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削蕃(一)

時光如梭,轉眼半年的時間過去了。又到秋天。

這半年的時間裡,在蔡州與長安之前,往來於淮西節度與朝廷之間的使者,來回走了十幾趟,就像是拉踞一樣。

正如李世民等人所預料的,吳少誠沒那麼容易就範。李對他來說,就是財神爺,是淮西的一個重要支柱。少了他,淮西的元氣就要大傷。因此,他不停的寫信跟皇帝討價還價,妄圖讓皇帝放過李。李自己,也多次寫信上奏皇帝,聲聲淚字字血的哀求皇帝,讓他念在同宗血脈之情的份上,饒他一命,就讓他在淮西養老送終。

對此,皇帝和朝臣們達成了統一的意見:態度十分堅決的回絕了吳少誠與李的無理請求。並多次下嚴旨催促,讓吳少誠儘快交出國賊李,與他卷帶走的國庫銀錢。

就這樣,朝廷與淮西之間,就李的問題產生了重大分歧。討價還價勾心鬥角的政治斡旋,進行了足足半年之久。

蕭瑟的秋風襲捲關內。枯枝敗葉在風中飛舞,田土裡的莊稼,也結上了沉甸甸的果實,開始收割入稟。

天公作美,今年是一個大豐之年!

穩定發展的大唐王朝,展現出了驚人的力量開始觸底反彈。朝廷掌控下的疆域內,百姓安居樂業,政治清平治安良好。農牧豐富商旅如潮,經濟異常的活躍。去年一年朝廷免收了許多的賦稅,讓百姓們都有了盈餘。今年的大豐收,則是讓朝廷和百姓徹底的甩到了貧困的帽子,溫飽已不是問題。大唐的天空下,再次出現了一絲繁榮的味道。穩定與和平,保證了大唐這一年地蓬勃發展。

秋收之後,朝廷的糧稅徵收工作緊張進行。長安的太倉。所有的糧屯都被利用了起來。足足六十萬石的糧食,將太倉堆積滿稟。洛陽關內的其他幾處公倉,也是糧滿爲患。

這個時候,門下侍中陸贄提出了建議。眼下朝廷糧食充足,應當在各地建起應災應變的義倉。義倉,全由國家出糧填充。每逢自然災害或是兵亂糧荒,就可以從義倉中拿出糧食來。專門賑濟百姓災民。這一提案獲得了皇帝和所有大臣地全票通過。很快,在長安、洛陽、河南等關內重鎮,建起了義倉,儲備了大量的應災糧食。不久,關內的其他州縣和西川、山南、江南等地。也相繼建起了義倉。

這一義舉,獲得了百姓的高度讚揚和擁護。要知道就在幾年之前,天下幾乎還有三分之一的百姓,從年頭到年尾吃不飽飯。他們流浪、乞討、充軍甚至是作奸犯科佔山爲匪,爲地就是求得一日三餐。現在。不僅是人人有飯吃,還有閒餘的糧食建起義倉了。

這在幾年前,幾乎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一路看小說網生活環境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就發了這樣的轉變。百姓們自然是歡欣鼓舞,對皇帝與朝廷更加地擁戴和感激。革新與變法,在景興二年的這一年裡,取得了輝煌的成果。

淮西地情況,則是與大唐朝廷的現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眼看着淮西以外的其他大唐州縣都變得富裕、安寧,吳少誠這些軍閥們日夜不得安寧。他們其實也知道,朝廷推出的變法與革新,能夠讓淮西也發生好的轉變。但是。他們是絕對不敢執行的。只要執行,他這淮西無冕之王就算是做到頭了。看到大唐朝廷一天天穩定壯大,越來越受天下百姓的擁護,吳少誠異常地心慌。這個時候,他只能憑藉着手中的最後一張王牌——五萬大軍。與朝廷對恃抗衡。與此同時,爲了壯大自己的勢力增加淮西的財富。他屢屢派兵搶劫蔡州附近的州縣,提高蔡州地賦稅以增加收入,肆無忌憚的硬拉壯丁入伍。蔡州與附近地百姓苦不堪言,紛紛開始流亡出逃。眼見這樣的情況,吳少誠更加的驚慌。他下令關起城門不許一人出城,強制將百姓扣在了蔡州城中,任其奴役。

短短的半年時間,關內就收容了從淮西逃難而來的五千餘名難民。李世民下令,對這些人妥善安置,不得有絲毫的怠慢。

大唐朝廷的寬容,與吳少誠的暴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景興二年的唯一一次御前會議,於九月初三在弘文館舉行。今天要商議的事情,可以說是大唐自安史之亂以來,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削蕃!

