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陝西軍制

陳子龍建議他們去陝西,不僅是因爲志同道合,更是因爲這幾個人這些年一直在江南推行農作物的改良與種植,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陝西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吃飯的問題。

大亂之後人心思定,能活下去誰願意造反,張春在山西先行一步,被任命爲陝西巡撫,陳子強給惠登相去一封信,讓他帶領三千士卒護衛張春西去,暫時任命其爲延安府參將。

幾天後內閣任命下達,夏允彝等也踏上西去的步伐,每人官升一級,爲知府同知,主管生產,各自帶上一批技術嫺熟的農人,由惠登相指揮剩下的虎衛士卒護衛。

朝廷又在捷報後發出通告,採取了陳子強的建議,號召年富力強的官吏去西部任職,而不是強行任命誰去。

給出的承諾是,一年後考覈政績,此次去的官吏,凡是能有中上以上考功的一律升一級,下上升兩級,上上則連升三級。

明朝考功分爲六級,下下,下上,中中,中上,下上,上上,原本中上是不能升官的,但這次給出的條件太優厚了,故而不是沒人不願去。

況且正常的考功也不是一年就算,連續幾年都有好政績才能升官,隨着一批志願去陝西的年輕官員奔赴任上,盧象升也回到京師述職。

他姍姍來遲是爲了要安靖地方,亂匪初平,民間不可能一下子安定,長久的動亂雖讓大部分人更願意平靜的生活,但同樣也催生出一批心理扭曲的惡人。

沒有軍隊的鎮壓,往往這些人就是再次動亂的根源,他只能坐鎮西安,遠離總督駐地,一個多月後才把地方梳理,彈壓不法,震懾官員。

等朝廷的聖旨到了,這才離開西安,回京交旨,內閣這次簽發的聖旨,成爲震動天下的大事,也預示着陳子強的改革開始露出端倪。

原來此次聖旨中明確要求,陝西各地爲了安定民生,文官不得干涉武將治亂,各御史巡按無權處置武將,兵備道等只能監督,不得命令。

凡發現武將有不法只是,只能彈劾,上報陝西巡撫處理,改變了原本兵備道可以直接處置軍戶的規矩。

因着陝西衛所基本糜爛,着巡撫張春重新整頓,重新丈量清查衛所田地,軍戶數額,裁撤老弱,轉爲民戶。

此策略在陝西推行並沒引起不滿,真正引起震動的其他省份的軍戶衛所,陝西此時的衛所基本廢了,作爲重災區的省份,造反了十幾年,還存在的衛所除了靠近蒙古的,幾乎都死傷逃亡殆盡。

就是寧夏甘肅都有大批軍戶逃亡死傷,陝西緊靠甘寧地區,流寇自然不會放過,鄰近的衛所也是毀壞大半,減員七八成都算好的了。

原本去年對遼東動手,軍戶門本來就在觀望,可遼東軍餉佔據比例太大,不平衡的心理讓天下其他軍戶,巴不得朝廷動他們。

這次就不一樣了,陝西雖說殘破,可一旦朝廷這次成功收回衛所土地,改變衛所屯田制度,誰知道日後會落到誰頭上。

底層的軍戶是無所謂,甚至許多人盼着轉爲民戶,可那些衛所軍官就不同了,軍戶們其實就是他們的免費長工,還是他們剋扣軍餉的財源,而這纔是冰山一角而已。

大明晚期的衛所制度之腐敗,駭人聽聞,許多軍戶基本沒經過軍隊訓練,平日操持的都是種田種地,能養活自己都是好年景纔有的事。

軍官們貪污不可能是自己吃獨食,管理衛所的層層將領,管理將領的層層勳貴和文官階層,有一個算一個,沒伸手的幾乎就是恐龍,那是滅絕的生物了。

下至兵備道巡按御史,上至兵部各司衙門,甚至許多任上的兵部尚書都參與其中,可以說是直通內閣,加上各地鎮守太監的打秋風,結成一張巨大的網絡,覆蓋着整個大明的軍戶衛所。

陝西這次的改制,除了和蒙古相鄰的衛所,全部被一掃而空,按照虎軍模式,衛所屯田分爲民戶和軍戶,民戶負責屯田,軍戶負責守衛。

解放出來的軍戶不用生產,但必須保證每日的操練,每個衛所不再是原來的軍官管理模式,而是文武搭配,武官負責訓練作戰,文官負責管理內務。

這是去年在遼東試行的模式,結果大獲成功,不僅生產出來的糧食足夠衛所使用,而且軍戶戰鬥力大幅度提高。

也是,經常訓練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自然是不一樣,就一個做簡單的跑步耐力訓練,就使得軍隊的行軍速度提高一倍以上。

