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笑道:“願聞其詳。”
甘寧目光一掃,見孫策面色平靜中帶着一絲期許,而沈友、顧徽等人含笑不語,分明有看熱鬧的意思,不禁心頭惱怒,卻沒有發作。他知道自己書讀得不多,又有做江盜的經歷,爲人所輕視,現在隨孫策到吳,孫策又將平定太湖的重任交給了他,難免有人不服。換作以前,他會惡語相向,甚至拔刀砍人,可是現在他會用實際行動來反擊。
這麼多天的準備,不就是爲了這一刻嗎?
甘寧調整了一下呼吸。“夫子有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無他,山靜水動爾。山勢盤旋迂迴,樹林掩映,但終究是靜物,除非山崩地震,否則形勢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水戰則不然,水情風向,變動不居,無一定之規。山地戰之難,在於大軍無法展開,目力難以及遠,變生於肘腋,戰出於倉促。水戰則與此相反,看似碧波萬頃,一目千里,實際威脅無所不在,水面之下是深淵還是淺渠,是緩流還是急流,誰也說不清,稍有差池,或有擱淺之憂,或有傾覆之難……”
甘寧侃侃而談,從各個方面比較了山地戰與水戰的區別,雖然文采不足,但說得很實在,句句正中要害。不僅孫策、郭嘉覺得有道理,就連沈友等吳地人氏都覺得受益匪淺。他們瞭解太湖中各島的形勢,但具體到各島周邊的水情,他們同樣一頭霧水。
他們畢竟是士人,平時就算遊覽太湖也是由別人操舟引路,他們哪知道哪兒能走大船,哪兒只能走小船,哪兒有深淵,哪兒又容易擱淺啊。而對於水戰,他們更是膚淺得很,遠不及甘寧有經驗。
孫策看在眼裡,欣慰不已。甘寧最近很用功啊,功課準備得很充分。“興霸,如果我猜得不錯,這大概是論水戰最充分的一篇,奉孝、子正,你們可曾見過論說水戰如此精闢的文章?”
郭嘉、沈友不約而同的搖搖頭。“聞所未聞。”
“興霸,把你的這些意見寫成文章,將來用作講武堂的水師教材。牛渚作戰的經過也要寫下來,以後要養成這個習慣,每次作戰都要進行總結,並形成文字,這也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嘛。”
甘寧大喜,連忙躬身致謝。有孫策力挺,他就不用擔心這些文人的刁難了。
“子正,上次閶門之戰,你也要把經過寫出來,越詳細越好。”
“喏。”沈友躬身領命。“將軍,我有個建議。”
“你說。”
“我想請馬將軍、閻將軍協助。對步卒戰術,我自信可以成文,但我對騎兵戰術比較陌生,當時離戰場也比較遠,看得不太清楚,許貢舊部又慌了神,說不出什麼有用的東西來。唯有請馬將軍、閻將軍補充,騎戰部分才能完整。”
孫策非常滿意,轉頭看向馬超。閻行統領義從騎,不在大帳裡,只有馬超隨時隨時跟在他身邊。“孟起,騎戰部分就交給你了,你是親自執行的人。我對你還有一個要求。”
馬超挺起胸膛,眉飛色舞。“將軍請說。”
“遍查典籍,結合你們在涼州的實踐經驗,總結一下騎戰的發展史。”
馬超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了,眉毛跳了跳。“將軍,我……可寫不了什麼史啊,這個……太重了吧?”
“你們這些精通騎戰的勇士都搞不清楚騎戰的發展史,還指望書齋裡的書生?不要擔心文筆,關鍵在於有沒有真知灼見。也不要擔心不夠完善,只要言之有物,哪怕一兩百字,也比空洞無物的長篇大論好。”
見馬超還是畏難,孫策又激勵道:“鑑往知來,鑑往不是目的,知來纔是關鍵。黃大匠爲什麼能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研究出更好的冶煉術?不僅僅是因爲他聰明,更重要的是他梳理了南陽鐵官前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積累的資料,從中找到了規律。你如果能找到騎戰發展的規律,再往前推一步,說不定就能迎來一個重大突破。”
馬超轉了轉眼睛,有些心動了,只是底氣依舊不足。他對騎戰是很精通,可是對典籍卻一竅不通,過去的騎戰是什麼模樣,他也一頭霧水。
“不要急,慢慢來,哪怕最後做不成文章,想想總是沒壞處的。”
“喏。”馬超撓撓頭,很勉強的答應了。
祖郎驅狼吞虎,以一已之力搞得銅官山、伏虎山、石門山的三夥實力最強的山賊互相殘殺,已經無法對陽羨產生重大威脅,孫策隨即安排下一步的戰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派人加強故鄣的戍守力量。
故鄣是原名鄣縣,是秦時鄣郡的郡治,是鄣郡北部平原地區和南部丘陵地區的結合點。只是位置過於偏東,對西部控制不力,後來才遷到宛陵。控制了故鄣,就可以切斷陽羨周邊諸山與南部丘陵地區的聯繫,既能防止北部的山賊南逃,又能控制南部諸山的山賊北上。
孫策與郭嘉、沈友等人反覆商量,最後決定讓親衛將郭暾任丹陽都尉,進駐故鄣。爲了讓他能順利地履行好任務,孫策不僅讓他帶走了五百親衛,還請沈友推薦一個熟悉當地民情的人協助他。沈友反覆權衡後,推薦了陸康的兒子陸俊出任故鄣長。
孫策同意了。他本來就有意讓陸俊出仕,只是沒找到合適的機會。陸康年紀大了,不願出仕,陸議年紀又太小,陸家目前還沒有人在他控制的區域內任職,這對平衡吳郡勢力不利。不過他也清楚,沈友這麼做也是有私心的,沈家和陸家有姻親關係,沈家的沈鸞娶的就是故廣陵太守陸稠的女兒,陸家得勢對沈家沒什麼壞處。
孫策爲此親自去了一趟姑蘇城,拜會陸康。陸康又驚又喜,帶着孫策參觀正在修建的郡學,又與郡學裡的新招徠的一些學者見面。吳郡郡學原本在姑蘇城中,陸康覺得城裡太熱鬧,不利於做學問,便在城西七子嶺選了一片地新建,既離城市不遠,生活方便,又比較安靜,登高觀臨,太湖風光盡收眼底。
這片地是陸家的產業,原本是陸康年輕時讀書的地方,有一些房屋,已經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士子入住。聽說孫策來了,紛紛出門觀望,陸康爲孫策一一引見。這些人有吳郡本地的,也有一些北方來避難的,以前這些人依附於各家,能不能吃上飯,全看主人家臉色,現在郡學招攬人才,由官府提供衣食,不少人便聞風而至,尤其是那些過得不太順心的。
比如步騭和衛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