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9.第659章 不詳之路

第659章 不詳之路

景陽十二年六月,北方再逢大旱,山西、陝西、甘肅、河南多地河水斷流、池塘乾涸。到了七月旱情仍不見好轉,眼看着秋糧就要顆粒無收。

好在朝廷早於幾年前就在北方各省增設了糧倉,存糧可以應對短期所需。若是災情持續時間比較長,還會執行賑災新法,從南方各省調糧,由糧商北運以解燃眉之急。

皇帝更是下了聖旨,調陝西鎮八萬多邊軍沿黃河入海,由海運衙門派船護送入廣東就糧。又嚴令榆林鎮邊軍減少供給五成,把軍糧騰出來轉給陝西當地官府,由其分發給災民,才勉強撐住了局面。

但陝西一下子少了近十萬邊軍,防禦立刻變得薄弱起來。如果蒙古左翼鄂爾多斯部趁機南侵,光靠榆林鎮和寧夏鎮的十多萬邊軍顯得有點捉襟見肘了。

面對此種局面,景陽皇帝再一次離開了京師紫禁城,只帶了陸軍前衛和幾百御馬監勇士奔赴陝西,打算憑藉氣場和威名鎮撫邊軍士氣,與對面的蒙古部落豪賭一場。

對於這個決定滿朝文武當然是大部分反對的。不管景陽皇帝是否大權獨攬,還破了很多祖宗成法,有些招人討厭。但有他在位,好歹不用擔心邊患問題了。

而且這位皇帝除了有點跋扈之外,也確實很能掙錢且不獨吞,這就讓一批新崛起的官員比較擁護了,誰會願意看着送財童子過快完蛋呢。

只可惜皇帝的跋扈此時又盡顯了出來,在指定了袁可立、袁應泰、葉向高和王安四位監國之後,義無反顧的從德勝門出京城,直奔居庸關而去。

“陛下,臣以爲南線比北線更穩妥,還望三思!”此次跟隨皇帝出巡的是陸軍前衛指揮使杜文煥和參謀長丁順,李如樟奉命帶領陸軍大部坐鎮京師。

做爲伴君出行的主帥,杜文煥直到出發之時才獲知了此行的大致路線,然後就開始不淡定了。從德勝門一直猶豫到快進入昌平鎮,才鼓足勇氣提了出來。

“怎麼,你也覺得與英宗睿皇帝走同樣的路線不吉利?”類似的話題洪濤這些天已經聽王安、張然、葉向高等人說過無數次了,連袁可立也沒完全支持。

從京城去陝西大體上有三條路可走,南二北一。最南邊可以先從大沽口上船,入黃河換乘內河船,由縴夫拉着一路向西抵達西安。

這麼走比較舒服,反正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船上,中途只在三門峽附近下船走一段。缺點是繞路,時間長,且花費巨大。

進入黃河之後要由縴夫拉着船逆流而上,船隻數量少還能承受,近六千軍隊需要小百艘內河大船才能裝得下,縴夫至少也得幾千。

中間一條路走起來比較費勁,要穿過太行山去太原,然後從平陽府渡過黃河抵達延安府。太行山雖然有號稱有八陘的通道,可不管哪一條都是在山溝子裡曲折前行,中途又沒有比較大的市鎮,很是艱苦。

北邊的路徑應該是最合適大軍通行的,出德勝門向西北,過居庸關走延慶右衛,經保安州抵達宣府鎮。

從宣府鎮向西就進入了山西大同府,轉向南到太原府,再向西從吳堡西渡黃河就是陝西綏德。由此往北可以通榆林,向南可以到延安府。 京城到宣府鎮這段路基本就是後世川藏高速公路的北京段,沿途只有居庸關一段比較險要,卻也通驛道,還不乏大中型城鎮補給休息。

洪濤選擇的恰好是這條路,按說是最穩妥的,爲什麼那麼多朝臣包括杜文煥都要再三反對呢?

其實他們也不是反對,只是膈應。土木堡之變的明英宗朱祁鎮就是沿着這條路御駕親征的,結果過嬀河剛出延慶就在土木堡遭遇了瓦剌也先的主力。

但在洪濤看來,這場影響了大明王朝之後走向的變故,並不是地理原因,而是人禍。土木堡之變很可能是大明朝廷內部文官集團和武將勾結起來,陰謀陷害皇帝的一場陰謀!

