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雨夜飛龍

三年前,也是一個這樣的夜晚,暑熱溼重,烏雲漸漸壓頂,籠罩了整個南京城。只是在大自然的威力之外,滿城瀰漫着一股肅殺的氣氛。

三天前,燕王朱棣率領的靖難大軍已來到京師正陽門外。

而就在此數天之前,前方還傳來捷報,朝廷的十萬大軍在濟南附近大破燕軍,俘敵無數,燕王更在亂軍之中不知所蹤。兵鋒所向,似乎不日即可攻陷燕京,徹底平息此次叛亂。

朝廷之中諸臣紛紛忙着上賀表,一大堆賀表擺在御案之上形成兩座小山,各有兩三尺之高,建文帝甚至還沒來得及翻看這些臣子的璀璨文章。

誰能想到,突然之間,就有守備師的斥候在正陽門外三十里坡發現了燕軍的旗幟。建文帝起初以爲是誤報軍情,或者是燕王使的圍魏救趙之策。燕王在外將兵多年,征伐無數,素來用兵詭詐,很難說不是爲了解濟南之圍,派一小支軍隊到京師附近虛張聲勢,好引得朝廷大軍回師救援。

不過斥候帶來的消息卻一次比一次清晰,也一次比一次震驚,建文帝徹底陷入不解和慌亂之中。

原來這不是什麼謊報軍情,也不是什麼圍魏救趙的小股部隊,而是整整五千人的精銳騎兵,是燕王麾下與元朝殘部在大漠和草原上廝殺了十幾年的虎狼之師,精銳中的精銳。

如果說朝廷軍隊的主力沒有北伐,哪怕京師附近再留三萬人的軍隊,也堪堪有一戰之力。只不過此次朝廷北伐決意畢其功於一役,加之燕王軍隊一直在淮河之北活動,從未靠近過江防,所以京師的守備力量除了五千人的守備師,就是內城的三千禁軍。

只不過那些守備師從未經過野戰,平時對着老百姓擺擺威風還可以,遇到久經沙場的野戰軍,基本如病貓遇見老虎,只有發抖的份兒。至於那些禁軍,平時舞刀弄棒,捉對廝殺,倒也有些戰力,只不過對上集團軍作戰的部隊,仍然沒有招架之力。

建文帝一見大事不妙,火速差人帶着聖旨、兵符前往濟南前線調兵回援,如果一切順利,不出半月,幾萬大軍就可回師勤王。

在此之前,即使力有不敵,也要死死頂住燕軍的攻城,等待大軍的增援。

就在此時,建文帝卻又犯了一個錯誤。也許是他想見識一下燕軍的真正實力,也許是從未與這個叛亂的叔叔面對面拼殺過,建文帝親自部署了守城戰略,將所有守城部隊分爲三道防線,一道是三千人的守備師,在城外雨花臺正面迎戰燕軍,務求將燕軍拖延五天以上,第二道是三千人的守城軍隊,包括剩下的守備師和一部分禁軍,務求堅守城池十日以上,第三道是皇城的兩千禁軍精銳,嚴防死守,預備在城破之後堅守至援軍到來。

咋看之下,層層防禦,互相支持,遲滯攻城軍隊,確實也不失爲固守待援的一種方法。

只不過建文帝估計錯了三件事,一件事是低估了燕軍騎兵的可怕衝擊力,第二件事是高估了守備師的抵抗能力,畢竟守備師的優勢在守城,不是野戰,最後也是最關鍵的,錯誤估計了濟南援軍的回師之日。

戰事甫開,三千守備師沒有抵抗五天,甚至沒有到五個時辰,就在燕軍鐵騎的衝擊下被分割包圍,逐漸消滅。

建文帝站在正陽門上,遙望着雨花臺方向,那裡隱隱傳來廝殺聲,叫喊聲,馬蹄聲,煙塵蔽日。只是這聲音沒過半天,就漸漸弱了下去,直至最後消失不聞。

建文帝此時方纔醒悟到自己可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如果將三千守備師撤回來守城,萬不會如此輕易就被燕軍消滅,如今一進一出等於白白損失了六千守城軍隊,這個城防愈發搖搖欲墜了。

