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以力服人

“衆愛卿都起來吧,朕並非嗜殺,然法不容情。做爲朝廷勳貴,如不能上報皇恩、下撫黎民,只知道爲了自家利益錙銖必較,甚至大逆不道弒殺君父,留着又有何用呢,難不成朕要向大明百姓親手演示下什麼叫官官相護?

至於說他們的祖輩爲大明立過功,自然要寫入史書、千古留名。但並不能作爲子孫的庇護,更沒有功過相抵一說。

反倒是知法犯法該罪加一等,將其滿門賜死,免去示衆,但禍及三族,抄家苦役,遇赦不宥。大理寺、刑部、都御史,朕如此處置可合乎律法?”

當學生的在歸化城甩開破嘴忽悠順義王,當老師的坐鎮養心殿,面對有資格參加御前會議的朝中肱股,嘴皮子同樣沒閒着。站在法律的制高點上,力排衆議,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又把四家頂級勳貴連根剷除得一乾二淨。

在興和之戰的官方戰報裡,關於張秉忠及其麾下三衛兵將全體陣亡的理由是護駕出塞、臨戰脫逃,被蒙古大軍趁機圍殲。

事後又連累到家族以及部屬共計四百多口,全部被御馬監勇士和孫承宗部所緝拿歸案。但在押解入京的路上發生了譁變,押送的陸軍不得已開槍射殺,沒有活口。

在百姓眼中,這事兒處理得並無不妥。邊關將領臨陣逃脫本就是死罪,再加上被出賣的又是皇帝,禍及家族也很合理。死了就死了,沒人會爲他們喊冤。

可是到了朝堂之中就沒這麼簡單了,只要智商沒全掉線,是個官員就能看出這份戰報漏洞百出。

張秉忠就算真的臨陣逃脫了,也真被蒙古大軍圍剿了,他率領的三衛邊軍可都是大同衛精銳,怎麼可能一個都沒跑出來呢。且事後也沒有打掃戰場的詳細記錄,只說是大軍開拔來不及處理,與蒙古屍首一起焚燒就地掩埋了。

而家眷在押解途中譁變再遭滅門就更說不通了,那可是能以五千對幾萬不落下風的陸軍,鎮壓幾百口子老幼婦孺還用得着大動干戈一個不剩?

但還沒等他們發出疑問,各部尚書和內閣大學士們就在御前會議上看到了幾十份口供,然後疑問就都解開了,也都閉口不談了。

張秉忠死不足惜,他居然勾結蒙古人率部圍攻皇帝御駕,打算再來次土木堡之變。很顯然,計劃沒成功,連帶着多位蒙古首領和大明勳貴,包括他自己,全被陸軍給陣斬了。

但做不到死無對證,除了多名大同邊軍將領被俘之外,還有很多位蒙古將領也同時被俘。他們都知道大致詳情,最要命的是在歸化城素囊臺吉家中搜出了雙方往來信件,百分百證據確鑿。

皇帝之所以編造了兵敗身死的謊言,抹去了謀逆情節,除了家醜不願外揚,更多的還是爲了穩定,不想因此引發邊軍將領人人自危。

如此處理並無不妥,很符合朝廷上下的利益,也沒人打算給張秉忠鳴冤。但除了張秉忠之外,還有四位朝中勳貴也被牽扯其中,這就讓朝臣們無法坐視不理了。

如果開了這個口子,任由皇帝破壞規矩肆意妄爲,今天倒黴的可能是勳貴,明天倒黴的就可能是朝臣了。這不是政見不同的問題,而是維護體系正常運轉,保護大多數官員利益的問題。魏國公徐宏基、英國公張維賢、永康侯徐應坤、新建伯王承勳,這四位中有兩位是一等一的公爵,而魏國公一家更是地位崇高,與異姓王待遇相同。

《皇明祖訓》是太祖皇帝爲子孫後代寫的家規,屬於皇族的家法,但其中包含了五家外姓。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信國公湯河、西平候沐英、武定侯郭瑛。

也就是說這五家勳貴被朱元璋視作家人,既然受到了皇族家法的約束,自然也要享受皇族的福利。

所謂禮法,並不是見面打招呼、吃穿住行的規制這麼簡單,它是一整套社會行爲規範,以此將人分成了三六九等,以便於管理。

改變禮法就等於要改變社會架構,對於既得利益者而言無異於拆毀根基。所以每每遇到有人要背離禮法約束,就會遭遇到非常強大且發自內心的阻力,哪怕是皇帝。

“朱家祖上並不是從太祖起,既然他能寫《皇明祖訓》,那朕爲何不能再重寫一本以代之呢?不要再提什麼祖訓了,如果人人都以祖訓爲準,我們現在都不該坐在大殿之上穿着綾羅綢緞,而是和祖宗一般茹毛飲血、刀耕火種。

