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兩輛車東西拉到城隍廟後頭,那廟牆僅剩一半且有個豁口,正好出入使用。但車子進不去,只好一羣人往裡搬。
正搬着,飯菜送到,李丹命衆人先吃飯。
圍攏過來看時一葷一素,卻是青菜豬肉燉豆腐,另有個過油落蘇(茄子)條。沒怎麼見過肉的衆人立即眼就離不開湯桶了。
小牛先盛一碗捧給李丹,不料他接過以後告訴說:
“以後咱們這裡行軍法不是在家,你須記得所有人端好飯碗之前不許給我盛飯,明白了?
今日尚未集結,先且如此,以後只要在營地裡,士卒優先,伍長、什長次之,最後纔是我!”
說畢剛端起碗來,就見有張熟悉的臉在牆外晃,忙出來看,果真是李勤。
見他穿件米色箭袖沾滿灰塵,頭上帶着網巾,頂塊褐色的緇巾,一臉的汗。
李丹笑着問:“你這是從靶場上溜出來的吧?瞧這身土!”
“三哥,我聽說你帶兵了,心裡癢癢得實在呆不住。”李勤用袖子揩抹着臉上,嘿嘿笑着央求:
“三哥和縣尊說說,出征時算我一個唄。”
“我又不是騎着驢子到琵琶湖邊去踏青,這是應差役出夫子,你難道滿十五了?”
“這,”李勤嘟起嘴:“非要十五?”
“法令說的,年十五以上算成年丁口,除了算稅賦還可以討婆姨。”李丹拿這個虎頭虎腦的小弟弟開玩笑。
旁邊幾個正吃飯的兄弟都笑起來:“四郎先回吧,稍微忍忍,不在這一時!”
“是呵小公子,你現在來找三郎,家裡可同意?”
“你還沒弓弦高哩,着急上戰場去做什麼?有我們兄弟就夠了,對不對!”
“好啦、好啦!”李丹揮揮手,拉過弟弟說:“不是三哥不想帶你去,可朝廷法令如此,你不滿十五便去不得。
回家吧,別叫嬸孃知道了到處尋你。等過幾年你長高些,拉的弓更硬,射得更準,三哥想不帶你出門都沒得理由!”
好容易勸着李勤不情願地轉身走了,宋小牛嘴裡嚼着來到身後,問:“你真不帶四郎?他會不會生氣?”
李丹歪頭看他,反問:“你知道他要來找我是不是?”
小牛一愣,馬上說:“喲,我得多盛點菜去,好像這點不夠吃呵!”說完撒腿便跑。
吃過飯,李丹拿起縣裡給的盾和矛左看、右看,這時顧大帶的人便到了。
他滿臉爲難地湊到李丹面前:“三郎,人我都帶來了,工具也在牆外,不過……多了一個人。”
“嗯?”李丹正想事,看看他問:“什麼人?”
“毛仔弟,你曉得的,成衣鋪老紀的幫閒。”
李丹眨眨眼,腦海裡浮現出個小個兒來。這娃兒是幾年前流落到餘干的,誰也不知他父母。
老紀可憐給了口飯吃,平日就幫着做些遞送衣物的活兒,也幫鄰居們跑跑腿什麼的。
“他跟來做什麼?小孩子怎能出夫,這做不得數的!”李丹開口道,立即從衆人眼光裡看到異樣,才意識到自己不過比那孩子就大兩歲。
“他的事待會兒再說,先叫大夥兒進來割草、整飭空場,就這個草能沒過半人頭的樣子怎麼操練嘛!”
李丹吩咐顧大的人在前面割草,劉二(劉宏升)的人把草摟到東北角塌了半邊的那房子牆角下堆了,又叫剛到的楊乙帶人把這地面鏟挖一遍,去掉草根和石頭、碎磚。
大夥兒幹活,
缺口上安排個挺胸昂首的漢子把守着,李丹把小牛叫到一邊暗暗囑咐他觀察每個人的情形,誰是偷懶耍滑的,誰是罵罵咧咧的……。
然後他就看到李彪和他身後那人,招手叫他倆進來,問:“這是誰,你找來的?”
“他叫朱慶,從贛州逃過來的。原本也做牲口買賣,在那邊被人搶了本錢又跑了媳婦、沒了孩兒,便在這裡給人喂料、照看牲口,混口飯吃。
他願意跟着咱們走,我就帶來給三叔你瞧瞧。合適留下,不合適……還叫他回去養騾馬去。”李彪輕聲對李丹說,眼裡卻帶着幾分哀求的神色。
李丹沒想到這傢伙諂媚之外還能有同情心,禁不住擡眼看那男子,見他身子還算結實,兩手粗大,想想問:“你會照顧騾馬?”