而令建文帝擔憂的事情也終於來了,他終於親眼看到了燕軍,看到了燕軍騎兵的黑盔黑甲,看到了旗幟上大大的燕字。燕王的五千鐵騎,正式來到了城外三裡處紮營。

而令建文帝不解的是,燕軍並沒有乘着勝勢一鼓作氣攻城,而是好整以暇駐紮了下來,全然不像是一支前來奇襲的軍隊,反而倒像是一支打算長期圍城的軍隊。難道燕王不知道濟南的大軍不日就會班師回援,速戰速決纔是上策。而且從圍城的軍隊來看,也並非圍成鐵桶陣,起碼北門外就沒看到什麼騎兵。

建文帝當然知道這又是叔叔的戰術。雖然他沒看到叔叔,但他能清晰感覺到那個中年男子就在正陽門外的軍營之中。

三天過去了,建文帝沒有等到燕軍發起攻城,卻等到了一些守城的士兵悄悄從北門逃走的消息,這裡面甚至可能還有一些穿着平民服飾的禁軍。傍晚時分,一匹快馬從北門外疾馳而至,通過城門後,一騎絕塵向着皇宮而去。

然後,建文帝就等到了那個讓他瀕臨絕望的消息,沒有援軍。

濟南的十萬大軍開始確實打了勝仗,燕軍損兵折將,甚至連燕王也不知所蹤。但奇怪的是,燕軍在敗退之餘,總能集結出有生力量進行反撲,朝廷的大軍攻又攻不下,退又退不了,被區區兩三萬燕軍死死纏在了濟南府周圍。

當然他們不知道,這一切都是那個道衍和尚的謀劃,他以弱勢兵力死死拖住朝廷軍隊的主力,而將精銳集中起來交給燕王親自帶領,趁京師守備空虛,出其不意,直搗黃龍。

這當然是賭博,燕王沒有足夠的實力和時間與朝廷周旋,一旦朝廷將天下的兵馬和資源動員起來,燕王必敗。唯有出其不意,行險一搏,纔有成功的一線希望。

而目前看來,勝利的天平正在向燕王傾斜。

入夜,燕王中軍帳。

一身戎裝的燕王端坐在中軍案前,案上鋪着一副地圖,正是京師的城防圖。

“說說城內外的情況吧。”燕王正一手端着茶杯,一手緩緩轉着杯蓋。當然,軍中並沒有什麼上好的瓷器,那也只是一隻普通的青花蓋碗茶杯,色澤已有些暗淡,卻一直是燕王的身邊之物。

一名盔甲齊整的青年軍官微一躬身,不疾不徐的說到:“城防方面,三千守城軍隊已不足七成,餘皆從北門逃散。禁軍方面逃出來的不多,但據報宮內發生了不少失竊之事。城中居民已足不出戶,朝中的幾個大臣府門緊閉,但見到不少下人從後門悄悄離開。還有,今天傍晚去濟南府的快馬已經回城了,想必此時皇帝已經知道了援軍無望的消息。”說話的人正是鄭和,燕王麾下的愛將,負責燕王貼身護衛以及軍情刺探之職。

此時帳中端坐的除了燕王,還有在下首陪坐的一位僧人打扮的老者,正是道衍和尚,姚廣孝。

原來燕王遲遲圍而不攻,除了以心理戰給守城軍民造成壓力,迫使其不戰自潰之外,還在等着建文帝派去搬救兵的快馬。

燕王當然知道救兵不可能搬回來,但這個消息一定要傳給建文帝知曉之後才能攻城,否則建文帝如果還有一絲僥倖希望,必然全力組織守城,而如果他知道外援無望,除了投降,恐怕只有逃亡一條路可選。

這些都是道衍和尚在燕王率兵南下之前已經謀劃好的,是整個計劃的一部分。

當然,計劃的最後一部分是道衍和尚自己,他要親自趕到燕王軍中,再次確保整個計劃的執行。隨他此次秘密前來的,還有一千精兵,已經被他埋伏在北門外二十里處的江邊。

如果建文帝要逃走,最可行的路線就是從江上乘船西上或者東下。燕王旗下騎兵兇悍,水兵卻不是朝廷的對手,所以如果建文帝真能乘船逃到洞庭湖或者鄱陽湖,太祖留下的大明水師絕對能給燕王帶來**煩。