多想一想律法吧,從今往後遵守律法者既視朕爲君,朕也視其爲臣工子民;不守律法者既視朕爲仇敵,如何對付仇敵,朕已經演示過多次了,不再贅述。”

但此時的景陽皇帝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皇帝了,有了海軍陸軍十餘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捍卒撐腰,再加上廣佈於朝堂和各州府的保皇派官員上下齊心,權力之大直逼開國帝王。

同時霸氣也越來越足,張嘴閉嘴根本不把太祖太宗放在眼中,對祖訓更是棄如敝履。而且當着所有大臣的面立下了新規矩,總結起來就是八個字,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律法,快別提了,大明律已經讓這位皇帝改得連大理寺卿都不認識了。景陽朝實際上有兩部律法體系在同時執行,朝堂之外和民間依舊按照傳統大明律,而在朝堂之上,遇到大事完全是皇帝出口成憲。

不服沒關係,意見保留,該幹嘛幹嘛去。因此而消極怠工或者請辭者,分分鐘要迎來錦衣衛和東廠抽絲剝繭般的調查,確定在任上無劣跡纔可去職。

這一招別看簡單粗暴,卻非常奏效。試問在任上幹了幾年的官員,從京官到地方官,誰的屁股能一乾二淨,真的不怕調查?

這就等於把身家性命都攥在皇帝手裡,不光要幹活還得使勁兒幹,按照皇帝的意圖幹,否則大概率家破人亡。然後再被報紙一頓鞭撻,遺臭萬年,名和利一樣也不剩。

第814章 橡膠第813章 東站街029 耶穌會第900章 來的很及時241.第241章 決戰紫禁城3第801章 開放與封閉第785章 下個蛋就跑第811章 嶄露頭角394.第39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886章 高原行軍209.第209章 瓊島化工407.第407章 京城保衛戰2245.第245章 一場空3396.第396章 日本和尚第903章 出爾反爾第760章 爲了和平121.第121章 拔膿膏379.第379章 是明軍乾的2357.第357章 人盡其才2497.第497章 鋼筆313.第313章 水清好還是水渾好第826章 小卒子要過河543.第543章 大國風範174.第174章 歷史該由人民書寫第706章 新軍539.第539章 船廠鎮2073 舌戰羣儒(求點推薦票、月票和收藏)221.第221章 意外2340.第340章 有錢大家賺353.第353章 損失巨大046 內臣424.第424章 新與舊3583.第583章 太監監國609.第609章 兵者詭道也第804章 殘酷的科學168.第168章 三十六行5第111章 搖旗吶喊463.第463章 種植園081 推恩令486.第486章 親自指揮388.第388章 美中不足147.第147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145.第145章 賊大膽第670章 不出所料524.第524章 東風好像也來了455.第455章 迷途的羔羊第788章 小國的悲哀607.第607章 莽古爾泰第839章 內蒙古3第829章 爲政者無私423.第423章 新與舊2第904章 最好最壞準備第754章 荷蘭特使第885章 白與黑3144.第144章 經濟賬276.第276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253.第253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3043 早朝第743章 都是人才第872章 百聞不如一見164.第164章 三十六行(白銀加更11)530.第530章 何爲兵486.第486章 親自指揮第865章 厲兵秣馬570.第570章 馬尼拉灣海戰490.第490章 衡量364.第364章 南洋總督2第680章 奇怪的戰法第782章 印度洋的心臟458.第458章 兵者,生產力也第861章 最後一夢291.第291章 殺了給人看544.第544章 牛刀殺雞第710章 女強人第862章 破滅和重生第883章 動一發牽全身第821章 諜影重重2151.第151章 大騙子!165.第165章 三十六行2613.第613章 裝慫558.第558章 積極備戰2572.第572章 馬尼拉灣海戰3464.第464章 種植園2194.第194章 走在時代前面的人339.第339章 那就讓明白人算吧第689章 遲來的炮398.第398章 日本和尚3406.第406章 京城保衛戰298.第298章 軟硬不吃317.第317章 是善是惡很難講第957章 十年之後4第915章 西域大勝233.第233章 毒!第953章 初見成效第855章 高原驟變第722章 擠兌2021 一張大網100 又贏一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