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爹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他的兒子不要跟他一樣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希望他兒子能考上秀才,能吃上官家飯,有個體面的工作,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所以他一聽楊老頭說他家陳楓將來能出將入相,頓時激動的不能自己,恨不得馬上代陳楓答應拜楊老頭爲師,從此走上輝煌的成功之路。
其實楊老頭想收陳楓爲弟子也是有私心的,一是爲了報答陳楓他們的救命之恩;其次是覺得跟這個孩子有緣分,想教一教看;三是他現在要躲避政敵的追殺,也沒什麼地方可以去,還不如在這個偏僻的鄉村裡呆着比較安全。
“是的,老朽願意將平生所學悉數教於小三,收他做我的關門弟子。”楊老頭看着陳老爹說道,
“小三,你願意嗎?”楊老頭看着陳楓說道,
陳楓不確定這老頭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也不清楚這老頭到底有多少真才實學,或者純粹是個江湖騙子,想在他們村裡騙吃騙喝,本能的就想拒絕,他可不想每天被一個老頭盯着學習,沒有一點自由。
可是一看到他老爹那急切的眼神,以及臉上帶點幽怨的表情,就好像如果陳楓不答應,就是他們陳家的罪人似的。
“好吧,我願意。”陳楓答道,不過總感覺這仨字說出來怪怪的。
“好,好,”楊老頭高興的說道,陳老爹也終於安心了。
吃完午飯後,陳楓去廚房裡收拾碗筷了,陳老爹與楊老頭在商機拜師儀式的事情。
陳老爹想搞一個隆重一點的拜師儀試,想把村裡所有的人都請來見證一下。而楊老頭覺得這個儀式簡單一點就行了,不用搞的這麼麻煩,最後大家商量的結果是讓陳楓敬一杯拜師茶,行個拜師禮,磕三個頭就行了。
陳楓收拾完碗筷之後,就帶着小胖他們去河邊放牛了,今天他們帶了些小魚網,想順便在河裡撈點魚蝦之類的,晚上好給家裡加點菜。
他們在河裡撈了一下午也沒撈到什麼大魚,只撈了些小魚小蝦的,看看村裡的炊煙升起了,他們就趕着牛往回走了。
回到村裡把牛栓好之後,就各回各家了。陳楓推門進去之後,看見他老爹和楊老頭已經在中廳等他開飯了,陳楓洗完手之後就上桌與他們一起吃飯了,晚上桌面有四個菜,兩個葷菜,兩個素菜。
吃完飯後,陳老爹就開始準備拜師用的東西了,陳楓也打了盆熱水去屋裡清冼了一下身子,換了一身乾淨的衣服。
等陳楓穿帶好出來,拜師儀試就正式開始了,先是由陳楓跪着敬拜師茶,等楊老頭喝了一口之後,再行三拜之禮。
“好,好,從今天開始,小三你就正式拜入我門了,希望你以後勤奮學習,早有大成。”楊老頭放下茶杯說道,
“謹遵楊師傅教悔。”陳楓恭敬地答道,這個簡單的拜師儀式就算完成了。
之後楊老頭又問了一下陳楓的學業情況,瞭解了一下他的學習進度,到了亥時的時候大家就各自回屋去睡了。當然,陳楓還是繼續跟他老爹一起睡。
大虞成始三年,四月七日,清晨,天氣陰,有小雨,今天是大虞朝的清明節,是人們祭祀親人與祖輩的日子。
今天學堂休假一天,所有的人都在準備相關祭祀的東西,陳楓今天早晨也沒有出去跑步,在家幫着陳老爹準備着香燭,紙錢,素酒,水果點心,飯菜等一應祭祀物品。
吃過早飯之後,陳老爹就帶着陳楓上村後山去掃墓了,有一年多時間沒有來了,他爺爺奶奶的墓旁的雜草又長高了很多,陳老爹用刮刀把周圍的雜草都清乾淨了,然後用掃把掃了一下灰塵。他們把香燭,素酒,水果點心,飯菜等全部擺好之後,就在盆子裡燒紙錢,告慰爺爺奶奶的在天之靈。
祭祀完爺爺奶奶之後,他們來到陳楓他娘與他二姐的墓前,陳老爹很欣慰的跟他老伴說他們小三現在已經在上學堂了,而且拜了一位大儒爲師,今後肯定是前途無量之類的,叫他娘在下面多保佑一下他。陳楓他娘和二姐的墓離他爺爺奶奶的墓很近,就在旁邊不遠,果然是一家人就要完完整整在一起。
這爺倆掃完墓回來時剛過巳時,離午時還有一段時間。陳老爹穿着個蓑衣,扛了把鋤頭要去田裡看一下。陳楓剛把掃墓的東西放好之後,去洗了洗手。
楊老頭則一個人坐在桌子旁,用毛筆在淡黃色的毛邊紙上寫着什麼。所謂的毛邊紙就是用竹纖維製成的淡黃紙。洪州出產竹紙,紙質細膩,薄而鬆軟,呈淡黃色,沒有抗水性能,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適於寫字,又可用於印製古籍。
對於大虞朝大部分百姓而言,毛邊紙是最實惠也是最便宜的。當然也有更好的紙,比如宣紙,產自宣州,其質地綿韌、光潔如玉、不蛀不腐、墨韻萬變之特色,享有“千年壽紙”的美譽,當然,其價格也是非常感人滴,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的。
陳楓來到房門外,恭恭敬敬地朝裡面說了一句:“楊師傅,弟子回來了,”
“哦...是小三回來呀,快進來。”楊老頭回道,
陳楓走進了屋子裡,楊老頭已經停下了他手中的筆,微笑的看着陳楓。
“小三,你現在會背誦《大學》篇了嗎?”楊老頭問道,
“大部分會背誦了,後面的小部分還背不全。”陳楓回答到,
“嗯,能夠背誦大部分已經很不錯了,算是天資不錯的了,那我考一考你。”楊老頭說道,
“《大學》開篇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你是怎麼理解的?” 楊老頭又問道,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並且保持不變。”陳楓恭身回答到,
“《大學》篇是《禮記》中的第42篇,孔聖人曾言‘大人爲學的道理有三件:一件在明明德。上明字,是用功夫去明他;明德,是人心虛靈不昧,以具衆理而應萬物的本體。一件在親民。親字,當作新字,是鼓舞作興的意思;民,是天下的人。一件在止於至善。止,是住到個處所不遷動的意思;至善,是事理當然之極。’這三件在《大學》如網之有綱,衣之有領,乃學者之要務,而有天下之責者,尤當究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