所以道衍和尚計劃的最後一步就是江邊截殺,務必要把皇帝留在陸上。包括整個的奇襲和圍城計劃,也都是爲這最後一步服務的。

因爲五千騎兵精銳,攻城畢竟不是強項,如果守城軍隊拼死一搏,打成個膠着之態,時日一久,不但北邊戰事生變,江南的各路朝廷兵馬也必會趕來勤王,到時燕王反而成了被圍的那一方了。

只不過,事情的發生往往與人們的計劃有所差異,即使是妙算如斯的道衍和尚。

燕王輕輕啜了一口暖茶,緩緩將茶杯放在案上,徐徐說到:“道衍,火候到了麼?”

道衍和尚仍是那幅波瀾不驚的神態,“王爺,可以了。”

燕王雙目精光忽現,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令:“鄭和,傳令各營,立即攻城!”

“是!”鄭和躬身領命,疾步轉身出帳。

正在此時,一道耀目的閃電從天空斜斜的劈將下來,瞬間將整個城門內外照得一片慘白,黑暗中似乎鬼影重重,愈發顯得整個沙場直如修羅場一般。

閃電過後,大地重新陷入黑暗之中,只剩下轟隆隆的雷聲和無邊無際的雨聲,恰似一頭無頭無尾的怪獸,要將人間的萬物全部吞入腹中。

忽然間,天地間好像安靜了下來,靜得好像再也沒有別的聲音。

安靜到極點有時候並不能給人帶來平和,反而可能給人帶來恐懼。

忽然間,就像從地獄裡升出的鬼火一樣,成百上千支火龍平地而起,迎着風雨,直撲正陽門而去。

每支火龍都是一支精鋼箭頭打造的羽箭,箭頭纏繞的火浣棉浸滿了燕王府獨制的火油,遇水不滅,落處即燃,不盡不休,正是令大漠上的敵人聞風喪膽的奪命火龍箭。

大雨之中,守城的兵士沒有想到燕軍會此時發動攻擊,更加沒有想到燕軍不懼風雨,上來就使用了火龍箭。

頃刻間,城門上方燃起了星星點點的火光,過了片刻,火光驟然乍起,迎着風勢連成一片,伴隨着火勢一片痛苦的叫喊聲從城門上此起彼伏的響起。

着火的士兵拼命地拍打着自己身上的火苗,反應快些的已手忙腳亂地脫着身上的盔甲,或者倒在地上翻滾,希望能壓滅身上的火焰。而那些不幸中箭的士兵,早已變成一個火人一般,慘叫着在城樓上四散奔逃。一時間,整個城牆上被火光照得忽明忽暗,期間人影綽綽,伴隨着悽慘的哭號,直如人間煉獄一般。

風雨中,又是數千支火龍箭,挾着威勢,從城外漫天而至。

此時,燕王身着黑盔黑甲,騎在一匹毛色純黑的馬上,靜靜地眺望着遠處已變成火海的城牆。

而在他邊上的是一騎白馬,端坐着一位披着灰色斗篷的瘦小老者,正是道衍和尚。

燕王左手持繮,右手緩緩舉起,略一停頓,以決絕之勢向下劈下。

燕王掌勢一下,邊上的鄭和怒喝一聲,“殺!”雙膝一夾馬腹,高舉長劍,如離弦的箭一衝三丈之外。

而緊隨其後的,是兩千名黑甲騎兵,蹄聲隆隆,混着天邊的驚雷,直如地獄中來的索命閻羅,直撲正陽門而去。

城牆上慘嚎聲弱了一些,火勢卻仍在蔓延,但火光中已開始有零星的弩箭射出,在風雨中顫顫巍巍地射向遠處疾馳而來的騎兵,如春天裡的弱風拂柳一般,絲毫不能遲滯騎兵的衝擊。

而城牆上的十架守城巨駑,在火龍箭攻擊之下已被毀去一般,剩下的幾架城駑正在十幾名士兵的合力操作下,艱難地進行着攻擊準備。

咯吱咯吱,巨大的城駑指向了遍野而至的騎兵,只不過在黑暗之中,巨駑的指向顯然無所適從,只能是粗略瞄準。

饒是如此,巨駑仍然發揮出了作爲守城利器的巨大威力。只聽幾聲沉悶的崩崩崩,幾隻三指粗細的弩箭,破空而出,向着黑暗中飛了出去。空氣中像被利刃劃開的布帛,隱約發出嘶嘶的聲音,直擊人心的最深處。