看看地圖就會發現,土木堡根本不適合大部隊伏擊,距離宣府鎮和居庸關太近了。這兩個地方都是京城北面最重要的軍鎮,常年駐紮着數量不少的邊軍精銳。

只要這些明軍將領不是故意裝傻,怎麼可能任憑那麼多蒙古軍隊在眼皮子底下晃悠,還恰恰就在皇帝御駕親征返程的路上。

退一萬步講,就算剛開始疏忽了,當明英宗的大軍遭遇了敵軍之後,宣府鎮和居庸關的明軍也該迅速前往救援,可他們愣是找了諸多借口說自己不知道。

如果一件事太過湊巧,把諸多巧合全碰到一起了,那大概率就不是巧合了,而是陰謀。洪濤堅決不相信明英宗在出居庸關的時候會和當地守將說:只要不看見朕的腦袋,誰來調兵也不許出關營救。

恰恰相反,大同鎮的守將應該派人尾隨皇帝大軍,最少也得護送到宣府鎮管轄區之內再返回。這不光是做官的常識,也是正常人的邏輯。

“……”面對皇帝的直言不諱,杜文煥只能用沉默表態。

“若不是廢了京師三大營,再把邊關諸將子侄編入孫承宗的陸軍,朕還真有可能成爲第二個睿皇帝。我朝最大的敵人不是蒙古也不是女真更不是倭寇,而是朝中的臣子。古人云,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就是此理。”

既然想將杜文煥做爲以後的軍隊將領培養,洪濤就不再吝嗇詞語,藉着這件事開始了三觀重塑課。別的皇帝都是千方百計的忽悠屬下對自己忠誠,他則反其道而行之,想方設法揭露出人性的醜陋和權力場中的齷齪。

爲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爲不這樣做不成,光靠忽悠培養出來的將領聽話倒是聽話,卻失去了獨立思考能力,面對殘酷的戰爭,小心眼太多,大智慧太少,總是吃虧。

想在戰場上勝利,必須要有洞察人性的基本素質。只有把人性中的惡看透,最好全能嘗試一遍,才能收發自如。但凡心裡還存留着一絲絲對人性本善的幻想,不光會害己,還要牽連麾下兵卒,萬萬不能獨領一軍。

205.第205章 太髒第1058章 歐洲代表團2503.第503章 另類狀元544.第544章 牛刀殺雞第1039章 都是白菜價3第1077章 兩手準備314.第314章 阮香江210.第210章 煤化體系615.第615章 反應挺快第758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706章 新軍024 新式自鳴鐘615.第615章 反應挺快第733章 臣子葬沙場017 葉向高075 舌戰羣儒3635.第635章 幫佛祖清理門戶216.第216章 威嚴受損364.第364章 南洋總督2616.第616章 可惜有點晚614.第614章 侵略與道德第751章 新軍制4410.第410章 京城保衛戰5第1035章 扔鐵球的老頭2第790章 分化成功616.第616章 可惜有點晚660.第660章 畫大餅第1028章 收外喀爾喀415.第415章 京城保衛戰10第1059章 公爵夫人354.第354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904章 最好最壞準備077 峰迴路轉513.第513章 不擇手段402.第402章 國與國之間別聊感情第775章 任重道遠2536.第536章 出奇制勝336.第336章 海商和工廠第984章 科恩總督5第839章 內蒙古3600.第600章 投其所好第1084章 初探美洲3第867章 種豆得豆395.第395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2506.第506章 笨學生第836章 皇帝的野望138.第138章 奉旨走私第1043章 規劃亞洲2006 東宮600.第600章 投其所好468.第468章 大買賣4第939章 皇帝幫着撒謊349.第349章 馬尼拉大帆船5540.第540章 船廠鎮3091 正不正常?第938章 露餡了598.第598章 八旗第943章 火帽槍579.第579章 最後的榮譽3第1056章 股票交易2294.第294章 爲國取士002 太子220.第220章 意外160.第160章 輿論武器第900章 來的很及時424.第424章 新與舊3第774章 任重道遠第877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939章 皇帝幫着撒謊597.第597章 大金國第815章 秘密工作065 有人歡喜有人恨035 積怨成怒第730章 報復不隔月591.第591章 鐵軌263.第263章 天高皇帝遠5516.第516章 戴罪立功第923章 答案在緬甸218.第218章 千瘡百孔第763章 脆弱的聯盟209.第209章 瓊島化工563.第563章 收收心138.第138章 奉旨走私391.第391章 陸軍597.第597章 大金國459.第459章 新路第1085章 初探美洲4173.第173章 司馬遷二世第811章 嶄露頭角161.第161章 輿論武器2(白銀盟主10)第1040章 都是白菜價4第1033章 賺大了229.第229章 遼東鉅變3626.第626章 朝鮮李朝第904章 最好最壞準備第103章 十王府(盟主加更2)478.第478章 會試年505.第505章 爲長遠計第743章 都是人才552.第552章 百年大計和頑疾