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任官

陳子強哭成淚人,自己穿越而來,這位祖母對自己有多疼愛,操了多少心思自己完全清楚,加之這具身體的血脈牽連,他完全把這當做自己家,這些親人就是自己的親人,並沒有穿越者另外的心思。

哭叫着祖母騙我,說好的等我成婚了才走的,如今孫兒才十二歲就走了,留下我一人再也無人疼愛,哭昏過幾次的陳子強,終於在渾渾噩噩中送走祖母,在其墳墓旁搭起一個草屋守孝,陳子龍遠在京城,幸好夏允彝等兄長常會來探望他,稍稍緩解了悲傷之情。

由於陳俞氏是祖母,陳子強守喪只要一年,崇禎六年六月,溫體仁如願以償地搞倒周延儒,本以爲能升爲首輔的,因次輔徐光啓很少插手政務,也沒心思任首輔。

但陳子強當年給皇帝的那根刺發揮了作用,崇禎沒用任用他爲首輔,而是選擇了廷推,衆大臣厭惡溫體仁,自不會推舉他爲首輔。

大失所望的溫體仁恨透了陳子強,派出手下製造謠言,說陳子強當年以區區秀才身份,插手軍機大事,改變孫元化行軍路線,造成孔有德援軍遲到遼東,造成張春援軍無接應,而被後金擊潰,損兵折將的惡果當由陳子強承當。

許多民衆並不知道當初發生了什麼事,只知道遼東慘敗的戰果,被謠言一鼓動,信以爲真地紛紛大罵陳子強禍國殃民。

幸好江南是東林黨的天下,這些人雖然黨爭無底線,但對跟復社關係很好的幾社成員還是力挺的,一聽說陳子強是陳子龍的弟弟,紛紛發言駁斥這謬論。

特別是陳子強年紀太小,也不會認爲他有能力改變封疆大吏的決定,要知道命令是孫元化下的,而不是陳子強。

當然,東林黨也不會攻擊孫元化,那是徐光啓的得意門生,徐光啓可是松江人,雖不參與黨爭,但天然地傾向自己的老鄉,這是難免的人之常情。

結果北方大罵陳子強,南方大罵溫體仁無恥,這也是事情一傳到江南,陳子強馬上就發言,說這是溫體仁製造的謠言。

他其實沒證據,但他知道除了溫體仁,沒人會這麼惡毒,事情鬧大了,崇禎也知道了這事,這位皇帝對陳子強還是很好的,當然曹化淳功不可沒。

在皇帝耳邊絮叨了幾次,小老虎是陛下親封的,這些人潑髒水不是讓陛下難堪嗎,老太監侍候崇禎日久,自然知道怎麼說話。

火大的崇禎親自在朝堂上闢謠,怒視着羣臣罵道:“朝中政事繁雜,朕卻聽說有人熱衷於製造謠言,陳子強那孩子纔多大,能夠左右軍機大事,你們這些人都吃白飯了?”

罵的大家羞羞答答,許多人雖然沒參與流傳,但私底下都在議論紛紛,被皇帝這一罵自然不好意思。

接着崇禎直接定性地開口說;“至於孫愛卿改道是朕給了他臨機專權的密旨,戰況複雜,朕怕咱們在後方對事實不明瞭才下的旨意,此事可以住口了。”

羣臣以爲這事就此完結了,但皇帝接下來的話讓大家目瞪口呆,這位被後世評價爲剛愎自用的皇帝,竟然說陳子強年幼被誣,實在可憫,當場奪情任用。

給了一個兵部給事中的從七品銜,因其年幼就任南京兵部,特旨讓其獨領一軍,定額三千人,整訓軍紀戰陣等事物,還爲其賜軍號爲虎軍。

南京此時應叫應天府,但軍隊的行政編制卻是南直隸,共有四十九個衛所,雖是屯田的衛所軍,但這裡富裕,倒是很少有缺額的情況,軍官們自己家都有生意,不缺那點錢。

再說南京軍隊最大的指揮官可是第十代魏國公,這位徐達的九世孫徐弘基雖然辭職了,但南京軍隊被徐家管理了兩百多年,已經根深蒂固成了徐家軍了。

沒有徐家的首肯,沒人敢在軍中伸手,他們已是一整條利益鏈上的人,自不會忤逆魏國公的意思。

大臣們都被皇帝弄懵了,這都哪跟哪啊,自然少不了有人抗辯,但此時內閣無首輔,最大的次輔徐光啓閉目不言,沒人有辦法。

溫體仁倒是不樂意,但造謠是他弄出來的,這會兒正心驚呢,要知道東廠錦衣衛不是吃素的,真要查下去他該倒黴了。

有人自然想起了前兩天皇帝單獨召見徐光啓的事,這事還真是他同意的,兩天前崇禎被曹化淳說的心動,單獨見徐光啓。

開口就問他陳子強可知兵否,徐光啓一愣,馬上回答道;“乳虎乃皇上親封之虎,豈敢不專研兵書戰策,元化改變行軍確實是他建議的。”