頃刻之後,幾聲巨響傳出,伴隨着十幾匹戰馬的嘶吼,顯然黑暗中巨駑仍然射中了目標,並給攻城部隊帶來了實際的損傷。

但巨駑威力巨大,其弊卻是射速緩慢,即使熟練士兵操作,也僅能保持十息之間發射一支的節奏。本來這種守城巨駑對付的是攻城一方的器具,諸如雲車、撞車之類,這類目標巨大,移動相對緩慢,正是巨駑一物降一物的絕佳目標。可惜今夜燕軍根本就沒帶來什麼像樣的攻城器具,直接用騎兵發起了衝擊,這種巨駑頓時變成了大刀砍螞蚱,中看不中用,徒具威勢罷了。

而就在守城巨駑準備發出第二次攻擊的十息之間,騎兵的前鋒已衝至距離城牆不足三十丈的地方。城頭火光映照之下,已可以依稀看清那些黑盔黑甲的騎兵,長刀負在後背,手中卻不知何時多了一個似駑非駑的物事。

只聽衝在最前方的軍官暴喝一聲:“放!”第一排的黑甲騎兵擡起手中器具,嗖嗖聲破空響起,幾十道黑色的細絲如潑出的墨汁一般直射向城牆,在閃電的映照下,恍如一片濃密的黑色蛛網,罩向了前方的城樓,如果細看一下,每條細絲頂部是一個小巧的龍爪,爪鋒銳利,泛着幽幽的金屬光澤。

這正是燕王府爲此次攻城秘密打造的又一件利器,攀龍鎖。此種鎖具形似弩箭,以機簧發射,以利單兵操縱,鎖具頭部的龍爪以百鍊精鋼打造,射程之內抓石破木如刀切豆腐,無往不利。最難得的是鎖絲,長逾十丈,乃用西域已失傳的天蠶絲製成,水火不侵,刀劍不懼,韌性極強。當初道衍和尚也是花費了數年時間,遍訪西域才得此秘法。之所以費勁心機制作這種鎖具,原因無他,燕軍雖然精悍,控弦之士十萬,但與朝廷相比仍然規模太小,如果打成硬碰硬的攻城戰,且不說從燕京到南京相隔千里,笨重的攻城器具如何能跨越千山萬水運到南京城下,即使僥倖能夠抵達,也早已失了攻城先機,必然打成一個拉鋸戰的結局,而這正是道衍和尚最擔心的局面。

但即使以道衍和尚之能,數年間也僅得了數百丈天蠶絲,製成幾十具攀龍鎖,所以是當成絕密的制敵法寶來使用。爲熟悉攀龍鎖的用法,道衍和尚此前率領百名精銳騎兵,在燕京西邊的深山中苦練數月,確保能在飛奔的馬背上發射鎖具,進而人馬分離,一舉攀上二十丈高的懸崖。

時至今日,攀龍鎖終於大展身手。藉着飛奔的戰馬,當攀龍鎖刺入城樓上的垛牆之中時,黑甲騎兵已衝到城下三丈之內。只聽那名軍官大喝一聲:“起!”,數十道黑影從馬背上騰空而起,憑藉着攀龍鎖極強的韌性,那些黑影在光滑的城牆上如蜻蜓點水般略一借力,縱躍間已飛昇數丈,迅速接近了城牆上的垛口。

而此時城牆上的守城軍士也反應了過來,趕緊抽刀去砍那細細的繩索。但奇怪的是,任憑軍士如何砍剁,哪怕城牆上堅硬的磚石都被砍得簌簌而下,那繩索卻依然毫髮無傷。

而就在瞬息之間,那些黑影已攀至城頭,以鷂子翻身之勢飄落在城牆之上,人在半空卻已順勢抽出了揹負的長刀,對着城頭的軍士當頭劈下。

那些守城軍士本來有數百之衆,如果纏鬥起來本來不一定落得下風。只是事起倉促,城牆上的衆人沒想到那些黑影來勢如此之快,加之那些黑影皆是刀法凌厲的兇悍之輩,一上城牆便刀刀見血,直似餓虎撲入羊羣一般,從氣勢上反而將守城軍士鎮住了,眼見守城一方節節敗退。