“會。”
“還會什麼?”
“嗯,凡是和牲畜有關係的小人都會。”那人聲音不大,但吐字清楚:“劁豬、宰羊,換蹄鐵,接生、配種這些都能做,尋常的毛病也會治。”
“識字嗎?”
“讀過書,爹教的,都是獸醫、相馬這類。”他說着擡頭瞧了眼李丹:“後來做買賣,也會算賬、記賬。”
“行啊,”李丹伸手拍拍李彪:“你給咱找了個多面手哩。”
李彪這才咧嘴樂了,趕緊叫朱慶行禮。沒想到李丹馬上又說:“不過他不歸你了,直接跟着我吧。”
“啊?那、那我這個交通就一個人吶?”
李丹扭頭、招手,喊:“你,過來。”一直蹲在牆根下的毛仔弟騰地跳起身跑過來。“你爲甚想跟着我們走?留在城裡多好!”
“不好,沒意思!”毛仔弟搖頭:“乾爹收留我,我要掙錢孝敬,將來還得給他養老送終。替人跑腿掙不到恁多銀子。”
他說着頭又地下去,聲音也漸漸低了。
李丹動容,真沒想到這被撿來的娃娃有這樣的心思。
老紀和渾家從父親手裡接過成衣鋪,操持半輩子,如今四十了只有個七歲女兒,沒想到這毛仔弟竟甘心把他當親生父親般奉養,可算得是積德有福了。
可就在剛纔,自己拒絕了四郎……。
“你想報恩我支持,但你要知道我這裡行軍法,比不得外面自在,你可想好了。若有違令我可是要罰的!”
李丹站在他面前像個大人似地說話,雖只比他大兩歲,個子上卻高出對方一個半頭。
他看毛仔弟種種地點頭,轉過臉來對李彪道:“我知他腳頭是出名的快,正好跟你跑交通,給他找匹腳力好的騾子。
年紀小不算他人頭,只管餐飯,若是立功和大夥兒一樣受賞、分銀子。不過阿弟,你現在得先回家幫我做個事。”
“什麼事?”毛仔弟見說要他了,眼睛都是亮的。
“把這樣子拿回去給你爹,就說是我要的貨。”
李丹把補子字樣拿出來遞給他,在自己身上比劃着告訴他這東西是怎麼用的,又囑咐裁剪包頭用的黑布以及人數和價錢,從懷裡掏出張一貫的鈔紙來讓他帶着。
小傢伙高高興興地跑回家去了。李丹讓李彪馬上回去,挑六匹好騾子,四頭健驢。他不知道陳鋼父子的進度,但至少估計需要這麼多。
“這都是要帶走的?那是不是買一般貨色就好?”李彪問。
“不必,還是買好些的。白馬寺那邊我要買下個莊子,回來以後就用到那邊去。”李丹告訴他:
“牛可以以後再買,這次上路暫時用不到,它們太慢了。你可以請人先幫忙相看,確實有好牛可以留個三、五頭,咱回來以後一體付銀錢便是。”
平整地面花了不少功夫,足足幹了兩個時辰。把人聚齊,李丹忽然發現張鈸混在人羣裡。
“你來做什麼,不在家好好養傷?”他徑直走過去,拽他出來問。
張鈸嘿嘿地笑:“聽說你們都在,怎能少了我呢?再說,傷已經好啦。”
李丹知道他其實是小臂脫臼,倒不是真地骨折,沒好氣地瞪了眼不再說什麼,轉向召集衆人宣佈了幾件事情。
首先縣裡要成立團練,民夫隊在外是輔兵,返鄉後可以進團練拿餉銀,做團丁吃糧。
但訓練堅持不下來,或這期間違紀、給大夥兒臉上抹黑的會被驅逐出去。
其次,宣佈編制。自己和楊乙、顧大、劉宏升、宋小牛、張鈸各帶兩伍,共六什。
自明日起任何活動皆以本什爲單位;李彪和毛仔弟跑交通,負責消息傳遞;朱慶任司事,負責牲畜和物資補給品的管理。
當下什長們便將各自的人選定。但加上跟楊乙來的人,總數還是差了十個。
李丹想這兩天陸續該有人到兵房報到,等來了人以後差人的隊先挑。
便安排朱慶每日去衙門守着,有那出不起錢僱代役的,誠樸、健壯,或有一技之長的人便和兵房打個招呼,引他到城隍廟來,至少要湊足這十人之數。
看看天色將晚,約好明日卯時集合,點名未到的負責搬磚、拆倒塌的房樑。然後李丹讓大家解散回家,明日帶了行李再回來。
然後李丹先安排朱慶回去辭工,反正這人李丹想用,肯定不會放手了。
接着他把什長們叫到一起,說:“明日開始練兵,但我得先教會你們。
咱們都是什長,每人帶兩伍也就是十個人,什長學成什麼樣,兵就是什麼樣。
另外明日開始,要行軍法,軍法有幾條諸位也得先知曉,免得到時給人做了歪榜樣。”
說完,先把軍法一條條給他們講了,然後便帶着衆人練習四件事:稍息、立正、齊步走、左右轉。
大夥兒都納悶,這有什麼可難的?可看到李丹“啪”地踢出左腳,然後立在原地半晌未動,幾個人都傻眼了。
“三郎,這,我們都得練?”劉宏升問。
“都得練,都要練成我這個樣子。士卒站立正,什長訓伍長,然後伍長再訓他手下的四個兵。不但練站姿,還要練坐姿和行走姿態。
見到上級喊‘長官好’,回答時說‘是’或‘明白’,發言或提要求喊‘報告’……。
總之,這裡都寫着呢,今晚回家都好好看看、背背,這樣明天你們才能教自己的兵!”
