,李瑁自然是看在眼裡的。

李瑁對章仇兼瓊道:“大司馬厚誼本王牢記在心,你放心,本王絕不會叫你平白擔當干係。陳希烈這個老好人的相位已經坐的夠久了,待本王回到劍南後便即刻上書朝堂,彈劾陳希烈多年在位無功,舉薦你以兵部尚書銜拜侍中,入主門下省,替爲左相。”

李隆基雖然昏庸,但畢竟是從武則天時代一路摸爬滾打過來的人,不可能對安祿山像史書上寫的那麼信任,本章很多是謹言自己對李隆基的理解,不知道是否符合大家的看法。

第十章 衝突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五章 出關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八章 議政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十五章 退封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七章 入城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四章 結盟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六章 名將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九章 封后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七章 閿鄉城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四章 交易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十章 胡兒第九章 城破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四章 徵前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六章 鳳棲梧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十四章 危局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七章 入城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十五章 紛爭第九章 城破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九章 論戰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六章 名將第四十章 建佛第三章 謀算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四章 提詩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十一章 盤算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十一章 挑撥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