就在此時,城內忽然殺聲響起,數百名禁軍向着城牆急奔過來。原來皇宮內早得到急報,正陽門城防吃緊,建文帝當機立斷,從守衛皇城的兩千禁軍中再撥出五百生力軍,急赴正陽門協助禦敵。

城上守軍一看有援軍來救,被震驚的心神略略定住,敗退之勢漸止,慢慢向攻上城牆的燕軍前鋒圍了上去。

一時間,城牆上殺聲震天,火光中刀劍飛舞,人人皆是殺紅了眼。

就在第一批登城前鋒攀上城牆的同時,第二批數百名騎兵也趕至城下,一聲“放!”,數百條精鋼繩索堪堪射向了城牆之上。這些只是普通一些的飛天鎖,與攀龍鎖當然不能並論,如果城牆上有人抵禦,數刀之下鋼索即使不斷,承重之力也會大減,只是當下城牆上衆人正在廝殺之中,卻沒有多少人有餘力再去關注這些人。

饒是如此,因爲鋼索堅硬有餘,韌性卻是不足,難以像攀龍鎖那樣借力躍蕩而上,只能依靠臂力,一步一步的沿着城牆向上攀爬。

只不過道衍和尚此次安排的攻城之士都是有一定技藝的猛士,輔以在燕京的秘密訓練,也僅用了不到半刻的時間,已有數人率先越過城牆上的垛口,揮刀殺入混戰之中。

就在此時,增援的禁軍也堪堪趕到城下,正在拾級而上。

只不過等這些禁軍出現在城牆上的時候,第二批數百名攻城軍士已有大半翻上城頭,局勢立刻急轉之下,剛剛膠着的雙方竟是迅速向着一邊倒的方向發展。

更可怕的是,黑暗中有十幾道黑影從城牆上順着飛鎖悄無聲息滑入城內,立刻消失在暗夜之中。

混亂之中,只聽的城門下方起了一陣廝殺。過了片刻,一聲沉悶的聲音自城下響起,緊接着聽到嘶啞的吱扭之聲,不知道哪裡有人大喊,“城門開了!城門開了!”

城上的守城軍士本來還在苦戰,一聽叫喊,再聯想此前再熟悉不過的沉悶嘶啞聲音,大家心裡都知道,城門大開,正陽門失守了。

沒想到叫喊聲剛一落地,一支火箭嗖地一聲騰空而起,在濃暗的夜空中顯得尤爲明亮醒目。

只聽得遠方傳來了一聲悠長渾厚的號角,燕軍的主力騎兵開始攻城了。

這聲號角不但城牆上混戰的衆人聽得真切,號聲甚至直破雨霧,穿過重重宮禁,一直到達皇宮的深處。

建文帝面色蒼白,他知道,外城已經破了。

此時的燕王和道衍和尚正在百名親軍的護衛下,跟隨前方的大隊騎兵,直奔正陽門而去。

城牆上早已變成了一邊倒的屠殺,守城軍士無心戀戰,紛紛奪路而逃。

而此時上千鐵騎正從洞開的正陽門下一衝而過,直奔內城皇宮而去,絲毫沒有理會城牆上還未結束的廝殺。

當燕王來到正陽門下的時候,城牆上的戰鬥已經基本結束,只剩下零星的一些哀嚎,而遙遠的內城方向,正傳來震天的殺聲。

燕王一收馬繮,黑馬瞬間立住。此時雨勢已經漸弱,燕王藉着親軍的火把和城頭的火光,仰頭端詳着正陽門上的三個大字,久久沒有言語。

百名親軍散作扇形,正在警惕得注意着周圍的動靜,但同樣無人言語,連戰馬也沒有嘶叫之聲,燕軍軍紀嚴整,由此可見一斑。

道衍和尚也沒有說話,只是沉默的跟在燕王身邊。

“洪武十三年,本王就藩北平,就是從正陽門出的京師,此後再未踏入此門。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這城門上的字倒有些斑駁了。”燕王悠悠說到,像是自語,又像是慨嘆。