說着把當時的情況複述了一遍,崇禎這才明白,陳子強爲他消弭了一場可能的叛亂,心中大悅。

這事陳子強沒說,但孫元化寫信告訴了老師,信中對小師弟讚譽有加,徐光啓也是知兵的文人,一聽就明白了當初的兇險,自然對陳子強很滿意。

崇禎沉吟後嘆道:“明年的會試他是參加不了了,還要再過四年才行,可後金窺視亂民逆亂,朕真的想他早點出來啊。”

徐光啓恐怕早有謀算了,他知道自己這小弟子其實更想領兵,只是武將地位太低,常常被掣肘,故而纔去考科舉的。

但他不能說這事,只能建議道:“陛下,其實舉人就可以爲官,等到寒月,那孩子孝期就滿了,讓他知一小縣就出仕了。”

崇禎聞言笑道:“你這個業師太小氣了,堂堂次輔的弟子當一個小縣知縣屈才了,朕倒是想讓他領兵,但給個什麼位置合適呢。”

說着轉頭問曹化淳,老太監笑眯眯地說:“陛下,老奴可不敢多言,被人栽上魏逆的頭銜,老奴還想多活幾年呢。”

崇禎難得好心情,笑罵道;“你這老貨,讓你說不過是參詳一番,朕還沒糊塗到讓你干政的地步。”

曹化淳人老成精,而且他從崇禎還是皇子時就侍候他了,最清楚這主子的心思,笑笑回答道:“要老奴說給個兵部的閒職就行了,那孩子畢竟小,別累着,日後皇上還要留着大用呢。”

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被彈劾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皇室宗親第一百一十章 雙雄會第六十四章 師兄張溥第二十六章 南歸第一百六十三章 林丹汗的最後一位妻子第三章 傳承文武藝第兩百五十六章 偷襲第兩百三十一章 聯合勳貴的奏章第兩百四十一章 與鄭芝龍的談判第八十五章 關寧鐵騎第兩百四十八章 聖旨南來第一百零七章 海蘭珠的悲喜第五十三章 突圍第四十四章 當皇子的保姆第二十章 招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僞裝搶劫第一百一十三章 畫餅第兩百零六章 收一個百戶第兩百七十四章 初見吳六奇第兩百一十六章 說服吳道行第一百一十二章 回大淩河堡第一百五十四章 舊識巡按第兩百三十九章 李漁和李玉第一百六十九章 整頓大明水師第兩百三十章 母隨子去第兩百五十三章 新型戰船第兩百一十四章 和鄭森的對話第七十三章 說服張溥第兩百二十二章 淳樸的底層百姓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三十六章 會師第兩百二十二章 淳樸的底層百姓第七十七章 聖旨第二十章 招兵第兩百五十二章 被降職的陳子強第兩百二十五章 雁門關第二十六章 南歸第一百八十六章 被帶大的皇太子第六十四章 師兄張溥第兩百六十三章 計賺廣寧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前預測第一百四十三章 來自異域的三女第七十五章 赴京面聖第三十章 小妾美姬第二十二章 揮師北上第九十章 明軍南歸第兩百三十四章 閒談中的靈光一閃第兩百零二章 說服皇帝接着遊說第兩百六十二章 耀州城的準備第一百八十七章 侯府家事第一百零七章 海蘭珠的悲喜第三十六章 會師第四十五章 曹化淳的提議第七十七章 聖旨第二十章 招兵第一百九十六章 奔赴遼東第兩百八十四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一百七十章 朝堂爭論第十一章 改變歷史的開始第三十一章 大婚之夜第一百六十六章 遼東新形勢第八十二章 逃跑的虎軍第十三章 金陵收僕第七十七章 聖旨第九十四章 韓鑛的抉擇第一百七十五章 再開皇室科舉之路第兩百一十七章 晉王府的野望第一百三十七章 和岳父理論第九十五章 慈母訓子第兩百七十一章 兩廣總督第一百六十七章 分封二子第一百零六章 彈劾薛國觀第一百三十九章 送禮第一百零五章 孔貞運的舉薦第二十一章 土製手榴彈的誕生第四十六章 備戰第兩百一十章 曹化淳第九十三章 奉旨南歸第五十九章 說服第一百五十五章 陳家三家將第兩百六十四章 插漢部的無奈第一百一十二章 回大淩河堡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閣分歧第一百一十二章 回大淩河堡第兩百四十一章 與鄭芝龍的談判第一百六十六章 遼東新形勢第七十二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五十章 李自成張獻忠的覆滅第四章 神童第一百一十三章 畫餅第五十六章 回京第二十四章 大勝第兩百二十六章 血流成河第兩百一十三章 鄭鴻逵第兩百三十五章 到達南京城第兩百五十八章 女真降卒第六十四章 師兄張溥第兩百三十二章 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