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內蒙古3
而自己不光有幸成爲了見證者,還成爲了執行者。若干年後當人們提起內蒙古時,大概率會想起有個叫方從哲的內閣大學士是內蒙古的第一任總督。至於說會如何評價,那就要看自己的能力了。
皇帝沒打誑語,確確實實給了自己一個能超越內閣首輔的機會,同時也贏得了一名臣子的忠心。有生之年時日無多,自己不求高官厚祿,只求能在任上做出些成績,不要辜負了第一任的名頭,也不枉此生。
“杜將軍,這些牧民是要去往何處?”在天蒼蒼野茫茫的高原上向西行走了好幾日,眼看就要抵達歸化城了,方從哲卻愈發不安。
從天不亮開始,時不時會看到一隊隊牧人路過營地向東而去,隨行的馱馬之上不光有全套甲冑,還有一捆捆的箭矢。
這又向西行走了兩個多時辰,沿途遇到的馬隊更多了,幾乎都是一人三馬,同樣攜帶着兵甲利器,就算沒怎麼出過邊塞的人一樣能看出蹊蹺。
“八卦城……這些應該是土默特部騎兵,凌晨看到的是喀喇沁部騎兵,加起來差不多有三萬多。”杜鬆當然也看到了這些行色匆匆的牧人,只是眼神裡閃現的光芒與方從哲不同,更多的是希冀。
“八卦城?難不成他們要撕毀約定,你也要反叛大明!”聽聞此言方從哲大驚失色,指着杜鬆滿臉的不可置信。
“方總督休要急,末將跟隨陛下征戰多年,一家老小都沐浴聖恩,爲何要反叛?誰又能比陛下更知軍?”
杜鬆讓方從哲的反應嚇了一跳,也有點好笑。一個剛剛接受了委任,甚至稱不上被完全信任的文官,居然要指責自己不忠君,從何說起啊。
“那……那這些牧人去八卦城意欲何爲?”讓杜鬆這麼一解釋,方從哲也冷靜了下來。
沒錯,杜家應該是軍隊改革中收益最多的,如果沒有景陽皇帝重用,他們家在大明勳貴武將里根本排不上號。可這並不能解釋土默特和喀喇沁兩部的異常舉動,還有知情不報的嫌疑。
“這是陛下的安排,土默特、喀喇沁、科爾沁三部出兵五萬,朝鮮出兵兩萬,配合陸軍從西、南、北三面圍攻赫圖阿拉。
女真人見到大明陸軍從錦州南下,一路上依靠堅城推進,定會把主力擺在西邊,準備依靠羣山和樹林纏鬥。但用不了多久就會發現朝鮮軍從南邊深入羣山一路北上,只好再抽調兵力前去堵截。
只可惜陸軍和朝鮮軍都是虛招,真正的殺招兒來自北邊。科爾沁部和大金國是姻親,皇太極做夢也想不到會有那麼多蒙古騎兵從岳父的領地突然南下。
其安置在赫圖阿拉的族人、糧草、輜重、城池全都保不住了,消息傳到前線勢必引發騷亂。屆時即便能及時彈壓,也將無處可去。
陛下真乃軍神也,彈指間檣櫓灰飛煙滅。與之相比,即便那李成樑也難以望其項背。可惜杜某年歲已高,無力再率兵征戰。若是能親眼見到建虜的都城被破,此生無憾啊!”
這些日子杜鬆也挺憋悶的,明明知道要有大戰即將打響,身爲將領卻不能參與,還要裝作若無其事。此時被問起,終於能一吐爲快了。
“……這、這……原來如此……看來朝堂之內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方某也位列其中!”這個消息對方從哲來講更具爆炸性,如果不是從杜鬆口中得知,換個品級比較低的軍將,說了也不會信。
但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作戰,而是設計者的手段。合算早在多年前皇帝就開始佈局了,可滿朝文武愣是沒有一個能看出端倪的。
興和城一戰,都以爲是偶然;突襲歸化城,又擔心貪功冒進;出邊牆建城,很多朝臣以爲是步臭棋;策劃朝鮮宮廷政變,更是被滿朝文武詬病。
直到藉助堅城步步爲營北擊金剛白城,迫使林丹汗率部向北北遷,再三面圍攻建州女真,才能看出每一步的用意。
皇帝是先用利益分化了蒙古左右翼,使其矛盾徒增無法聯合,進而打敗了林丹汗;再釜底抽薪改變了朝鮮的立場,手段雖不齒,效果卻立竿見影。
看上去一北一東,相距幾千裡毫無關聯,實則都是殺招,最終目的不是蒙古也不是朝鮮,而是遼東。現在突然展開大反攻,逼着蒙古三部和朝鮮出兵,三面合圍徹底解決遼東女真。
翻過頭來再想想朝臣們的表現,那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就像是剛剛會下棋的孩子,不知天高地厚與老棋手過招,每一步都被算計得清清楚楚,卻還不自知,以爲實力相差不多,還有一搏之力。
同時也在慶幸自己被選中當了內蒙古總督,遠離了是非之地。若是還在朝堂裡上躥下跳,指不定哪天蹦到太礙事的地方,會突然被從棋盤上連根拔起。
“杜將軍,陸軍之中可有通曉蒙語又識文斷字之人?”想到這裡,方從哲已然不再琢磨是不是被皇帝流放的問題了,而是開始認真考慮上任之後該幹什麼。
皇帝是將內蒙古託付給了自己,看上去也還算信任,可皇帝並不是老好人,而是隻笑面虎,從來不看臣子怎麼說,只看怎麼做和效果。
如果自己上任之後毫無作爲,繼續渾渾噩噩混日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估計再見到皇帝時就沒有信任可言,甚至有可能連皇帝的面也見不到了。
可是常年在朝廷中樞爲官,會不會治理地方呢?說實話,方從哲還真沒什麼信心。看着別人做指手畫腳挑毛病是一回事,真自己動手幹又是另外一回事。
不過畢竟是有真才實學,且在官場摸爬滾打過的老手,很快就找到了一條路,非常適合自己且符合皇帝的一貫主張,辦學!
在歸化城辦新學,教授牧民的孩子學習漢文化。往小了講,這是投皇帝所好;往大了說,這就是傳播教化,已經能向聖人那邊靠了。只要不出大紕漏,只會有功不會有過。
但想辦新學,光靠自己一個人不成,從家裡再找幾個幫手來也不成,必須有懂新學的教習幫襯。這時候就該往後面看了,此行除了自己和杜鬆,還有七八名陸軍軍官,或者叫參謀。
別人可以不清楚這些年輕人的底細,做爲內閣大學士必須知道海戶司是個什麼所在,如果想找新學教習,沒誰比他們更合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