“王爺此番靖難,大功就在眼前。正陽門易守難攻,先前王爺卻堅持捨棄其他幾門,集中全力攻正陽門,貧僧還有些不解。現在想來,王爺這是不忘初心,正是要從來路去,直取大寶。”斗篷下的道衍和尚緩緩說到。

燕王微微一笑:“本王一介武夫,哪有那麼多想法。此次攻正陽門,倒是從軍事的角度考慮更多一些。正陽門易守難攻,對方必然有所放鬆警惕,此次城上並未準備滾木巨石熱油一類守城物事,足見本王判斷無誤。本王那侄兒生性優柔寡斷,必然不敢把所有賭注押在正陽門上,恐怕更多守城物事都在其他三門和皇城。本王本來做好了損失數百攻城軍士的準備,沒想到這小子竟然一點東西都沒捨得放在正陽門。遇到你我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建文也算是生不逢時了。”

道衍和尚接到:“建文不懂軍事,本來就不多的守城力量卻被他拆得四分五落,哪裡都擔心是缺口,就哪裡都是缺口。”

燕王搖了搖頭:“建文哪裡知道,這外城乃是太祖當年費了多少心血建成,如果他全力防守此處,今夜勝負恐怕還未分出。放着外城的地利不守,卻去守那薄弱不堪的皇城,本王這侄兒的心性倒是從未變過。”

道衍和尚點了點頭,卻並未再說話。

燕王右手一揮:“進城!”

正陽門距離皇城不過五里,其時滿街無人,縱馬狂奔,一炷香的功夫可到午門前。

燕王一行人卻沒有着急,縱馬保持着勻速,不疾不徐行走在京師的大街上。兩側店門緊閉,燈火全無,連狗叫聲都似乎不可聞,整個京師像是一座空城,又像是一尊巨獸,在暗夜中張着大口,想要吞噬這一隊打着火把入城的人。

突然,前方黑暗中馬蹄漸近,倏忽一騎快馬疾馳而至,離着隊伍還有數丈,馬上人翻身而下,單膝點地喊到:“稟王爺,鄭大人已帶領前鋒攻破午門,正在向內宮殺去。”

燕王點了點頭:“知道了。讓鄭和按計劃行事。”

“是!”來人一躍而上馬背,掉轉馬頭,快馬很快消失在長街盡頭的黑暗之中。

長街又陷入寂靜之中。雨還在下,風卻漸漸小了。

突然,道衍和尚低喝了一聲:“不好,皇宮似是起火了!”

燕王舉目一望,果然皇宮所在的西北方似有火光沖天,煙塵和雨霧混在一起,迷迷茫茫,看不真切。

“走!”燕王一夾馬腹,已率先衝了出去,身後衆人紛紛催動戰馬,緊緊跟隨燕王向皇宮方向衝去。

片刻之後,馬隊已衝到長街盡頭,往右一拐,皇城已在前方不遠處。

此時的皇城,正籠罩在一片火光和煙霧之中。午門之上倒是沒什麼火勢,顯然這火是從三大殿甚至是後宮生起。

攻城之前,燕王就最擔心皇宮失火,畢竟這是太祖的心血,自己幼年也曾在宮中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一旦皇宮失火焚燬,對天下、對祖宗、對自己都無法交代。

他曾與道衍和尚反覆推演,尋求將皇宮完整保留下來的策略,此前也對鄭和屢次囑咐,攻入皇城後能不殺就不殺,能不毀就不毀,尤其嚴禁屬下兵士縱火。

燕王相信鄭和,也相信燕軍的軍紀,斷不會違背軍令導致皇宮失火。

那就只剩下一種可能,這火是皇宮中人自己放的。即使不是建文帝親自點火,恐怕也是他的意思。

那他爲何要縱火呢,想燒燬屍骨,來一出金蟬脫殼?