當初那些被送到京營改造的遼東將門軍官,學習完成後有的回到遼東,但大部分留下來,這次被安排一本分去陝西,只等陝西衛所完成改造後,朝廷將把他們的家眷送去團員。

而最大的改變是,陝西遼東的衛所不再是終身制,軍官們和文官一樣,該爲流動制,幾年一任,可以連任但不能連續三任。

軍戶的子女可以在成年後自由選擇,是繼續當軍戶還是轉爲民戶屯田,成年軍戶在一定的歲數後可以退役,轉爲民戶,當然民戶也可以在自願的情況下轉爲軍戶。

朝廷不再限制軍戶子女的科考資格,世襲制的軍戶被轉換成半世襲,軍官的世襲現在還不能做更改,只是考覈更爲嚴格。

剿匪後沒被安排的虎衛輔兵五千人,返回淮揚,合上留守的輔兵共計兩萬人,虎視眈眈地盯着江南衛所。

孔有德緊盯着山東衛所,山東總兵劉澤清輔助,楊嗣昌親自寫信告訴他,山東若有衛所不安定,立即剿滅,全部以造反論處。

京畿地區京營枕戈以待,特別是勇衛營全部出動,孫應元率兵到遵化,震懾邊境衛所,周遇吉坐鎮津門,虎視京師周邊。

其實河北的軍戶很多都願意改變,特別是保定,鉅鹿等盧象升當年練兵之處,盧象升治軍方正,愛民如子,在當地不僅百姓愛戴,軍戶也極爲熱愛他,故而此次他大勝而歸,而起的變革軍制,那些軍戶全都擁護。

第一百三十一章 預謀搶劫晉商第六十一章 南下第兩百五十八章 女真降卒第五十三章 突圍第五十七章 紀念碑第一百八十八章 公主的婚事第兩百一十三章 鄭鴻逵第一百四十三章 來自異域的三女第兩百五十三章 新型戰船第六章 揚名第兩百六十九章 封賞誥命第兩百一十九章 定計南下第五章 推廣番薯種植第七十二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拉上皇帝做生意第一百六十九章 整頓大明水師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閣分歧第一百四十六章 發愁的駱養性第兩百零一章 李倧的王爵名份第七十四章 孫傳庭第兩百六十四章 插漢部的無奈第二十一章 土製手榴彈的誕生第九十七章 黃道周第兩百四十九章 朝堂爭論第五十七章 紀念碑第兩百章 布木布泰的憂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吐血的皇太極第兩百一十七章 晉王府的野望第兩百八十五章 交換貨物的女真人隊伍第一百二十二章 雙喜臨門第六十五章 政爭第兩百八十三章 遼東戰略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剿匪第二十章 招兵第四十九章 對峙第一百五十二章 陝西軍制第一百二十九章 賣貨第一百七十九章 瀋陽城中的暗流第兩百四十二章 商稅的爭議第九十章 明軍南歸第兩百四十章 弱雞一般的魏國公第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中的三大反賊第七十六章 初到遼東第一百六十五章 吐血的皇太極第兩百二十三章 回大同第一百八十三章 皇太極最後的決斷第兩百六十二章 耀州城的準備第一百八十九章 變法的第二步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前預測第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中的三大反賊第一百六十八章 兩地都不太平第兩百零四章 出行前的安排第兩百八十五章 交換貨物的女真人隊伍第一百七十二章 傻眼的勳貴第一百八十二章 成都複查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剿匪第一百七十九章 瀋陽城中的暗流第一百八十八章 公主的婚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變法的第二步第兩百三十四章 閒談中的靈光一閃第兩百三十八章 祭奠第一百零三章 虎軍規矩第九十九章 密議改革第九十八章第五十八章 義母第一百七十一章 重立爵位制度第二十七章 戰滎陽(上)第兩百四十章 弱雞一般的魏國公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帝一家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分配任務第兩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兩百零四章 出行前的安排第九十六章 內閣分歧第一百九十七章 朝鮮偵查第一百零二章 封侯第五十九章 說服第一百七十三章 皇室宗親第一百二十九章 賣貨第兩百八十六章 震動天下的偷襲第兩百三十五章 到達南京城第兩百零六章 收一個百戶第兩百零七章 想死的大同總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拉上皇帝做生意第兩百五十二章 被降職的陳子強第九十九章 密議改革第兩百二十八章 長女定親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被彈劾了第六十六章 密摺第兩百八十章 蒙古科爾沁第一百六十一章 再次陰人第七十九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八十二章 逃跑的虎軍第兩百四十九章 朝堂爭論第八十九章 突襲車隊第一百一十三章 畫餅第兩百五十章 再見彈劾第兩百五十七章 意料之中的勝利第一百六十章 頓兵堅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平江侯府的宴遊第七十二章 家事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