“朕今日召你們來,只議一件事情——削蕃。”李世民說道,“景興革新推行了兩年。現如今,倉稟充實,國庫盈滿。將士們枕戈待旦,戰馬驃肥體壯。不管是文治還是武功,大唐在這一年裡都取得了異常驚人的成績。淮西吳少誠,包庇國賊尾大不悼,屢屢挑釁於朕威脅朝廷,現如今又在蔡州施行暴政,爲天地人神所不容。朕打算削除淮西節度。衆位愛卿都來發表意見。”

御前會議,是隻有宰相和皇帝欽點的特定人物,才能參加的最高會議。今天在座的人,有門下省最高長官、侍中陸贄,諫議大夫薛存誠;尚書省的左僕射、宰相馬燧自然在例;兵部尚書、宰相李晟也到了。同時,戶部尚書王鍔與吏部尚書武元衡,也被皇帝欽點參加。而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年僅十七歲的左羽林衛大將軍李,今天居然也出席了御前會議。恐怕,他是史上參加御前會議最年輕的人物了。

皇帝說出了削蕃二字,所有人的心中都不免有一陣激動。從安史之亂起,但凡有識之士,誰不想削盡蕃王重複大唐昔日氣象?只不過這幾十年來,誰也辦不到。就連當初功高社稷、挽大唐於水深火熱的郭子儀與李光弼,也只能左支右絀的死保大唐,無力徹底的對蕃王做出什麼改變。

大唐走到今天,景興二年,他們終於能將削蕃二字理直氣壯的說出來了。誰能不激動?

“陛下,削蕃一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侍中陸贄,最先發言說話了。做爲三省之一門下省的最高長官,專司爲皇帝進諫的大臣,他總是敢於第一個站出來說話,“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朝廷現在是兵強馬壯,百姓也對陛下感恩戴德非常擁護。將士用命。百姓用命,則天下用命。朝廷現在是得道多助,削平蕃鎮節度,就在此時。淮西吳少誠,暴虐無道殘害百姓。已是衆叛親離秋後之蝗。朝廷以衆擊寡以強擊弱,將有很大勝算。但是,微臣仍然建議陛下,儘量避免重大地戰爭。雖然眼下大唐有了一些積蓄,但羸弱數十年的底子仍然很薄。這個時候如果爆發大面積的內戰。那麼有可能將這兩年的成果都付之東流,得不償失。微臣建議,儘量用政治手腕逼迫吳少誠就範。主動撤蕃歸順朝廷。若能逼降,則是上上之策。”

“朕明白你的意思。”李世民說道,“《兵法》也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這半年以來,朕與他吳少誠也是交手多次。朕也想通過一些政治手腕,讓他吳少誠就範投降。可是事實證明了。吳少誠不想放棄割據稱王,不想放棄他手中的榮華寶貴,是鐵了心要與朝廷對抗到底。時至今日,朕不是沒有給過他機會,而是他自己並不在乎。現在。朕已經沒有耐性了,大唐王朝前進的路上。也不能有這樣地絆腳石一直擋着路。既然它自己不肯乖乖的讓路,那朕就將他連根拔起!”

陸贄默然無語。本來薛存誠也還想進諫勸皇帝暫時不要用兵的,聽到這樣的話,也不出聲了。因爲他們都看出來了,皇帝武力削蕃的決心,已經是異常堅決!

“王鍔,你來給大家說一說,大唐在景興二年這一年,都收穫了一些什麼。”李世民說道,“打仗,打地就是錢糧。朕要先讓大家都清楚,眼下大唐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底。“是,陛下。”王鍔站出來,不急不徐的說道,“秋收已經完畢,各地的糧稅徵收也已經進展過半。現在,僅長安的太倉裡,就屯積了六十萬石地糧食。洛陽、雍州一帶的六個公倉裡,還有一百三十餘萬石糧食。現在,還有各地的糧稅在源源不斷地運來。爲了容納這些糧稅,微臣正在派人緊急加修糧倉,以備候用。另外,今年還有三個月才過完。可是徵收的賦稅已經超過了去年。由於兵制改革,朝廷不再對已退役的軍人發放軍餉,他們自己也能自給自足了,因此國庫至少節約了三成開支用來組建龍驤衛。由於吏制改革與削去了許多皇親王公的爵位,也爲國庫節約了大筆的開支。更重要的是,現在的百姓們都積極生產、樂於納稅;官場上的貪污奢靡之風幾乎已經蕩然無存。再加上朝廷推行節儉,而且沒有進行重大地工程建築勞民傷財……這諸多的事宜加算起來,那就是開源節流。因此,在這一年中,朝廷雖然比去年多了近五成的開支,但現在清算財產盈餘,仍然比去年年底時還要富有。這多出的五成開支,是用來組建龍驤衛、興修水利、發展農桑、修建學堂、安撫流民、安頓退役軍人的。這筆開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是一筆十分划算地開支。微臣相信明年的這個時候,大唐地國庫與倉稟,會更加的充實;百姓們,也會更加的富!但是,也有一個棘手的問題急待解決:那就是,今年將有一萬多名僱傭軍將士要退役。朝廷能拿出足夠的錢來支付他們的退役卹金,但卻難以籌措到足夠的土地來安置他們。至少,關內的百姓居民人數,已經飽和了。”