這種可能性燕王與道衍和尚曾推演過,結論是即使建文帝想要玩調包計,要突破燕軍的重重封鎖也難比登天。

正在燕王陷入沉思之時,突然西北方的天空一道光亮無比的閃電從天上斜斜劈下,像是有人將天與地形成的混沌生生撕開了一道縫隙,天光乍現。這道閃電如此光亮,照得整個皇城一片慘白,令人不敢直視。

伴隨着閃電而至的,是一聲沉悶卻直擊人肺腑的巨雷,又好像不僅是雷聲,中間夾雜着一種天上纔有的神物發出的鳴聲,龍鳴。

燕王突然有點恍惚了,直視着皇城方向,一動不動。他沒有注意到側後的道衍和尚,正在灰色的斗篷下闇誦佛號,唸唸有詞。

就在閃電即將消失的剎那,好像一道火龍從皇宮漫天煙霧中騰空而起,沿着閃電消失的方向,駕着雲霧,直衝九霄之上。

“火龍!火龍現身了!”黑暗中,不知從哪裡發出的呼喊,帶着顫抖的哭音。

燕王坐在馬背上,沒有注意到身後的親軍有幾個已被嚇得跌落馬下,更多的人則是僵在馬背上,顫抖着不能動彈,好像看到了一種難以置信的恐怖景象,心神已俱被其攝走。

連皇宮中隱約的廝殺聲也在這一瞬間突然停了下來,也許雙方都被這幅景象震懾住了。

天雷落地,火龍飛天。恐怕今夜看到此景的所有人都會以爲自己在夢中,只是這個夢太過可怕,每個人都想掙扎着儘快醒來。

不知過了多久,道衍和尚突然一聲高喝:“王爺,入宮要緊!”

一語驚醒夢中人。

燕王緩緩收回了目光,努力擡起有些顫抖的右手,“入宮!”

第十一章 驚變驟起第八章 極星殿第一百三十七章 極陽之氣第一百章 青龍伏虎大陣(四)第九十五章 還有個秘密第三十章 我要上船第八十九章 人之常情第一百一十一章 去而復返第五十六章 龜甲功第八十七章 無量山門朝天開第三十九章 百蛙獻月第九十七章 青龍伏虎大陣第九十章 昇仙大典第六十八章 誤入龍窟第十六章 別後重逢第十一章 驚變驟起第一百零一章 青龍伏虎大陣(五)第九十章 昇仙大典第一百三十六章 天龍寺中(三)第七十二章 牢中授藝(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平地驚雷第五章 困龍灘第八十七章 無量山門朝天開第五十九章 伊人在背第九十章 昇仙大典第一百三十三章 密室相商第五十八章 迷魂花雨第一百一十章 短兵相接第九十六章 摘星臺第八十三章 換氣療毒第十八章 秦淮笙歌第一百二十七章 聲東擊西第八十二章 月圓之夜第十七章 事不過三第九十一章 聞音辨等第一百三十二章 太子駕到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探皇宮第一百三十二章 太子駕到第七章 演星宮第十一章 驚變驟起第一百二十一章 腐骨之毒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探皇宮第八十五章 白鶴伏虎劍第四十二章 琅環仙島第五十一章 身陷海底第一百二十七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零六章 馭龍少年第二十三章 美人難消第九十八章 青龍伏虎大陣(二)第二十一章 再赴秦淮第一百三十三章 密室相商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頭行動第六十章 又聞迷音第六十八章 誤入龍窟第一章 踏浪飛歌第一百三十六章 天龍寺中(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路遇不平第三十二章 多了兩個第一百零八章 魔鋒將至第一百一十章 短兵相接第九十五章 還有個秘密第五十四章 右賢王第一百三十三章 密室相商第七章 演星宮第十三章 滄海橫流第一百一十七章 平地驚雷第八十九章 人之常情第七十三章 牢中授藝(三)第五十五章 豐臣千惠第八十二章 月圓之夜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龍寺中(一)第六十九章 龍族之後第二十八章 九星聚頂第五十四章 右賢王第四十二章 琅環仙島第一百一十四章 落雲之龍第四章 尋龍衛第七十一章 牢中授藝(一)第三十八章 迷魂八卦宮第二十五章 鄭府密商第一百一十章 短兵相接第四十四章 怪仙人第一百零五章 青龍伏虎大陣(九)第一百二十八章 易容之術第六十四章 三人行第二十三章 美人難消第五十章 明月洗心第六章 七星島第五十章 明月洗心第八十七章 無量山門朝天開第二十七章 絕地求生第一百二十七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二十二章 初入京都第四十九章 師祖在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極陽之氣第七十六章 致命一招第一百三十章 無影神僧第一百一十四章 落雲之龍第十四章 三人浮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