這幾個人都識字,只是多少程度有些不同。江西這地方特點就是識字率首屈一指,所以每年進士榜上本省人物總是高居人數第一的。
“全要記住?三郎這……。”
“你叫我什麼?”李丹盯着顧大問。
“呃……,”顧大一愣,耳朵裡得了楊乙的提醒,馬上改口:“長、長官……?”
“你要發言,可曾喊‘報告’?”
“報告……長官!”
“立正站好再喊報告。”
“報告!”
“這樣好多了。你看我做一遍。”李丹立正、稍息之後再立正,喊:“報告長官!”然後看看大家,手背後稍息站好,問:“大家都看清了麼?”
衆人紛紛回答:“看清了、看清了。”
“太亂,先立正、眼看前方,然後回答‘看清了’,明白嗎?重來!大家都看清了麼?”
“看清了”喊完幾個人彼此看一眼,都覺得挺帶勁。
“明白了吧?立正就是個信號,立正之後再做任何事,大家都是整齊劃一的,不會亂七八糟。
如果有人沒和大家一起,說明他心思沒和大家一起,這樣的人就得批評、揍兩鞭子,再做不到就罰他沿牆跑圈或做蹲起。
有過兩回被罰的經歷,大家就都記住了。”李丹的話引起衆人輕輕的笑聲。
“關鍵是,我們要讓所有人記住:六十個人要一條心,把事情做圓滿一起回家。
只顧自己的,抱怨他人的,推諉責任的,不廢話都踢出去!
他可以到將軍府報名留下守城,但不能跟我們一起面對盜匪、賊寇,因爲這種人會把隊友出賣來保全自己!
這就是我爲什麼要整訓,若六十個人六十條心,再好的車也拉散架了,對不對?”
“三郎說的有道理,呃不,長官說的對!咱們出遠門,外面兵兇戰危亂得很。
不擰成一股繩,見到賊人要麼一鬨而散,要麼像昨日,一大羣還捉不住人家一個,那咱們能有幾人活着回來?”
楊乙說, 他的話讓每個人都微微點頭。
“真沒想到三郎教我們這些。喲,我又忘了。長官,我原來以爲會教大家武藝和戰陣哩。”張鈸說道。
“沒關係,私下裡大家還可以叫我三郎。”李丹笑着擺手,說:
“隊列練好,後面纔會教些戰陣,幫大家學遇到敵人如何自保。
至於武藝,一是時間來不及,等回來再學,二是那東西真到戰場上其實不如戰陣管用。這個過幾天你們就知道了。”
城隍廟後身這裡平時沒什麼人來,只有些乞丐、流民在這裡閒逛。
因爲破敗的廂房裡還堆放着物資,這是必須着人看守的。
李丹本想留下值守,忽見朱慶揹着自己的行李走進缺口。“你怎麼回來了?”他問:“這是已經辭工了麼?”
朱慶點點頭:“我想着那些東西需要人守着,所以就過來了。那不是我的職責嘛,晚上我得看守!”
李丹等人對他刮目相看。李丹點頭說:“好,點堆火取暖,注意防火。”然後轉向宋小牛道:
“你是鎮撫,明日起每晚安排兩個人與朱相公一起把門、守物資,不得有誤。”
又對楊乙安排說:“缺口那裡打個木柵欄做營門,塌的牆要修補。
還有那偏殿我們把它改改,至少還能用另一半遮風擋雨,劃成兩小間,一個給駐守人員休息,大點的咱們議事用。
明日起午飯後一個時辰大家一起動手做這兩件事,有三天可以完工。這事請小乙哥領頭。”
楊乙聽了馬上並腳、立正回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