“這麼說,就是人多地少,分派不過來了?”李世民反問了一句,表情卻是依舊輕鬆,說道,“這個狀況的出現,也是朕預料之中的事情。本來充軍入伍的將士,基本都是失去了百姓的農民。他們來自五湖四海,退役時卻要朝廷安排在有限的一些領土裡。淮西與河北的蕃王們,少少的幾個人,佔據了大唐王朝近五分之一的國土。現在朕的這些將士們退役了沒了土地安家,朕不找吳少誠他們,又能找誰?這場戰爭,已經是無可避免。吳少誠等人,除非主動放棄節度使一職迴歸朝廷,否則絕對沒有商量的餘地。在一個不臣的蕃王與一萬退役的將士們之間,朕當然會選擇照顧後者。他吳少誠,現在已經成了大唐王朝前進的絆腳石。就算是朕要姑息他,將士們也是不會答應的。現在朝廷仍然有以前遺留下來的僱傭軍數十萬人。這些人,都陸續要退役,需要大量的土地來安置。因此,淮西與河北的領土,朕是一定要拿回來的。朕與他們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不可調和。”

羣臣,已經非常清楚皇帝的意思了。朝廷與蕃王的矛盾無法調和,戰爭自然是無可避免。二年了,皇帝帶領着朝廷進行着一場艱苦的革新與變法。如何安置這數十萬僱傭軍,一直是他非常頭疼的問題,也是這一場革新與變法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今後的十年、乃至十里年裡,這數十萬將士都將陸續退役。到最後一名將士退役化作良民,這一場土地與兵制的改革,纔算是徹底的完成。到那時候,退役的軍人就不必再需要分派土地了——因爲他們,都將是來自於有土地的龍驤衛義務兵。吃了藥蠢睡一天,閉幕式都沒看。因此只更了一章,大家見諒!

第187章 鐵血悍師飛龍騎第94章 誓死效命第190章 血染姻緣湖第3章 不肖子孫第385章 龍漿第208章 吐蕃贊普第156章 逆天!第155章 智巧百出〖三章共計1W新完畢,!〗第52章 詭異!迷團!第253章 與天下爲敵第2章 誰的江山第421章 鋒芒(一)第33章 鳳凰涅磐第373章 把酒臨風望仙台第92章 重回軍營第353章 削蕃(一)第70章 請君入甕第293章 請君入甕第360章 東征(二)第444章 巔峰論劍,誰主沉浮(三)第303章 新的朝廷第50章 驅虎吞狼第75章 破高陵(上)第399章 算無遺策第158章 前途第129章 漢王的威風第303章 新的朝廷第21章 公主與太子第74章 閃電襲擊第259章 相信奇蹟,創造奇蹟!第69章 香帥兇猛第122章 挑唆第435章 計策第238章 鄂陵湖的魂靈第79章 望龍闕第210章 最佳敵人第418章 北漠神兵(三)第426章 鋒芒(六)第125章 路遇惡霸第40章 如此封賞第20章 無形有影劍第455章 梟雄末路第381章 千軍一帥第77章 除毒第168章 受命第306章 人才濟濟第98章 浴血玄武門第230章 華夏的憤怒!第208章 吐蕃贊普第324章 阻力重重第422章 鋒芒(二)第262章 大剿殺第64章 上樑不正第422章 鋒芒(二)第30章 臨泰山之崩第293章 請君入甕第247章 壓歲錢第71章 峽谷奏捷第328章 驚人內幕第243章 劫後餘生第28章 冤家路窄麼?第83章 血海京都第317章 吐蕃和親第298章 李適開竅第236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431章 一血前恥第16章 氣勢如火第367章 平北大計第100章 千刀萬剮第406章 不容踐踏第26章 男人第52章 詭異!迷團!第268章 意外發生了第346章 大唐王師(二)第53章 帝王心術第413章 喋血蘭州(四)第72章 做餌釣鱉第38章 生死較量第333章 戒殺第393章 銀槍定雪原(一)第453章 巔峰論劍,誰主沉浮(十二)第103章 我有百萬雄師第180章 鴻門宴第43章 昏天黑地第181章 治民先治吏第406章 不容踐踏第51章 上鉤了第144章 大好機會第47章 無禮太甚!第305章 巷陌尋賢第185章 泥塑菩薩第5章 重燃熱血第70章 請君入甕第134章 人心難拾第61章 風向大變第22章 千里尋枯骨第42章 第一次“上朝”第74章 閃電襲擊第181章 治民先治吏第14章 香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